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0878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乘与除 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设计

四乘与除

小树有多少棵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分钟)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

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

(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小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

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

(10分钟)(出示数字卡片)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精讲点拨:

(8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

(练一练第5题)(10分钟)

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课堂小结:

(2分钟)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作业布置:

第2页3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方法一:

20+20+20=60(棵)            

方法二:

2×3=6      20×3=60(棵)

 方法三:

20×2+20=60(棵)

 答:

小树有60棵。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从3.12植树节导入新课的内容,并让学生意识到了植树造林对我们的好处,培养学生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反应迅速,良好,使课堂更加顺利的进行。

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有注重细节的提醒,要注意添上单位。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本节课难点突破不够鲜明。

2.给与学生的评价过于平凡,致使评价有些单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比一比谁最棒!

70×240×350×460×730×5

40×570×680×460×930×8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多媒体出示)

⒈填一填。

⑴60+60+60+60+60=×

⑵40+40+40+40+40+40=×

⑶80×4=+++

  ⑷70×5=++++

2.在()里填上“>”、“<”或“=”。

  3×70()2190×9()810

  40×4()20×720×9()30×6

3.去年学校共植树30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是去年的2倍。

今年植树多少棵?

选做题:

  

4.张师傅将一根电线剪了3次,剪后的每段都长40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三、精讲点拨:

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页的1、2、3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订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

同桌之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计算:

  50×7=80×4=600×6=7×400=

  9×80=30×5=7×900=300×6=

  70×8=40×5=500×9=8×500=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的练习课 

300×2=600(课)

答:

今年植树600课

课后反思:

在教授时,我首先复习了几道表内乘法题,然后复习了数的组成,为学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进行了铺垫,我觉得花这几分钟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在新授时,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个十,20×3表示2个十乘3,也就是6个十,是60”这一算理。

 

需要多少钱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4分钟)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

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

(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

(小黑板出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

(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

(10分钟)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

12×3=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

(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1、2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本“练一练”的3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要注意什么问题?

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

第33页1、2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 (元)

12×3=36(元)   

先算:

10×3=30   再算:

2×3=6 最后算:

30+6=36(元)         

答:

需要36元。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挖掘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转化思想。

在探索12×3=?

时,学生所用方法虽不同,但有一共同点,将新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加法或是表内乘法再进行计算。

我适时地告诉孩子,转化是我们学习上的好方法、好帮手,当遇到复杂的题或是遇到新知识时不妨可以把它转化为简单的或是旧的知识来解决,就会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数形结合、比较等思想方法,也在本节课得到很好的渗透和运用。

 

第二课时

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

⒈填一填。

⑴口算13×3时,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⑵口算24×4时,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⒉计算。

15×6=16×3=5×13=17×4=

21×4=80×7=34×2=3×31=

3×18=13×7=23×3=7×40=

3.在()里填上“>”、“<”或“=”。

  32×3()9528×2()65

  90()15×6100()23×4

24×4()9670×4()270

  4×16()10×615×6()12×8

4.一共有16个桃子,苹果的数量是桃子的3倍。

苹果有多少个?

选做题:

(有时间的学生做,教师只进行点拨)

5.王师傅要做200个零件,每小时做38个,请你帮他算一下,5时能做完吗?

如果不能,那每时多做几个,才能在5时内完成任务?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讲解自己的解法,教师结合学生讲解的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0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第5页第3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

2.全班交流:

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独立完成课本第33页第4、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

4、16×3=48(个)

答:

苹果有48个。

5、38×5=190(个)

38×6=208(个)

答:

5时做不完,每小时多做1个,才能在5小时内完成。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虽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让孩子充分进行操作后,再来充分地交流反馈,花费较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巩固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好时间安排上的把控,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丰收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4里面有几个8?

(3)20里面有几个十?

(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

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

怎样列式?

你是怎样算的?

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

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

情景图左半部分。

①问:

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

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怎样列式?

