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望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0875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望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5望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5望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5望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5望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望月.docx

《25望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望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望月.docx

25望月

25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甥、峨、瞳”3个二类字,学会“镀、喻、舱”3个生字。

通过理解词语“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的意思,从而体会小外甥的特点。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感悟清幽旷远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用童心感受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幻想,用童心来感来感受世界。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能否自主识写生字、能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借助概括课文大意、分段、熟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以歌激趣,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来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喜欢吗?

2.苏轼望月,写下了千古名篇。

现代作家赵丽宏望月,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预设:

生读的声音洪亮——月亮的光太强烈了;

生读的声音低小——月光暗淡;

生读的语调柔和——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比喻镀上瞳仁外甥沐浴清辉船舱

闪烁云絮封锁呵欠光斑剪影峨眉

清幽旷远多如繁星不假思索绘声绘色

  1、学生读文,明确:

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1)多种形式读,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注意:

“甥”是翘舌音这里读轻声),“舱”是平舌音)

(2)认清字形、辨字组词:

镀()喻()

渡()愉()

2.理解词语:

 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联系课文理解)

不假思索:

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可联系“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来理解“不假思索”。

) 

3.书写生字。

(1)在小组内交换批改课前预习书写的生字,用圈圈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指出写错的字,并提出建议。

(2)教师示范书写易错的字,指导字形结构(“镀、舱、喻”左窄右宽)

(三)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和月有关的内容?

2.我们应怎样分段?

概括段意?

尝试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月下江景比背诗句

想象月亮独坐甲板

4.启发学生利用课文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感悟“江中月”

1.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跟随作者一道欣赏月光下的江景,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下江中景色是什么样的,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这幅画面。

那就开始吧!

(1)这段写的是——江中月。

(2)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若学生说不出,师可提示:

作者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月夜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等)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如果读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仔细地品味,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都行。

开始!

(目的:

让学生自己找出“安详”“黑色剪影”“镀”“隐隐约约”等关键词,联系到“清幽旷远”的意境。

还有抓住“……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句子来品读;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4)学生轻声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时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找到关键词、句,就省时间直奔正题,对学情心中也有数)

2.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师:

都读完了,说说你们的体会。

(在学生说感受时说到相关的句子就问:

里面的哪个词语让你有独特感受?

为什么?

相信你能把这独特的感受用声音来传诵,读一读这个词。

老师相机指导全班品读词、句)

A、“安详”

①课件出示: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清辉。

②安详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谁?

读出你心中那轮安详的月亮。

可以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安详:

不仅包含了安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

抓住“安详“,让学生感受到月的宁静、安详、温暖。

③指导生读出月的宁静、安详.

B、“黑色剪影”、“隐隐约约”

①点击课件出示: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的伸展着,起伏着。

②什么是“黑色剪影“?

见过吗?

(出示图片)

③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理解了,就能读出意境来了,再来读读这句话。

C、“镀”

①点击课件,显示: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②我们就是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什么叫“镀”?

这里用“镀”妙在何处?

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

(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

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之意境美。

D、“晶莹闪烁、跳动”

①点击课件,显示: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

②这两个词写出了什么?

(既写出了月光下流水的光亮透明,又将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特点描写出来。

③抓住月的灵动、跳跃、活泼指导朗读。

(2)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之幽美。

(3)师生配乐朗读(古筝--春江花月夜)

①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这段引人无限遐想的文字,我也很喜欢,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

②学生配乐比赛朗读并背诵,然后完成预习单第六大题。

③同位相互检查是否填对并改正错误。

3.望着这月色你会想到什么?

或者是一两个词语,或者是一句古诗,或者是一段美文、一句歌词?

(适时出示《二泉映月》中的四个描写月色的词语: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指导学生情境诵读。

过渡: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

很多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两个片段:

片断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片断二: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光曲》(配乐《月光曲》

(1)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断自由朗读。

(默读、轻声读、高声朗诵、同桌读,不拘形式)

(2)师指导赏析。

①《荷塘月色》这段话写了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勾勒出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纱,荷塘像笼着轻纱的梦,特别是“静静地,薄薄的,淡淡的”这些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月光曲》这段话重点欣赏月光下,大海刮风起浪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要读出月的温柔和海的气魄。

②老师感情诵读。

(配乐《荷塘月色》)

③指名读。

(3)学生自由选择赏读片段,如果有同学能背出来最好。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赏读,是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旨在为下面写月色的美丽而做铺垫)

(4)同是一轮圆月在作者眼中却有不同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文中的月,都是人们心中的月。

4.看着这清幽的月光,欣赏了那么多些月亮的美文,你会想到那些和月有关的诗句呢?

作者和小外甥又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感悟“诗中月”

过度:

此时此刻,天边的月亮是那么娇美,深深吸引了作者,也深深的吸引了跟随他一同出来旅行的活泼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小外甥和我吟诵起写有关月亮的诗。

1.现在我们来学习第3到13自然段,还记得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

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这段写了——“诗中月”。

文中作者和小外甥对背的诗句很美,请和同桌练习读,注意读出情读出诗的韵味来。

2.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3.读后交流。

(聪明好学)

4.再读读小外甥说的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

5.学生交流:

A他向我挑战背诗。

B“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6.小外甥是怎样向我挑战的?

