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巴中学届高三历史训练十四.docx
《覃巴中学届高三历史训练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覃巴中学届高三历史训练十四.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覃巴中学届高三历史训练十四
覃巴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单元训练(十四)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中国出现两大基本的发展趋势:
一是国家由分裂逐渐到统一的过渡;二是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下列思想中对当时的统治者影响最大的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古者圣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2、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
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因袭了商周时期的思想
B.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C.孔子的思想尚不成熟
D.阿诺德·汤因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孔子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下列言论中,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
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的观点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B.“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C.“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
4、某思想家认为: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
”下列言论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6、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
“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治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7、“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9、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A.天人合一思想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求雨迷信活动
10、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D.强化
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1、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矛盾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12、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
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13、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14、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1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
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16、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
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
A.以民为本,实行“仁政”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强调“法治”,君臣平等D.限制君权,实行“众治”
17、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其“时代
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B.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C.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D.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18、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看,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的
,经过皇帝下令推广。
火药虽然来自炼丹术,但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支持,炼丹家不但无法生活,更没有炼丹必需的设备和原料。
各朝的天文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的历法改革。
由此可以看出( )
A.古代科技发明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B.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C.统治者的支持是古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D.古代科技重视实验、推广
19、(2013·北京文综)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20、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科举考试的束缚
21、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
》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
》”最有可能是( )
22、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
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23、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24、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特征B.玉面人的年代
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
25、下图是某位书法家作品,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
这幅作品的作者最可能是( )
A.王羲之B.怀素C.颜真卿D.柳公权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
(人群)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
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荀子)。
——[西汉]刘向《荀子叙录》
“荀卿则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
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
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
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另外,荀子还强调
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四 一个成功的自由社
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
……历经数代人的试验和尝试而达致的传统或成就,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
——[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
——《论语•颜渊》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孟子•尽心章句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材料二董仲舒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
材料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黄宗羲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声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阅读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
(2分)
28.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
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赞观点的看法
,并说明理由。
(6分)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蓑《明夷待访录》
(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8分)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
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请说明理由。
(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
)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
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摘引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
分析其社会原因。
(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中叶后小说的主要特点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2分)
30、(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
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即……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指出成型的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8分)
覃巴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单元训练(十四)参考答案
1—5DBACB6—10CDBBB11—15ACACA
16—20DABCA21—25CBBDB
26、答案:
(1)主要观点:
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6分)
主要背景: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4分)
(2)不同境遇:
西汉推崇;南宋冷落。
(2分)主要原因:
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合这一需要。
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
(4分)
(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对整合并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
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治理。
(6分)
27、【答案】
(1)民本思想;取信于民,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关心爱护百姓);(6分)
(2)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同时董仲舒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4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2分)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理学僵化
)(4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2分)
28、答案:
(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要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6分)
(2)主题:
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2分)
原因: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全面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6分)
(3)同意第一种说法。
理由:
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并未在当时产生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
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
或同意第二种说法。
理由:
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的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
(8分)
29、
(1)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
大一统。
(4分)
(2)诗风:
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
(4分)原因:
李白生活在唐朝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
(4分)
(3)特点:
神魔、世情小说盛行。
(2分)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思想文化专制。
(6分)
(4)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文学的发展。
(2分)
30、【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措施:
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注重兴修水利。
(4分)
(2)过程:
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演进。
(2分)
特征: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6分)
1、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法家思想对当时统治阶级影响最大。
A项是儒家思想;B项是墨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
答案 D
2、【答案】B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希望回到西周时代的社会状态,表明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3、解析:
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无为”“逍遥”的处世方法,属于道家的主张。
B、C是儒家思想,D是法家思想,A是道家思想。
答案:
A
4、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能力。
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是法家思想。
逐项分析可知,A是道家思想;B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C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故选C。
5、解析 墨家“兼爱”思想体现了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是一种博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答案 B
6、解析:
据材料关键信息“老聃……孔子……墨翟”“一则治,异则乱”分析,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和墨家各有特点,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反之则会导致动乱。
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7、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这一思想是在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下提出的,该主张使君主权力神学化,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D
8、【答案】B试题分析:
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
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A项只适合春秋战国;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体现了文化专制政策,但是手段相对温和,也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因此不能说“日益加强”;D项不适合秦代,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人类进行“求雨”——“动阴以起阴”和“止雨”——“动阳以起阳”的这些活动是因为人们相信人类“动”阴及“动”阳的举动会因“物类相召”而影响和导致上天出现“起阴、起阳”的变化。
它反映出时人对“天人感应”学说的信奉。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侧重于人类与宇宙自然是一个整体,要和谐相处。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