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075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笔记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

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伦;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教材8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研究的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范围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相互联系:

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世界共同本质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取消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

  (科学的科学对吗?

为什么?

“科学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

他们认为,“科学的科学”包罗万象的,从而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事实上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既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的。

)(选)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教材6(掌握)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和为第一性的问题(成为本原问题),对这个体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己任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3、意义:

  

(1)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从客观出发而不要从主观出发,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

  五、唯物主义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教材8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特征:

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说明整个物质世界。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缺点是带有只管猜测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

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征:

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在用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机械性:

用力学的尺度解释一切“任何动物都说成是机器”

  

(2)形而上学性:

用鼓励、精致、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逗人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不成地形:

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

  六、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一起考1、2、3或分考3)

  1、社会根源: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积极的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2、紧急根源:

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由于剥削者脱离生产,垄断了精神生产活动,因而总是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当他们把这种观点加以理论化,西永华以后就形成了唯心主义。

  3、认识论根源;

  第一、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观与客观,人士与事件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的某一片断加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夸大感性认识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夸大理性认识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七、辩证法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选)

  1、古代朴素辩证法:

  特征:

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特征:

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特征:

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选)

  1,历史条件: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盛会,其固有的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越来越计划,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2,自然科学条件:

三大发现

(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2)细胞学说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的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九、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教材10

  十、建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教材10(12分)

  十一、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材15(没有考过)

  十二、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错误是什么?

教材11

第二章唯物论(第1部分物质论)

  一、物质概念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教材30

  二、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

(如何理解辩证无为注意的物质观?

)教材32

  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理论的关系。

教材33

  四、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常考)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人的意思,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关系:

(1)从物质看,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如果把物质和运动分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

  

(2)从运动看,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如果把运动和物质分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特性。

(选)

  五、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教材35(12分或考选择)

  六、承认向相对静止的意义(选)

  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科学区分十五。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七、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时间、空间为何是客观的?

)教材37

  八、如何理解社会历史的物质性教材40

  九、为什么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哲学依据?

教材56(12分或选)

  第二章(第2部分意识论)

  一、意识的起源教材41(12分或选)

  二、意识的本质(什么叫意识)教材44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教材46(常考)

  四、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的关系教材46

  五、**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教材55(12分必须会)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本章命题材的规律和预测的分析

  一、本章命题的规律

  本章为每年必考的章节,在马哲这门课中属于命题的重点之重,其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本章命题的重点之重,命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题型都考过,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上半年,每年都考过这条规律,而且都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家要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的总特征。

  二、本章的试题预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重点)

  所谓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联系?

P60第二段(重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什么是系统?

P64(非重点)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4.什么是条件?

P63(非重点)

  条件是指同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5.什么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P67(重点)

  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什么是新事物?

P67(重点)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7.什么是旧事物?

P67(重点)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8.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宇宙观,它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并否认客观矛盾的存在。

  9.什么叫矛盾?

P72(重点)

  矛盾的概念包括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含义及其区别。

逻辑矛盾是指思维中前后不一致,自相冲突。

它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是应当从思维中加以排除的。

而辩证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它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认和排除的。

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来,就会导致否认辩证矛盾。

  10.什么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P72-P73(重点)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11.什么是内因和外因?

P75(重点)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P76(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3.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P78(重点)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14.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P79(重点)

  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15.什么叫质、量、度?

P81-P82(重点)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16.什么叫量变和质变?

P83(重点)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7.什么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P87(重点)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18.什么叫扬弃?

P88(重点)

  扬弃是指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其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经过改造加以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什么叫原因和结果?

P92(重点)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0.什么叫必然性和偶然性?

P94(重点)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21.可能性和现实性?

P98(重点)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结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什么叫或然率?

P99第二段

  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物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

  23.什么叫内容和形式?

P100(重点)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4.什么叫本质和现象?

P102-P103(重点)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指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5.什么叫真象和假象?

P103(重点)

  与本质一致的现象是真象。

  与本质很不一致的现象是假象。

  

(二)简答题

  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P62(重点)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凑合。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2.简述系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P64-P65(重点)

  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是整体性,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特性。

  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最后是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3.如何识别和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志。

P67-P68(重点)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或者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P68共三点(重点)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5.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P69-P71(重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则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P71(重点)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7.什么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P72-P74(重点)

  

(1)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事物矛盾的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P76-P77(重点)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简述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74(重点)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10.简述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74-P75(非重点)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11.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P80-P81(重点)

  “两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即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辩证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12.简述质、量、度的含义及把握度的意义。

P81-P83(重点)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13.质和量的关系怎样?

P82倒数第二段(重点)

  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一方面,质是量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无质之量,量总是一定质的量,质还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

另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没有质,量制约着质。

这种质与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14.简述质变和量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P83-P86(重点)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事物的量是很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从引起质变的角度来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事物的质是各不相同的,质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从质变过程是否发生对抗即外部冲突的角度看,质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

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15.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P86-P87(重点)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包含着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变,这也是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表现。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有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

  质变过程中包含着量变,即包含着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消亡。

  16.简述肯定和否定及两者的关系。

P87(重点)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

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17.简述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的具体表现。

P88-P89(重点)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法的否定观上根本对立的,它的主要错误在于:

第一,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第二,它把否定看成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中的中断。

  第三,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18.简述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和意义。

P93-P94(重点)

  

(1)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3)意义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19.什么是现实性和可能性,把握可能性要分清哪几种情况?

P98-P99(重点)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把握可能性要分清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要分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第二要分清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第三要分清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第四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

  20.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和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99-P100(重点)

  

(1)含义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二者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

现实性是业已实现了的当下的客观实在,可能性则是目前尚不存在,以后才会出现(或并不一定能出现)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