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679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docx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考点

沉积岩与沉积相

第一章、绪论

一、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地壳表层是指大气下层、水圈、生物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层,也称“沉积岩声称圈”和“沉积圈”,特点是“常温”、“常压”,同时受水、大气、生物和重力的作用明显。

3母岩主要是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一、沉积物的来源

1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深部来源的沉积物(火山爆发作用带到地表或水下的火山碎屑岩),宇宙来源的沉积物,母岩风化的产物

2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之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2.1物理风化作用:

崩裂作用、剥离作用、冰劈作用、结晶支撑作用

2.2化学风化作用:

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矿物,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他们是岩石和矿石的组成单位,其成分和结构单一,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呈各种物态出现的自然体。

4石英,主要的造岩矿物,风化作用下的稳定性最高

5长石,稳定性仅次于石英

(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

6接下来的顺序是:

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各种碳酸盐矿物,各种硫酸盐矿物

7影响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的因素:

7.1与结晶温度有关

7.2与其化学成分的化学活泼型有关

7.3晶体构造和化学键强度有关

8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岩石的风化及其产物主要是由组成他的矿物风化情况决定的。

9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含有大量的玻璃质和火山灰,风化速度相当快

10沉积岩的风化情况较为简单,蒸发岩最易溶解、最易风化,碳酸盐次之,粘土岩、石英砂岩、硅岩最难风化

11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析出顺序,元素的分化分异

12母岩分化的阶段性

12.1破碎阶段:

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岩石或矿物的碎屑

12.2饱和硅铝阶段:

其特点是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矿物开始分解

12.3酸性硅铝阶段:

碱性条件逐渐为酸性条件所代替,也称粘土型风化作用

12.4铝铁土阶段:

风化最后阶段,称为红土型风化作用

13风化的产物:

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14风化壳:

地表附近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风化的产物残留于原地,构成了覆盖在地表的一个不连续的薄层。

受风化作用的程度是由地表向下逐渐减弱的。

二、沉积物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作为碎屑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流体,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流体:

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

1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

层流(laminarflow):

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沉积物悬浮搬运的主要因素)。

紊流(turbulentflow):

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2雷诺数与弗洛德数的含义:

1.1一个判别层流与紊流的准则,称为雷诺数(考试给re值)

Re=1时,流动呈层流

Re=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

Re>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涡流)

1.2根据佛罗德数数,明渠水流可分为急流、缓流和临界流三种状态。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流缓

3按照搬运的方式分为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和化学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类型分为:

推移(滚动)、跳跃和悬移三种方式。

4尤尔斯特龙图解

0~0.05mm细粉砂+粘土难搬运难沉积;

0.05~2mm砂易搬运易沉积;

>2mm砾难搬运易沉积;

5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中的变化

成分:

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时其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

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

6波基面(浪底)——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7碎屑物质在波浪和潮汐作用下的变化:

在波浪、潮汐的作用下,碎屑物质长时间往复运动(海水对颗粒间的溶蚀、颗粒与海底间的碰撞与磨蚀、颗粒间的碰撞和磨蚀),其成熟度(成分、粒度、圆度等)比陆相环境中的碎屑物质高得多,沉积分异也进行得较为彻底

8湖泊中主要水动力与海洋主要水动力的差别:

与海洋相比,湖泊面积小,缺乏潮汐作用,因此,波浪和湖流是湖泊中搬运和沉积碎屑物质的主要营力。

9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特点

9.1搬运能力远比水小,同样的速度下,风的搬运能力约为流水的1/300,因此,风一般只能搬运较细粒的碎屑物质。

9.2风的搬运能力有限,选择性较强,因此风成沉积的粒度分选性较好。

9.3空气密度小,颗粒碰撞磨蚀导致其圆度较好,常具霜状表面

10冰碛物的特征:

结构疏松,大小混杂,分选极差;冰碛物中砾石磨圆极差;一般缺乏层理构造。

11胶体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机理。

11.1引起胶体质点搬运的主要因素是同种电荷的胶体质点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11.2不同名电解质的加入,可使胶体质点的电荷中和,从而使胶体质点发生凝聚而下沉。

不同名胶体的相互作用,也可使它们的电荷中和,也可使胶体发生沉淀。

11.3其它因素(如水介质中的腐植酸、生物作用、蒸发作用、Eh值和pH值等)也影响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2真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

