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808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docx

汽车构造完整总结

(此内容由机自1-9班部分同学总结,不保证官方性,仅供参考。

十、十一、十二章不考;有关电子控制的不考;第五章柴油机调速内容不考)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1、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的四个过程:

进气、压缩、作功、排气(重要图:

示功图P24)

2、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1)共同点

①每个循环都包含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等四个活塞行程,每个行程各占180°曲柄转角;

②四个活塞行程中,只有一个作功行程,其余三个是耗功行程。

(2)不同点

①混合气形成不同。

汽油机的混合气在缸外化油器内均匀混合,柴油机的混合气在缸内燃烧室不均匀混合;

②混合气的点燃方式不同。

汽油机用电火花点燃,柴油机是压燃;

③发动机的功率调节方式不同。

汽油机通过调节节气门开度大小改变混合气数量,为“量”调节,柴油机通过改变每循环喷入气缸的燃油量,从而改变混合气浓度,为“质”调节。

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以及有害排放物控制装置。

(汽油机还包括点火系统)

4、发动机性能指标

5、动力性指标:

有效转矩、有效功率、发动机转速、平均有效压力

经济性指标:

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

第二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1、气缸排列形式:

直列式、V型、水平对置式

2、气缸结构形式:

无气缸套式、干气缸套式、湿气缸套式

3、曲轴箱结构形式:

平底式、龙门式、隧道式

4、汽油机的燃烧室形式:

浴盆形、楔形、半球形、多球形、篷形

5、柴油机的(分隔式)燃烧室形式:

涡流式燃烧室、预燃室燃烧室

6、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

活塞组、连杆组、飞轮组

7、活塞可视为由顶部、头部和裙部组成

8、活塞三环:

上气环、下气环、油环

9、活塞裙部的横断面制成椭圆形,其长轴与活塞销孔轴线垂直(机械变形和热变形使活塞裙部在活塞销孔轴线方向尺寸增大);活塞制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或桶形(沿活塞轴线方向的温度上高下低,膨胀量上大下小)。

10、单元曲拐:

由一个曲柄销,左右两个曲柄臂和左右两个主轴颈构成(单缸发动机只有一个曲拐,多缸直列式的曲拐数与气缸数相同,V型发动机为气缸数的一半)

11、气缸数为i发火间隔角为720°/i(四冲程直列四、六缸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分别为1-3-2-4或1-2-4-3,1-5-3-6-2-4或1-4-2-6-3-5)

第三章配气机构

1、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

2、凸轮轴的布置形式:

下置、中置、上置

3、配气定时:

以曲轴转角表示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及其开启的持续时间称作配气定时。

(配气定时或配气相位图P91)

4、进气门早开的目的是减小进气阻力和进气功率消耗,晚关的目的是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早开的目的是减小排气阻力和排气功率消耗,晚关的目的是减少气缸内的残余废气。

5、气门重叠:

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迟闭,使得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重叠。

6、气门间隙:

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7、四缸同名凸轮间的夹角为90°

8、凸轮轴的驱动形式:

齿轮式、链条式、齿形带式

第四章汽油机燃油系统

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

储存、输送、清洁染料,更具发动机工况、供给气缸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器,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入大气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

汽油的性质:

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是蒸发性、热值和抗爆性

二、化油器式供给系——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器的形成

液体燃料必须在蒸发为气态后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

简单化油器的结构;浮子室、针阀、喉部、节气门(油门)

工作原理:

节气门开度影响喉部真空度、开度越大、真空度越大、喷油量越大、当节气门开度一定时,发动机转速越高,喉部真空度越大。

混合器浓度表示方法:

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1kg汽油实际消耗的空气量/完全燃烧1kg汽油理论上消耗的的空气量)

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功率最大——功率混合气(浓),油耗最低——经济混合气(稀)

现代化油器——实际工况对可燃混合器成分的要求

工况:

怠速工况:

怠速一般是指发动机在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以最低转速运转

小负荷工况、中等负荷工况、大负荷工况和全负荷工况

现代化油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过渡过程:

冷启动、暖机、加速

现代化油器——化油器的结构:

五大系统,主供油系统、怠速系统、加浓系统、加速系统、起动系统

燃油供给系的其他装置:

空气滤清器、汽油供给装置(汽油箱、机械汽油泵、电动汽油泵、滚柱式电动汽油泵、涡轮式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

