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9540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5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

最新药剂学复习题附答案

药物制剂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将药物分为哪几类?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ceuticalclassificationsystem,BCS)

由美国FDA在1995年引入,根据溶解性和膜透过性将药物分为四类:

I类化合物溶解性好,膜透过性好

口服吸收好,食物不影响吸收:

乙酰氨基酚、酮基布洛芬、维拉帕米、非甾体抗炎药

II类化合物溶解性不好,膜透过性好

食物中脂肪可增加药物吸收:

环孢菌素、地高辛、灰黄霉素

III类化合物溶解性好、膜透过性不好

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

卡托普利、利尿磺胺

IV类化合物溶解性不好、膜透过性也不好

口服不被吸收:

口服新霉素仅对消化道起到杀菌作用

2.GMP/GLP/GCP的中英文全称及含义。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LP--GoodLaboratoryPractice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GoodClinical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第二章固体制剂

1.常用粉碎设备、特点及其适用性。

(1)研钵:

研磨作用。

小剂量药物,实验室用

(2)球磨机(ballmill):

特点:

密封操作,粉尘少,常用于毒、剧或贵重药物以及吸湿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的粉碎。

缺点:

粉碎效率较低,粉碎时间较长

(3)冲击式(万能)粉碎机(impactmill):

冲击力,有锤击式和冲击式。

适用于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超细碎等物料的粉碎。

(4)流能磨(fluid-energymills):

特点:

3~20µm超微粉碎,有“微碎机”之称;高压空气从喷嘴喷出时产生焦耳-汤姆逊冷却效应,适用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和对热敏感的药物的粉碎;易于对机器及压缩空气进行无菌处理,可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缺点:

粉碎费用高

2.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组分的比例:

等量递加混合法--倍散。

(2)组分的密度与粒度:

将堆密度小(质轻)、粒径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加入堆密度大(质重)、粒径小者。

(3)吸附性:

粉末和器械有吸附时,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

(4)含液体、结晶水或易吸湿组分:

含液体时用其它组分吸收水分或加入吸收剂吸收水分;无水物代替含结晶水的药物;吸湿性强的药物,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下进行迅速混合,并密封防潮包装;若混合引起吸湿,分别包装。

(5)带电性:

因磨擦而带电的粉末,可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以提高表面导电性或在较高湿度下混合,也可加润滑剂作抗静电剂

(6)低共熔组分:

将二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件下,出现润湿和液化现象,称作低共熔现象。

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

水合氯醛、萨罗、樟脑、麝香草酚等。

3.倍散的概念及制备要点。

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

填充剂(稀释剂)应惰性,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碳酸钙、磷酸钙、白陶土等。

剂量0.1~0.01克可配制成10倍散,0.01~0.001克配制成100倍散,0.001克以下应配制成1000倍散。

4.胶囊剂的特点、常用辅料,有哪些药物不适用。

(1)胶囊剂特点:

①掩盖药物不良臭味和减小刺激性

②不需加粘合剂,在胃肠液中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③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④弥补其它固体剂型的不足。

⑤可制成缓控释制剂。

⑥可使胶囊具有各种颜色或印字,便识别。

(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情况

①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使胶囊壁溶解

②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钠、溴化钠、碘化钠):

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

③易风化药物:

使胶囊壁变软

④吸湿性药物:

使胶囊壁干燥而变脆

(3)空胶囊的组成(常用辅料):

成型材料:

一般为明胶(甘油、水),也可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或钠盐)、聚乙烯醇、变性明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

增塑剂:

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增加坚韧性与可塑性)

增稠剂:

琼脂(减少流动性、增加胶冻力)

遮透剂:

二氧化钛(避光)

其它:

矫味剂、着色剂、防腐剂

5.滴丸剂的特点及常用辅料,基质和冷凝液如何选择。

特点

①发挥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

②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滴丸,便于服用和运输;

③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与基质熔合后,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小,不易氧化和挥发,基质为非水物,不易引起水解;

④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重量差异较小,成本低,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

⑤根据需要可制成内服、外用、缓释、控释或局部治疗多种类型的滴丸剂。

⑥基质品种少,只适用于小剂量药物。

(1)基质的选择:

滴丸中除主药外的赋形剂称“基质”,基质在室温为固体状态,60-100︒C条件下能熔化成液体,遇冷能立即凝成固体。

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尿素、泊洛沙姆。

非水溶性基质:

硬酯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

(2)冷凝液的选择:

水性冷凝液:

水、乙醇,适用于非水溶性基质的滴丸。

油性冷凝液:

液状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汽油等,适用于水溶性基质的滴丸。

选择条件:

①安全无害;

②与主药和基质不相混溶,不起化学反应;

③适宜的相对密度和粘度;

④有适宜的表面张力可形成滴丸。

6.片剂常用辅料有哪几类,所起作用,代表性的几种辅料的特点。

比淀粉崩解作用强的崩解剂有哪些?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有几种?

辅料种类:

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填充剂(fillcrs)/稀释剂(diluents)

用以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利于成型和分剂量的辅料。

药物的剂量小于100mg,在压片时必须加入填充剂才能成型。

2.润湿剂与粘合剂

(1)润湿剂(moisteningagents):

指可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

润湿剂本身无粘性或粘性不强,但可润湿片剂物料并诱发物料本身的粘性,使之能聚结成软材并制成颗粒。

(2)粘合剂(adhesives):

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干粘合剂)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

崩解剂(disintegrants):

指能促进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增加药物溶出的辅料。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内加法:

崩解剂与其他辅料混合制粒压片

外加法:

崩解剂加入干颗粒中压片

内外加法:

崩解剂分为两部分,部分内加,部分外加

•崩解速度比较:

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溶出速度比较:

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比淀粉作用强的崩解剂:

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纤维素钙(CMC-C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交联聚维酮(PVPP)

4.润滑剂(lubricants)

压片时为了能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颗粒与颗粒间、药片与模孔间的摩擦力而加入的辅料称润滑剂。

5.其它辅料

着色剂;芳香剂和甜味剂(主要用于口含片及咀嚼片)

7.以湿法制粒制备片剂的工艺过程。

 

8.不稳定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时可采用哪些方法。

i)可将辅料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用湿法制粒后,加入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中混匀后再压片。

ii)对湿、热不稳定的小剂量药物压片时,可将其溶于适当的溶剂,再与干颗粒混合均匀再压片。

iii)制成辅料的空白颗粒,加入药物混匀后再压片。

(空白颗粒法)

9.片剂制备时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10.写出药物从固体中的溶出速度方程(Noyes-Whitney),并据此提出采用何种措施来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dC/dt:

溶出速率

K:

溶出速度常数

D:

药物扩散系数,

δ:

扩散边界层厚度

S:

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总表面积,

Cs:

固体药物的溶解度

C:

时间t时药物在总体溶液中的浓度

当溶出药物吸收迅速,Cs>>C时或漏槽条件C=0时,上述方程简化为dC/dt=KSCs

•改善药物溶出速度可采取的措施:

①减小粒径增加药物的溶出面积:

粉碎、崩解

②增大溶解速度常数:

加强搅拌,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

③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温度,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等

11.普通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

素片、薄膜衣、肠溶衣的崩解度有何要求?

片剂的质量评价

•外观性状

•片重差异

•含量均匀度

•硬度和脆碎度

•崩解时限

•溶出度或释放度

1.外观检查:

片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2.重量差异: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

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包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

片剂重量差异限度

3.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中每片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一般指主药含量小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片重5%的片剂。

检查时,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片10片进行检查。

4.崩解时限

5.溶出度

•定义:

是指在规定的介质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一般要求45分钟溶出量不低于标示量的70%.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要求作溶出度检查的片剂:

1)含有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片剂

2)与其他成分容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片剂

3)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药物片剂

4)储存久溶解度下降的药物

5)速效和长效制剂

12.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常用衣材及包衣液的组成。

1.包衣目的:

①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②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③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一定部位释放或缓慢释放

④在胃液中因酸性或胃酶破坏的药物、对胃有刺激及可引起呕吐的药物可包肠溶性薄膜衣

⑤可将有配伍变化的药物成分分别置于片芯和衣层,以免发生变化

⑥改善片剂的外观和便于识别等

2.包衣种类

糖衣

包衣种类分为胃溶性

薄膜衣肠溶性

不溶性(用于缓控释目的)

3包衣液组成:

i)衣材

ii)增塑剂:

增加包衣材料塑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提高衣层柔韧性,增加其抗撞击强度。

水溶性增塑剂:

丙二醇、甘油、PEG等。

脂溶性增塑剂:

甘油三醋酸酯、蓖麻油、邻苯二甲酸酯、乙酰化甘油酸酯、硅油、司盘等。

iii)溶剂

a)乙醇、丙酮、异丙醇等

b)水:

衣材与水形成水分散体(安全性好).

iv)速度调节剂(致孔剂):

蔗糖,氯化钠,HPMC,PEG等

v)着色剂与蔽光剂:

二氧化钛

•包衣方法:

滚转包衣法、空气悬浮包衣

常用衣材

13.典型药物片剂的处方、制备工艺、注意事项。

见后

14.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润湿性常用的表示方法,与制剂生产过程及其质量有何关系?

1粉体的流动性(fluidity)

(1)休止角(angleofrepose):

休止角是指使粉末堆成尽可能陡的堆,堆的斜边与水平线的夹角即为休止角(θ)。

粉末的休止角越小,说明其流动性越好(休止角≤30︒,为自由流动,休止角>40︒,粒子不再自由流动)。

(2)流出速度(flowvelocity)

流出速度(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粉体由一定孔径的孔流出的速度。

一般粉体的流速快,则其流动性和流动均匀性好。

(3)压缩度(compressibility)

测定方法:

粉体装入量筒,测量松体积得松密度,用轻敲法(tappingmethod)使粉体处于最紧状态,测量振实体积得最紧密度,则压缩度

C=(ρf-ρ0)/ρf*100%

压缩度<20%时流动性较好。

2吸湿性(moistureabsorption):

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

(1)水溶性药物

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relativehumidity,CRH):

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药物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CRH--水溶性药物特征参数

CRH越小越易吸湿。

(2)水不溶性药物

无特定的CRH值,仅是药粉表面吸附水蒸气。

由不发生相互作用的水不溶性药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3.润湿性(wetting):

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的现象。

接触角:

液滴在固液接触边缘得切线与固体平面间得夹角。

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第3章半固体及其他

1.软膏剂基质的种类及其特点,每种列举两个。

基质种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1油脂性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动植物油脂,硅油等)

特点:

①润滑,无刺激性;

②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

③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和保护作用;

④释药性差;

⑤油腻性和疏水性,不易于水性液体混合,不易洗除;

⑥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

⑦不能用于有急性渗出液的皮肤。

举例:

凡士林(vaselin)、石蜡(paraffin)与液体石蜡(liquidparaffin)

2乳剂型基质:

由含固体的油相加热液化后与水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混合乳化,最后在室温下形成半固体的基质。

组成:

油相、水相、乳化剂

类型:

W/O型和O/W型。

特点:

①O/W型能与大量水混合,色白如雪,故有“雪花膏”之称;

②易于涂布,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少;

③药物释放和穿透皮肤快;易于洗除;

④需加防腐剂、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

⑤不适用于对水敏感的药物;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损和皮肤瘙痒症;

⑥忌用于糜烂,溃疡,水泡及化脓性创面。

W/O型吸收水量较少,涂于皮肤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使皮肤感觉到凉爽,有“冷霜”之称。

举例:

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山梨坦类(Span)、聚山梨酯类(Tween)

3水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组成。

特点:

①药物在本类基质中的释放较快,穿透性较好;

②无油腻性,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

③易涂展和洗除;

④能与水溶液混合并能吸收组织渗出液,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也可用于腔道粘膜(如避孕软膏)等部位或用作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

⑤缺点:

对皮肤的润滑作用较差;有的基质中的水分容易蒸发,易于霉变,须加保湿剂及防腐剂。

举例:

(1).甘油明胶:

明胶(1%~3%)、甘油(10%~30%)和水加热制成的透明凝胶。

易被微生物破坏。

温热后易涂布,涂后能形成一层保护膜。

(2).纤维素衍生物:

常用甲基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溶于冷水,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冷、热水中均溶。

水溶液不易腐败,可不加防腐剂。

(3).聚乙二醇类(polyethyleneglycols,PEG):

由环氧乙烷与水或由乙二醇聚合得到的水溶性聚醚,随分子量不同从液体、半固体到固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耐高温,不易霉败;有强吸水性,用于皮肤有刺激感,不宜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软膏。

