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369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海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

  电力供应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四个中心”建设,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都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加强对电力建设、运行、管理、消费等的引导,进一步推动本市电力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本市电力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围绕举办上海世博会,大力推进电力建设,不断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电力建设、结构调整以及电力装备与科技发展等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电力供应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需求总量持续增长

  2010年,全市用电量达到1296亿千瓦时,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幅达到6.7%;最高用电负荷2621万千瓦,年均增长9.1%。

按230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电负荷接近1.14千瓦,略低于纽约2000年(人均1.3千瓦)的用电水平。

  

(二)能力建设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电力建设最快的五年,全市电力建设投资超过8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0%,电力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全市新投产发电装机近800万千瓦,市内装机容量达到2011万千瓦;建成500千伏南外半环、深入市中心的500千伏静安站和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

同时,实现6回500千伏线路与华东主网相连,2回±500千伏直流线路和1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线路同华中电网相连。

  (三)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与“十五”时期相比,虽然煤电占全市发电装机比重(77%)基本持平,但新增机组均为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煤机占全市煤电装机的比例从31.4%提高到60.6%。

配合全市气源建设,漕泾、石洞口等高效燃气机组相继投产,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9.9%上升到2010年的12.6%,建成国内首个10万千瓦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重点实施了上大压小、燃机建设、煤机脱硫三大工程,全市关停178.5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从2005年的343克/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16克/千瓦时,其中,外高桥三期2010年供电煤耗降至279.4克标准煤/千瓦时,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从2005年的30.4万吨下降到13.4万吨,削减近60%;电网线损率降至6.05%,下降幅度达到2.2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石洞口二期扩建项目建成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捕获示范项目。

同时,通过增加市外来电供应、发展风电等措施,使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五)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按照“示范带动产业”的方针,电力装备与技术水平进步显著。

上海电气集团9F燃机国产化率达9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核电、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先进电力技术的科研、制造和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华东理工大学大型煤气化技术已出口美国,上海电气集团成为国内首个IGCC示范电站装备主供货商。

  尽管“十一五”时期上海电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是局部地区电网建设滞后成为近年来最突出、最集中的矛盾,由于规划落地难、建设成本高,外来电“进得来、落不下”,杨行、南桥等地区高峰时段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

二是电力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电网应急保障能力不足,大电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厂燃煤储备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重要用户缺乏自保自救能力。

三是城市电网缺乏有效调峰手段,2010年上海电网峰谷差达到1020万千瓦(2005年为690万千瓦),约占最高用电负荷的40%,大容量煤机参与调峰使发电煤耗大幅增加。

四是崇明农村电网体制尚未理顺,农网改造升级工作亟待加强。

此外,还存在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保治理措施需进一步加强等其他问题。

  二、“十二五”时期本市电力发展面临形势

  

(一)国内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内电力形势较为复杂,满足需求较快增长压力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并存,能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一方面,目前我国人均装机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的18%、30%和43%,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比例要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减少40%—45%,对电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国家初步确定的电力工业发展方针,转变发展方式、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将是“十二五”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任务。

电力发展的政策导向是:

加快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优化发展火电,加快电网建设。

  

(二)本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电力格局重大变化,电力保供应面临更大压力。

一是市外通道落地与市外资源落实难度加大。

国家规划加强电力大区联网,继续实施“西电东送”,推进“北电南送”,这有利于上海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但长距离、大规模受电占全市市外受电的比重逐步加大,必须从市内电网与电源结构布局调整等方面及早应对,确保安全;同时,其他省份的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可能增加上海保障外来电的难度。

二是市内电力布局调整可能对电网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上海电网是世界上电力负荷密度最高的电网之一,电力供应长期处于零备用状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与小火电机组关停和天然气气源建设同步,市内电厂逐步从市中心的黄浦江沿岸调整到杭州湾地区,这对上海电网与市外受电通道布局、市内市外电力供应格局和电网安全都提出新的挑战。

