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829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x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试题的结构,先从“实词和虚词”这两个考点入手,这两个考点既是浙江高考的热点,也是文言文翻译题评分时的采分点,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然后,重点突破“概括分析”和“翻译”两大考点,这两个考点是热点,也是难点,所以重点突破。

最后,再突破“断句”,这个考点考查的是考生的句读技巧和积累,因是主观型断句,故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特地开设“阅读技法”,了解“传记”阅读的相关知识,还增加了“文化常识”的储备,以弥补考生文言阅读的短板。

这样安排,应该会让文言文这一考点成为高考成绩的增分点。

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

《宗子相①集》序

[明]王世贞

呜呼!

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

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

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

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

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

“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

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

”于鳞大赏之,为诗曰:

“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

”其曹偶持论若此。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 ①宗子相:

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

②矩镬:

犹规则、法度。

③碔:

似玉的石头。

④考功郎:

吏部官员。

⑤参:

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

⑥岛寇事:

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叩之泠然中五声     中:

符合

B.余则无以难子相也难:

诘问

C.字不得累句累:

积累

D.以不能附会附会:

依附(权贵)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累:

牵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A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然而”。

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介词,凭借/连词,因为。

D项,动词,成为,是/介词,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

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

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

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

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

B项对应的文字是第二段中间的部分。

从原文看,李攀龙、王世贞并不是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而是“不敢”;宗子相也不是对他们二人不屑,而是对他们的做法不以为然。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标志性词语和结构特点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抓住句中的动词寻找主语、宾语,以此断句;最后再根据对文段的理解来破解难点。

本题中,可以先根据文言虚词来断句,“悲夫”前后要断开。

“于”为介词,后面的“法”“才”为引出的对象,“乃”不能跟在“于”后,所以“乃”前都应断开。

再从文段意思来看,“其文”是“足尽于才”的主语,所以“其文”前应断开。

从句子结构的对称来看,“而伸其才”和“而就法”对应,所以“而就法”后应断开。

“以子相之诗”后面可断可不断。

答案: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则岂尽人力哉?

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4分)

译文:

                                    

                                    

(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4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

翻译时,要有“得分点”意识,要先圈画出句中的重点字词。

比如:

(1)题中的“岂”“造物”“微旨”,第

(2)句中的“尚”“显”“讥薄”。

翻译时,尽量直译,在此基础上保证句意通顺。

答案:

(1)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

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

(2)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啊!

这是广陵人宗臣宗子相的诗文选集。

武昌人吴国伦为它作注释,吴郡人王世贞为它写序言,说:

当年建安时期,曹操曹植父子奋发有为,刘桢(字公幹)卓然特立。

至于潘岳、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则辞藻十分华丽,左思(字太冲)善于修饰文章质地,沈佺期、宋之问诗风靡丽,杜审言(字必简)词风挺立,李白、杜甫并驾齐驱,王昌龄(曾任龙标尉)洒脱不羁。

古代文辞出众的人,往往彼此志气一致却互不谦让,精神气质不能彼此投合却能互相为用,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

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

某天,我和李攀龙李于鳞在燕地游乐,宗子相带着吴先生和天目徐先生来了。

宗子相文才高超,气魄雄健,很能自我欣赏。

他曾经跟吴先生多次谈论诗歌,敌不过吴先生,就把酒杯倒扣在桌上,(差不多)把牙齿都咬碎了,回家后从早到晚都在思考这件事,(最终竟然)到了喀喀吐血的地步。

当他尽心尽力时,神思与才力能互相依附,灵感自然就产生了,敲打一下(便发出)清脆激越(的声音),非常符合五声的韵律,(写完)诵读,就好比清风吹在腋下、甘露滴到咽部,非常爽快舒畅。

然而,当他费尽心力还不能停下来,那么所论述的道理就不一定是天地间所有的,言辞也不一定是千古以来人们已经说过的,也偶尔能得到。

李攀龙那么有才华,但还不敢完全抛开写文章的规则来撰写他喜好的文章,更何况是我王世贞呢?

只有宗子相常常很轻视这些,说宁愿要有瑕疵的玉也不要似玉的石头。

我没有办法来诘问宗子相了。

那些赞许宗子相的人,认为宗子相已经跳过了渡河的木筏而上了岸;而那些说宗子相是是非非的年轻人,说宗子相想渡河却抛弃了木筏。

但这向来不是宗子相想做的。

完全发挥我写文章的才思,穷尽我的才华,凭借(它们)跟外物环境相会。

跟外物环境相合那我就收取所有宝玉,不相合我就姑且收取宝玉而丢弃有瑕疵的玉。

单字不能连累句子,句子不能连累文章。

我经常坐良马拉的车,(却)用次马拉的车来跟天下中下乘的马车比快慢,有一次没有取胜,但不会再次不获胜,就是这样罢了。

现在,宗子相的文章都在这里,即使刘桢、左思、杜审言、王昌龄等人稍微自我贬损一下,而(将他)附在这些杰出人才之间,宗子相也是心甘情愿的吧。

宗子相在文笔方面尤其奇特,他的笔力足够来破除冗长陈腐(的文坛之气),自成体系,超越天下人的所见所闻,而主要的旨趣就在李梦阳那里。

宗子相的诗歌,在诗歌的规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多数时候要放宽规则来彰显他的才华。

他的文章也足以完全显现他的才能,但多数时候却压抑他的才华来符合规则,然而(上天)竟然不给他时间就让他离世了。

真是悲痛啊!