三、汽油喷射系统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EFI(electronicfuelinjection)是利用电子控制技术控制喷射油器,讲一定数量和压力的汽油直接喷射到进气管道或气缸中,与进入的空气混合而形成可燃的汽油机燃油供给装置。

汽油喷射按喷射位置分为进气道喷射和缸内喷射,前者是低压喷射,后者是高压喷射。

化油器燃油供给系统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比较

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基本分类:

机械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两大类,现代汽车发动机几乎都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属于间隙喷射系统,喷射压力较低。

汽油喷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组成:

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控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EFI是以一个电控单元ECU为控制中心,利用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不同部位的传感器,测出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精确的计算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再按照电控单元中预存的控制程序精确地控制喷油,式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器,以求最佳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优点:

(1)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使各缸混合器分配比较均匀,精确控制各个缸混合气与工况的匹配。

(2)排气污染降低。

(3)适合全车电子化控制的要求。

(4)发动机故障率大大降低。

读图论述题:

P116图4-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柴油机燃油系统

一、柴油机燃料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柴油机燃料系统的功用:

按要求定时、定量、高压喷油。

2、柴油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柴油箱、输油泵、滤清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油管等。

3、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

备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二、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

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都比汽油差,因此柴油机不能像汽油机那样在气缸外部形成可燃混合气。

柴油机的混合气只能在汽缸内部形成。

混合气形成方式有空间雾化混合和表面蒸发混合。

三、喷油泵

1、喷油泵的作用:

定时定量高压喷油,要求:

各缸供油均匀、供油迅速、断油干脆。

2、喷油泵的形式:

柱塞式、分配式。

3、柱塞式喷油泵组成:

分泵、泵体、传动机构、油量调节机构。

1)柱塞式喷油泵柱塞斜槽形式:

上斜槽(供油始点改变,终点不变),下斜槽(供油始点不变,终点改变),上下斜槽(供油始点和供油终点均匀变化)供油量取决于柱塞有效行程

2)泵体:

分为整体式、分开式;整体式刚度好,拆装不便,分开式反之。

.

3)传动机构的作用:

驱动和控制柱塞上下往复运动:

调节各缸供油提前角不均匀度。

4)油量调节机构的作用:

调整油量,保证各缸供油的均匀性。

结构形式:

拨叉式,齿杆式。

4、轴向压缩式分配泵(VE泵)工作原理:

供油时,转子左移,压缩室容积增大,压力下降;泵油时,转子右移,压缩室容积减小,压力升高;停油时,转子继续右移,转子卸油孔从油量控制滑套右端漏出。

最大泵油量取决于分配转子直径和最大有效行程,滑套右移泵油量增加,滑套左移泵油量减少。

(原理图参见本章课件第20页)

四、调速器

1、功用:

自动控制供油量,以调节所需要的转速基本不变

2、分类(按调速作用范围分):

两极式、全程式、定(常)速式、综合式。

3、喷油泵供油速度特性:

供油量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

五、喷油器

1、作用:

将燃油雾化、合理喷射于燃烧室。

2、要求:

一定的压力、射程和锥角;喷油迅速,停油干脆。

3、构成:

针阀偶件、调压组件、喷油器体

4、工作原理:

若油压大于弹簧力,则针阀抬起,喷油;若油压小于弹簧力,则针阀落座,停喷。

通过旋拧螺母调整。

5、喷油嘴形式:

孔式、轴针式、

六、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

1、功用:

同时改变各缸相同供油提前角。

2、最佳供油提前角:

在转速与供油量一定的条件下,能获得最大功率最小燃油消耗率的供油提前角。

3、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的组成:

离心组件(飞块、弹簧),传动盘与从动盘,外壳。

4、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工作原理:

转速上升,飞块离心力增加,当大于弹簧力时,从动盘相对转动盘转动。

(原理图参见本章课件第41页)

七、辅助装置

1、输油泵作用:

以一定的压力将油输送到喷油泵,并能自动调节油量。

2、柴油滤清器粗滤清器作用:

滤去较大杂质,保护输油泵;细滤清器作用:

滤去较小杂质,保护喷油泵、喷油器。

第八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1、润滑系统的功用:

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2、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润滑脂润滑