  2.电力结构面临大调整,电网调峰矛盾将更加突出。

从用电结构看,“十二五”是一个关键调整期,三产、居民用电比重将有较大提升,预计五年将上升5个百分点以上,峰谷差占当年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比重将从40%提高到45%,“两高一低”(峰谷差高、季节差高、负荷率低)的国际大都市用电负荷特征更加明显。

从市外受电结构看,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的目标,国家将主要靠水电与核电,而这些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需要提前做好接纳这些外来电的准备。

由于目前市外水电、核电基本不调峰,市内机组的调峰能力也不足,电网调峰矛盾将十分突出。

  3.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电力建设难度进一步加大。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和单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减排都是刚性目标,国家对上海电力结构调整提出了比其他地区更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环境等硬约束将越加明显,电力设施尤其是电网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解决电力建设面临的规划落地难、动拆迁难、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需要各部门、区县加强配合,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4.电力科技日新月异,电力装备面临重大机遇。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西方各国都把能源技术突破作为应对危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国家在核电、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导向,也给上海加快发展能源装备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上海聚集了一批能源企业和研发力量,核电、高效燃机、超超临界煤机等传统发电技术国内领先,应用通信、IT等技术改造传统电力设备也具备一定优势,在智能电网等电力新技术示范应用上具备较好的配套环境,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5.受成本等因素影响,电力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国家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逐步取消陆上天然气价格“双轨制”等政策加速了国内煤炭、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直接影响发电成本。

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新增燃煤相当数量来自国外,煤电联动、气电联动与煤电一体化、煤炭生产经营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力价格的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上海电力发展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增强供应能力,优化电力工业结构,推动电力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好供应与需求、发展与节能、电源与电网、市内与市外、资源与环境等重大关系,实现电力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安全可靠、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上海电力发展战略重点是实现“四个同步”:

一是电力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适度超前;二是市外受电通道、城市电网建设与电源布点同步,合理配置;三是市内电源建设与一次能源供应、排放总量控制同步,优化结构;四是供应侧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同步,提高效率。

  

(二)发展原则

  1.内外并重、确保安全。

电力建设内外并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长期、可靠、经济的市外电力供应。

电力燃料多元化,燃煤电厂建设重在结构调整,燃气电厂建设重在提高调峰能力。

一次能源品种来源多元化,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保障电煤、天然气供应。

  2.结构调整、优化发展。

优化市内发电装机结构,重点发展燃气等清洁能源发电,继续以上大压小等方式建设清洁煤电机组;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重点区域的热电联供与分布式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增加来源可靠的水电、核电与安徽煤电在市外受电中的比例,保障长期受电安全。

  3.厂网并举、均衡配置。

按照国家规划确定的跨区送沪输电工程和上海规划确定的市内电源布局,统筹电源与电网规划,做好市内、市外电源与城市输电网、配电网建设的衔接,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4.科技推动、效率为本。

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加强电力生产、输送、消费各环节的节能管理,充分发挥电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智能电网、高效燃机、分布式供能等节能新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引导电力用户科学合理用电,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电力供应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电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电网布局与城市布局基本协调,电力科技与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按照国家合理控制用能总量与用电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电力供给和消费体系。

  电力供应:

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1700亿千瓦时以内(以国家下达指标为准),年均增速从6.7%下降至5.6%以内;最高用电负荷约3700万千瓦,年均增速从9.1%下降至7.1%左右。

  电力保障:

实现安全、稳定、高效供电。

到2015年,电源备用率达到15%,供电可靠率达99.97%以上,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基本解决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

  电源结构:

合理配置市内市外电源,2015年市外来电比重提高到40%左右;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燃机占市内装机比重提高到约30%,水电、核电占市外电源比重提高到60%左右。

  

  “十一五”期末市内装机结构      “十二五”期末市内装机结构

  电网建设:

