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569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导学案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祝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篮子里再增添一分收获!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

  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10.秦王不怿()

二、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

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

古义

左右:

古义

四、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状语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

五、下列词语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见:

看见、接见、被、受、显现.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2.徒:

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

(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

3.负:

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贪,负()其强。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6)胜负()未定。

六、本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请你分析“令”与“为”两个字的区别。

7、课文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1)写作素材:

A、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角度提炼:

①②③

(2)写作素材:

蔺相如接连升级,官位超越了大将廉颇,廉颇恼羞成怒,扬言欲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顾念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恩怨,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角度提炼:

①②

③④

●(3)根据下面的论据提炼出论点(或者由论点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论据):

A、论点:

论据:

渑池之会,廉颇与赵王计划,连立新君的话都敢说,说明了廉颇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有勇有谋的大将;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则展示了蔺相如的的无限的爱国与忠勇。

B、论点:

忍让

论据:

C、论点:

论据: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D、论点:

诚信

论据:

E、论点: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

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

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

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

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

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

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正是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

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

而“和”的生动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

因为心中有“和”,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才会流传千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才会一直以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它的含义;因为向往和平,宫女王嫱才会千里迢迢穿过无边的沙漠远嫁匈奴,尽管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但这些又让“和”的含义上升了一个高度。

课堂检测题

一、1—10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1.例句: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例句: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乃置酒请之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D.请奉盆缶秦王

3.例句:

“而君幸于赵王”()

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A.周郑交恶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D.交不忠兮怨长

5.例句: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A.弗听,许晋使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时人莫之许

6.例句:

“固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7.例句:

“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例句: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A.阿母谢媒人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例句: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见张良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10.例句:

“赵王悉召群臣”

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B.齐悉复得其故城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丞相亮其悉朕意

1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舍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

1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

A.臣愿奉璧往使通,解释:

B.拜送书于庭通,解释:

C.召有司案图通,解释: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解释:

1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

1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

()被动句:

()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

1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1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1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0.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5)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苏武传》知识点

一.给下列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通使相窥()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  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解释:

②与旃毛并咽之通,解释: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解释: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武父子亡功德

通,解释:

⑤信义安所见乎通,解释:

⑥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通,解释:

⑦请毕今日之驩通,解释:

三.熟记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没有的请补充)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抵押。

今义: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

今义:

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

今义: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

送给。

今义:

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

今义:

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

今义:

相当于连词“和”的意思。

12.会论虞常古义:

今义:

13.以货物与常古义:

今义:

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

今义:

四.熟记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

(没有的请补充)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解释:

诚甘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解释: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动用法。

解释:

  (3)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

解释: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

解释:

  (5)何久自苦如此苦:

使动用法。

解释: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3)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五.一词多义: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

第二个“使”:

  ②语

(1)以状语武语:

(2)如惠语以让匈奴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

(2)引佩刀自刺引:

  ④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

发动。

  (3)恐前语发发:

六.特殊句式(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句式: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

(2)为降虏于蛮夷。

句式:

,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句式:

,正常语序“”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句式:

,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句式:

,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被动句(翻译)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七.课文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苏武事迹:

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

试结合《苏武传》文字,分类整理有关典故。

(请牢记!

①典故:

羝乳得归(原文: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李白《苏武》)

“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②典故:

苏武持节(原文: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交河北望天如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张仲素《塞下曲》)

“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陈羽《读苏属国传》)

③典故:

雁足系书(原文: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融《赠远》)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采莲曲》)

④典故:

典属国(原文: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聂夷中《胡无人行》)

素材运用:

话题1: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话题2:

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

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

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

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

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

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

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

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

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

还是凄凉?

话题3:

心灵的选择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

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

匈奴的可汗惧怕:

"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

"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

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请你也试着用这个论点写一段话:

(250-300字)

话题4:

信念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

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

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

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

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

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

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

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

课堂检测题

1、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 张胜闻之,恐前济发,以状语武。

②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 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B.②③⑥

C.②⑤⑦D.④⑥⑧

2、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

牵扯。

B.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

拜。

C.而收系张胜  收:

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

阴谋。

《张衡传》复习学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

今: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

今:

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

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今:

从车上下来

2.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

()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

3.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4.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接交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家辄积年不徒。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5.复习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归纳在下面。

 

课堂检测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

特地征召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

素常

C.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拟:

模仿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居:

居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因驮黄檗人往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精铜铸成不赂者以赂者丧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使其从者衣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衡下车,治威严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