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856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docx

六年级下科学备课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

“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重点难点

 重点:

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

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内容奠定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针对生命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指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科学知识:

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生命的基本特征,即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能搜集整理信息,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五、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

第1课细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

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师: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

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我们的发现

1)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16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师:

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书设计: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第2课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

学具  

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

教具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二)展示资料感受生命来之不易

  1.教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2.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

(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

  3.活动:

给小宝宝安家

  4.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板书:

搜集分析运用)

  5.教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6,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

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

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

 (三)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1.教师:

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

(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

  3.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4.教师: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

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

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

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

(播放课件音乐)

  5.学生说心声

  ④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我们更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在三八节送给你的父母,作为礼物吧!

 

第3课人的一生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

2.能够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写出调查报告。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2.体验到制定计划在调查活动中的作用。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

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来猜猜,这种动物是什么?

讲述“斯芬克司之谜”。

2、学生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有哪几个时期。

谈话:

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学生活动。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此时教师可以把人的各个时期的图片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思考。

同时可提供一份记录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

之后,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4.讨论交流:

说说你看到婴幼儿是怎样被照料的?

老年人是怎样生活的?

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怎样做?

5、指导怎样写调查报告。

(1)通过谈话向学生讲明活动为什么要做访问。

“科学家有时会利用一些沟通技巧来收集信息。

对可能会提供有用信息的人进行采访是科学家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采访中,通常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问一些和某个主题相关的问题。

(2)步骤:

(要提供给学生)

①想出一位你要采访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者是熟悉的邻居;

②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记住交流的时候要表达清楚,约定一个采访时间;

③在采访开始之前,先要把你要问的问题列出来;

④在问完对方所有的问题之后,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3)整理采访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可以针对以下几项来完成。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人数;③调查内容;④调查时间;⑤调查问题;⑥调查结果;⑦其他。

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们谈谈感受。

此项调查活动建议每个小组只调查一组人群。

 

第4课我像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人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2)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3)学会与别人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

  

(1)引领学生经历调查、比较、分析与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2)使学生知道调查、比较和分析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调查观察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引领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增强自信。

二、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课前调查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找出自己的相貌特征与谁相似,哪些特征与他们不像。

三、教学过程

  师:

我们已经知道每个人的相貌都不同,课前我们对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做了调查。

说说你是怎样完成调查任务的?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出色地完成了调查任务,让我们用掌声祝贺自己出色的表现。

  师:

谁来把调查的发现给大家交流一下。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观察其他方面的特征了吗?

  

  师:

请把你的发现给大家交流一下。

 

  师:

同学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家庭成员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观察,请你们把这些调查记录整理一下,看看能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完成自己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报告》。

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整理调查记录,填写《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报告》。

  师:

请把你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报告》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让大家也分享你的发现。

   ……

  师:

在家庭成员特征的调查与整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真奇怪,我们班的学生不像爸爸,就像妈妈。

   师: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可能没有弄明白。

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请你们从调查结果中选取一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看看自己的特征与哪些成员相似?

与哪些成员有差异?

小组进行研究。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研究。

  师:

把你们研究的结果给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孩子总是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总是与父母保持着相似的特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教师边总结边出示课件:

科学家研究表明:

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人的面貌、身高、体型、音色等许多方面都可以遗传。

但是,子女又会与父母存在着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

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不仅人类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其他生物也都存在这种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可以说,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延续;有了变异,生命世界才能够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师:

为什么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这里边有什么秘密,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体的能量转换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能量之间的转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整个单元呈现出由微观到宏观、由部分到综合的版块结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本单元包括七课,以“无处不在的能量”为主线串联为一体,《让身体热起来》初步感知能量的存在;《摆的秘密》初步感受能量的相互转化;《钻木取火》进一步对机械能与热能以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有所认识;《通电的线圈》

(一)、

(二)对于电磁这种电能转化为磁能的特殊形式有进一步的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通过大量的事实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能量,生活中处处有能量,能量是不断转化的。

《开发新能源》让我们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单元总体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不同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

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产品。

4、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获取所需信息。

5、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2、勤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电可以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身体能量、摆的秘密、摩擦生热、电磁铁及生活中的能量、新能源等内容的探究活动,认识到能量存在及转化的普遍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储备知识、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5.《让身体热起来1课时

6.《摆的秘密》1课时

7.《钻木取火》1课时

8.《通电的线圈》

(一)1课时

9.《通电的线圈》

(二)1课时

10.《无处不在的能量》1课时

11.《开发新能源》1课时

 

第5课让身体热起来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

2、知道使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

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

教学难点:

人体能量的吸收和消耗。

教学用具:

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

火锅、烤火炉、运动(参考问题:

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

二、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

)运动、吃火锅、烤火、晒太阳下等。

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3、拓展:

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运动、工作等消耗了,或者转变成糖与脂肪储存了)

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

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全起来)

(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2)而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参生了怀疑?

(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

同组的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

2、分级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

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

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

(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

(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5、问题: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作总结:

1、让人体热起来的办法,2、人体的能量的消耗,3、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板书设计:

运动(摩擦、跑步等)

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拥挤的人群)

热起来了:

吃食物(菜、热饭、火锅)

发烧、紧张、害羞使人体产生热量等

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细密的毛,厚厚的脂肪等。

 

第6课摆的秘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

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

3个。

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

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

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

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实验装置——单摆。

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

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

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

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2、讲述: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

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

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

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三)巩固练习

1.讲述: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

2.提问:

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

(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

(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四)布置作业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第7课钻木取火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