增强受电和输配电能力,2015年市外输电通道能力满足N-1输电要求,市内配电网容载比提高到2左右,基本形成网架坚强、结构合理、调度灵活的现代化城市电网。

  智能电网:

建设国内智能电网应用示范领先城市,2015年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100%,开展电动汽车和兆瓦级大型储能示范应用,实现新能源发电便捷接入。

  节能减排:

大幅提升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水平,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时,电网线损率下降到6%,在国内处于最优水平;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率分别为17.5%、13.7%。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电力平衡情况

  1.电力需求预测及2020年电力需求展望

  “十二五”是上海产业结构、用电结构转型的关键五年,与2010年相比,预计一产用电增长较慢,比重将从0.5%进一步下降到0.4%;二产用电增长平稳,比重将从61.6%下降到56%以下;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增幅较大,比重将从38%增加到44%以上。

表1:

2000年-2020年上海市电力电量需求预测表

  (电力:

万千瓦,电量:

亿千瓦时,增长率:

%)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电量

年用电量

938

1296

1715

2180

年增长率

10.5

6.67

5.76

4.92

电力

最高负荷

1698

2621

3700

4750

年增长率

9.87

9.07

7.14

5.12

  预计到2015年,上海人均用电水平将达到1.49千瓦/人,相当于2001年东京用电水平。

  2.电力平衡分析

  按照电源备用率15%、市内市外电源比例6∶4配置,2015年市内需2500万千瓦供电能力,市外来电需1750万千瓦;2020年市内需3250万千瓦供电能力,市外来电需2200万千瓦。

  市内电源建设方案。

2015年前,市内需建设约500万千瓦。

综合考虑国家的火电发展政策、一次能源供应条件等情况,除在建项目外,市内需再新增320万千瓦燃机;通过削减分散燃煤、上大压小等措施,力争再投产3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燃煤机组。

2016-2020年,市内需再建设约750万千瓦。

表2:

“十二五”时期市内电源建设方案

  (万千瓦)

项目

规模

市内可开发厂址规模

新建燃机(不含在建项目)

320

 

新建清洁煤发电

360

 

关停小火电机组(含闸电燃机)

251.3

 

2015年市内煤电装机

1763.8

约2150

2015年市内燃机装机

737.8

约1400

2015市内总装机(含可再生能源)

2715

 

2015市内煤电装机占市内总装机比例(%)

65%

 

  市外电源消纳方案。

2015年前,需新增约900-1000万千瓦;2015-2020年需再新增约400-500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市外资源主要包括西南水电基地和安徽火电基地。

积极消纳西南水电,需再新增落实约760万千瓦容量。

安徽火电基地重点是田集二期、淮北平山电厂两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同时接纳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

表3:

“十二五”时期新增市外电源方案

  (万千瓦)

序号

增量项目

2015年

1

华东电网外

西南水电

金沙江等水电

760

2

华东电网内

浙皖核电

秦山核电二、三期

32

3

芜湖核电

0

4

浙皖抽蓄

浙江仙居

19

5

安徽响水涧

50

6

需新增(田集二期、平山电厂等)

300

新增合计

1161

市外来电净新增(扣除输电损耗)

1004

2015年市外水电总规模

1289

2015年市外核电总规模

101

2015年市外煤电总规模

540

2015年市外来电总规模

1930

2015年市外来电净规模(扣除输电损耗)

1773

  按现有规划,2012年,因市内只有临港2台燃机投运,市外来电没有增量,全市用电缺口100-200万千瓦。

2013年以后,随着西南水电送沪规模增加,缺电矛盾可逐步得到缓解。

由于“十二五”全市规划新增电力供应2/3来自市外电力,因此确保供电安全的关键是落实市外电力资源。

同时,由于新增外来电中西南水电占2/3,而西南水电丰、枯差异大,如市内规划电源不能按期投运,冬高峰用电仍将较为紧张。

为此,必须及早做好预案,有序加快市内电源建设,除在建临港燃机外,“十二五”初期再新开工建设约160万千瓦机组,同时根据市外电源落实情况及时调整确定市内电源建设规模。

