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91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docx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专题专项训练选题人赵雪良

一、单项选择题

1.黄巢的著名诗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所指的影响开花的生态因素是C

A.光照强度和温度B.长日照条件C.短日照条件D.湿度和温度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体,

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D

A.A—B—C—DB.D—C—B—A

C.C—D—B—AD.不能确定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C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不具备的是D

A.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B.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能力不强

C.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会退化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5.下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

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B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

6.在土壤中能将尿素分解的微生物和能利用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A

A、分解者和生产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7.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D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8.下图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有关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B

A、图A显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B、图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C、图A显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图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

9.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一般是A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相比

10.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D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11.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Pg

Pn

R

A

62.8

25.6

37.2

B

12.5

5.7

6.8

C

464.6

186.3

278.3

D

41.6

16.5

25.1

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

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

12.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重量分别是W1和W2,个体数量分别为N1和N2,那么AA.N1W1>N2W2B.N1W1

13.据下图回答问题:

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暴发,哪种植物的生存机率最大C

多样性

植物类型

玉米和小麦变种的遗传多样性

多样性

A.栽培小麦

B.栽培玉米

C.野生小麦

D.野生玉米

14.下图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

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

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

野生玉米

栽培玉米

野生小麦

栽培小麦

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B

 

A.A国B.B国C.C国D.D国

15.右图示食物金字塔,下列哪项对金字塔的描述最适合C

A.B级生物直接从A级生物获得食物

B.D级生物含异养生物种类最多

C.C级含有最多的消费者

D.A级含有最多的生产者

 

16.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

两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A

A.这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17.右图是某农牧生态系统氮循环平衡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D

A、①、②、③途径的氮素输入量之和等于④、⑤、⑥途径的氮素输出量之和

B、参与该循环的生物是植物、动物和固氮微生物

C、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是植物、动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

D、为减轻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应推广种植能与固氮微生物共生的牧草

18.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A.海洋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很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保持最大

C.湿地生态系统虽有“地球之肾”的美称,但其动植物资源比较稀少

D.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和周围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19.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在实施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

在A、B、C、DN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在E点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在A~D过程中,农药的作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一般认为农田害虫防治就是控制并完全消灭害虫

C.在F、G、H、I、J点,还必须引入天敌才能控制虫害

D.常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在E点进行生物防治

20.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21.图a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b中的D

22.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学原因分别是A

 

A.基本稳定,种内斗争加剧B.明显增多,初始生物量大

C.明显减少,种内斗争加剧D.明显减少,种间竞争加剧

23.在一鲑鱼养殖场中进行了一项密度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终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最终密度的测定是在鱼池中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

应如何解释实验中的这一现象,即当初始密度较高时,最终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而变化B

 

A.鱼池中有害物质的积累B.密度制约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

C.密度制约出生率刚好补偿死亡率D.密度制约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

二、多项选择题

24.下列中哪些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呈倒金字塔型?

CD

A.松毛虫危害严重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B.戈壁滩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人工养殖的池塘生态系统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海洋对调节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起着重要作用

B、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只有4—5级

C、消费者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D、生态系统食物链由直线状向网状演化

26.限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但不限制生物在陆地上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BD

A、矿质元素B光C温度D氧

27.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低决定于AB

A、物种的丰富程度

B、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C、海拔高度

D、纬度高低

28.关于生物圈形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BC

A、生物的进化影响着地球的地壳变迁

B、生物的进化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C、自然选择是生物圈形成的原因

D、生物进化和环境进化同时进行

29.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要设法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以利于人类生存发展,以下方法中属于这个范畴的是AB

A、人的食物由肉食改为植食

B、水稻由高杆改为矮杆以提高产量

C、退跟耕还林还草

D、灭杀蚊蝇

30.关于能量流动,正确的是ABD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3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

A.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

B.水中N、P、K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越多对水生植物生长越有利

C.固体废弃物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污染源

D.环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32.自然界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被苍蝇添食,而植物中的捕蝇草也能捕到苍蝇,,即苍蝇→捕蝇草。

这一事实说明BCD

A.捕蝇草只为异养型植物

B.捕蝇草既可属自养型植物,也可属异养型植物

C.有些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不只属于一个营养级

D.食虫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往往严重缺乏氮源苏,其根系不发达,甚至退化,叶肉虽有叶绿体,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捕捉小虫以摄取有机物

33.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应包括ACD

A、流入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D、随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4.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的蠕虫。

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他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用于在鲸的骨髓里“挖掘”,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D)

A.这些蠕虫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B.附肢中的这些细菌如果放在一个富氧的环境里,其数量的增加速率将会大大提高

C.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态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D.附肢中的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35.有下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D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36.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

<5

则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37.下列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BCD

A.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D.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BD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39.某人在田间发现一只死猫头鹰,经解剖发现嗉囊中有一条

蛇和一只田鼠,解剖田鼠的胃,发现内有生物A和B,切片

检查生物A和生物B有如图5—4所示的组织,解剖蛇胃,

发现胃中有一只没有完全消化的田鼠。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A.生物A的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B.检验生物B细胞中的多糖发现含有糖元和淀粉

C.测定以上各动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发现浓度最高的是猫头鹰

D.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既是竞争又是捕食

40.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技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

“加拿大一技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

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技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

下列有关“一技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D

A.“一技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因生物多样性

B.“一技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技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技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4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路边小吃店的污染物对周围树木生长的影响”子课题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该项研究中要研究汽车尾气对树木的生长的影响

B.通过该项研究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

C.该项研究中要了解小吃店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对路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D.该研究方案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完成时间、结果预测、结论、报告形式等

三、非选择题

42.(8分)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

请据图回答:

(1)③为,4为。

(2)6为,7为。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

部传递是沿实现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

4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食物链/网;(4)第一营养级。

43.(10分)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

用“→”画出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mg。

假如该循环反映的是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下列坐标图中A曲线体现的是其中的腐殖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若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那么其腐殖总量随时间的变化的相对曲线应如何?

