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119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散文小说史.docx

中国散文小说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散文小说史

  篇一:

当代史小说

  

(一)赵树理

  1、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

40年代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闻名。

解放后主要作品有《登记》、《锻炼锻炼》等短篇小说,和《三里湾》、《灵泉洞》等长篇小说,还有鼓词《石不烂赶车》、上党梆子《十里店》等。

主编过《说说唱唱》、《曲艺》等杂志。

1970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赵树理方向”

  

(1)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1946)

  “实践了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方向,因为他的创作反映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变化;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的一个胜利。

  周扬概括赵树理作品的几个特点:

  1、他写了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和工作干部(新人),我们过去的优秀的文学遗产只写了农民消极落后的一面;

  2.他写的人物没有衣服是工农兵的,面貌却是小资产阶级的;

  3、他没有站在斗争之外,而是站在斗争之中,站在斗争的一个方面,即农民的方面,他没有以旁观者的态度高高在上的态度来观察与了解农民。

  

(2)1947年边区召开文艺座谈会,概况出了“赵树理方向”。

  3、意识形态的民间和赵树理的走运。

  毛泽东1942年整风运动说: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新文学的舶来特征

  “狂风呼呼地怒号,路旁的树,挺着强劲的秃枝拼命地挣扎。

大蓬团不时地勇往直前地在路上转过,路旁的小溪,两旁结成了青色的坚冰,大半为飞沙所埋没;较近水心儿些,冰片碎玻璃般的差叠起来;一线未死的流水,从中把这堆凌乱的东西划分两面。

太阳早已失却了踪迹——但也断不定它是隐在云里,还是隐在尘里。

  ——赵树理《悔》1929年

  4、“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的创作方向

  首先,作为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农民知识分子,赵树理的创作总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直接的判断为基础,用平视农村的视角描绘农村社会。

农民大都有封建落后的一面:

  《小二黑结婚》二诸葛、三仙姑

  《李有才板话》老秦

  混进党内的流氓、化装成乡村干部的恶霸:

  《小二黑结婚》:

金旺兄弟

  《李有才板话》:

陈小元

  《邪不压正》:

小昌、小旦

  《三里湾》:

范登高

  1948年赵树理在文章中对农村的认识:

“每个村子里面都有一个灵活的滑头分子,好像无论什么政治运动他都是积极分子,什么时兴卖什么,吃得了谁就吃谁,谁上台就拥护谁。

这些人又好多是流氓分子,不只没有产业,也不想靠产业过活。

  赵树理在谈到《邪不压正》的创作时说:

“我在写那篇东西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不正确的干部和流氓上……据我的经验,土改中最不易防范的是流氓钻空子,因为流氓是穷人,在土改中,其身份很容易和贫农相混。

贫农早在封建压力之下折了锐气,不经过相当时期鼓励不敢出头,中农顾虑多端,往往要抱一个  

时期的观望态度,只有流氓毫无顾忌,只要眼前有点小利,向着哪一方面也可以。

这种人基本上也是穷人,如果愿意站在大众这方面来反对封建势力,领导方面自然也不应拒绝,但在运动中要加以教育,逐渐克服了他的流氓根性,使他老老实实作个新人,而绝不可在未改造之前任为干部,使其有发挥流氓性的机会。

  其次,赵树理坚持记录农村真实的生活,目的是为农民代言和进言。

(农村问题小说)

  作品赏析

  《锻炼锻炼》

  三次冲突:

(杨小四——“小腿疼”“吃不饱”)

  1、第一个冲突是干部和个别群众的冲突。

杨副主任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判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了“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终于被干部利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制服。

  第二次冲突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

  因为社员出工率低,查原因是一部分落后群众(不止“小腿疼”和“吃不饱”)嫌工分太低,定额太高,只愿意拾“自由棉”,不愿意为社里摘棉花。

于是杨副主任想出一个办法,他头一天晚上在社员大会上宣布拾自由棉,等到第二天本来不愿意出工的社员都上工了,他突然宣布改为集体摘棉花,社员出工就这样变成了强制性劳动。

  第三次冲突是群众与群众的冲突:

  小腿疼因“偷棉花”,当做犯罪接受群众的批斗。

  五.赵树理的作品和人品

  赵树理对批评者的反驳:

“《十里店》真实不真实?

能演不能演?

应由农民群众来决定,他们是生活的主人,最有发言权。

在思想倾向上对不对,这也吓不倒我的,我怕的是事实先生。

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利于文艺创作。

”再看对他的批评:

  “……赵树理的态度很不好,到了使人不能容忍的地步了。

他对党和党中央公然采取讥讽、嘲笑和污蔑的态度,实在太恶毒了。

仿佛应批判的不是他,而是党和党中央……”

  “真理只有一个,是党对了还是你对了?

中央错了还是你错了?

这是赵树理必须表示和回答的一个尖锐性的问题,必须服从真理……”

  三、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几个特点

  

(1)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

  

(2)致力于民族化的普及与创新

  (3)讽刺喜剧手法的出色运用。

讽刺里有宽容,批判里藏着期待。

  7、赵树理的文艺思想

  ①问题小说意识和工具论的文艺观

  “文摊文学家“、”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

  ②注重小说的讽劝教谕功能

  “俗话说,‘说书唱戏是劝人哩!

