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9509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分析:

(1)什么是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

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

政治:

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编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与特指

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

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指:

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A、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

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B、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课题,目的是在于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研究领域:

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B、特殊矛盾: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原

因: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这一矛盾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D、研究对象的确定(两个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2、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E、两大规律的关系:

“两个规律”是紧密联系的,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把握,是对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把握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内在统一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研究对象。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思想与行为(起点范畴)

(1)思想、行为的概念:

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行为是指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2)思想的表现形式:

思想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

☆(3)思想与行为的关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4)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

外部条件:

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后效影响

内部条件:

动机、态度

2、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中心范畴)

(1)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含义:

教育主体:

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

教育客体:

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

(2)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作用: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双向互动过程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A、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

B、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教育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一方面,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双向交流的特点决定教育者在施教的同时亦要向教育对象学习,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受教育者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受教育者在受到教育影响时是客体,但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得到消化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3、教育和管理(中介范畴)

(1)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

(2)管理的观念:

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3)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A、性质不同、功能各异;

B、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

离不开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4、内化与外化(结果范畴)

(1)内化、外化的概念: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2)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内化与外化既前后相继,又相互包含。

5、个人与社会(终点范畴)

(1)个人、社会的概念: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一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辅相成)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总是人的

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就不复存在。

(3)启示:

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不仅要看到个人和个人的行为,而且要看到社会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建设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博采众长相结合;

(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5、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包括四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理论基石;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最根本的性质和崇高理想;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宗旨;

(4)坚持与时俱进——这是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B、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

C、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相区别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党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克思最根本的特征。

第二层次:

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D、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三者的关系:

总体上说,三者是相辅相成而又内在统一的

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

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基本特征是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

E、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第一,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1)关于社会发展总趋势

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回答:

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对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其中其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埋葬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从总体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及其效果的衡量标准。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2)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其中以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既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科学和哲学等理论学说,又包括人们日常活动与交往中直接形成的社会心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同步,即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其发展,有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存的发展的趋势并指导其发展;

(2)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历史上有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往往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

(3)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4)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5)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应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地位作用,防止和克服“无用论”或“万能论”两种错误倾向。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3)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

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

(4)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又要反对“迷失方向的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1)两种矛盾:

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2)解决方法:

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矛盾则使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靠讨论、批评、说服教育解决。

☆5、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2)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1)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2)社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解决人的片面发展,就是要铲除其发展的根源:

消灭私有制;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思想

(1)灌输理论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2)灌输的原因(为什么要灌输)

(1)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

(2)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学说,应该灌输给无产阶级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1)群众观点的内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向人民群众学习;(3)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5)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

致;(6)既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

(2)群众路线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精神文明的内涵: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它是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任务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根本任务: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

(4)精神文明的建设方针: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5)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10、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

(1)党的地位和作用:

(2)党的建设的理论:

(3)党的建设的目标: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优势;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1)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更好的生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A、它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

B、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具体体现:

第一,引导政治方向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从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三方面进行。

第二,约束规范行为

第三,激发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手段:

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

第四,塑造个人人格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受功能

(1)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受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1、政治功能(三大表现)

1、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

2、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

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经济功能(三大表现)

1、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可靠保证

2、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3、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文化功能(三大表现)

1、文化传播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创造功能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根本目的(远期目的)

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具体目的(近期目标)

多元性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

(2)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需求的内容;

教育对象的思想层次不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4)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

(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2)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

(3)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提供了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确立依据

1、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2、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3)“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

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

3、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1)环境对人的影响

1、古今中外对此问题的看法

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A、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

B、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辨证统一于实践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广泛性

2、动态性

3、特定性

4、可创性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1、环境:

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内部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

3、外部环境:

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内部环境:

包括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观念环境、人格环境、人际环境;

5、外部环境: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同辈群体环境、大众传媒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

2、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和经济生活条件(总是与一定的分配方式相联系);

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是否公开、公正、公平,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敏感的经济因素

(2)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核心: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现实的政治状况。

政治环境决定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

1、当前我国政治环境的特点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B、腐败现象严重

C、政治价值取向多元化

3、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如下特征:

1、属人性2、社会性3、创造性4、时代性5、复杂性

(2)我国文化环境的大转型

1、文化形态从一元到多元

A、官方主导文化(主旋律文化)

B、大众文化

C、学术界的精英文化

2、社会审美风尚的大变革

A、世俗化

B、娱乐化

C、消费性

4、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媒指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手段,

可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大众传媒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导向性等特征。

(1)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2、形成舆论环境,从而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2)成为大众传媒的三个要件:

1、能大量复制

2、能大量发行

3、拥有大量读者群。

(3)大众传媒的四项内容

1、新闻2、宣传3、教育4、娱乐

(4)大众传媒的四项功能

1、监视环境

2、协调社会各部分

3、传递社会遗产

4、提供娱乐

5、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

☆家庭环境:

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

2、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有如下特点:

1、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

2、具有渗透性。

3、具有针对性。

3、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含义: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文化、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社会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的机构。

4、学校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特点:

1、全面性

2、阶级性

3、渗透性

4、导向性

5、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

社会组织:

为执行某种社会职能、追求特定工作目标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如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商店等

6、社会组织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方面:

1、组织的效益2、组织的风气

3、组织领导的形象4、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7、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的定义:

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方面:

1、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

2、社区风气

3、道德规范

4、人际交往

8、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

同辈群体的含义:

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同辈群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方面:

1、自由性;2、渗透性;3、独特性

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1、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1)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

(2)良好的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3)良好的环境具有约束作用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优化经济环境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生产力。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3、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2)优化政治环境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机构改革

4、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

5、维护安定团结

(3)优化文化环境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3、优化亚文化环境

4、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着强化或削弱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场”和“势”。

1、党和政府要有效控制大众传媒,加强正面宣传。

2、要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

3、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

4、加强媒体自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

(1)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1)思想品德的含义

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

1、思想品德结构(以世界观为核心)包括心理子系统(认识、意志、情感、信念)、思想子系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子系统(仅指品德行为)。

2、含义:

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