3、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集滤器等组成,此外,还包括4.机油压力表、温度表、机油管道等。

5、机油的功用:

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

6、汽车发动机用机油应具有下列使用性能:

1)适当的黏度

2)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3)良好的防腐性

4)较低的起泡性

5)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6)高度的极压性

7、APE使用分类法是美国石油学会根据机油的性能及其最适合的使用场合,把机油分为S系列和C系列两类。

S系列为汽油机油,C系列为柴油机油。

8、机油泵的功用是保证既有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的机油。

9、机油泵结构形式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

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一般把后者成为齿轮式机油泵。

10、齿轮式机油泵由曲轴或凸轮轴经中间传动机构驱动,内接齿轮泵由曲轴直接驱动,无需中间传动机构。

11、安全阀的作用:

为了防止油压过高,在润滑油路中设置安全阀或限压阀。

一般安全阀装在机油泵或机体的主油道上。

12、机油滤清器的功用是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

13、机油滤清方式有两种:

全流式和分流式。

目前轿车上普遍采用全流式。

14、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类。

15、合成机油是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润滑剂。

其主要特点是有良好的黏度-温度特性,可以满足大温差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可以长期使用不需更换。

使用合成机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会稍有改善,并可降低发动机的愣起动转速。

16、图249页图8-4及原理

第九章汽车发动机增压

1、增压:

就是将空气预先压缩然后再供入气缸,以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的一项技术。

2、增压类型:

涡轮增压,机械增压,气波增压。

3、复合增压系统:

将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适当结合可形成。

4、涡轮增压系统分为单涡轮和双涡轮增压系统。

5、车用涡轮增压器由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涡轮机及中间体三部分组成。

6、调节增压压力最简单、成本最低而有效的方法是在汽车涡轮增压系统中设置进、排气旁通阀。

第十三章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1、汽车传动系统功能:

基本工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具体有一下几个功能:

1)实现汽车减速增矩;2)实现汽车变速;3)实现汽车倒车;4)必要时中断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5)应使车轮具有差速功能。

2、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

1)前置前驱;2)前置后驱;3)后置后驱;4)中置后驱

3、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

1)液力式传动系统;2)电力式传动系统

第十四章离合器

1、离合器的功用: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换挡平稳、防止传动系统过载、减小系统振动。

2、摩擦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取决于摩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矩。

3、摩擦离合器按从动盘数目分为:

单盘和双盘离合器。

按压紧弹簧的结构分为:

螺旋弹簧和膜片弹簧。

4、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缺点,优点:

转矩容量大且较稳定、操纵轻便、结构简单且较紧凑、高速时平衡性好、散热通风性能好、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长。

缺点:

制造有难度、分离效率低、分离根部应力集中、分离指舌部易磨损。

5、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形式:

推式、拉式。

6、螺旋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形式:

周布、中央。

7、为保证摩擦片在正常磨损范围内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当离合器出于正常结合状态,分离套筒被复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置时,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之间留有一定量间隙,为消除这一间隙所需的离合器探班行程称为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8、离合器从动盘结构:

整体式、分开式、组合式弹性从动盘。

9、离合器操纵机构:

a、人力式操纵机构:

机械式、液压式;b、气压助力式离合器操纵机构:

气压助力式机械操纵机构、气压助力式液压操纵机构。

10、为了使离合器正常工作,对其有何要求?

(1)传递发动机最大扭矩,即不打滑;

(2)结合平顺、柔和;(3)分离迅速彻底;(4)从动盘转动惯量尽量小;(5)散热性好;(6)操纵轻便;(7)具有吸振、吸噪的能力;(8)设有调整装置。

第十五章变速器与分动器

1、变速器的功能:

①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条件下工作;②在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③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挡或进行动力输出。

2、变速器按传动方式分为:

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按操纵方式分为:

手动操作式、自动操作式和半自动操作式。

3、两轴式变速器结构图:

P42传动示意图:

P43(如有可能也看看三轴式的吧p47和P48)

4、变速器常用的换挡方式:

①直齿滑动齿轮换挡(一般用于倒档)特点:

结构简单,但换挡时互相接合的齿轮由于速度不同产生很大的冲击,容易破坏齿轮、②接合套换挡特点:

利用接合套的内花键和齿轮接合齿圈相接合实现挂档,减少冲击,将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制成斜齿轮,可减小噪音、③同步器换挡特点:

加装了一套同步装置的接合套换挡机构,同步装置使变速器在汽车换挡时不发生齿间冲击。

5、三轴式变速器倒档时采用接合套换挡,其余各档采用同步器换挡。

二轴、三轴式变速器都采用飞溅润滑

6、接合套换挡的变速器容易发生自动跳档,防自动换挡的措施有:

①齿端制成倒斜面(制造方法简单,使用可靠)②花键毂齿端的齿厚切薄③接合齿套端形成凸肩

7、两周是变速器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容易布置。

与两轴式变速器相比,三轴式变速器的各档多了一对齿轮传动,所以机械效率低,噪声变大,但是直接档机械效率最高,两轴式变速器是不可能有直接档的。

8、同步器是利用摩擦原理实现同步的,可以分为常压式(工作不可靠基本淘汰)、惯性式、自行增力式等。

惯性式同步器又分为锁环式和锁销式两种。

9、同步器的优点:

消除或减轻齿轮间的冲击和噪声,并使换挡轻松。

保证挂档平顺,操作简化,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10、按变速器操纵机构里驾驶员的远近分直接操纵机构和远距离操纵机构

11、为保证变速器工作准确、安全、可靠,其操纵机构必须设置安全装置。

它包括自锁、互锁和倒档锁装置,对于六挡变速器还应设置选档锁装置。

12、远距离操纵机构示意图:

P65

13、在多轴驱动的汽车上,为了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个驱动桥,一般装有分动器。

其操纵机构必须保证:

非接上前桥,不得挂上低速档,非先退出低速档,不得摘下前桥。

第十六章汽车自动变速器

1、汽车自动变速器(名词解释):

即自动操纵式变速器,它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车速等工况的变化自动变换传动系统的传动比。

2、自动变速器的类型:

1)按传动比变化方式:

有级式、无级式(如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综合式(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2)按齿轮变速系统的控制方式:

液控液压自动变速器、电控液压自动变速器。

3、汽车上常用的是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它主要由液力传动系统、机械式齿轮变速系统、液压操纵系统和液压(电子)控制系统4部分组成。

4、液力传动分为动液传动和静液传动两大类,动液传动是靠液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而传递动力,静液传动是利用液体在密闭工作容积内压能的变化而传递动力。

5、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均属于动液传动装置。

6、液力耦合器主要由泵轮和涡轮组成,两者统称为工作轮。

7、泵轮与涡轮装合后,通过轴线的纵断面呈环形,称为循环圆。

8、简答:

液力耦合器实现传动的必要条件是工作液在泵轮和涡轮之间有循环流动,正常工作时,泵轮转速总是大于涡轮转速。

如果二者转速相等,液力耦合器则不起传动作用。

对于一定的耦合器,发动机转速越大,则作用于涡轮的力矩也越大。

液力耦合器只起传递转矩作用,而不能改变转矩的大小,故还必须有变速机构与其配合使用,正逐渐被淘汰。

9、液力变矩器主要由泵轮、涡轮以及固定不动的导轮组成。

10、与液力耦合器不同的是:

变矩器不仅能传递转矩,且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不同而改变涡轮输出的转矩值。

11、液力变矩器之所以能起变矩作用,是由于结构上比耦合器多了导轮机构。

12、液力变矩器特性:

在泵轮转速、转矩不变的条件下,涡轮的转矩与转速成反比关系。

13、几种典型液力变矩器:

三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

15、简答:

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特点:

在低速时按变矩器特性工作,而当传动比达i=1时,转为按耦合器特性工作,从而扩大了高效率的范围。

16、简答:

三元件、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使用区别:

某些起动变矩系数大的变矩器,若采用三元件综合式,则在最高效率工况到耦合器始点工况之间的区段上效率显著降低。

为避免这个缺点,可将导轮分割成两个,分别装在各自的单向离合器上,而形成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17、简答:

液力变矩器在使用上的优缺点:

能随汽车行驶阻力的不同而自动改变变矩系数,保证汽车平稳起步,衰减传动系统中的扭转振动,防止传动系统超载。

缺点是传动比范围较窄。

18、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

锁止离合器的主动部分是传力盘和活塞,它们与泵轮一起旋转,从动部分是装在涡轮轮毂花键上的从动盘。

当活塞压紧从动盘时,锁止离合器接合,泵轮与涡轮接合成一体旋转,变矩器不起作用。

当压紧力撤消后,泵轮与涡轮分离,变矩器恢复正常工作。

19、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液力变矩器与齿轮式变速器组成的液力机械式变速器。

与变矩器配合使用的齿轮式变速器多数是行星齿轮变速器,也可以是固定轴线式齿轮变速器。

20、自动变速器的操纵系统(上课时未讲):

液控式操纵系统、电控式操纵系统。

21、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上课略讲):

由金属带、工作轮、液压泵组成。

第十九章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1、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是支持全车并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其基本功能是1)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驱动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2)支持全车,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各向反力及其所形成的力矩;3)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减其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4)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2、结构形式:

1)轮式汽车行驶系统;2)半履带式;3)全履带式;4)车轮—履带式。

第二十章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1、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1)接受发动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驱动力,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2)传递并支撑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反力和力矩。

3)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减其震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

4)与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2、没有整体式车桥的情况下,两侧车轮的心轴分别通过各自的弹性悬架与车架连接,即所谓的独立悬架。

3、汽车行驶系统的结构形式:

轮式、半履带式、全履带式、车轮—履带式汽车行驶系统。

4、轮式汽车行驶系统一般有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

5、车架的功用:

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6、车架的结构形式的要求:

1)满足汽车总布置的要求,保证固定在车架上的各总成和部件不发生干涉。

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且质量尽可能小。

3)车架应布置得离地面近一些,以降低汽车重心位置,有利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

7、车架的结构形式:

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脊骨式车架)、综合式车架。

8、边梁式车架:

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做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链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

横梁不仅用来保证车架的扭转刚度和承受载荷,还可支撑汽车上的主要部件。

在货车车架的前端、轿车车架的前后端,有横梁式的缓冲架——保险杠。

当汽车受到障碍物冲撞时,可保护车身、翼子板和散热器不受损坏,轿车保险杠还起装饰作用。

9、中梁式车架:

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亦称脊骨式车架。

其优点是:

能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采用独立悬架,从而可提高汽车的越野型;与同吨位火车相比,其车架较轻,减少了整车质量;同时重心较低,行驶稳定性较好;车架强度和刚度较大;脊梁还能其封闭传动轴的防尘套作用。

但其制造工艺复杂,精度高,保养和维修不便。

10、综合式车架(前部边梁式,后部中梁式)

第二十一章车桥和车轮

1、车桥(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它的两端安装车轮,其功用是传递车架(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个方向的作用力及其力矩。

2、根据悬架结构不同,车桥分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

3、根据车桥上车轮的作用,车桥分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类。

其中,转向桥和支持桥属于从动桥。

一般汽车多以前桥为转向桥,后桥或中、后两桥为驱动桥。

4、转向桥主要由前梁、转向节组成。

汽车行驶时,转向桥绕着主销摆动。

5、车轮与轮胎

作用:

1.支撑整车;2.缓和冲击;3.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4.转弯是产生侧抗力平衡离心力;5.正常转向时,产生自动回正力矩是保持直线行驶方向;6.承担越障和提高通过性。

6、车轮:

介于轮胎与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

7、轮辋(车轮上安装和支撑轮胎的部件)+轮辐(车轮上介于车轴和轮辋之间的支撑部件)+轮毂

8、车轮分类:

1.辐板式车轮;2.辐条式车轮

9、轮辋分类:

1.深槽轮辋;2.平底轮辋;3.对开式轮辋

10、轮胎:

作用:

1.和悬架一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保证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2.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附着性,提高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

3.承受车重,承受力和力矩

11、轮胎分类:

(用途):

载货汽车轮胎(重型,中型,轻型)和轿车轮胎

(胎体结构):

充气轮胎(有内胎和无内胎)和实心轮胎

(胎体中帘线排列方向):

普通斜交胎,带束斜交胎,子午线胎

12、内胎:

环形橡胶管,良好弹性,耐热不漏气,充气状态不褶皱,内胎上装有充放气的气门嘴。

13、有内胎的充气轮胎:

内胎(充满压缩空气)+外胎(保护内胎,高强度且富有弹性)+垫带(防止内胎被外胎胎圈和轮辋擦伤)

14、普通斜交轮胎:

帘布层和缓冲层各相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