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8116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docx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一起来看看。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1一、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及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来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

所以,本探究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

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

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

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

2、难点:

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及粘液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

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

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

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

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孑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

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

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孑⑤蚯蚓吃的是什么?

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课进行交流。

4、上课时学生展示①自制的观虫器:

②学生交流观察笔记。

(教师

注意及时评价和表彰)

5、教师提问:

①根据你饲养蚯蚓的过程请回答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的依据是什么?

2你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对蚯蚓进行观察时一般是在什么时间进行观察的?

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观察,主要是因为蚯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3你是用什么喂养蚯蚓的?

你发现蚯蚓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④你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体会和心得要以大家分享?

⑤有没有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蚯蚓死亡的?

如果有,你可以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吗?

6、各小组检查实验桌上实验器材:

活蚯蚓、棉球、放大镜、玻璃板、粗糙的纸、秒表、直尺、自制饲养蚯蚓的实验装置的材料和用具等

7、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观察老师讲明要求后然后各小组进行观察实验。

第一是观察顺序,阅读观察提纲;

第二是操作注意事项;第三是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做好记录;

第四是注意操作步骤。

(1)外形观察:

下面是观察提纲(每小组有一份)

1如何区别蚯蚓的前、后端?

如何区别蚯蚓的背、腹面?

2组成蚯蚓的身体结构:

外形如何?

请用几何语言描述。

整个身体是如何构成的?

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的?

3蚯蚓的环带在什么地方?

请描述其特征。

数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4用手轻轻触摸蚯蚓的身体的体壁和体表,体会是否有黏滑的感觉?

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些粘液对蚯蚓生存有什么意义?

5把蚯蚓放在手心或者手背上,体会蚯蚓在上面蠕动时自己的感觉?

仔细观察蚯蚓是如何运动的?

6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近前端腹面体节,是否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7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腹面,是否看到一些小突起?

(刚毛)猜想这些刚毛的作用可能有什么作用?

(2)运动观察:

1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其蠕动状况,并记录蚯蚓前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蚯蚓身体是如何交替收缩的?

2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蠕动状况?

并同时记录在相同的时间内蚯蚓前进的距离。

3比较二者运动的快慢,思考为什么?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提示学生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拭蚯蚓体表,保持其体表湿润。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实验完毕,将蚯蚓带回家继续饲养和观察或者放回自然环境之中,爱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结果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1)蚯蚓的生活环境: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之中;

(2)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

(3)主要食物:

植物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

(4)运动方式:

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5)身体结构:

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所以叫做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动物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6)蚯蚓的呼吸:

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7)蚯蚓穴居的原因:

动物生活都需要一定的温度,由于蚯蚓不能保持恒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

探究结论:

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七、课后反思

蚯蚓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一种小型陆生动物,但其实很多学生对其了解还不是很深透,通过指导学生对蚯蚓的探究,使学生了解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是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重要的科学事实就是通过观察得到的。

观察也是一种探究。

所以,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因为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特征时的方法暂时还不十分仔细和专业,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为了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主观臆测和

出现观察偏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之前就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就是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第二所观察的行为特征应事先有明确的说明,第三就是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第四就是采取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1)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蚯蚓在糙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上慢,(糙纸较干,蚯蚓被粘在了纸上)。

实验步骤让学生产生是不是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累了,所以才比玻璃板上运动慢。

(2)实验中所用玻璃板干燥时,蚯蚓也可以在玻璃板上较快运动。

3、实验过程中的两次运动是分开来做,学生缺少对照,很难进行比较。

从以上情况来看,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简单、步骤不够严谨、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改进方法:

用玻璃条做两个玻璃槽(可保证蚯蚓基本沿直线运动),在玻璃槽的一个外侧面贴上自制标尺,一个玻璃槽的玻璃板上撒一层水,让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才能保证玻璃板的光滑。

让蚯蚓先在撒水的玻璃内运动,通过标尺观察并记录一定时间内蚯蚓运动的路程,再在另一个玻璃槽内铺上一层糙纸,用水把纸充分打湿,让蚯蚓在纸上运动,观察并记录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在玻璃板的运动情况进行比较既可得出结论。