  

(二)电网建设重点

  按照“网架坚强、均衡配置、智能互动、运行灵活”的电网建设要求,以电网智能化改造为契机,以形成“双环”(500千伏双环网)“九射”(5交4直9个受电通道)“十五片”(15个500千伏分区)的城市电网布局为目标,完善受端电网结构。

  1.加快实施大容量市外受电通道工程

  为进一步实现多方向、多通道、分散化受电,提高上海电网的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十二五”计划重点建设2条市外受电通道,同时根据国家电力布局做好南京-上海等后续受电通道规划等工作:

  浙北-沪西输电线路,新建沪西站(2×3000兆瓦),力争“十二五”初期投运,为更大规模接收皖电(含安徽核电)做好准备。

  500千伏三峡-枫泾直流输电线路,新建500千伏枫泾直流换流站(3000兆瓦),“十二五”初期投运,受电能力300万千瓦,增强三峡等西南水电接收能力。

  2.形成坚强灵活的500千伏电网网架

  按照“完善环网、深入中心”的原则,建设完善500千伏电网网架,为大规模接纳市外来电以及市内漕泾、临港等城市外围大型发电基地接入提供支撑。

  建成500千伏新余站,进一步完善扩大南半环的500千伏双环网(徐行站-杨行站-外高桥二厂-顾路站-远东站-亭卫站-练塘站-泗泾站-黄渡站-徐行站)。

  建设深入市中心的500千伏虹杨站,简化中心区域电网结构,为闸北电厂关停创造条件。

  建设500千伏崇明站,完善三岛电网网架。

  控制500千伏短路电流,建设杨行-外高桥500千伏线路加装串抗工程。

  在黄渡站、新余站、练塘站加装大规模动态无功装置,适应大容量直流接入后的电网安全需要。

  3.优化220千伏电网网络布局

  220千伏电网将以500千伏变电站和接入220千伏的地区大容量发电厂为中心,应用同塔多(双)回路、HGIS变电站、串抗、耐热铝合金导线及大截面导线等电网新技术,不断优化布局、完善结构、提高输送能力。

  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相对独立的15个供电分区,分层分区运行限制短路电流;加强分区间联系,各分区要有一定的负荷转移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结合500千伏电源进入市中心,新建220千伏输变电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新城建设中,高标准超前规划新城220千伏电网网架。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广“小型化、紧凑型、大容量”技术,在经济可行的情况下,采用半地下、全地下、结合大楼建设等多种形式,建设中环线内220千伏变电站。

  4.合理安排配置输配电容量

  按照发、输、配电设施均衡配置的原则,加快推进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建设。

  500千伏:

新建3座、扩建4座500千伏变电站,新增13台主变,较“十一五”期末新增13900兆瓦变电容量。

至2015年,上海电网500千伏变电站达到15座,总变电容量达到40400兆瓦,电网容载比提高到1.69。

  220千伏:

新建变电站43座,新增变电容量约21540兆瓦。

至2015年,上海电网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40座,总变电容量达到64360兆瓦,电网容载比提高到1.93。

  110/35千伏:

新建、扩建139座110千伏变电站、144座35千伏变电站。

至2015年,110(35)千伏电网10千伏降压总容量将达到51327兆瓦,电网容载比提高到2.05。

  5.加强崇明三岛电网建设

  按照国家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工作要求,在适时建设崇明与江苏500千伏电力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崇明三岛电网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提高三岛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配合新投运的崇明-市区220千伏电力联网工程和“十二五”三岛新电网建设,完善三岛220千伏电网结构,改造继电保护等二次控制设备,提高负荷转供能力与电网电压无功控制能力。

  加快三岛高压配电网建设。

高压配电网建设以35千伏为重点,新建1回110kV线路与7座35千伏变电站,扩建7座35kV变电站,合计新增变电容量483兆瓦,缩短配网供电半径,提高配网线路联络比例、分段比例。

