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盟经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374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盟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巴盟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巴盟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巴盟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巴盟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盟经济.docx

《巴盟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盟经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盟经济.docx

巴盟经济

巴彦淖尔市属于我国西部新型发展中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深入,近年来巴彦淖尔经济也展现了其快速发展势头和深厚发展潜力。

在“十一五”期间,巴彦淖尔市GDP总量由2005年的217.0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22亿元,增加了2.41倍,年均增长率26.9%;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1.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8亿元,增加了2.63倍,年均增长率32.6%,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由2005年的30.6:

38.5:

30.9演进为2009年的19.5:

54.9:

25.6。

全市财政负债总额由2005年的(21.8)亿元演进为2009年的55.8亿元,负债率由2005年的(10.04)%演进为(15.04)%。

通过以上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经济呈良性健康上势平稳运行,经济结构日趋完善,负债水平合理,经济杠杆作用明显利好。

(2011年2月22日巴彦淖尔市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巴彦淖尔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巴彦淖尔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巴彦淖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

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审查结果

  

(一)2010年计划完成情况

  2010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19.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9:

55:

26演进为18:

57:

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8.9亿元,同比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27元,同比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0元,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2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4.1%;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双下降。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1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4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1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自治区的目标要求之内。

  (三)审查意见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审查后认为,2010年,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战略的机遇,适时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

经济总量小,实力不强,欠发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经济产业层次低、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优势特色产业仍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农牧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第三产业比重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体现了市委关于在“十二五”期间做好“三篇文章”、打造“五个基地”的精神,指导思想明确,主要预期目标符合我市实际,具体措施积极可行。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批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巴彦淖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二、意见和建议

  为全面完成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狠抓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发展

  坚持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工业思想不动摇,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工业经济发展难题,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切实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

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工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继续打造好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新能源生产基地、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努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推进以物流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

  

(二)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技能培训、政策帮扶和就业援助,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问题。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供养标准。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好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加强市场监管,抑制粮油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保持物价基本平稳。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在农牧业中的比重。

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牧业,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鼓励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牧民增收。

  (四)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抓好工业、城镇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9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委会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亿元,“保五争六”的目标任务已经实现,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2亿元,增长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完成284.4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完成136.4亿元,增长20%。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1:

52:

27演进为19:

55:

26。

三项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5.8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89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066元,分别增长16%和22%。

  

(一)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

  一年来,全市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领“三农”工作,以特色、高效设施农牧业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实现了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目标。

  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了916.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9亿斤,同比增长14%。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达1.07万亩。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草牧场流转面积分别达到77万亩和832万亩。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915万头(只),牲畜出栏率达95%,同比提高了7.4个百分点。

农牧民来自养殖业的现金收入达2100元,同比增长了20%。

村镇、农田、通道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52万亩。

全面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农牧民人均受益371元,较去年增加了55元。

  中低产田改造、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新增沼气入户2.8万户,新解决了1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通乡通村油路1200公里,有效地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业经济逐步呈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用电负荷、大部分工业产品价格和企业生产效益水平整体上都出现明显回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增长31%,实现利润22.4亿元。

  华润金能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紫金二期10万吨锌冶炼、小山玉石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西部铜业10万吨铜材加工、瑞峰8万吨铅冶炼、中旺1500吨多晶硅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全年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青山工业园区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均控制在自治区目标要求之内。

  (三)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亿元,增长20%。

现代农畜产品B型保税物流园区开工建设,甘其毛都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欣泰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物流业开始加快发展。

  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漠、同和太牧场等旅游资源正在进行整合和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包装外宣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1%。

我市荣获“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称号。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甘其毛都口岸实现双边常年开关,口岸通关能力不断增强,煤炭年过货量达到327万吨,增长63.5%。

番茄酱、肉制品、乳制品、脱水菜、葵仁、绒纺制品等农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4.5亿美元,增速居全区前列。

  (四)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市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迎难而上,确定了“保五争六”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把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扩张经济总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争取中央、自治区新增投资8.7亿元,开展了“项目开工月”、“项目检查落实月”等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70亿元,同比增长70%。

  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全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亿元。

青山西补隆—乌根高勒一级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前旗黄河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乌拉山--锡尼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西小召—金泉、甘泉铁路开工建设,包惠铁路电气化改造全部完工,临策铁路建成通车。

