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9927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理综九 解析版.docx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理综九解析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侧均有分布

B.胰岛B细胞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C.液泡中含有的色素可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D.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靠核膜实现

答案:

B

解:

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A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受下丘脑中相关区域神经支配,因此其细胞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D错误。

2.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的具体种类,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A.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

B.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

C.若已确定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检测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

C

解:

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分解淀粉,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了,加入的酶应是淀粉酶,若溶液变蓝,说明加入的酶是蔗糖酶,A不符合题意;蔗糖酶能分解蔗糖,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

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被分解形成了还原性糖,则加入的酶是蔗糖酶,若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加入的酶是淀粉酶,B不符合题意;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其使用过程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C符合题意;蔗糖酶可分解蔗糖,不同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3.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与炎症反应相伴的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在形态学上同时具有坏死和凋亡的特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诱导癌细胞裂解死亡受凋亡基因的控制

B.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以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

C.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酶的活性均降低

D.发生炎症反应时,白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答案:

A

解: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效应T细胞可诱导癌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A正确;mRNA种类

变化可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但tRNA种类的变化不能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因为不管癌细胞是否凋亡,tRNA的种类都不变,B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部分水解酶的活性增强,C错误;发生炎症反应时,白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肿胀,导致死亡,D错误。

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选择葫芦藓作为实验材料可明显观察到细胞中的线粒体

B.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C.摩尔根用果蝇作材料,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在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可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

B

解:

观察线粒体要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由于葫芦藓本身为绿色,故会影响实验的观察,可能看不到线粒体,A错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正确;摩尔根用果蝇作材料,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要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E、e表示)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病。

杂合子个体不表现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所有携带者都应该进行遗传咨询。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

B.疟原虫破坏该病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会导致患者缺氧

C.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

D.基因型为Ee的个体由于交叉互换可实现E和e的基因重组

答案:

D

解: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因此基因突变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A正确;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疟原虫破坏该病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会导致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患者机体缺氧,B正确;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单基因遗传病,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C正确;基因型为Ee的个体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6.将酵母菌分装在500mL的培养瓶中后,置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40h曲线①中酵母菌会产生大量酒精

B.在60~100h曲线②③中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曲线④⑤K值不同可能是因为培养瓶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同

D.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空间有限

答案:

C

解:

在40h曲线①中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无酒精积累,A错误;在60~100h曲线②③中酵母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培养瓶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同会导致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C正确;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等,D错误。

7.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港珠澳大桥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质谱法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分析方法之一

C.“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SiO2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答案:

C

解:

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以“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硅,答案选C。

8.泛酸和乳酸均易溶于水并能参与人体代谢,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泛酸

乳酸

A.泛酸分子式为C9H17NO5

B.泛酸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与乳酸互为同系物

C.泛酸易溶于水,与其分子内含有多个羟基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有关

D.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形成六元环状化合物

答案:

B

解:

泛酸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出

与乳酸中羟基个数不同,所以与乳酸不是同系物,选B。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1L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的H+数目大于0.1NA

B.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为NA

C.某无水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5.6LH2,该乙醇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已知C2H4(g)+H2(g)=C2H6(g)ΔH=-137.0kI/mol,乙烯与H2加成时放出68.5kJ热量,则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数目为NA

答案:

A

解:

1LpH=1的醋酸溶液中n(H+)=1L×0.1mol/L=0.1mol,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得溶液的H+数目大于0.1NA,A项正确;6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以1mol乙酸与足量的乙醇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小于NA,B项错误;没有标准状况,无法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当放出68.5kJ热量时,参加反应的乙烯为0.5mol,所以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5NA,D项错误;答案选A。

10.硼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等属性,将成为继石墨烯之后又一种“神奇纳米材料”。

科学家已成功合成多种结构的硼烯,如图为“皱褶”式硼烯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皱褶”式硼烯中每个硼原子共用3对电子

B.“皱褶”式硼烯中硼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硼烯有望代替石墨烯作硼烯—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D.氧化硼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与过量OH−反应可生成B(OH)

或BO

答案:

B

解:

依据图示可知每个B原子与其它3个B相连,所以形成3个B-B共价键,共用3对电子,故A正确;B最外层3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结构,应共用5对电子,而图中B共用3对电子,所以不能达到8电子结构,故B错误;硼烯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所以有望代替石墨烯作*硼烯-钠基*电池的负极材料,故C正确;B与Al同主族,性质相似,B的氧化物为B2O3,依据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可推知与氧化硼过量OH−反应可生成B(OH)