  全面改造三岛农村配电网。

完成7座35千伏变电站改造,加强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同时完成剩余近50个村的电气化建设,全面实现三岛新农村电气化目标。

  建设陈家镇智能电网示范区。

建设具有配电网监控、馈线故障定位、故障隔离、自动恢复供电和负荷控制等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光伏发电、小风电和储能系统平稳并网、有效监控和联合运行的分布式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以用电信息采集、电力光纤、智能楼宇/家居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和充换电服务网络、电能质量监测等为特征的智能用电系统。

通过应用智能电网技术,使该区域可再生能源消耗占用能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全面启动智能电网建设

  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和输电技术改造传统电网,初步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智能电网框架。

  建设网架坚强的城市输配电网。

应用柔性交流技术,在500千伏变电站加装大容量动态无功装置。

新设计变电站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在中心区和其他核心区域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在城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智能微网示范项目。

全面推进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开展电能质量试点治理,开展高温超导电缆的前期研究与试点应用。

  实现各类电源便捷接入与调度。

实现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涉网参数管理全覆盖。

掌握柔性直流输电的核心技术,推广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运行控制技术,实现新能源及分布能源便捷接入与调度。

结合新能源项目和变电站建设,实现兆瓦级储能系统的示范应用。

  构筑友好互动智能用电体系。

在全市范围推广智能电表,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在交通枢纽、办公楼宇、居住小区等开展智能楼宇和智能小区示范,促进电力削峰填谷和综合节能。

加强规划整合,结合变电站、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等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配送站和充电桩,初步构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扩大电力光纤到户覆盖面,优化用电故障报修流程,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专栏:

智能电网

  集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与输电技术“四位一体”的新型电网。

与传统电网相比,更加安全、可靠,可快速有效应对电力系统各类故障;更为高效、环保,可充分接入各类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为智能、互动,便于用户进行信息交换与互动,优化用电行为,实现经济用电、节约用电。

  (三)电源建设重点

  坚持“多元、清洁、安全、高效”的电源建设方针,以“结构调整,优化发展”为主线,形成5+2+X(外高桥、石洞口、吴泾-闵行、漕泾和临港5大市内发电基地,西南水电与华东电网皖浙来电2大市外电源基地,若干个市内调峰、热电联产电厂与其他市外来电等)电源布局。

  1.加快市内燃机电厂建设

  结合天然气气源、城市管网布局,在城市外围建设大型燃气发电基地,在加快在建临港大型天然气发电基地建设的同时,结合地区用电需要布置适当区域性气电支撑机组。

  加快建设崇明燃机电厂,满足三岛快速增长的用电需要。

根据天然气供应情况,推进吴泾-闵行电源基地由燃煤向燃气发展。

调整位于黄浦江沿岸中心城区的闸北电厂等老旧燃油发电机组,在天然气接入条件较好的青浦“上大压小、以新代老”。

  2.推进煤电布局与结构调整

  煤电发展向市外拓展,从上规模转向调结构。

重点是以皖沪能源合作为载体,支持上海电力企业在安徽建设煤电一体化基地,加快田集二期、淮北平山两个煤电联营坑口电站建设。

继续推进市内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完成“十一五”时期结转的闵行、崇明等59.9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任务;在燃煤总量基本不增、燃煤电厂排放削减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分散用煤、关停30万千瓦老机组等方式,研究论证建设新型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的可行性,争取“十二五”期末投运2-3台百万千瓦机组。

同时,根据国家能源政策与技术装备进步等情况,适时启动漕泾IGCC示范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3.积极发展热电联产与分布式供能系统

  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结构调整,在热用户集中的工业区或开发区发展大中型热电联供,进一步推进外高桥、石洞口等大电厂供热改造并向周边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综合商务区、工业区等用能较集中区域,包括医院、宾馆、交通枢纽、大型商场、商务楼宇等领域,积极发展区域热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