作业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59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业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业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业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业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四.docx

《作业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四.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四.docx

作业四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四

班级姓名

第Ⅰ卷阅读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题。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

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

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

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

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它们给了我心灵的震动。

④黄山全是石峰。

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

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

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

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

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

我想,一定是后者。

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

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

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坚韧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

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

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

它们屹立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真正看到了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

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

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

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本文选用时略有删改)

1.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是黄山绝壁松,但作者却从“黄山无处无松”、“游客们争相拍照”的“迎客松”等名松写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黄山绝壁松给了我心灵的震动,请分条陈述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6分)

3.本文的作者在塑造昂扬向上、激人奋进的艺术形象——黄山绝壁松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请举出两例,并做简要分析。

(6分)

4.在历史与现实中,许多人物身上折射出类似黄山绝壁松的精神,试举一例并分析说明。

(3分)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

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骑士曰: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

”郦生曰:

“弟言之。

”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

“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公骂曰:

“竖儒③!

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

“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

“计将安出?

”郦生曰:

“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

①握齱:

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

②里中:

同乡。

③竖儒:

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

竖,竖子,小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

攻占,夺取

B.吾闻沛公慢而易之易:

轻视

C.不宜倨见长者倨:

坐着

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善:

与……交好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①郦生乃深自藏匿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C.①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今其城又多积粟②吾其还也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在遇到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B.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坐在床边洗足,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县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人。

D.郦生认为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粮食储备又多,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因此首先必须采取强攻策略,夺取陈留。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可以儒生说也。

(2分)

(2)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3分)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这是一首即兴抒情的小诗,感情较为复杂,试概括出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2)后人评价此诗,一般认为最大的特点是“清”。

请以该诗第三联为例,赏析此特色。

(4分)

10.默写句子(6分)

(1),徒以吾两人在也。

(2)今两虎共斗,。

(3),斯固百世之遇也。

(4),哀民生之多艰。

(5),天涯共此时。

(6)日暮征帆何处泊,。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锋

①《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

原诗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

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000公里。

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

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

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并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

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④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

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

“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出现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⑤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

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指出:

“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

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

“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

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

“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⑥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集作“河远”)上白云间”。

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

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⑦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

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

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C.持“黄河远上”观的人没有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也没有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主要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12.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王之涣的《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C.《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D.研究古代诗文,除了从美学角度,还应该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等结合起来分析,才可能是恰当的。

13.本文第4节和第5节都谈到了与“黄沙直上”有关的地理天象问题,这是重复吗?

请说明理由。

(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8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启碇(dìng)通衢(qú)汲水(xī)缱绻(qiǎnquǎn)

B.齑粉(jī)趿拉(tā)蹙眉(cù)愧怍(zuò)

C.昙花(tán)孱头(chán)荒冢(zhǒng)钳制(qián)

D.脑髓(suǐ)媲美(pì)滞笨(zhì)攻讦(gān)

1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茕茕孑立:

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缱绻:

形容感情好,难舍难分。

玄虚:

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B.孱头:

懦弱无能的人。

颓垣:

坍塌的墙壁。

明日黄花:

比喻美好的新生事物。

C.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

婀娜:

(姿态)柔软而美好

罡风:

强烈的风。

D.涟漪:

细小的波纹。

昙花一现:

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很快消失。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3分)

A.涧水傍着右边悬崖奔腾,冲激着大小石头,飞溅着水花和雨星,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声。

B.普通美国人的理智举动让人感叹赞许,相比之下,美国那些不以赖账为耻,反而振振有词的政客们则只能叫人贻笑大方。

C.大会开始后,张教授一番抛砖引玉的话,顿时活跃了会场气氛,大家的发言变得积极起来。

D.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规范农贸市场,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难有大的成效。

B.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但它们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比起白话文要深刻得多。

C.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D.奉劝那些利欲熏心者,莫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借助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其结果是很可怕的。

18.下列选项中全有通假的一项(2分)

A.①张良出,要项伯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B.①大王亦幸赦臣②秋豪不敢有所近

C.①召有司案图②得间奔真州

D.①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②来吾道夫先路

19.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给……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之事)

B.是寡人之过也(这)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聪明)

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送)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

D.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

2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B.以勇气闻于诸侯

择善而从之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C.而君幸于赵王D.公之逮所由使也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不阙秦,将焉取之

21.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2分)

①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道芷阳间行⑤大王必欲急臣⑥安能屈豪杰之流

⑦人皆得以隶使之⑧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③⑥/⑧/⑦⑤

C.①④/②③/⑤⑥⑦/⑧D.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22.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2分)

A.①何厌之有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B.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②震之以威怒

C.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为巡徼所陵迫死

D.①沛公安在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写序号)(3分)

①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③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⑤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写一句话概括中国一些顾客在麦当劳就餐的感受。

(3分)

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式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

在麦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

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没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和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的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一些顾客感受到

(15字以内)

五、作文(70分)

25.请以“沟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800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衬托(1分),很好地突出绝壁松的不寻常(1分)及其在“我”心中的特殊地位(1分)。

2、

(1)它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2)它历经磨砺,强化出坚韧的性格和精神;

(3)它身处绝境而卓立不群,眼界开阔,高瞻远瞩;

(4)它无论苍郁与枯败,都有强者的品质。

(评分标准:

答到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全分6分;答一点得2分。

3、

(1)绝壁松与草木和苍鹰的对比,突出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

(2)绝壁松与山谷松对比,突出绝壁松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3)绝壁松中漂亮的树形与断枝残干、枯骸对比,突出绝壁松永不言败(奋

取与自信)的精神。

(评分标准:

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全分6分;答一点得3分。

4、举例恰当,分析具体,言之成理即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