板书:

60÷2=

③师:

60÷2等于多少?

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

A.因为6÷2=3,所以60÷2=30。

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

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

为什么竖着做?

   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问:

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

第一步算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

商分别写在哪里?

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

③问:

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

在买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

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备课时,我重点放在了计算方法的教学上,先是复习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回顾什么时候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出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在学生列出了60÷2时,追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

植树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4分钟)

同学们,秋天到了。

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

(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

(小黑板出示)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

(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10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

(10分钟)

提问:

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精讲点拨:

(8分钟)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

(10分钟)

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

第11页的1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36÷3=12(组)

12×3=36;30÷3=10 6÷3=2 10+2=12;竖式

答:

可以分12组。

课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学生在探究完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的手指、教室的灯、桌子的摆放、路灯的安装、站队等问题,直观地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这里我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能够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不改变题义把数据简单化,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合作研究,发现规律,体验数学知识获得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必做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思路,教师补充讲解)

1.计算。

46÷284÷4630÷996÷3

66÷3100÷5720÷848÷2

84÷4=96÷3=68÷2=77÷7=

  39÷3=48÷4=280÷7=500÷5=

2.一副手套7元,一双鞋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里填上“>”“<”或“=”。

48÷4()84÷4720÷8()720÷9

24×3()24×226÷2()26×2

选做题:

 (有时间的学生完成,教师简略讲解) 

2.有3个装有相同质量油的油桶,如果从每个桶中倒出60千克油,那么3个桶里剩下油的质量正好等于原来1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装多少千克的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回答)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第11页第2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

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

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2=24和90÷6=15两道算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第37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

7元 ,一副手套:

12元    ,一双鞋: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  里填上“>”“<”或“=”。

48÷4  ○ 84÷4            720÷8  ○ 720÷9

24×3 ○24×2          26÷2   ○26×2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谈谈自己在本结课中的收获。

作业布置:

课本37页3题。

课后反思:

“20米的小路上植树。

要求:

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整厘米数)两端要种”。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的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是富有挑战性的。

从学生的展示来看,学生设计的间隔数,棵数,栽法等不尽相同。

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4分钟)

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

(出示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小黑板出示)。

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0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

2.全班交流:

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

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2=24和90÷6=15两道算式。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37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材第37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37页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0÷2=30÷3=6000÷2=36÷3=

  800÷4=300÷3=48÷2=99÷9=

  26÷2=600÷3=38÷1=93÷3=

  77÷7=400÷2=800÷4=5000÷5=

  500÷5=84÷4=900÷9=400÷5=

二、填空

1.“48÷4”可以读作()也可以读作()等于()。

2.300÷3的商是()位数。

3.8除88的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三、计算题

1.商店卖掉800千克的橘子,卖掉的是剩下的4倍,剩下的橘子是多少千克?

2.一个数除以8等于300,这个数除以4,商是几?

课后反思: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维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的联系。

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画到100米很麻烦,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起,发现规律后再来研究复杂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第四单元复习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法:

指导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科技馆去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小黑板出示)

1.学生找数学信息:

每张门票8元,一共花了80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80÷8=10(人)

3.变换信息及问题:

每张门票8元,10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

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个数8、10、80,用8和10相乘得80,用80除以8得10,用80除以10就得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

(小黑板出示)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

“自己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课后作业布置:

(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80÷2=150÷3=300÷6=630÷9=490÷7=560÷7=

210÷7=480÷6=540÷9= 480÷8=400÷8=250÷5=

240÷6=180÷2=440÷4=   

二、列式计算:

1.3除2700的商是多少?

2.5个20连加,和是多少?

3.1200里面有多少个6?

4.把3600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三、涛涛和丽丽跳绳比赛,涛涛3分钟跳了300下,丽丽2分钟跳了240下,谁跳得快?

选做题:

一个数(整数)加1,乘3,再加1,再加上这个数,告诉我得数。

我把你的得数减4后再除以4就得到你想的数。

请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