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919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docx

装配式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

装配式结构施工流程及相关注意要点

目前我市装配式结构使用的预制构件主要分为预制楼梯、叠合板、轻质隔墙板(以陶粒混凝土轻质隔墙板为代表,但近期设计的图纸及周边省市较多出现了ALC加气混凝土板)、预制剪力墙、预制填充墙(包括预制外墙、预制内墙、预制飘窗、预制阳台等)。

装配式结构涉及的主要规范及文件: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施工程施工规范》、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J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GJ32/J184《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35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GB/T50448《水泥基灌浆料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15G310-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一、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生产

根据GB50666、GB/T51231、JGJ1等规范及标准内容并结合对厂家参观学习情况,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生产的大致流程为:

建筑施工图设计→构件深化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钢筋加工绑扎→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表面处理→堆放→运输

1.建筑施工图设计。

结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并提出相关意见。

该环节目前涉及的主要问题为:

原施工图设计深度问题,就相关规范和文件来看,原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应达到明确装配式结构类型、构件部位、构件种类、节点连接大样、标准化构件及主要构件的大样。

对于非标准化构件,应由深化设计单位完成,并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目前各项目原施工图纸设计内容的深度并不一致。

设计深度相关要求(内容过多,未一一摘抄):

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4.2.1、建质函[2016]247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3.0.3

2.构件深化设计

该环节一般由建筑设计单位或专业的第三方单位进行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按照建筑结构特点和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建筑物拆分为独立的构件单元,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构件连接构造、水电管线预埋、门窗及其他埋件的预埋、吊装及施工必须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同时要考虑方便模具加工和构件生产效率,现场施工吊运能力限制等因素。

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以下几点:

(1)水平构件(以叠合板为代表)尺寸未考虑搁置长度,导致现场安装时搁置长度不足,DGJ32/J184第4.5.4条要求梁搁置长度20mm、板搁置长度15mm。

(2)以叠合板为代表的构件,水平筋位置未考虑钢筋碰撞问题,多发生大开间叠合板拼接位置,两块板水平筋处于同一位置,导致叠合板安装位置偏差从而搁置长度不足,或工人为保安装位置人为弯折板端预留的水平筋。

(因叠合板端部伸出的水平筋需在框壮模板上开槽,一旦开槽后钢筋的位置无法再做调整,所以此问题也有可能发生在开模环节,如:

模具生产厂家未考虑钢筋碰撞问题、生产厂家不愿为同类构件制作两套模板、板的模具不具备调节功能等。

3.模具设计、模具制造

容易出现的问题参照上条:

(1)模具生产厂家未考虑钢筋碰撞问题、生产厂家不愿为同类构件制作两套模板、板的模具不具备调节功能等,导致叠合板钢筋碰撞产生钢筋弯折或搁置长度偏差的现象。

4.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加工和绑扎工序基本和传统工艺相似,目前各项目均采用驻厂监造的方式进行控制,并同步制作检验批等质量控制资料。

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1)根据GB/T51231中9.4.2条第3项要求,如使用灌浆套筒和螺纹接头,接头处应使用专用扭力扳手紧定至扭矩值,厂家容易忽略,相关质量控制资料缺少扭矩检查记录。

5.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

根据构件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水电、预埋件、门窗的预留预埋,并采取防止污损措施,为了保证构件埋件定位准确,必要时需采用临时支架对埋件进行固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部分深化设计图纸对吊装预埋件和钢筋机械连接预埋件(部分竖向构件水平筋有时会用预埋螺栓的形式采用机械连接)提出拉拔试验的要求,现场容易忽略。

(2)水电预埋位置偏差,现场后期施工对构件破坏。

6.浇筑混凝土

存在的问题:

(1)水平构件的浇筑过程中现场并未开启震动台,仅采用震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必然会碰撞钢筋骨架,而规范要求震动棒振捣时不应碰触钢筋骨架及预埋件。

(2生产厂家的自动布料机在浇筑水平构件时,布料口距离模板过高。

(3)混凝土试块留置。

(4)构件与现浇结构接缝位置粗糙面制作不精良,现场多次发现叠合板端部未设置水洗面(因叠合板端部接合缝宽度较窄且涉及端部搁置长度,无法在现场安装时进行凿毛处理,发现这种问时均要求退场处理),部分厂家生产的叠合板上表面会出现拉毛深度过深或过过浅(规范要求4mm),叠合板上表面还会存在浮浆较多的现象。