但这也是能永存于世的啊!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宗子相独独不是这样的。

他担任考功郎的时候颇有声名,因为不愿依附权贵,不久就出京到福建担任布政参议。

(他)管辖的地方有倭寇入侵,(他)安置吏民,筹调军粮,规模是一地之首。

不久,他又辅佐提刑按察使,成为当地儒生的表率。

他快去世的时候,家里人祭祀时都哭了起来,而宗子相脸上一直露出不高兴的神色,说:

“麒麟凤凰,难道能和鸡犬一起被任用吗?

不能得到任用,就不能开创圣明的世道。

我很讨厌我像鸡犬一样(被任用),我将要走了。

”李攀龙很赞赏他,写了一首诗说:

“一次为了麒麟凤凰咏叹,多次为衣食而感慨。

”他的同辈也是持类似的看法。

二、(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

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

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

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祜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注],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

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

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 殿负:

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

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

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

(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治行:

政绩

解析:

选A。

做题时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实词的含义。

根据语境,“发言必自称曰儒”的意思是“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

这里的“发言”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选B。

做题时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C项,介词,“在”;介词,“给”,引出动作的接受者。

D项,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

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

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

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解析:

选C。

做题时要把选项代入原文中加以考虑,结合原文进行辨别分析,寻找与文章不相符的说法。

C项,“颜太初……效法嵇康、阮籍”错。

由原文“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可知,“效法嵇康、阮籍”的是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解析:

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具体到这个文段,我们可以看到,文段中的“又”“虽”“故”这些词语常常放在句首,其前均应断开。

再根据语意、语境可以将其他三处断开。

答案: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4分)

译文: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4分)

译文:

                                    

解析:

翻译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

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切准采分点。

答案:

(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

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天下不崇尚儒学很久了。

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

儒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戴着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宽的衣带,穿着有宽大袖子的衣服,就可称为儒生了吗?

手拿着书或趴在书上吟诵不止,就可称为儒生了吗?

更何况用笔墨圈点文章,编造华丽的文辞来称为儒生,(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也差远了。

除去这个不说,至于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所说的大儒,果真足够能担当儒生的称谓吗?

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

他诵读古代圣王的典籍,不研究章节字句,一定探求到其中的道理才罢休。

(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如果)他自身同一般的乡党没有什么两样,在他的身外就不可能发扬光大。

不能发扬光大,先王的道义就如同被隐藏而晦暗不明了,于是探求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创作诗歌文章来宣扬先王之道。

景祐初年,青州知州以荒淫放荡的作风办事,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教的束缚,一致效仿他,逐渐成为风气。

颜太初憎恶他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风俗教化的根本,写了《东州逸党》一诗来讽刺他。

诗于是被皇上听闻,皇上马上治了青州知州的罪。

又有郓州知州对清廉正直且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下属官吏感到愤怒不满,诬告他有罪,施拷打刑罚(使他)死在狱中。

下属官吏的妻儿软弱不能自我申诉,颜太初向来与他交好,可怜他冤枉而死,写了《哭友人》一诗,知州也因此获罪被罢免。

在当时有人举荐颜太初学识渊博有文采,(皇上)下诏起用他担任国子监直讲。

适逢有个向来不与太初交好的御史,向皇上进言称太初为人狂妄偏激,不可以担任学官。

诏书立即下达,改任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确实宽厚温良有政绩,不是狂妄的人。

从临晋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在睢阳去世。

旧制中,判、司、簿、尉四考,没有因欠国家赋税考核下等的,按例录用为县令。

即使愚笨懦弱昏庸年老没什么可取之材的人,积累年数久了,也必定得到官职。

但是太初这样有才干见识,考中进士做官近十年,最终直到去世也没有脱离判、司、簿、尉的行列,死时大概四十多岁。

唉,天要灭亡儒者,一定使他们到最糟糕的境地啊!

狗对怪异的事物狂叫,那些暴虐奸恶之人一定会被铲除吗?

为什么他的仕途和寿命都很快到达尽头呢?

世人见太初所担任的官职不能调动别人,再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诘问他人,德行有瑕疵有问题的人厌恶听到(这些言语),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居多,我只得到其中两卷。

在同州又得到他所作的《题名记》,现在收集成书并为它写序。

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

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日后有见到他文章的人,观看他的《后车》诗,那么就不会忘记引之为鉴,警醒自己;观看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义之道就不会崩坏;观看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也会心中有愧;观看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郡守长官就能知晓治理的弊端;观看他的《望仙驿记》,那么郡守长官就不管理驿站之事。

由此说来,(他的文章)对人们的益处难道不是很丰厚吗!

三、(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

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

“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

“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

“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使君:

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

通“谬”。

③郑玄:

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

④萍实:

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

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

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

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

检验

解析:

选B。

根据文中语境,作者是感佩赞叹对方的才华和时机,所以认为“像您这样的才华、这样的时机,真是值得珍惜”。

因此,这个“可惜”的意思不是“令人惋惜”,而应该是“值得珍惜”。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选B。

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有关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项中的两个“以”,第一个是介词,“用、拿”;第二个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

B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中的两个“其”,第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第二个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

D项中的两个“而”,第一个表转折,可译为“却”;第二个表修饰,可不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解析:

选C。

做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辨别分析,寻找与原文不符之处。

从文中可以看出,C项中所说的“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是对诸葛孔明说的那类人的评价,原文中信息在第四段结尾。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析:

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

“假使”一般应放在句首,“不能……”“亦不能……”构成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