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越易搬运,越难沉积;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积,越难搬运。

13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重点)

13.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13.2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地质意义(重点)

14.1关系: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

14.2意义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

分异作用进行越彻底,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和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越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

15正常沉积作用:

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这一作用过程是缓慢的、均变的。

16事件沉积作用:

指事件性的、阵发性的或灾变性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这类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瞬间的、短暂的,但其作用过程是快速的。

三、沉积物的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

1沉积后作用:

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

亦称为广义的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沉积物转变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后生作用:

沉积岩形成以后到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

2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

一、物理成因构造

(一)流动成因构造

1流水波痕(重点)

成因:

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特点:

波峰波谷均圆滑;不对称状,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波谷比波峰粗。

2浪成波痕(重点)

成因:

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特点:

对称波痕,峰谷均圆滑

3风成波痕(重点)

成因:

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特点:

波峰波谷圆滑开阔,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波峰粒度比波谷粗。

4槽痕:

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为槽痕。

槽模:

槽痕被砂充填,成为砂岩层底面上的槽铸型。

见于浊流环境,为浊积岩的重要标志。

槽模浑圆端突起端迎着水流方向(常考)

(二)层理构造

纹层:

也称细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单位,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结果。

各种层理(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与脉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与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爬升波纹交错层理,浪成波纹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风成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

(考点: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区别,)

1水平层理

特点:

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

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

成因与环境:

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先后沉淀而成。

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泻湖、深海等环境。

2平行层理

特点:

纹层平行而又几乎水平,主要产于砂岩中。

成因与环境:

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形成水平纹层。

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3波状层理

特点:

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成因:

水流活动期与水流停滞期交替;在水介质稍浅的地区,如海、湖浅水地带和河漫滩、潮坪等地区较常见。

4交错层理:

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将交错层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板状、楔状、槽状、波状、爬升波纹、羽状(潮汐成因,常见于河流入湖入海的三角洲地带)浪成波纹、冲洗、侧积、丘状、洼状、风成、潮汐层理(压扁层理_砂包泥、透镜状层理_泥包砂、波状层理_介于两者)

5粒序层理(gradedbedding),是具有粒变递变的一种特殊层理,分正粒序、逆粒序和双向粒序(正逆粒序呈渐变性衔接)。

其特点由底部向顶部颗粒逐渐由粗变细或由细变粗,除了粒度变化外,没有任何内部纹层。

主要由浊流形成。

6韵律层理(rhythmicbedding)

由成分、结构和颜色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组成的。

为潮汐周期变化、季节周期变化所致,或由浊流沉积形成的复理石韵律。

7均质层理

通常称块状层理(massivebedding),是一种呈现大致均质外貌,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其特点内部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

成因:

(1)悬浮物质快速沉积,

(2)浊流,(3)生物扰动。

水动力条件

运动载荷

底床形态

层理类型

极弱

悬移

平坦底床

均质层理

很弱

悬移

平坦底床

水平层理

悬移推移

沙纹沙陇

小型(板状、槽状、波状)层理

较弱

推移

沙波沙丘

大型(板状、槽状)层理

较强、过渡

推移

平坦底床

平行层理

推移

逆行沙丘

大型(板状、槽状)层理

很强

推移

冲槽冲坑

不太明显

极强

推移

(深潭)

不明显

(三)同生变形构造

重荷模、包卷层理、滑塌变形构造、碟状构造、柱状构造、砂球砂枕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变形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四)暴露成因构造(雨痕及冰雹痕,干裂、泡沫痕,流痕,冰成痕)

二、化学成因构造

1晶体印痕与假晶:

在适宜条件下,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形成的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后来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或充填形成假晶。

2鸟眼构造:

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灰岩、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主要出现在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中。

成因:

气泡成因、收缩成因、生物成因等。

3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原生孔洞中,有两种不同的充填物,在孔洞的底部或下部,为泥屑、粉屑等内碎屑充填,色较暗;孔洞的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色较浅,两者之间界面平直,能表示岩层的顶和底。

4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是一种裂缝构造。

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但也出现在石英砂岩、硅质岩及蒸发岩中。

5结核:

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不规则团块。

结核成因分类:

5.1同生结核:

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如现代海底的Fe、Mn结核,结核不切穿层理,而是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5.2成岩结核:

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

它既可以切穿层理,又可见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5.3后生结核:

形成于沉积物固结成岩以后,外来溶液常沿裂隙和层面进入岩石内沉淀或交代,故它切穿层理而无层理弯曲现象。

三、生物成因的构造:

有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叠层石构造、植物根痕迹。

层状叠层石形成的水动力条件较弱,多属潮间带的上部的产物,柱状形态的叠层石生成环境水动力较强,多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的上部。

在偏微显微镜下,三叶虫碎片的显微结构是玻纤结构

四、沉积岩的颜色

1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岩石的成分,即决定于岩石中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或者说沉积岩的颜色多半是由含铁质化合物或含游离碳等染色物质(色素)造成的。

1.1继承色主要决定于碎屑颗粒的颜色

1.2自生色决定于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及其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如海绿石。

1.3次生色在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造成的颜色。

第三章、陆源碎屑岩

一、碎屑岩的成分

1按照成因,碎屑岩的组成部分包括:

陆源碎屑物质、化学沉淀物质。

2按照按产出形式,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碎屑颗粒(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孔隙。

(一)碎屑成分

1矿物碎屑:

1.1石英,石英抗风化能力强,既抗磨又难分解,同时在大部分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石英含量较高。

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碎屑矿物。

石英含量高是风化富集的结果。

1.2长石,在碎屑岩中,长石的含量少于石英,主要分布于粒级较粗的砂岩中。

1.3云母,在碎屑岩中,白云母>黑云

1.4重矿物

2岩屑: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所以,岩屑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的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岩屑的含量决定于粒度、母岩成分及成熟度等因素。

(二)填隙物成分

1杂基是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杂基成分:

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粘土矿物,亦见灰泥、云泥以及一些细粉砂级碎屑:

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等。

不同碎屑岩中,杂基含量不同。

杂基含量高是不成熟砂岩的特征。

2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有硅质胶结物、碳酸胶结物、其他类型的胶结物、其它类型的胶结物(氧化铁、石膏、重晶石、磷灰石等)

3题目:

比较杂基与胶结物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5Ф),杂基可以反映搬运介质的流动特性,反映碎屑组分的分选性,是碎屑岩结构的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是化学成因的物质,其结构与化学岩类似,其特点是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决定的,反映颗粒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

一、碎屑岩的结构

(一)碎屑颗粒的结构

1Ф=-log2D(重点)

2粒度(重点掌握三级命名法)

<1>≥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

<2>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

<3>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

<4>含量<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名称中。

(2)复合命名:

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没有含量>50%的粒级,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

(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粒度含量均<25%,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别,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仅供学习参考之图

 

3圆度:

圆度—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通常把碎屑的圆度划分为4个级别: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4球度:

球度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通常分为:

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

(二)填隙物的结构

1胶结物结构: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在碎屑岩中,其含量<50%,表现为孔隙充填结构。

可分为:

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显晶粒状结构、带状和栉壳状结构、嵌晶结构、自生加大结构

2杂基结构:

对于更粗的碎屑岩,如砾岩,杂基也相对变粗,除泥以外,还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

杂基的类型可分为:

原杂基—代表原始沉积状态的杂基,泥质结构。

正杂基—原杂基经成岩作用明显重结晶的产物,粘土矿物→显微鳞片结构。

似杂基—碎屑岩中一些与杂基结构极为相似的细粒组分,在成因上与杂基完全不同

(三)胶结类型和颗粒支撑类型

1胶结类型:

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和镶嵌式

2支撑类型:

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

3结构成熟度:

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等大分选好圆状球形无杂基。

四、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的分类:

1根据杂基的含量分类

1.1正砾岩:

杂基<15%,泥砂杂基较少,砾石支撑,常与粗粒砂岩伴生,多为河流冲积、海滩冲洗而成,也可为岩溶坍塌而成。

1.2副砾岩)杂基>15%,泥砂杂基较多,分选极差,主要是重力流或冰川所形成的。

2根据砾石的大小分类

2.1细砾岩:

直径2~10mm的砾石>50%

2.2中砾岩:

直径10~100mm的砾石>50%

2.3粗砾岩:

直径100~1000mm的砾石>50%

2.4巨砾岩:

直径>1000mm的砾石>50%

3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底砾岩、层间砾岩、层内砾岩)

3.1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为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3.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3.3层内砾岩,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如竹叶状灰岩。

五、

砂岩(命名理解)

1对于富长石特别是富岩屑的砂岩,可采用

2辅助三角图解,辅助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组分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当砂岩中含有次要矿物和特殊矿物时,

可采用附加定名,如海绿石石英砂岩,

其综合定名格式为:

颜色+特征矿物+胶结物成分+结构(粒

级类型)+岩石基本名称。

如:

紫红色铁质胶结中—细粒石英砂岩

灰绿色含海绿石中粒石英砂岩

三角图投点:

1.将数据换算成Q+F+R=100%;

2.如果Q>90%,则为石英(杂)砂岩;

3.如果90%>Q>75%,根据F与R的相对多少来确定是长石质石英(杂)砂岩还是岩屑质石英(杂)砂岩;

4.如果75%>Q>50%:

(1)如果满足F<25%且R<25%,根据F与R的相对多少来确定是长石岩屑质石英(杂)砂岩还是岩屑长石质石英(杂)砂岩;

(2)如果F>25%或R>25%,则用F/(F+R)确定。

5.如果Q<50%,仍用F/(F+R)确定。

Q/(F+R)可以来判断成分成熟度,值越大,成熟度越高

砂岩的主要类型:

石英砂岩中,石英碎屑含量超过90%,含少量的长石和燧石岩屑,重矿物极少。

长石砂岩中,石英<75%,而长石>25%,但在岩屑砂岩中,石英>75%,长石<25%,岩屑>25%,这是三者在成分上的差别。

 

六、粉砂岩和粘土岩

1粉砂岩:

主要由0.1~0.01mm粒级(>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2粘土岩:

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

七、碎屑岩的成岩后生变化

压实作用

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

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相转变作用

交代作用

溶解作用

第四章、火山碎屑岩

1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分为岩屑(岩石碎屑)、晶屑(晶体碎屑)和玻屑(玻璃碎屑)三种。

2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其次为正常沉积物、熔岩物质等。

结构:

目前通用的粒级划分为:

集块(>100mm)、火山角砾(100~2mm)、火山灰(2~0.01mm)、火山尘(<0.01mm)。

3火山碎屑岩的结构类型,按粒度分类:

集块结构(火山集块>50%);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50%);凝灰结构(火山灰>50%)

第五章、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

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福克分类的三个端元:

异化颗粒、灰泥或泥晶、亮晶。

一、结构组分(考点)

1内碎屑: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

考点:

碳酸盐岩的内颗粒类型:

内碎屑、鲕粒、藻粒。

球粒。

生物颗粒、团块。

2沉积物,受波浪、潮汐、风暴等的冲刷、破碎、磨蚀、搬运、再沉积而成的颗粒,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

3鲕粒:

一种由核心和包壳组成的粒径小于2m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

可分为:

正常鲕、表皮鲕、复鲕

4亮晶胶结物的主要类型

胶结物:

充填于碳酸盐岩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通常是方解石,还有白云石、石膏等。

特点:

晶粒一般比灰泥粗大,>0.005mm或>0.01mm;由于晶体清澈明亮,常称作“亮晶胶结物”、“亮晶”。

形成环境:

强水动力条件下,原始细粒沉积物被冲走,成岩期粒间孔内以化学方式沉淀出的方解石。

主要类型:

•粒状亮晶胶结物•新月型亮晶胶结物•重力型亮晶胶结物•渗流砂型亮晶胶结物•再生边型亮晶胶结物•世代型亮晶胶结物•等厚环边片状亮晶胶结物

5蒸发岩是由于含盐度较高的溶液或卤水,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化学沉淀而形成的岩石。

(盐岩)

6硅岩——自生硅质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不包括主要由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国际上称为燧石(chert)。

 

第六章、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1沉积相(重点):

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相特征主要是:

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2沃尔索相律:

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

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3沉积相模式:

沉积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理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4沉积体系:

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第七章、陆相组

一、冲击扇相

1冲击扇类型

2冲击扇中的主要沉积类型(泥石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

二、河流相

1河流相的分类

分叉参数:

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

弯曲度:

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

曲流河相

1.1河床亚相

河床:

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

Ø河床滞留微相:

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高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石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