7.养护

预制构件初凝后开始进行养护,养护过程禁止扰动混凝土,养护分为常温养护和加热养护方式,当气温过低或为了提高模具的周转率需要采取加热养护时,可以采用低温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红外线加热养护、微波加热养护等形式,加热温度宜控制在60~80摄氏度,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构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干缩,根据工艺要求,可以一次加热养护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也可以达到70%强度后转入自然养护。

目前厂家多采用蒸汽养护,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暂未接触厂家相关技术资料,尚无法提出具体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混凝土试块是否随同构件一同进行蒸汽养护。

8.构件脱模

根据GB/T51231中9.6.11要求,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5MP。

9.构件表面处理。

预制构件脱模后,应及时进行表面检查,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表面观感质量的要求根据设计和合同要求,同时对水洗面进行冲洗。

存在问题:

(1)同第六条的问题第(4)项,部分进场的叠合板端部接缝处无水洗面。

根据进厂参观咨询并翻阅相关生产工艺文件得知,水洗面的制作主要采用在侧模表面涂刷缓凝剂,构件出养护室并拆模时采用高压水枪冲洗。

所以,问题一般出现在浇筑前未涂刷缓凝剂,或脱模时厂家省略了冲洗工序。

10.构件的堆放

该环节主要存在问题为:

(1)根据GB/T51231中9.8.2条第6项规定,板类构件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长期存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翘曲变形。

而在参观厂家过程中发现叠放层数远超6层,而根据现场反应对进场的叠合板进场检查时发现部分批次板件存在翘曲现象。

11、构件运输。

构件运输应根据构件特点和运输工具确定合适的方案,包括装车、装运、卸货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每一个项目均应该单独制定运输方案。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运输过程中固定器具设计不合理,竖向构件侧面甩出的水平筋局部在固定器具部位弯折变形。

 

二、预制构件的安装环节(预制剪力墙、预制楼梯、叠合板)

结合GB50204、GB50666、GB/T51231、JGJ1、DGJ32/J184、JGJ355等规范及标准,结合现场专项施工方案,结合实际监督经验,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进场及安装的大致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主要以竖向构件为例):

首件验收→构件进场→构件现场堆放→构件及原材料检测→放线测量→连接钢筋检查→构件结合面检查→钢垫片设置→构件吊装与固定→封堵及分仓→预制构件的连接

1.首件验收

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预制构件生产单位进行同类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首件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构件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资料、构件成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预埋件、预留孔洞、外观质量(包括标识)、结构性能检验等,合格后进行批量生产。

(该要求由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五条和《江苏省关于做好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监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三条第九项规定,GB及江苏省其他规范及文件中暂未查到,外省市地方标准中有提及。

现场存在问题:

(1)各项目对首件验收工作未做或无相关验收资料。

2.构件进场检查

预制构件产品进场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预制构件生产单位进行全数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构件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资料、构件成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预埋件、预留孔洞、外观质量(包括标识)、结构性能检验等,验收内容还应当包括影响吊装安全的缺陷检查。

现场存在问题:

(1)构件进场厂需检查的资料问题。

GB50204要求内容包括,合格证、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及其他重要检验报告;DGJ32/J184要求,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现场抽样检测报告。

现场存在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滞后、厂家未提供型式检验报告的问题。

而DGJ32/J184中3.0.4条提出,厂家生产的标准构件出厂应具备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暂可以认为非标准构件无需型式检验报告,但厂家应提供同类标准构件的型式检验报告。

(2)现场对预制构件进场检查记录中,关于构件尺寸偏差,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仅有符合要求或合格,无相关检查数据和原始检查记录。

3.预制构件现场堆放

板类构件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长期存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翘曲变形。

存在问题:

(1)同生产环节构件堆放存在问题相同,现场构件往往叠放超过6层。

4.构件及原材料检测

构件及原材料检测部分内容为构件生产前、部分为安装后,分列易混乱,统一整理至该环节,表中所列内容均自DGJ32/J184、JGJ355、GB50204中摘抄整理,其余规范尚未完成查找工作,所以可能内容不全。

预制混凝土构件

预制梁板类简支受弯构件

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标准构件)、结构性能检测、钢筋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等实体检测(无驻场监造又未做结构性能检测时)

叠合梁叠合板构件

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标准构件)、如设计单位要求则需做结构性能检测、钢筋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等实体检测(无驻场监造又未做结构性能检测时)

