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8082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

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井田制                                、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

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

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

这说明在周代()

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3.《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

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

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

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   )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世袭制

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分封制受到冲击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6、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8.《韩非子·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9.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

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

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10.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A. 明代                                     B. 秦代                                     C. 汉代                                     D. 唐代

11.汉武帝时,规定刺史常以八月出巡,岁终返京回报;武则天称帝后,规定左右肃政台“岁发使八人”,每年春秋两次出巡州县,春天以观风俗为主,秋天以行廉察为主。

汉唐规定反映了(   )

A.中央权力遭到了地方的威胁B.统治者高度重视监察地方

C.吏治是王朝面临的主要问题D.古代巡视制度愈来愈完善

12.东汉时期某人,白日耕作,夜晚苦读诗书,几次投书给当地官员与朝廷自荐都没有下文,他打算一辈子耕田终老。

此人的仕宦之路主要受到当时哪一体制的掣肘(   )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13.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

这些做法旨在(   )

A. 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B. 丰富地方志的类型         C. 变革对官吏的考核         D.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14.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其评价有:

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一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行省制C.内阁制D.封国制

16.“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

”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A.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B.地方实施“推恩令”C.实行三省六部制D.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17.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

“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

”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 中书省                               B. 西藏行省                               C. 宣慰司                               D. 宣政院

18.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

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

这主要表明()

A. 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B. 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

19.下表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时间

事件

隋大业元年

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

唐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试称制科。

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后

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武则天时期

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

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20.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

这表明明朝内阁()

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

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

21.唐朝中央某机构的职能为:

“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审署之,以驳正违失。

”该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

22、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

“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

”此记载指出了()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3、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西周实行“封邦建国”B.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C.明朝设立内阁制D.清朝设立军机处

24.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第Ⅱ卷主观题(本部分共3道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

2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2分)

(2)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其影响有哪些?

(8分)

(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你怎样认识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4分)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

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2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4分)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2分)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

对此,你有何看法?

(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8分)

高一历史月考测试题答案解析部分

1、单选题

CCBAADACDCBBDBBDDCDDCCBBB

二、材料分析题

26.【答案】

(1)图一:

秦朝;图二:

元朝。

(2)科举制

影响:

积极:

①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提高了官员素质。

③促进了儒学的传播等。

消极: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使教育官本位等

(3)①指皇帝或秦始皇。

②郡县制。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延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4)①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成祖设内阁

②雍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7.【答案】

(1)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

趋势: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措施:

皇帝亲理朝政;设立军机处。

(3)模式:

宰相相互牵制、监督;—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

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

(——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

(4)认识:

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加强。

28..答案(20分)

(1)原因:

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

措施:

采用郡国并行制

(2)用意: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君主专制。

(3)态度:

秦:

赏赐诸子、功臣;汉:

分封诸子。

看法:

示例:

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

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

巩固西汉统治,但也带来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