’这话是对的。

我们写小说和说书唱戏一样,都是劝人的。

  ③紧密反映现实,但不盲从现实,对现实有独立的思考

  ①拒绝五四新文学传统和外国文学传统,重视民间文化传统

  8.赵树理的评价史

  1)延安文艺时期对赵树理的评价——赵树理方向

  2)50年代的毁誉参半

  善于表现落后的一面,不善于表现前进的一面

  3)60年代“现实主义深化期”对赵树理的重新评价和称赞。

  茅盾、邵荃麟、“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4)文革前夕对赵树理的疯狂批判,并将其迫害致死

  

(二)孙犁

  1、关于孙犁

  孙犁(1913—20XX),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45年发表成名作《荷花淀》。

50年代主要作品有《风云初记》、《村歌》、《铁木前传》,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后小说创作渐少,以散文为主。

  2、孙犁的创作特色

  

(1)善于于平淡中见深刻,朴实中见诗情,富于新的时代精神。

  

(2)重表现人性美、人情美,和人物身上的传统美德。

  (3)诗化小说的美学追求,追求优美意境的营造。

  (4)散文化的结构笔法,淡化情节和矛盾冲突。

  (5)重自然风光的描写和民风民俗的艺术写照。

  3、《铁木前传》

  主要写情感,写人际关系的变化,但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

作品没有直接去描写社会的变革,而是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和情节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各阶层精神状态、思想情感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新变化,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孙犁本人后来的态度:

“这本书,从表面上看,是我1953年下乡的产物。

其实不然,它是我有关童年的回忆,也是我当时思想感情的体现,”“它的起因,好象是由于一种思想……这就是,进城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

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

  4.孙犁的艺术影响

  主要在京、津、冀地区:

刘绍棠《青枝绿叶》、《运河的浆声》、《瓜棚记》,丛维熙的《鸡鸭委员》、《七月雨》、韩映山的《鸭子》、《作画》、房树民《花花轿子房》、《引力》等。

一方面描绘了冀中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斗争史和情感史,赞颂了冀中人民的纯朴美德;另一方面表现了冀中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

同时也表现了具有新时代精神内涵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柳青

  1、关于柳青和《创业史》

  柳青(1916—1978),原名柳蕴华,陕西吴堡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种谷记》

  (1947)、《铜墙铁壁》(1951)、中篇《狠透铁》,和《创业史》等。

  《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第二部写初级社;第三部写两个初级社;第四部写两个初级社的联合,即高级社。

1959年第一部完成,文革结束后改定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整个计划未能完成。

  2、《创业史》的主旨和内容

  作品主旨,柳青说: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作品内容:

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灌输了毛泽东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道理。

  1、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和争议

  梁生宝:

胸怀开阔、克己奉公、正直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忠于党的事业和党的利益。

这是一位优秀的农村社会主义新人。

  梁三老汉:

一方面,旧式农民,受私有制观念和小农经济影响,对合作化道路不能理解,甚至反感;另一方面,他的阶级地位,新旧生活的对比,使他在本能上向新的党和政府靠近。

  作品一方面写出了私有制对老一代农民挥之不去的影响;一方面又写出了党对他们引导和帮助的重要性,从而证明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个道理。

梁三老汉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旧的思想包袱走向新生活的农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概括性。

这是当时农村题材小说作品中难得的成功的中间人物。

  4、《创业史》的创作特色:

  ①艺术构思宏伟开阔。

时空跨度;

  ②艺术描写细腻多姿。

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和生活习俗描写,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

  ③抒情议论深沉精辟。

增强美感,提升思想深度。

  (四)周立波

  1.关于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1948年《暴风骤雨》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金。

1954年出版《铁水奔流》;1959年发表《山乡巨变》。

小说集有《禾场上》、《卜春秀》等。

  2、《山乡巨变》

  作品用优美的笔触描摹了自然朴素的民间生活,展现了湖南乡村醇美和谐的风土人情,并细腻地描写了农民的文化心理、伦理风俗的深层变化,寓时代风云于诗情画意之中,创造了一个乡土风俗画式的艺术审美空间。

作品阶级斗争意识淡化,注意民间艺术世界的表现,突出了中间人物的认识价值。

  人物系列:

李月辉、刘雨生、盛佑亭(亭面糊),王菊生、张桂秋、龚子元等。

  3、短篇小说集《禾场上》

  在生活真实和感情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淡远、隽永的风格,注重营造明丽

  含蓄的意境,赋予日常生活平凡人物以丰富的蕴籍,从而达到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4、周立波的艺术风格

  

(1)注重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

  

(2)重地方色彩和乡土风俗

  (3)风格隽永、淡远,于平淡中见丰富;

  (4)寓政治主题于时代风云变换之中,但以民间多元价值取向来消解政治主题的尖锐性,带来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复杂性,使主题意蕴深厚。

  5.周立波对湖南作家的影响

  上承沈从文,下启古华、何立伟、韩少功、等人,对湖南乡土小说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五)河南作家李準

  农村题材的小说家还有河南作家李準。

  《李双双小传》

  李準写于“大跃进”期间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成功塑造了一个精力充沛的农村女性形象,并赋予她不懈追求个人解放和更高精神境界的精神特征。

“李双双”成了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泼辣能干的农村女性的代名词。

  (六)浩然

  1、浩然简介

  浩然(1932—20XX),原名梁金广,出版各类作品近八十种、超千万字,是当代中国文坛最高产的作家。

处女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