或BO

,故D正确;故答案为B。

11.W、X、Y、Z四种元素都位于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W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和X的主族序数之和与Y的主族序数相等,Z通常能形成Z2和Z3两种单质.其中Z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Z>Y>X

B.与W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

X>Y

C.YW3能与HCl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D.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Z(YW)2

答案:

C

解: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因W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故W为H;Z通常能够形成Z2、Z3两种单质,Z2是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故Z为O;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C;W和X的族序数和等于Y的族序数,W为第ⅠA族,X为第ⅣA族,故Y为第ⅤA族为N。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C>N>O,A错误;X的简单氢化物为CH4,Y的简单氢化物为NH3,又因NH3分子中存在氢键,故NH3的沸点高于CH4,B错误;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四种原子之间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H4HCO3或者(NH4)2CO3,D错误;故选C。

12.纳米Fe2O3在常压电化学法合成氨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该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熔融NaOH-KOH为电解液,Fe2O3在阴极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Fe。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惰性电极II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生成氨气的反应:

2Fe+N2+3H2O=Fe2O3+2NH3

C.惰性电极I的电极反应:

Fe2O3+3H2O+6e−=2Fe+6OH−

D.产生2.24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答案:

D

解:

右边是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化合价升高,因此惰性电极II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根据题知Fe2O3在阴极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Fe,因此生成氨气的反应:

2Fe+N2+3H2O=Fe2O3+2NH3,故B正确;根据题知Fe2O3在阴极发生反应生成中间体Fe,因此惰性电极I的电极反应:

Fe2O3+3H2O+6e−=2Fe+6OH−,故C正确;产生2.24LO2时,无标准状况下,因此无法计算O2的物质的量,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痛风性关节病的发病机理和尿酸钠有关。

室温下,将尿酸钠(NaUr)的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盐酸,溶液中尿酸的浓度c(HUr)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Ksp(NaUr)=4.9×10−5mol2·L−2,Ka(HUr)=2.0×10−6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c(Ur−)=7.0×10−2mol·L−1

B.M→N的变化过程中,c(Na+)·c(Ur−)的值将逐渐减小

C.当c(HUr)=c(Ur−)时,c(Cl−)>c(Ur−)

D.当pH=7时,2c(Na+)=c(Ur−)+c(Cl−)

答案:

C

解:

根据Ksp=c(Na+)·c(Ur−)=4.9×10−5,求出c(Ur−)=

,A错误;在M→N的变化过程中,温度不变,Ksp不变,则c(Na+)·c(Ur−)的值不变,B错误;当c(HUr)=c(Ur−)时,根据Ka(HUr)=2.0

10−6可以求出pH=5.7,溶液呈酸性,c(H+)>c(OH−),根据NaUr+HCl=NaCl+HUr,可知NaCl浓度等于尿酸浓度,因所得溶液为NaCl、HCl、HUr,HUr为弱酸,则c(Ur−)<c(Cl−),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c(H+)=c(Ur−)+c(Cl−)+c(OH−),当pH=7时,c(H+)=c(OH−),所以c(Na+)=c(Ur−)+c(Cl−),D错误;故选C。

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量很少,可被忽略。

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上极板不动,则()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将变大

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变小

答案:

C

解:

根据C=

可知,d增大,则电容减小,故A错误;静电计测量的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因为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势差不变,所以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故B错误;电势差不变,d增大,则电场强度减小,P点与上极板的电势差减小,则P点的电势增大,因为该电荷为负电荷,则电势能减小,故C正确;电容器与电源断开,则电荷量不变,d改变,根据

,知电场强度不变,则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故D正确。

15.如图所示,含有

H、

H、

He的带电粒子束从小孔O1处射入速度选择器,沿直线O1O2运动的粒子在小孔O2处射出后垂直进入偏转磁场,最终打在P1、P两点。

不考虑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沿直线O1O2运动的粒子速度相等

B.打在P点的粒子是

H和

He

C.O2P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2倍

D.粒子

H在偏转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答案:

D

解:

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的粒子满足qvB=Eq,即这些粒子的速度相等,A正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所以qvB=m

,故r=

,可知粒子的比荷越大,则运动的半径越小,所以打在P1点的粒子是

H,打在P点的粒子是

H和

He,B正确;由题中的数据可得,

H的比荷是

H和

He的比荷的2倍,所以

H的轨道的半径是

H和

He的半径的

倍,即O2P的长度是O2P1长度的2倍,C正确;粒子轨迹所对圆心角相等,

H的比荷最大,即

最小,根据

,可得

H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白炽灯泡a、b和c,灯泡b、c规格相同,当左端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三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导线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

B.此时a灯和b灯的电流比为1∶1

C.此时a灯和b灯的电功率之比为1∶9

D.此时a灯和b灯的电阻比为9∶2

答案:

