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8671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docx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

1a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

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点:

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

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

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

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

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

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

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国家干预经济是一种手段,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具体说来,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且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

区别与联系:

?

?

?

1).实用经济学的证实。

纵观资本主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经济生活史中,国家干

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交替出现,并占据统治地位,其原因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当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期,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增加资本积累,重商主义就占统治地位。

当资本主义完成积累以后,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自由竞争能力,这时,带有封建残余

的政府干预则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思潮占

据统治地位。

从上述两种思潮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交替占统治地位和发挥作用看,就是一

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实用经济学。

?

?

2).兼收并蓄,互相渗透。

当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危机、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之时,国家

干预主义应运而生,各有自己的成就和辉煌。

但面对“滞胀”,国家干预主义也无能为力,

而自由主义似乎显示出活力,但仔细分析新自由主义已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

预的早期经济自由主义,他们承认自由竞争不能自动得到保证,资本主义还存在一系列的弊

端,如垄断政治、比例失调等,因而主张国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经济活动,但同时又反对国家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反对规定价格政策。

这比早期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又前进了一步,从而说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过多的政府干预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长期争吵的结果可能形成这样的趋势,即具有适度政府干预和科学计划指导的现代市场经济。

8、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1)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原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与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的过程,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9、公共政策能够发挥哪些社会功能?

a导向功能。

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方式,作用结果有正向

b管制功能,是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

c调控功能,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d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10、公共政策应如何体现社会公正?

(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中体现,即分配与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健全的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11、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具有哪些变现形式?

(1)国会:

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立法者(国会议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其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必须通过立法规定。

(2)总统:

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其决定往往是通过如下途径做出的:

一是在内阁决策中具有独断权。

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

总统决策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立法倡议。

2)立法否决。

3)委托立法。

4)外交决策。

5)防务政策。

(3)政府机构:

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

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决定往往依赖于专门的知识和充分的信息。

(4)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和法律进一步扩大现行法律的适用范围,或直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使之无效,或提出纠正的具体措施。

司法决策有以下主要形式。

1)司法审查。

2)推翻先前的判决。

3)司法命令。

12、政策目标群体的含义是什么?

其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含义:

尽管政策的目标各式各样,类型千差万别,规模有大有小,但它总表现为对一部分人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解,对一部分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指导,这些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目标群体。

制约因素:

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②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③对政策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看法;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⑥避免受到惩罚;⑦环境条件的变化

13、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中国共产党:

(1)直接形式

(2)间接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

(1)宪法

(2)基本法(3)其它法律(4)地方性法规(5)人大决定

  3)国家行政机关:

(1)行政法规

(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4)国家审判机关:

司法机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设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

14、举例说明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和环境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15、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

16、政策主体

17、什么是社会问题?

什么是政策问题?

区别?

答案:

社会问题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政策问题是指一部分社会问题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

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在政府决策者看来,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政策问题,只有那些促使人们去行动的问题才是政策问题,有些问题通过民间渠道就能够进行处理,有些问题可能过于复杂,政府无力加以解决,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再无解决的必要,另外,也不能排除政府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对有些问题采取漠视的消极态度。

18、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答案:

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尽管两个不同地区的客观条件完全相同,但这种客观条件可能仅在一个地区会形成社会问题。

比如,离婚在一些地区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在另一些地区则不一定是。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由人们加以定义的,如果某种状态并不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认定为社会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状态就不会构成社会问题,尽管有些社会在旁观者或其他人眼中,这种情况可能的确是社会问题。

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有人说,经济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一个从要钱不要命到要命不要钱,再到要命不要钱的观念转变的过程。

环境污染开始可能并不是什么问题,没有人去主要它,但是越到后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显得越加重要。

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价值观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如果某个问题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为一般构不成社会问题。

比如,某个工厂倒闭,以部份人失业,那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但是有社会经济动荡而造成的许多人的失业就会形成社会问题。

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社会问题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浅到显的而过程、从一般到突出、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变化过程。

以北京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