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76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写字教案.docx

九年级写字教案

九年级写字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基本端正,部分学生写字基本功良好,一般学生能把字写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难度,且写字姿势正确,但由于在七八年级重视程度不同,仍有少数学生写字不够规范,因此九年级写字教学在认真指导,端正态度,正确书写,养成良好习惯,力争本班写字水平在全校居上游。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就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2、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与良好的写字习惯;4、学习掌握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提的书写技巧。

5、激发学生与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6、结合书法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面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

写字习惯做到“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2、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与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

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3、进行笔法训练。

即运笔的方法,重点练好起笔、收笔、间架结构,以及行款格式。

4、对书写提出严格要求,那就就是“六个字”:

正确、端正、整洁,排列整齐,变化有致。

5、强化学生“提笔就就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与练字一样认真,把书写习惯教育做在平时。

引导学生把写字练习中的收获运用于平时的习作与其她书面练习之中,认真写好每一次作业。

6、使学生领会汉字书写不单单就是一个个字的问题,还讲究协调统一,整齐划一,重视书写的整体效果感。

四、教学措施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要不折不扣上好写字课,要认真作写字方面的指导。

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25分钟。

3、关注学生的作业习惯、书写习惯,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

培养学生“提笔即就是写字时”的意识。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自己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良好的的书写习惯,教师的板书要给学生一种写规范,写漂亮的印象。

6、开展“远离订正液、改正纸”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再提笔写字,提笔就要写好、写对的习惯。

7、展开竞赛。

以班为单位举行竞赛,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概念。

也可以抽签的形式举行级的写字比赛。

8、班内开辟书法展览角,定期展览学生、教师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一课时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史

教学内容:

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历史了解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中国硬笔书法的历史有大概了解,帮助她们对学习硬笔书法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

1、陶文(公元前六七千年),笔画简单、古拙而质朴

2、甲骨文(公元前六七千年),意象合一

3、秦汉,硬笔书法退守民间a秦代陶文b秦汉金文c汉代砖文

4、晋唐以降、漫漫求索a竹丝笔、荆笔、藤笔、竹笔、木笔

5、钢笔从欧美来到中国(清末年)

6、现代硬笔书法a中日硬笔书法交流b现代硬笔书法的蓬勃发展

7、作业:

25分钟练习书法。

训练1

红装素裹一代天骄风骚妖娆

《沁园春雪》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就是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产生兴趣,让学生对中国硬笔书法的历史有大概了解,帮助她们对学习硬笔书法产生兴趣。

多收集一些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

第二课时写好钢笔字的意义与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

“培养中职高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就是容易误事的。

”大书法家沈尹默说:

“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与宁静的头脑。

”她们两位都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她们的话,就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就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

“字就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

您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您美好的人生不?

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您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与摹帖临帖与摹帖就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与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

临帖,就就是瞧着字帖,照着去写。

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

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临帖要做到三要:

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就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瞧,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少而精,就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

2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

不断比较,就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瞧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

字形结构就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瞧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

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

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这也就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

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

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三、作业

25分钟练习书法

训练2

田圃喑哑喧嚷洗礼留滞润如油膏禁锢襁褓温声细雨

诗歌练习《雨说》

教学反思:

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与方法。

第三课时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过程:

1、点:

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有侧点、垂点、挑点、撇点、长点等。

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如人的眼睛,顾盼生情,最为传神。

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或象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势猛力足;或象苹果中的内核,浑厚圆润。

点就是笔画与笔法的基础。

所有笔画都就是从点开始延伸的。

它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右侧点:

因点取侧势,故叫侧点。

写法就是落笔要轻,向右下45°按笔,再顺势斜下顿笔,然后笔尖向左内迅速提起回锋。

表现为线条由细到粗,颜色由浅到深。

如:

“泛、掠、滨”等。

(2)左垂点:

因形似垂露,故叫垂点。

写法就是由轻到重,从右至左下呈15~20°,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

表现为由细到粗,由浅到深。

如“小、滨、东、京”等字中的垂点。

(3)挑点:

形似挑画,但比挑画短小有力。

写法就是落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由慢到快,从右下45°顿笔,转笔向右上呈45°,迅速用力挑出。

如:

掠、匀、羊等字中的挑点。

(4)撇点:

形似短斜撇,但更短小些。

写法就是向右下45°落笔,然后转笔向左下45°迅速撇出。

如六、只、总、普等字中的撇点。

(5)长点:

就是侧点的延长,故名。

写法就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

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

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就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

如“女、以、李、英”等字中的长点。

2、横:

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

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

但也不能太斜,以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

(1)右轻横:

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

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

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2)左轻横:

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

写法就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

左轻横常与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

如:

“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轻横。

(3)长横:

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

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

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就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

如:

“下、万、不、百”等字中的长横。

还有在字的底部与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

如“卫、亚、安、青”等字中的长横。

3、25分钟练习书法

训练3生词练习

诗歌练习《星星变奏曲》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二)

3、竖:

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

(1)悬针竖:

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故叫悬针竖。

写法就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

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同鼠尾。

悬针竖大都就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

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2)垂露竖:

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故叫垂露竖。

写法就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收笔。

垂露竖大都就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就是中竖。

如“门、同、术、引”等字中的垂露竖。

(3)短竖:

起笔轻作顿,随即转笔直下,顺势按拉回锋收笔。

短竖在与短横相逢时,起笔不作顿。

如“日、且、贝、具”等字中的短竖。

有时短竖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竖。

4、撇:

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结构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势的作用。

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而细,颜色由深到浅。

撇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字搭配稳当。

(1)短平撇:

一般在字的顶部,写得短而平,否则,头重脚轻,不成比例。

写法就是起笔向右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15°迅速提笔出锋。

宜平、宜短,“如鸟啄食”。

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

(2)短斜撇:

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45°快速出锋。

特点就是短小,尖锐,有力。

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

(3)斜撇:

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与斜捺相对而出,呈45°角度。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锋端。

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写成直撇或弯曲过度。

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竖撇: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约在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

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

呈现多半就是竖,很少一部分就是撇。

如“月、用、师、病”等字中的竖撇。

(5)竖斜撇: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随即调转笔锋向下,写至一半时向左下45°弧形撇出。

通常与横画交叉时,竖斜撇与捺呈对称形式。

一般横画以上较直,以下则渐成斜撇。

如“大、夫、春、火、夹”等字中的竖斜撇。

(6)直撇: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呈45°撇出,因笔画较直,故叫直撇。

如:

“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

4、25分钟练习书法

训练4生词练习

诗歌练习

《外国诗两首》

第五课时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三)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过程:

5、捺:

捺,亦同人的手足。

古人说,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

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势,有折态,有节奏。

写捺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

(1)斜捺:

落笔宜轻,逐渐向右下呈45°行笔至捺脚处用力稍驻,再徐徐平挑出尖。

用笔由轻而重再轻,先提再按又提,速度由快至慢再快,线条由细而粗再细。

如:

“人、文、木、来”等字中的斜捺。

(2)平捺:

因其角度小,故叫平捺,写法就是顺势逆锋起笔,转锋横行,随即向右下行笔,平中略斜,逐渐用力,最后至捺脚处稍驻,平平挑出,笔尖渐渐离开纸面。

平捺大都在走之底处用。

如:

“之、进、这、迎”等字中的平捺。

6、钩:

就是笔画的附属物,就是由于某些笔画的连接呼应而产生的。

汉朝以前的文字几乎没有钩,汉隶也极少有钩。

钩本身就起连带作用,因此,凡钩都要写得短小、尖锐、有力。

勾时先用力顿一下,随后才迅速勾出。

顿一下,就是为了积蓄力量,迅速勾出,才显得尖锐有力。

(1)竖钩: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至钩处先用力顿或向左下挫,然后提笔向左上呈45°勾出。

如:

“寸、示、可、寺”等字中的竖钩。

(2)弧钩:

写法就是轻落笔,徐向右下弯再向左下弯,呈弓背形(起笔与出勾处在一条线上),勾时用力,向左上呈45°勾出。

如:

“子、手、家、象”等字中的弧钩。

(3)提钩: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转笔直下,至提钩处略顿,然后向右上呈45°挑出。

如:

“长、民、良、切”等字中的提钩。

(4)横钩:

写法就是轻落笔,横向行笔,左低右高,至钩处略顿呈45°,然后向字心迅速勾出,角度太大太小都不好瞧。

写横钩时要注意两肩平齐,勾尖对字心。

如:

“它、皮、写、字”等字中的横钩。

(5)戈钩:

写法就是起笔作顿,再纵笔向右下弧行运笔,多呈45°;出勾时略驻,再翻笔向上勾出。

整个戈钩,直中带弧,充满了力量,形同满月之弓,富有弹性,气势开张。

如:

“戈、成、我、武”等字中的戈钩。

(6)抛背钩:

先写横画,转折处作顿,折笔成环状写弯钩。

勾时稍驻,用力向上勾出。

抛背钩弧度较大,要既圆活,又遒劲。

如:

“飞、气、风、氢”等字中的抛背钩。

7、25分钟练习书

第六课时

横画的写法与连笔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钩、大横折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横画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小横折钩,竖画左斜。

)二、行书中的横画,有的入笔,行笔、收笔较慢,起落分明。

有的顺锋起笔或顺锋收笔,化繁为简,行笔较快,但笔画独立,不作牵连。

有的起笔或收笔带有牵丝,与其她笔画形成呼应,行笔快速,收笔干脆。

1、长横笔画平而劲挺有理。

2、短横尖峰入笔,重顿收笔。

3、横的其她写法三、实践演练1、临写、默写“世”、“举”、“天”2、练习书写课本例字。

四、观察横的其她写法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五、学习“摄”“拔”的写法1、“摄”“拔”的写法:

起笔轻,中间重按,收笔上挑,行笔较快。

2、“老”的写法:

起笔之前带有明显的牵丝,就是借上笔之势而来。

六、实践演练1、临写、默写“习”、“菊”、“蜀”、“固”2、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第七课时竖画的写法与连笔

教学目标:

1掌握竖画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二、观察竖画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行书中,竖画的写法以垂露与悬针为主,另外,还有许多变化形态。

书写时注意竖画在字中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笔势、出锋等。

二、学习“部”与“千”的书写1、“部”的写法:

逆锋入笔,作顿回转向下行笔,作顿收笔。

2、“千”的写法:

逆锋入笔,收笔时轻轻提笔,状如悬针。

三、实践演练1、临写、默写“引”、“年”、“师”2、练习书写课本例字。

四、观察竖撇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竖撇起笔稍顿,行笔直下,收笔时慢慢向左撇出。

五、学习“惟”“峰”的写法1、“惟”的写法:

向左略弯成弧形状,常见于较长竖画。

2、“峰”的写法:

写法与楷书竖钩相近,出锋更随意自然。

六、实践演练1、临写、默写“化”、“仰”、“像”、“流”2、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1、优秀作业展示。

2、问题点拨。

第八课时撇画的写法与连笔

教学目标:

1掌握撇画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斜撇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方法。

根据笔画形态的不同,撇画大致可归纳为斜撇、竖撇两种,实际书写时,要注意它许多变化形态。

二、学习“合”与“峰”的书写1、“合”的写法:

斜撇笔画较长,倾斜角度较大。

2、“峰”的写法:

撇画略带弧度并出锋。

三、实践演练1、临写、默写“春”、“者”、“舍”2、练习书写课本例字。

四、观察竖撇的占格、学习它的运笔竖撇起笔稍顿,行笔直下,收笔时慢慢向左撇出。

五、学习“月”“般”的写法1、“气”“般”的写法:

起笔稍顿,行笔直下,收笔时慢慢向左撇出。

2、“尤”的写法:

收笔处作顿后向上回挑,形成钩状。

六、实践演练1、临写、默写“布”、“妙”、“六”、“度”2、练习书写。

七、作业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