其他构件

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标准构件)、钢筋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等实体检测(无驻场监造又未做结构性能检测时)

预制构件灌浆套筒接头

灌浆套筒

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中的套筒型号、灌浆料型号应与现场使用的相匹配)

合格证

接头工艺试验报告(应对接头使用的钢筋按不同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分别进行接头工艺试验,当更换钢筋厂家或同生产厂家生产的钢筋与已完成工艺检验的钢筋外形尺寸存在较大差异时,应重新送检)

接头抗拉试验(每1000个接头取一组,首批试验可与工艺试验报告合并,工艺试验报告合格可免做首批接头抗拉试验)

灌浆料

型式检验报告

合格证

复试报告

坐浆料

型式检验报告

合格证

复试报告

预制构件安装

28d标养灌浆料试块或28d标养接头试件(每层留设,当灌浆套筒预埋进预制构件时,可不留设标养接头试件,以28d标养灌浆料试块代替。

如接头未预埋,需在现场平行制作28d标养接头试件)

灌浆料同条件试块(每层留设,强度达到35N/mm²前不得进行对接头有扰动的施工,先浇筑边缘构件与叠合板后浇层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不留设同条件试块。

28d标养坐浆料试块(当剪力墙底部接缝采用坐浆连接时,每层留设)

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型式检验报告(构件进场环节已提及)。

(2)接头工艺试验报告及套筒接头抗拉实验报告滞后。

(3)灌浆施工过程中留置的灌浆料试块和坐浆料试块不合格后处理难度较大。

5.放线测量

吊装前应进行测量放线并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识。

测量放线应符合GB50026的有关规定。

6.连接钢筋检查

检验下方结构伸出的连接钢筋的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制竖向构件安装前,应检查下方结构伸出的预留插筋的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预留插筋的位置应通过预先定位开孔的专用模具板进行检查。

存在问题:

(1)现场无控制插筋位置的专用模具。

(2)预留插筋的中心位置和长度偏差,几本规范并不一致,插筋的外露长度国标及行表中均为+10,而DGJ32/j184中要求为±5。

7.构件结合面检查

竖向构件水平接缝采用连通腔灌浆时,需检查基础面是否干净、无油污等杂物,结合面可适当凿毛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如构件过长,还需提前做好腔室的分仓间隔处理。

高温干燥季节应对构件与灌浆料接触的表面做润湿处理,但不得形成积水。

预制构件底部采用坐浆,时应确保坐浆料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竖向构件安装前应采取措施防止坐浆料侵入钢筋套筒及波纹管套筒。

可能存在问题:

(1)该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就是坐浆料铺设工艺不合理,导致构件安装后底部坐浆不饱满或侵入套筒。

8.钢垫片设置

竖向构件安装时应在结合面设置钢质垫片,并通过垫片调整构件底部标高和垂直度。

9.构件吊装与固定

竖向构件安装时,吊具应匀速缓慢下降,并采用镜子观察底部预留插筋是否全部进入预留孔洞,并人工维持构件的稳定并对构件位置进行微调,防止构件碰撞预留插筋。

同时,应对预制剪力墙两侧现浇的边缘约束构件的绑扎工序进行调整,竖向构件安装前不宜进行现浇部位边缘约束构件纵向钢筋的连接及箍筋安装,否则极易发生碰撞,导致预制剪力墙伸出侧面的水平筋弯曲。

(此环节存在一定危险性,施工方案及监理细则应明确安全措施并经公司审核)

构件落至钢质垫片后,吊具不应立即松放,应保持一定的牵引力保持构件垂直,直至水平位置到位且斜撑杆件安装完毕。

(此环节存在一定危险性,施工方案及监理细则应明确安全措施并经公司审核)

安装就位后,应测量竖向构件的水平位置、垂直度、高度等,并通过斜撑杆件及钢垫片进行调整。

存在问题:

(1)吊装过程中工人为方便施工,人为弯折预制剪力墙侧面水平钢筋,可先将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在上部捆扎约束,预制构吊至半高处将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推入预制墙水平筋中,待预制构件安装固定后再从边缘构件上部向下套箍筋,。

(2)目前现场均采用塔吊进行吊装,人工手扶保持构件的稳定,因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安装时极易碰撞预埋插筋。

