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652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 6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W.docx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词6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W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题鹤林寺僧舍

李 涉【注】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赏析】 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诗的末句巧用“偷”字,客观地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

【注】 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思考】 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单音字

伫(zhù)倚    凭阑(lán)    舴艋(zé)(měnɡ)

荠(jì)麦淳熙(xī)姜夔(kuí)

初霁(jì)豆蔻(kòu)

多音字

       累

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释义

①危楼:

高楼。

②黯黯:

心情沮丧低沉的样子。

③疏狂:

生活狂放散漫,不拘小节。

④强乐:

强颜欢笑。

⑤衣带渐宽:

腰带宽松,表示人逐渐瘦了。

⑥尘香:

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⑦物是人非: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⑧竹西佳处:

扬州竹西亭风景秀丽。

⑨吹寒:

在寒风中吹。

⑩豆蔻:

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四、名句默写

①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走近作者

(1)柳永(?

—约1053),北宋词人。

福建崇安人,初名三变,字耆卿。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精通音律,善于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其词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朴素清丽,音律谐调。

(2)李清照(1084—约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

生活在书香世家,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3)姜夔(1155—约1221?

),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词人。

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

今存词八十多首。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峻,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写作背景

(1)《蝶恋花》

这首词是柳永写思念远方恋人的一首情诗,一曲恋歌。

在他的《乐章集》里,以较多的篇幅表现了这方面的内容,而《蝶恋花》可以说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2)《武陵春》

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3)《扬州慢》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相关知识

感时伤事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词人因一事而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等。

忧国伤时类,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李煜《相见欢·明月几时有》;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情感,如李清照《醉花阴》。

《蝶恋花》的上阕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点拨】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如何理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达的愁绪?

【点拨】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作者却另寻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

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

设想既新颖,又真切。

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如何理解《武陵春》中“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细节描写?

【点拨】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扬州慢》中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是如何把情与景结合在一起的?

【点拨】 词的上阕后三句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

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柳永的《蝶恋花》如何把眼前之景与漂泊异乡的感受、怀人的情思结合在一起的?

【点拨】 词人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阕写登楼伫望情景。

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上阕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

下阕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

“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

最后揭晓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

“终不悔”。

“为伊”,方始画龙点睛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

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爱情,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

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姜夔的《扬州慢》寄托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哪些词句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各抒己见】

A认为: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

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

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B认为:

                                    

                                    

C认为:

                                    

                                    

一、写法归纳

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在《蝶恋花》中,作者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这首词首先说登楼引起的“春愁”:

“伫倚危楼风细细”,只此一句描写,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影那样突现出来,他一个人久久地伫立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眺望。

“风细细”,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

二、技法指导

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应注意以下三点。

描写要真实。

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一写正面人物就是完美无缺,一写反面人物就是一无所是,应该辩证地描写人物的优点与缺点,给读者真实的感受。

描写要细腻。

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外貌,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和神韵;写动作,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写心理,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写语言,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描写要抓住特点。

可运用生动的细节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可将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来抓住人物特征;也可利用其他人物的介绍、评价,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特征。

三、随堂练笔

请以“父亲”为题,运用“刻画细腻,形象鲜明”的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四、他山之石

那年,阳光和暖,你将你一年辛苦赚来的钱放到母亲手里,告诉母亲:

“凤儿,你以后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了。

”母亲一面点头一面泪落如珠,而你也哭了,当你把脸别到一边时,我告诉自己:

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你,我们依然活得快乐,父亲,我亲爱的父亲。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

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

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

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一、课内素材开发

酒入词中味亦浓

李清照爱酒之深,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她笔下的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丈夫赵明诚的相亲相爱。

此时,李清照词中的酒,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瞧!