请在坐标图中画出。

43.(10分)答:

①A→D→E。

②能量5000×20%×20%=200(Kg)。

③32+32=64(mg)。

44.(9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kg。

(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

(4)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

(2分)

(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

(2分)

(6)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

(2分)

44.(9分)

(1)④

(2)50(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4)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2分)(5)有机物、有机物(2分)(6)温室效应、酸雨(2分)

45.右图所示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主要特点是。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两种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法来防治害虫?

(3)秸秆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分是_______________。

(4)秸秆可作为有机肥料,若用15N标记秸秆中含氮的有机物,则这些有机物经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作用,再经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15NO3-,以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根细胞。

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植物蛋白。

如果动物吃了该植物,则15N可在_____________中发现。

(多选)

A.唾液B.尿液C.汗液D.胆汁

(5)秸秆中含碳物质在好氧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_________,该物质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

(6)日本科学家设法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等粮食作物根部细胞内,通过指导合成固氮酶进而起到固氮作用。

请写出固氮基因的表达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来物种的入侵,大肆繁殖的原因是:

45.

(1)农作物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2)生物防治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植物;(3)太阳能矿质元素;(4)分解者硝化细菌主动运输ABC;(5)CO2能量流动;(6)固氮基因—转录—mRNA—翻译—固氮酶;(7)缺少天敌,营养丰富、各种条件适宜等。

46.(10分)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被称为初级生产力。

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g干重/m2.y):

生态系

统类型

湖、河

沼泽

热带森林

温带森林

冻土带

荒漠密灌林

农田

海洋

面积

(106km2)

2

2

20

18

8

18

14

332

净初级

生产力

500

200

2000

1300

140

70

650

125

分析回答:

(1)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最主要的能量基地,其原因是什么?

(2)影响荒漠密灌林的净初级生产力较低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而群落结构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却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3)表中所列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的是。

(4)表中各净初级生产力,除未利用的部分外,其余的去向是。

46.每空2分。

(1)面积广阔、结构复杂、光合效率高;

(2)水,人们不断从事施肥、灌溉、杀虫、除草等活动;(3)湖、河、沼泽;(4)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和被分解者得用。

47.(9分)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附近的一个温带湖泊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个项目是测量在冬天和夏天不同水层的氧气含量和温度,根据测量结果和湖泊的情况绘制成两张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请你对该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湖泊调查时,发现夏天湖中的不同水层中分布有不同的藻类,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水中的绿藻和蓝藻在亚显微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比较冬、夏两个季节中表水层的氧气含量,根据物理学原理: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

但在夏天表水层中的氧气含量比冬天要多,其原因是

(3)某小组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取该湖泊6米水深的等量水养殖数量相同、大小一致的鱼,在各种非生物因素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请预测鱼成活时间长的季节是。

请说出你作此推测的理由: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该地区几个小池塘进行调查时发现:

在山里小森林中的池塘水比较清澈,藻类数量少,而在山外的农田中的池塘水中藻类的数量明显多,请你分析其原因:

47.(9分)

(1)光照有无核膜

(2)夏天表水层温度高,适宜藻类生长,通过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表水层中氧气含量增加(3)冬季因为夏季比冬季水温高,鱼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夏季比冬季水中含氧量低(4)农田中使用的N、P肥被雨水冲涮到池塘中,导致池塘中N、P含量升高所致

48.(6分)有一位生态学家,对5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中种1、种2、种3……代表不同的物种;A、B……代表不同的生物群落;表中的数据表示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单位:

个体数/100

)。

请对上述数据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5个生物群落中,当同时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你认为这些生物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生物群落A中,种群3、种群6、种群7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上述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如果森林被砍伐后重新绿化应注意哪些问题?

 

48.

(1)A(1分)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差

(2)竞争(1分)

(3)注意不要用单一树种营造人工林,而应该选择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多个树种混合栽培,营造人工混交林,以提高人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9.在实验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

藻类数量的变化、水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的变化和溶氧的变化。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曲线可以看出,藻类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第天,从第7天起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从B图可以看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引起的。

(3)图C反映的是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结合图A和图B说明藻类的大量增加与细菌数量变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4)水中藻类的增加,通过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氧气,理应会使水中含氧量迅速增加,但为什么出现图D的变化?

49.

(1)第3天,培养液中离子浓度下降及空间的限制;

(2)藻类大量死亡

(3)藻类数量大量增加,水中有机物增加,细菌的数量也大量增加

(4)由于好氧性细菌大量每繁殖分解水中有机物而消耗了水中的氧。

50.(5分)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F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

102kJ/m3/年)。

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

分析回答:

Pg

Pn

R

X含量(mg/L)

A

15.9

2.8

13.1

3.4

B

870.7

369.4

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