10.封堵及分仓

竖向构件的水平位置、垂直度、高度等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后,应对构件底部的连通腔进行封堵,封堵材料不应侵入连通灌浆区域,构件长度较长时宜提前对连通腔进行分仓,连通灌浆区域内任意两个灌浆套筒间距不宜超过1.5m。

(就现场目前的施工工艺水平来看,如构件不是过长的情况下,不宜多设分仓。

如分仓间隔的密闭性不好的情况下,灌浆后浆液极易渗漏至其他仓室,导致灌浆套筒内浆液高度下降。

主要存在问题:

(1)目前现场对连通腔的封堵主要采用坐浆料进行封堵,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造成坐浆料侵入连通腔,影响构件结合面的有效截面。

11、竖向预制构件的连接

竖向构件的连接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

(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多用于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的连接,分为半灌浆、全灌浆;

(2).钢筋浆锚搭接连接,多用于非承重构件纵向钢筋的连接;(3)钢筋机械连接,多为预制竖向构件水平钢筋的连接;(4)焊接或螺栓连接,多为预制竖向构件水平钢筋的连接。

因内容较多,仅梳理了需需进行灌浆作业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及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相关流程为:

拌制灌浆料→浆料流动度检验→试块留置→灌浆孔出浆孔检查→灌浆→封堵灌浆、排浆孔→接头饱满度检验→填写灌浆施工记录→灌浆后节点保护

(1)拌制灌浆料

应严格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及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水料比(按重量计量)进行配比,宜采用电子称分别称量灌浆料和水,也可用刻度量杯计量水。

应采用专用电动搅拌工具搅拌充分、均匀,不应手工搅拌,并宜静置2分钟使浆液中的气泡自然排出后使用。

(该环节应留视频资料)

(2)浆料流动度检验

每工作台班应检查酱料拌合物初始流动度不少于1次,指标应符合JGJ355中3.1.3条规定,流动合格后方可使用。

(3)试块留置

灌浆施工时应根据工作台班及每层留设标准养护试块和同条件试块。

制作

试件前浆料也需要静置约2~3分钟,使浆内气泡自然排出。

同时试块不宜过早搬动,标养试块具备一定条件后应放入标养室进行养护,同条件试块应现场同条件养护,对于先浇筑边缘构件与叠合楼板后浇层,后进行灌浆施工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不留置同条件试块。

(4)浆孔出浆孔检查

在正式灌浆前,逐个检查各接头的灌浆孔和出浆孔内有无影响浆料流动的杂物,确保孔路畅通。

(5)灌浆

用灌浆泵(枪)从接头下方的灌浆孔处向套筒内压力灌浆,当采用连通腔灌浆时,宜采用一点灌浆的方式,不应同时从两个灌浆孔进行灌浆。

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施工,低于0℃时不应施工,高于30℃应采取措施降低浆料温度。

拌合物宜在加水后30分钟内用完。

(灌浆应全程拍摄视频,并按楼层及构件编号进行存档)

存在问题:

现场期未留设视频资料。

(6)封堵灌浆、排浆孔

接头灌浆时,待接头上方的排浆孔流出浆料后,及时用专用橡胶塞封堵(应待流出的浆料中无气泡排出时再行封堵)。

灌浆泵枪口撤离灌浆孔时,也应立即封堵。

通过水平缝连通腔一次向构件的多个接头灌浆时,应按浆料排出先后依次封堵灌浆排浆孔,封堵时灌浆泵(枪)一直保持灌浆压力,直至所有灌排浆孔出浆并封堵牢固后再停止灌浆。

如有漏浆须立即补灌损失的浆料。

在灌浆完成、浆料凝前,应巡视检查已灌浆的接头,如有漏浆及时处理。

(封堵及巡视应全程拍摄视频,并按楼层及构件编号进行存档)

存在问题:

现场期未留设视频资料。

(7)接头饱满度检验

灌浆料凝固后,取下灌排浆孔封堵胶塞,检查孔内凝固的灌浆料上表面应高于排浆孔下缘一定高度。

(具体检查时间及高度要求应参照灌浆料及套筒厂家技术标准)

(8)填写灌浆施工记录

灌浆完成后,填写灌浆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中相关工艺及数据进行记录,发现问题的补救处理也应做相应记录。

(9)灌浆后节点保护

灌浆后灌浆料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5MPa后方可进入下后续施工(扰动),对于先浇筑边缘构件与叠合楼板后浇层,后进行灌浆施工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不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