2.软膏剂处方分析与制备过程,不同性质药物加入方法。

1.研合法

由半固体和液体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在常温下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时可用此法。

先取已研细的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直至取少量软膏涂于手背上无颗粒感为止。

少量制备可用软膏刀在陶瓷或玻璃的软膏板上调制,也可在乳钵中研磨。

大量生产时可用电动研钵进行,但生产效率较低

2.熔合法

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的必须采用此法。

通常是先将熔点较高的基质在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将剩余基质按熔点高低顺序依此加入,然后加入液体成分,待全部基质熔化后再将研细药粉缓缓加入,不断搅拌至冷凝成膏状。

大量制备可在带有加热装置及电动搅拌器的器具中进行。

若软膏中含有不溶性药粉,可通过软膏研磨机进一步研磨。

设备常用三滚筒式软膏研磨机,软膏通过滚筒间隙时受到挤压和研磨,从而固体药物被研细并与基质混和均匀

3.乳化法

用于制备乳剂型软膏的方法。

制备过程:

将油脂性成分(如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高级脂肪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加热至80℃左右使熔化,用细布滤过;另将水溶性成分(如硼砂、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保湿剂及防腐剂等)溶于水,加热至较油相温度略高时(防止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析出或凝结),将水溶液逐渐加入油相中,搅拌至冷凝。

搅拌时空气混入乳膏,贮存稳定性降低,现多采用真空装置制备乳膏。

乳化法中水、油两相的混合方法:

①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②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

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

③两相同时掺合,不分先后,适用于连续性或大批量生产,需要相应的设备如输送泵、连续混合装置。

3.常用的栓剂基质有哪些?

为什么可可豆脂通常应缓缓低温加热升温,待熔化至2/3时停止加热,让余热使其完全熔化?

分为两类:

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

1.可可豆脂(cocoabutter):

从可可树种仁得到的固体脂肪。

化学组成为脂肪酸甘油酯,主要为硬脂酸酯、棕榈酸酯和油酸酯的混合物。

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熔点为30-35︒C,可塑性好,有同质多晶的性质,有α、β、β`、γ四种晶型,β型稳定,制备时要注意减少转型。

应缓缓加热升温,待熔化至2/3时停止加热。

有一定吸水能力。

2.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由天然植物油经水解、分馏所得C12~C18游离脂肪酸,部分氢化后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甘油三酯、二酯、一酯的混合物。

具有适宜熔点,不易酸败,为目前取代天然油脂的较理想的栓剂基质

①椰油酯:

②山油酯:

③棕榈油酯:

④硬脂酸丙二醇酯

(二)水溶性和亲水性基质

1.甘油明胶(gelatinglycerin):

明胶、甘油、水三者按一定比例(如7:

2:

1)加热溶化,放冷后凝固而成。

有弹性,不易折断,在体温下不融化,但能软化并缓慢地溶于分泌液中,故药效缓慢、持久。

常用于阴道栓剂的基质,起局部作用。

需加入抑菌剂。

2.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s,PEG):

也称碳蜡(carbowax),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则逐渐由液态到半固体到固体,熔点也随之升高。

将不同分子质量的PEG以一定比例加热融合,可制成硬度适当的栓剂基质,能缓缓溶于体液中而释放药物。

PEG的吸湿性较强,对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加入20%的水可减轻刺激,或在塞入腔道前先用水润湿,或在栓剂表面涂一层鲸蜡醇或硬脂醇膜等可减轻刺激。

3.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polyoxyl40stearate,S-40,Myrj52):

S-40可与PEG混合应用,制得溶散释放均较好的性质较稳定的栓剂。

4.泊洛沙姆(poloxamer):

O/W表面活性剂,可作栓剂基质。

188型常用。

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并起到缓释与延效的作用。

5.聚山梨酯61(Tween61):

一种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淡琥珀色可塑性固体,熔点35~39℃,具润滑性。

不溶于水,但能分散于水中,与水性液体形成稳定的O/W型乳剂基质;无毒性、无刺激性,在水中能自行乳化

4.置换价的概念及计算。

置换价(DV):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一般栓模容纳重量是指以可可豆脂为代表的基质重量。

G:

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M:

含药栓的平均栓重

W:

每个含药栓剂的平均含药重

X:

含药栓需要基质的重量

Y:

处方中每枚栓剂含药量

n:

拟制备栓剂的枚数

5.对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栓剂,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与口服相比有何优点。

㈠影响栓剂发挥全身作用的因素:

1生理因素:

部位、pH值、生理状态(粪便)等

2药物的理化性质:

溶解度、粒径、脂溶性与解离度等

3基质和附加剂的影响:

基质的性质(药物与基质的溶解性相反时,有利于药物释放增加吸收),表面活性剂、透皮吸收促进剂。

㈡栓剂与口服剂型比较,有下列优点:

1.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

2.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可以直肠给药

3.药物直肠吸收可避免首过作用,而且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或副作用

4.药物在直肠吸收比口服的干扰少

5.栓剂的作用时间比一般口服片剂长

6.对不能口服或不愿口服的患者和儿童,用直肠给药较方便

7.对伴有呕吐的患者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6.气雾剂的分类,特点,及组成。

㈠分类:

Ⅰ按医疗用途分:

1.随呼吸吸入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呼吸道吸入气雾剂)

2.供腔道粘膜和皮肤等使用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非吸入气雾剂)

3.供空间消毒、除臭、杀虫等。

(消毒用气雾剂)

Ⅱ根据相数按组成分:

1.两相气雾剂:

液相(抛射剂、药物及潜溶剂互溶)/气相(抛射剂),以细雾状喷出。

2.三相气雾剂:

混悬型气雾剂(粉末气雾剂):

烟雾状喷出

乳剂型气雾剂:

液流或泡沫状喷出

Ⅲ按分散系统分

溶液型气雾剂(两相气雾剂)

混悬型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乳剂型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㈡特点

1 速效和定位作用,气雾剂可直接喷于作用部位

2 药物密闭容器内能保持药物清洁无菌,由于容器不透气,不与空气中的氧与水直接接触,稳定性好

3 局部用药刺激小

4 可避免肝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5 需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生产设备,成本高

6 有内压,可由于碰撞等发生爆炸

7 使用方便,但是吸入量与患者个人有差异

㈢气雾剂的组成:

1.抛射剂(propellents)的作用是喷射的动力和溶剂,多为液化气体。

要求在常温下的蒸气压应大于大气压。

种类有氟氯烷烃、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

2、药物与附加剂

溶液型气雾剂:

可将抛射剂作为溶剂,必要时可加入乙醇、丙二醇或聚乙二醇等作潜溶剂。

混悬型气雾剂:

为使药物易分散于抛射剂中,可加入固体润湿剂(如滑石粉、胶体二氧化硅等),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作稳定剂,以防止药物聚集。

乳剂型气雾剂:

若药物不溶于水或在水中不稳定时,可将药物溶于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中,此外还必须加入适当的乳化剂。

必要时可在气雾剂中加入抗氧剂和防腐剂。

3.阀门系统:

作用是在密闭条件下控制药物喷射的剂量。

4.耐压容器:

应不与内容物起反应、耐压

7.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气雾剂设计要点。

1.溶液型气雾剂:

药物溶于抛射剂及潜溶剂中成均相溶液,附加剂为潜溶剂(cosolvents),有乙醇、丙二醇等。

要求溶液澄清。

吸入气雾剂中的抛射剂用量较大,因为药物的剂量小,喷雾的雾滴要求细。

2.混悬型:

药物以微细颗粒分散于抛射剂中。

为使药物分散均匀并稳定,常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润湿剂、分散剂、助悬剂。

要求:

①药物微粉的粒度应小于5μm,不得超过10μm;

②水分含量应控制在0.03%以下,以免遇水后药物微粒聚结;

③选择适宜抛射剂,使药物在抛射剂中的溶解度尽可能小,以免贮存过程中药物微粉变粗;

④调节抛射剂与混悬药物粒子密度,尽量使二者相等;

⑤添加助悬剂。

3.乳剂型:

一般抛射剂为内相,药液为外相,中间相为乳化剂,当乳剂经阀门喷出后,分散相中的抛射剂立即膨胀气化,使乳剂呈泡沫状态喷出。

外用或局部用较多。

乳剂要求均匀稳定,油性介质与抛射剂混溶成为内相,水性介质不与抛射剂混溶,常用混合抛射剂。

第四章液体制剂

1、常用防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