D

解:

灯泡正常发光,则其两端电压均为额定电压U额,则说明原线圈输入电压为9U额,输出电压为U额;则可知,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9∶1,A错误;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9∶1,则:

,由欧姆定律可知,它们的电阻之比为9∶2,B错误,D正确;由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UI可得两者的电功率之比为2∶9,C错误。

17.由中国科学家设计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采用三颗相同的探测卫星(SC1、SC2、SC3)构成一个边长约为地球半径27倍的等边三角形,阵列如图所示。

地球恰好处于三角形中心,探测卫星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轨道上运行,对一个周期仅有5.4分钟的超紧凑双白矮星(RXJ0806.3+1527)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

若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运行速率为v0,则三颗探测卫星的运行速率最接近()

A.0.10v0B.0.25v0C.0.5v0D.0.75v0

答案:

B

解:

由几何关系可知,等边三角形的几何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边长的

,所以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的关系:

r=27×

R=9

R;根据v=

可得

≈0.25,则v≈0.25v0,故选B。

18.某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空间飞行器,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60°,使飞行器恰好沿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飞行,如图所示。

经时间t后,将动力的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同时适当调节其大小。

使飞行器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

mg

B.加速与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减速飞行时间t后速度减为零

D.加速过程发生的位移与减速到零的过程发生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1

答案:

B

解:

起飞时,飞行器受推力和重力,两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设动力为F,合力为Fb,如图甲所示:

在△OFFb中,由正弦定理得:

F=

mg,Fb=mg,故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飞行器的加速度为:

a1=g,推力方向逆时针旋转60°,合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推力F′跟合力Fb′垂直,如图乙所示,此时合力大小为:

Fb′=mgsin30°;动力大小:

F′=

mg;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0.5g;加速与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故B正确;t时刻的速率:

v=a1t=gt,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t′=

=2t,故C错误,加速与减速过程发生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1∶2,故D错误。

19.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横梁(可伸缩)的一端固定在坚直墙壁上的A点,另一端B点用绳悬挂在墙壁上的C点,初始时绳与墙的夹角为θ,当重为G的物体由挂在梁上的B点处逐渐移至A点的过程中,横梁始终保持水平。

问此过程中,A点对横梁作用力F的大小和CB绳对横梁的拉力FT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A.F先增大后减小B.FT一直减小

C.F一直减小D.FT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C

解:

对B点受力分析,受重物的拉力,横梁的支持力和绳的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FT=

,FN=mgtanθ,当重为G的物体由挂在梁上的B点处逐渐移至A点的过程中,θ减小,故FN减小,FT也减小;A点对横梁的作用力F与FN等大,也减小,B、C正确。

20.有一种电四极子的电荷分布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的顶点上分别有两个电荷量为+q和两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O点为正方形中心,a、b、c、d为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位于Oc延长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场强的大小关系有Eb>Ed

B.电势的高低关系有φb<φd

C.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a移动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

D.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b移动到d的过程中电势能始终不变

答案:

AC

解:

各点电荷在b、d两点产生的场强如图所示,

按平行四边形合成规律可知,b点的场强大于d点的场强,故A正确;对两对等量的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b、d连线是等势线,对于-Q电荷,根据所产生电场的对称性,b、d两点电势相等,所以φb=φd,故B错误;对于两对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a、c连线是等势线,对于-Q电荷,正点电荷沿直线由a移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逐渐减小,故C正确;对两对等量的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b、d连线是等势线,对于-Q电荷,正点电荷沿直线由b移动到d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21.甲、乙两辆小汽车(都可视为质点)分别处于同一条平直公路的两条平行车道上,开始时(t=0)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间距为x0。

t=0时甲车先启动,t=3s时乙车再启动,两车启动后都是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加速过程,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B.若x0=80m,则两车间间距最小为30m

C.若两车在t=5s时相遇,则在t=9s时再次相遇

D.若两车在t=4s时相遇,则在t=10s时再次相遇

答案:

BC

解:

v-t图象中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从题图图象上可以看出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故A错误;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最小值,从图象上可以看出0~7s内甲运动的位移为x1=

m=90m,而乙运动的位移为:

x2=

×4×20m=40m,则甲、乙之间的距离为Δx=x2+80m-x1=30m,故B正确;若两车在t=5s时相遇,从图象上可以看出5~9s内甲、乙运动的位移相等,所以甲、乙在t=9s时会再次相遇,故C正确;若两车在t=4s时相遇,从图象上可以看出4~10s内甲、乙运动的位移不相等,则在t=10s时不会再次相遇,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