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

另外还有“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以及“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等等。

靖康之乱,国破家亡,丈夫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

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词中酒,充溢着凄凉之意。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还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人其情,其酒其词,沁人肺腑。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诗酒人生”“家国情怀”“现实与理想”等有关话题作文中。

【类文示例】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课外素材储备

韩追加部署萨德或令中韩进入寒冬韩业界恐再遭重创

参考消息网2017年8月1日报道 韩媒称,韩国总统文在寅7月29日决定追加部署剩余的四辆“萨德”反导系统发射车。

《韩民族日报》7月31日发文表示,文在寅此举最终接受了韩朝对立理论的现实,并批评称,文在寅政府在环评完成前先行推动“萨德”部署,与此前批判的朴槿惠政府毫无二致。

韩方的这一决定让本就因此受到重创的汽车、流通和化妆品业再度陷入紧张,中韩“萨德”问题恐长期化。

从目前来看,刚刚出现破冰迹象的中韩两国关系或因“萨德”再度进入“寒冬”。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自信”“正义”“爱国主义”“国家大事与个人命运”等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中。

【类文示例】

“萨德”能给韩国带来安全,还是让韩国更加危险?

“‘萨德’离开,和平快来”,星州民众给出了答案。

韩国朝野反对“萨德”入韩的舆论正在升温,朴槿惠引狼入室的荒唐决策也日益遭到韩国人的痛责与清算。

如果韩国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将打开东北亚危机的潘多拉魔盒,韩国自身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草色烟光残照里”这一句包含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

                                    

                                    

答案:

这一句中包含了草色、烟光、残照三个意象。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在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两句?

为什么?

答:

                                    

                                    

答案:

我最欣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因为这两句在词中是点睛之笔,点明了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表现了词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精神。

词人的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王国维曾借用这两句说明成大事业、做大学问,也要有这种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暗含着怎样的心情?

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为什么“倦梳头”?

答:

                                    

                                    

                                    

答案:

“风住尘香”一句的意思是:

昨天夜里刮了一夜大风,花全部被吹落了。

早晨风停了,路上的尘土因花瓣飘荡也带上了香味。

这里暗含着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伤感。

从“日晚倦梳头”看,应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

之所以“倦梳头”,一是花落春去的伤感,二是下句的“物是人非”。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

答:

                                    

                                    

                                    

答案:

好在把愁写得可摸可感。

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是虚的。

如果从本质上去说,也只能说愁得厉害,甚至愁白了头发,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而用小船都载不动,就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是一种独创,不仅奇特而且形象。

二、语言运用

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写出丰富的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被贬官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答: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应当注意确定中心话题,明确首句,抓住关键词,理清句间关系;最后通读,再次确定句序是否合理。

对于此题来说,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强调李煜的气质特点及其词作的风格影响、读者的感受”。

再加之由词人到词作的逻辑关系及②③④⑤都出现了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关联词语,故可确定首句为①;其后理清句意,抓住关键词即可确定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答案:

①③②⑤④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一、基础考查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伫倚危楼 春意阑珊  断雁叫西风

B.拟把疏狂 一晌贪欢  红烛昏罗帐

C.予怀怆然 废池乔木独 独自莫凭栏

D.难付深情 黯黯生天际 何处教吹箫

解析:

选D。

D项,“难付深情”应为“难赋深情”。

下列各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拟把疏狂图一醉

疏狂:

生活狂放散漫,不拘小节

B.日晚倦梳头

日晚:

傍晚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俊赏:

英才、英杰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阑珊:

浓烈

解析:

选A。

B.日晚:

指日色已高。

C.俊赏:

十分欣赏。

D.阑珊:

将尽;衰残。

与“少年听雨歌楼上”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渐黄昏,清角吹寒

B.流水落花春去也

C.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D.草色烟光残照里

解析:

选B。

除B项以外都是省略句,省略“于”。

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蝶恋花》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铺垫,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转,使感情像冲决堤防的洪水一样,猛烈倾泻出来,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B.《武陵春》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出笔极为蕴藉。

C.《扬州慢》这首词善于化实为虚,移情于景,不仅使每一景物气韵生动,更体现出了词人意象的波澜起伏。

D.“《黍离》之悲”中的“《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为“彼黍离离”,后借指故国之思。

解析:

选A。

A项,“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有误,应为“含蓄的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临江仙①

李 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 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

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②樱桃:

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阕中的“寂寥”承上阕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阕自昼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阕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解析:

选D。

D项,上阕、下阕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

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悔恨之情。

“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

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颇深。

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

②惆怅之情。

“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

“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

③孤苦之情。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低迷烟草,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

④凄凉哀怨之情。

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

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

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

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

D.“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

解析:

选B。

B项,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

                                    

                                    

解析:

注意结合词句“怨年华”“在天涯”“记得”作答。

答案:

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

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

“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