巴彦淖尔机场建设进展顺利,配套专业公路全线开工。

  电力建设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电力建设投资190亿元。

全市风电在建规模85万千瓦,新增并网装机6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05万千瓦。

磴口华润金能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建成,并于7月份投入运营。

  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围封禁牧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实行,乌梁素海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全面启动。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共争取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资金2亿多美元。

其中:

利用亚行贷款环境改善项目已开工建设;利用世行贷款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利用德国促进银行贷款临河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五)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迎庆创城”活动为契机,以临河新区建设、水系景观、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建投资完成112亿元,较去年增长50%,是历年来城建投资最高的一年。

临河新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12条主次干道竣工通车。

河套文化主题公园、金川河水系景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文博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市中学等大型公建项目顺利推进,11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搬迁入驻西区,15个单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7个单位已开工或正在做前期工作。

城中村拆迁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房地产开发规模达38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2亿元,增长61%。

继续实施“新亮美”工程,治理居民巷道54条,铺设人行道20万平方米,对临河三大出口及9条次干道进行了全面改造。

  各旗县以提质扩容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道路、供热、给排水等基础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临河、杭后、五原、磴口实施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开工建设,5个投入运行。

临河天然气入户和旗县所在地输配系统建设工程积极推进。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科技试验示范及推广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25项,5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试点,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

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加固和新建中小学校舍47.7万平方米。

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阴山岩画得到全面保护。

成立了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已初步提出了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建设改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7所,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新增中央投资涉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并顺利进行,为全市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6%。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5万人、60.5万人、9.5万人、7.8万人、10.5万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40.5万人。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98.4%。

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建设,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70.3万平方米,解决了1万多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巴彦淖尔市全市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辖7个旗县区、48个苏木镇(包括6个城关镇),总人口17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

市政府所在地临河总人口53万人,城镇人口30万,城镇化率56.6%。

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化率46.6%,全区城镇化率53.4%。

全市城镇建设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城镇功能配套完善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城镇供水:

全市7个旗县区所在地共有水厂8个,实际综合生产能力13.36万m3/日,供水普及率88.46%。

临河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2.2%,并于2005年在原设计供水能力4.4万m3/日的基础上,为解决东工业园区供水问题,投资9100万元,建成设计能力5万m3/日二水厂1座。

  

  城镇污水处理:

全市污水处理率为49%,其中临河城区污水处理率86.15%。

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只有临河1座,经改造,现处理能力为6万m3/日。

全市基本建成并进入调试运行阶段的污水处理项目4个(前旗、磴口、杭后、五原),设计处理能力9.2万m3/日,中旗、后旗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预计年内可投入运行。

项目全部建成运行后,全市合计可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6.8万m3/日。

  

  城镇集中供热: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900万m2,集中供热率59%。

其中临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13万m2,集中供热率77%。

临河城区有供热单位76家,较大供热企业6家,6家企业供热能力1468万m2,实际供热面积843万m2,其中富源热力公司供热能力480万m2,实际供热面积420万m2;宇阳热力公司供热能力135万m2,实际供热面积70万m2;广原热力公司供热能力60万m2,实际供热面积30万m2;阳光能源热力公司供热能力120万m2,实际供热面积90万m2;铁路恒诺热力公司供热能力53万m2,实际供热面积31万m2;临河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供热能力620万m2,实际供热面积200万m2。

目前,杭后旗、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实现了城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实际供热面积分别为100万m2、200万m2、140万m2、72万m2。

  

  城镇燃气:

2008年,长庆—乌海—临河天然气项目长输管线已全线通气,全市燃气普及率达到48.06%,其中临河城区燃气普及率82.74%。

同时除乌前旗、杭后旗外,其余旗县区已实现投产通气,累计入户1.5万户,其中2009年新入户近1.2万户。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7.49%,其中临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能力为45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5%。

五原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100吨/日)已基本完工;乌前旗、乌中旗、乌后旗、磴口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00吨/日、60吨/日、85吨/日、85吨/日)正在实施;杭后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80吨/日)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准备近期开工。

  

  城镇园林绿化:

全市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4m2,绿化覆盖率22.21%,绿地率19.98%,其中临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6.59m2、26.31%、21.31%。

  

  城镇道路与公共交通:

全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71m2,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79标台,除乌中旗外,各旗县区全面开通了公交营运线路。

其中临河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3.52m2,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69标台。

  

  城镇住宅: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m2。

各旗县区新建了一大批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品位较高的居住小区。

  

  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87.9平方公里,其中临河32.47平方公里、磴口8.3平方公里、杭后9.66平方公里、五原12.68平方公里、前旗13.39平方公里、中旗6.8平方公里、后旗4.6平方公里。

各旗县所在地均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不断修订、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镇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指导、推进了城镇建设和发展。

  

  中心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区核心区范围内12条主次干道建成,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各类管网同步配套。

行政企事业单位入驻西区进度加快,目前,已有11个单位入驻新区,15个单位主体已封顶,27个单位已开工建设或正在做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

河套文化主题公园、金川河水系景观工程、文博中心、市中学等公共项目建设全面展开,新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房地产开发稳步推进,新区整体开发建设向纵深推进。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76万人。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

巴彦淖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

春季气温日较差大。

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

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

冬季降雪甚微。

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北部为广阔的天然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发菜、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年产绒毛8000多吨,二狼山白山羊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美誉。

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复杂育成技术杂交培育出的肉毛兼用型品种。

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耕地面积40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水利资源丰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300多处62种,主要有硫、铜、铅、煤、银、稀土、石墨、铬铁、宝石等,富矿多,矿体厚,宜于开发。

铜、铅、锌、硫铁等储量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有全国最大的锌冶炼、铜冶炼企业。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区,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

多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315亿立方米。

河套灌区建有以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引水总干渠)为主体的完整的引黄灌溉系统和以总排干沟及红圪卜扬水站为骨干的排水系统,引黄灌溉面积达57.4万公顷。

  境内湖泊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湖泊300多个,面积约47千公顷。

多数分布于河套灌区。

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就有10个,其中位于后套平原东端的乌梁素海面积3万公顷,平均水深0.7米,最大深度2.5米,蓄水量20993万立方米。

以盛产黄河鲤鱼和芦苇著称,又是旅游胜地。

  巴彦淖尔市土地资源丰富。

总土地面积6594252.5公顷,人均占有土地3.91公顷,是全国人均占有土地的4.4倍,耕地598995.4公顷,人均耕地0.35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5倍。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90%以上的农田、林地、水域分布在河套平原,95%的牧草地集中在北部高平原,形成南北土地利用上的明显差异。

耕地质量偏低,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5%。

牧草地利用水平和生产能力低,一级草场仅占草原面积0.1%,七、八级草场占95%以上。

土地生产潜力大,后备资源丰富,有29.94万公顷的宜农土地可以开发利用。

  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多样。

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0多处63个品种,经地质工作探明储量45种。

其中硫、锌、铅、沸石、膨润土、银、镉、锂、镓、熔剂、硅石、白云石、云母、蓝晶石探明储量居全区首位。

铜、镍、钴、铁、锰、铬、磷探明储量居全区第二位。

到1997年发现探明各类矿产地448处。

其中大型矿床38处,中型矿床48处,小型矿床101处,各类矿点261处。

矿床成因类型较齐全,有沉积型、变质型、岩浆型、热液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风化型7种类型。

  巴彦淖尔市光能资源丰富。

河套灌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91.7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平均减少67.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2.1%,比前30年少1.7%。

乌兰布和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80.1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减少6.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9%,比前30年减少0.6%.牧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86.3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减少60.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3.7%,比前30年减少1.9%。

山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61.8小时,后5年比前30年增加35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3.2%,比前30年增多8.4%。

  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丰富。

北部牧区年平均风速超过启动风速(≥3.0米/秒),乌兰布和沙区和山旱区启动风速年平均日数100天左右,套区为80-100天.年平均风速牧区最大为4.6米/秒,乌兰布和沙区和山旱区为2.6-2.8米/秒,河套灌区最小为2.6米/秒。

  巴彦淖尔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是中国恐龙的故乡,早在18亿至6亿年前,这里就有了生命的记录。

2000年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煤矿采集到的2块蕨类叶植物化石,具今3亿年。

是巴彦淖尔地区最早的植物化石。

2亿年前中生代,被学者称之为恐龙时代,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巴音满都呼一带,发现了本地最大的恐龙化石群。

由南向北一直沿伸到蒙古国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