(指名读,读出挑战的语气)

7.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我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那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

(出示诗句)

(1)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

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预设A:

生:

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

  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的人!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吗?

预设B:

生:

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

师:

诗人小时多么幼稚可爱啊!

你能把他那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

预设C:

 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

  师:

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

思乡的忧愁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呢?

你能试着读读吗?

预设D:

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我看出诗人思念着他的弟弟。

  师:

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

  生:

不会。

师:

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预设E:

 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句诗的后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对峨眉山美丽月色的深深向往和流连。

  师:

(月还是故乡明啊!

)你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吗?

预设F:

 

生: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师: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

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

让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2)我们来分角色吟诵他们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你们有信心吗?

同桌先试试

  (3)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

(你真会聆听;你听得很仔细;你真是一个称职的评委;你是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

(4)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

你怎么知道的?

(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表现了挑战难分胜负。

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8.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

背古诗、说题目、作者及朝代。

①四个学生为一组,一位背古诗,一位说题目,一位说作者,最后一位说作者所处的朝代。

②小结:

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的不错。

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2)第二个活动:

背诗擂台PK赛。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现在咱们也来个背诗擂台PK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背诗擂台PK赛规则:

(1)男、女生各位一组,每个组轮流说一句有关月亮的诗句,可以是课文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到的,看看哪组说得快,说得多。

(2)哪个组三秒钟内接不上来的,则对方获胜。

(当哪组接不上来时,老师要从旁鼓励。

(六)感受“心中月”

过渡:

月亮给了人以美感,让人产生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他心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心中月”这一部分。

1.请大家读课文14——20自然段,想想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

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1)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小外甥的话。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①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什么?

出示图片:

(镰刀、眉毛、小船、玉盘、金牌、铜镜、笑起来的嘴巴、月饼、香蕉)

②那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

(眼睛,天的眼睛)

③过渡:

(师深情地说)多么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啊!

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他的聪明好学和爱幻想的特点呢?

(2)出示句子: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①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说明了什么?

是月亮困了吗?

(他自己困了,说月亮也困了,多天真呀!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3)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去感受小外甥那美妙的幻想…

(4)多么奇特的想像,难怪作者会感到惊讶。

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生: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对它作了描写——(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生:

“峨眉山月半轮秋”)。

2.让我们带着这种新的感受有滋有味地齐读这几句话。

3.小结:

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好似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的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想象练习、写话训练

1.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

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享受想像的快乐吧!

(1)交流汇报

(2)预设:

①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②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③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

2.我眼中的月亮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照样子把下面的短诗补充完整)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月亮像什么?

像,。

这是

……

(1)生照样子补充句子。

(2)找生有感情的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句子。

(3)生互相评价。

3.小外甥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奇特幻想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此时此刻,作者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对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他会想到谁?

4.师放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假如你就站在甲板上,你会想到什么,写下来好吗?

5.学生写,教师选读。

(八)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写了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如果说江中月是美丽的,诗中月是多情的,那么心中月更给人无限的遐想。

其实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

这就是“望月”的乐趣。

带着你对月亮的理解再读读课题吧!

2.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节。

(2)收集有关月的诗句、词语、及段落读一读。

板书设计:

25望 月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爱幻想

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望月》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会写

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再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

对照课本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读一读下列词语,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

闪烁光斑沐浴瞳仁外甥清辉不假思索

比喻云絮封锁呵欠镀上剪影绘声绘色

3.解释词语。

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三、词语精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吐洒  (  )地眨眼   (  )地展开

(  )的气氛  (  )的翅膀   (  )的江水

四、我会做

1.把古诗补充完整。

(1)床前明月光,疑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一找课外带月的诗句,先体会一下,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线

《古朗月行》张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孟浩然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水调歌头·中秋》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峨眉山月歌》苏轼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枫桥夜泊》李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宿建德江》李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我会想

老师把文中小外甥的句子改排成了诗,我们都和小外甥一样,一样地对生活充满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

仿写一段吧。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像什么?

像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________。

它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当堂检测(此题不用做)

月亮出来了,____________它的清辉。

月光________在长江里,江面被______,______江水中,有千点万点__________的光斑在_________。

江两岸,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_______________伸展着,起伏着。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情景交融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字——“美”,文美、境美、情美。

课堂上,我不时萦绕着优美的音乐背景,用灵动的语言,极富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他们带入了优美的情境中,仿佛融入了迷人的月色中,尽情去感悟、去诵读、去幻想,情感在不断地推波助澜中升华。

2.深入感悟,注重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要重感悟。

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这一点,没有串讲串问,没有烦琐的分析,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立足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朗读,充分感悟,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读中悟,悟中读,浑然一体,美感十足。

3.训练扎实,关注培养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想画面、悟情感等方法进行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后,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然后进行练笔、说话。

这一训练扎实有效,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

4.教学创新,生成资源

本课我的一大亮点就是对教材处理的一大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开发生成资源,把小外甥的话改成了一首小诗,诗文相通,学生朗读,诗味十足,给人以美感。

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感觉还不够紧密,语言不够干脆利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要力求达到评价语言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做到恰到好处。

通过评价,激发孩子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