改进之后,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玻璃槽上贴的标尺则有助于观察比较蚯蚓的运动。

同时改进后的实验避免了实验条件不统一,步骤不够严谨,缺少对照等不足,使实验更具可行性。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2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正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产生深刻影响和变革,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怎样整合,怎样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确立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初中理化生实验整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十五”重点规划课题。

本节课是该项课题的研究课。

二、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创设的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多媒体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采集、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和实验材料用具。

三、蚯蚓的采集和培养小资料(课件)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

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

(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饲养饲养的容器可选择木箱、鱼缸或花盆,在里面装上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

可在容器上盖一块湿布,以防水分蒸发太快。

要定时在泥土上洒水,并且投放一些饲料,如枯叶、烂叶、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块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把蚯蚓放置在装有腐熟猪粪或牛粪的饲养箱内饲养。

四、、多媒体展示实验提纲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五、、探究过程设计:

师:

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蚯蚓的?

生:

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师:

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

各小组取一条活的蚯蚓,根据实验提纲进行观察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用课件展示蚯蚓外形图)

1、体形的观察:

蚯蚓的身体呈__色、形,由许多状的

体节组成。

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__端,另一端为__端。

2.体表的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

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__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

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

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师:

谁能说一说蚯蚓有哪些特点?

生:

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生:

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配合肌肉协助运动;

生:

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

师:

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黏液?

知道为什么吗?

生:

有黏液。

师:

蚯蚓的体表比较湿润对它有什么意义吗?

生:

讨论思考后回答:

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师:

对,体壁干燥的蚯蚓会因为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那么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了吧。

师:

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吗?

生:

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

谁能描述一下蚯蚓的运动情况?

生:

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

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师:

实验结束后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蚯蚓呢?

生:

放归到适于它生活的湿润的土壤中……;师:

除了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环节动物?

生:

水中的水蛭、海边泥沙中的沙蚕……师:

你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

师:

具体怎样保护呢?

你准备如何从自身做起呢?

生:

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看到不良的行为及时地制止;加强宣传工作等。

师:

希望你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因为保护动物以及栖息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3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第五单元的第1章中第2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对陆生动物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陆生环境相适应有了初步认识。

蚯蚓是适应陆地环境最典型的环节动物代表。

本课重在对蚯蚓进行实验、观察、探究,进一步认识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

但初中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为满足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课内主要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2)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判断、评价、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强化“生物与其环境想适应”的观点。

(2)通过把蚯蚓放归到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力

2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特点

2、利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法对蚯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难点

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准备

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解剖盘、小电筒、烧杯、棉球、食用醋、纸巾(报纸)、培养皿、放大镜、镊子

5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6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让小组长组织组员找蚯蚓,并把找到的蚯蚓分发给组员饲养。

让学生在寻找和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课堂活动

1、运用科学发现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理念

首先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来启发学生观察需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然后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为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提供原始动力,使学生体验科学概念、原则形成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潜心探究生物科学理念的信心。

2、认真观察,走好探究第一步各小组那出课前收集的蚯蚓,认真观察,提出本组成员想要探究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一共拟订了8个问题:

(1)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2)蚯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3)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

(4)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有足吗?

(5)蚯蚓怎样呼吸?

(6)蚯蚓能再生吗?

(7)蚯蚓有眼睛,能看见物体吗?

(8)蚯蚓有耳朵吗,能听见声音吗?

然后各小组实验时从这8个问题中任选4个作出假设,选取实验材料进行探究。

3、深入探究,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开始探究前老师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引导:

(1)设计内容: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

(2)设计原则:

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3)学生自行研究教师提出要求:

小组内观察、探究、交流,小组长作简单记录。

学生自行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展示实验成果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小组探究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其他组

的同学可提出质疑和补充

染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蚯蚓适于适应土壤生活(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5、创新评价,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全体同学互评:

评出“最佳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奖”、“最佳表达奖”、“最具勇气奖”等集体和个人的多个奖项,对同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能力等做评价。

(2)教师点评:

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及全班同学的总体表现做点评,对敢于挑战权威和提出有创意问题的极力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让号召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6、巩固应用,课外延伸

(1)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总结观察和探究的方法,应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种小动物。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