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docx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菲根鲍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涵。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
M。
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论更趋完善。
此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
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并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
例如,先后在哈尔滨、株洲、桂林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工厂进行了试点,然后逐步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现在全国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数以万计,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些企业或整个行业,开始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
和标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
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
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
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
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运行质量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
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
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②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
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
③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
主要包括:
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
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
④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
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
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
(1)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
(2)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数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2.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指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时所作的书面陈述,它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
它也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建议的总结性文件。
短期质量成本报告:
用来反映当期标准或目标的进展情况的。
多期趋势质量成本报告:
用来反映从质量改进项目实施起的的进展情况的。
长期质量成本报告:
用来反映长期标准或目标的进展情况的.
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
质量成本主要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种所构成。
先面对这四种成本进行一些分析。
1、预防成本。
当产品质量或
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
因为提高产
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入,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
善,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例如在日本企业中,每名员工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已发现的质量问题,绝对不让有质量问题的加工零件进入生产线的下一工位.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迅速发现质量问
题,并找到引起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一种降低质量管理中鉴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内部缺陷成本。
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有很多预防措施可以用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从而也就降低了材料报废、再加工、延期交货、设备故障、库存积压等带来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
同内部缺陷成本一样,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质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仅会减少售后保修费用,保持市场份额,而且还会避免由于产品
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人身损害,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预防措施上进行一定投入使质量得到提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很有益的.当然,这也取决于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质量和可靠性上。
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过更好的
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来提高质量水平,而不是通过解决原有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中的质量问题来提高质量,则生产管理人员要做的主要工作则是在产品的质量、反应时间和灵活性等竞争因素上下功夫,
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质量的其它成本的减少并不能弥补预防成本的增加。
所以,管理人员通常不得不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采取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以价格取胜的生
产运作策略。
一辆奔驰车比一量伏特车贵,四星级宾馆的住宿费比普通旅馆的住宿费高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如果管理人员提高了质量可靠性水平,则由此增加的预防成本就会较高。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质量提高而使各种浪费减少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这就是众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
力、财力来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原因所在。
质量成本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质量成本的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不能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质量
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
为了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就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从原则上讲,最佳质量水平是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质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质量与收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图4)。
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的是购买者考虑产品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内部影响因素就是考虑提高质量与为此所消耗的费用之间的关系。
图4
质量与收益的关系
其中
S
1曲线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价格─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随着质量的提高,销售量增多,销售收入增加。
但当质量提到一定程度后,价格相当昂贵,销售量将减少,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S
2曲线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成本─费用曲线。
当质量很低时,用户不购买造成积压损失,或用户购买后要求索赔多,损失大而成本高。
随着质量的提高,次品及废品损失减少,成本降低,到某一质量水平后,要再提高质量,成本将又随着提高。
某一质量水平的利润为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差值,即S1减去
S
2.在M点,差值最大,即利润最高。
那么M点就是最佳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
一、对影响质量成本因素的分析
对质量成本水平分析要深入到质量成本构成的各要素中去,即从质量成本总额中各因素所占比重来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及其变化.如下图表5所示。
3为事故成本曲线。
当产品质量为100%不合格时,其预防费用为零。
随着质量升高,预防、鉴定费用逐渐增高;当质量为100%合格时,预防成本很高。
事故成本曲线
变动规律是:
当产品质量较低时,事故损失大;当质量提高到100%合格时,事故损失为零。
4为基本生产成本线,不随质量成本而变化,属于不变成本。
C为总成本曲线,任一点的总成本为C之和。
当质量水平较低或较高时,总成本都比较高,在M点或M点附近区域总成本最低,它就是最佳质量水平。
这里M点与图表5是吻合的.这两种分析方法,本质也是一致的,只是应用场合不同而需要提供不同成本信息。
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质量成本比例最佳值为占50%,
为40%,占10%,即质量管理成本占50%,损失成本占50%为宜。
二、对质量成本效益的分析
质量成本效益分析亦称考核指标分析.通过产品总成本中质量成本占用率,可以看出质量成本是否下降;通过商品总产值中质量成本占用率和质量成本利润率(图6),
产品总成本质量成本占用率
三、对质量成本趋势的分析
质量成本本身并不能向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料,以使它与其
经营成本同样得到重视,因此必须通过计算一些基数与质量成本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说明经营情况。
这些资料有:
工时资料、成本资料、销售资料、单位试验和检验费用资料以及增值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来计算各种基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只有保持质量基数的一致性才能成为一种比较的方法。
如受到下述情况影响时应对它们进行调整:
由自动化代替直接工人时;由于使用代用材料、方法或工艺,使制造成本有了变化;毛利、售价、运费和市场需要的变化;产品组成的变化;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时间尺度不同于分母的时间尺度等等,都要进行调整,才好比较,比较趋势时,必须考虑和了解这些因素。
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
1.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
可见,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质量成本控制贯穿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一般有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限额费用控制的方法;
(2)围绕生产过程重点提高合格率水平的方法;
(3)运用改进区、控制区、至善论区的划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优化质量成本的方法;
(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2.质量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考核就是对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质量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以达到鼓励和鞭策全体成员不断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绩效的目的。
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成本指标考核体系,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
实践证明,企业建立质量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质量成本考核系统是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而质量管理系统
又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质量成本考核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分析子系统的状态,能促使企
业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所设立的指标体系要有可比性、实用性和简明性.
(3)科学性原则
企业质量成本考核对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中是企业开展以上工作的依据.因此,质量成本考核指依据、符合实际,真实反映质量成本的
实际水平。
为了对质量成本实行控制和考核,企业应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即在将质量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时,应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归口、分级管理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质量成本项目构成图
[1]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类别成本项目 因质量问题而引起
的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废品损失、返修品损失、复检费(返修品再检费用)、由于质量 原因而引起的停工损失、不合格产品降级损失、产量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用外部故障成本退货损失、保修费用、索赔及诉讼费用、折价损失鉴定成本进料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产品产量评审费用、检测设备折旧费、检测设备维修费、检测材料消耗及劳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