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6495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ocx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

体外检测了3株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肠道乳酸菌的产乳酸能力、抑菌活性、对高温、低pH值、高胆盐、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的耐受能力等,为海水鱼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表明,LS61、LS64、LS77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糊精乳杆菌(Lactobacillusdextrinicus).3株菌摇瓶培养40h后发酵液中乳酸含量分别达到55.6、51.6、58.3mmol/dm3且发酵上清液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3.5、4.5的MRS培养基对这3株菌存活影响较小;pH值为2.5的MRS培养基对LS64、LS77的影响较大,而对LS61菌株的存活基本没有影响.这3株菌对不同pH值的人工胃液的耐受性与之相似,说明LS61菌株的pH值耐受性最好,其次是LS64菌株,LS77菌株最差.3株菌对高胆盐也有不同的耐受性,含1‰和2‰胆盐的MRS培养基对3株菌的影响较小,而在3‰的胆盐处理4.5h后,LS64菌株的存活率仍保持在30.7%,LS61菌株的存活率为2.0%左右,LS77菌株的存活率接近1.0%.在4‰的胆盐含量下,LS61、LS64菌株的存活率仍高于1‰.同样,不同胆盐含量的人工肠液对这3株菌的影响与之相似.乳酸菌LS61、LS64菌株具有较强的产乳酸和抑菌能力,具有一定的pH值耐受性和较高的胆盐耐受性,可考虑作为潜在的益生菌株应用于水产健康养殖.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斜带石斑鱼;乳酸菌;抑菌活性;pH值;胆盐;益生菌

 

随着石斑鱼养殖的兴起和高速发展,在带来巨

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石斑鱼细菌

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严重,抗生素等药物的频繁使

用导致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

探寻一种绿色的养殖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生态的方

法来控制细菌性病害.因此,许多科学家都期望利用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预防和治疗石斑鱼细菌性疾

[1-3]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的保健

医疗、健康和食品等多个方向.如Youn等(2012)用

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白鼠,发现活的乳酸菌对

增强免疫有显著效果,提高了小白鼠的存活率

[4]

Matsumoto等(2006)研究证实含乳酸菌的牛奶对

稳定人体肠道环境和微生物菌群具有积极作

[5]

.Burns等(2012)从奶酪中分离得到2株乳酸

菌,将其用于发酵奶酪,与不加乳酸菌的对照组进

行氨基酸含量、食品风味等进行比较,发现添加乳

酸菌发酵的奶酪中氨基酸含量和风味明显好于对

照组

[6]

.乳酸菌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较

大进展,如Zhang等(2012)发现罗伊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reuteri)能提高患白痢雏鸡的存活

[7]

.此外,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也取得了

一定成果,如刘倩等(2006)阐述了乳酸菌对提高

鱼类抗病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的重要作用

[8]

;

Lara-Flores等(2003)发现将粪链球菌(Streptococ-

cusfaeci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

lus)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Ore-

ochromisniloticus)鱼苗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9]

;Suzer等(2008)研究发现,乳杆菌投喂处理

等显著提高金头雕(Sparusaurata)幼体的存活率、4期陈艳武,等: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531·

特定生长率和肠道酶活

[10]

尽管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的报道不少,但

是,由于缺乏真正适合水产动物的益生菌株,目前许

多水产上使用的益生菌分离自环境或者陆生动物,

这些益生菌往往因为无法在水产动物消化道存活而

不能发挥益生效果,因而限制了它们在水产养殖上

的应用.理想的益生菌应该来自动物自身胃肠

[11-13]

.此外,所选用的益生菌还必须能够耐胃肠

内强酸、高胆盐的环境,才能够在消化道内大量存

活、定植,发挥益生作用

[14-15]

本文通过分离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

肠道的乳酸菌,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包括产乳酸的

能力、抑制病原指示菌的能力,以及耐受低pH值和

高浓度胆盐的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初步评价乳酸菌

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石斑鱼养殖的可能性.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1.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所用的斜带石斑

鱼购自厦门市大学路菜市场.取健康活泼的斜带

石斑鱼4尾,用75%(V/V)酒精棉球擦拭鱼体表

面,在紫外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中解剖胃肠道,取

消化道内容物和消化道粘膜用无菌生理盐水制备

成匀浆液,将匀浆液10倍梯度稀释至10

-4

.取原

液和各个梯度稀释液各100mm

3

分别涂布MRS平

板,每个梯度设3个重复,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

5d.挑取各种类型单菌落接种至MRS平板上,多

次划线传代,直至镜检确认纯种.对单菌进行接触

酶实验,选取接触酶阴性的菌株进行16SrRNA测

序鉴定.

1.1.2乳酸菌的鉴定利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试剂盒(上海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提取细菌

基因组DNA.以细菌通用引物27f(5'-AGAGTT

TGATCCTGGCTCAG-3')和1492r(5'-ACGGCT

ACCTTGTTACGACT-3')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

片段.PCR反应条件:

94℃4min;94℃40s,55℃40s,

72℃1.5min,35个循环;72℃10min.用1.0%的琼

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6SrRNA基因扩增产物,扩增

产物送上海英骏(Invitrogen)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

行纯化和测序,序列于GenBank网站上进行BLAST

比对分析.

1.1.3病原指示菌抑菌试验所用的指示菌哈维

氏弧菌(Vibrioharveyi)QBY3为本实验室分离自患

病斜带石斑鱼眼球部位,坎贝氏弧菌(Vibriocamp-

bellii)VH1为本实验室分离自患发光病南美白对

虾(Litopenaeusvannamei)体内

[16]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SHI为山东大学杜宗军老

师惠赠,实验证实3株菌对南美白对虾和斜带石

斑鱼均具有中等强度的致病性.指示菌均用216L

培养基培养.

1.2乳酸菌产酸能力的测定

将用液体MRS培养基活化好的乳酸菌以5%

(V/V)的接种量接入新鲜的MRS培养基中,摇瓶

培养,每隔4h取样测pH值和乳酸含量.乳酸含量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乳酸测定试剂盒

进行测定.

1.3发酵上清液抑菌实验

采用琼脂板打孔法进行抑菌实验.发酵上清

液的制备:

将用液体培养基活化好的乳酸菌以

5%的接种量接入新鲜的MRS培养基中,摇瓶培

养48h,4℃条件下6300r/min离心20min,取

上清用0.22μm滤器过滤后进行抑菌试验.分别

用乳酸调MRS液体培养基至与3株菌培养发酵

上清液相同的pH值,作为对照进行抑菌试验.分

别测定乳酸菌48h发酵上清液和对照液的抑菌

圈直径.

1.4温度对菌株存活的影响

在MRS培养基中接入已活化好的菌种,初始浓

度保持在10

6

数量级,然后于28、40、60、80℃处理

0、0.5、1.5、3.0、4.5h,取样涂板计数,每个处理3

个重复.

1.5pH值对菌株存活的影响

试验设置了4个pH梯度处理:

1.5、2.5、3.5、

4.5.分别用1mol/dm

3

的HCl调节MRS液体培养

基至上述pH值.把用液体MRS培养基活化好的

LS61、LS64、LS77菌株以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至

上述各pH梯度处理,28℃静置培养.在接种初始及

接种后0.5、1.5、3.0、4.5h取样涂板计数,每个处

理3个重复.

1.6胆盐含量对菌株存活的影响

试验设置了1‰、2‰、3‰、4‰(m/m)共4个

胆盐含量梯度处理组,分别用胆盐调节MRS液体

培养基至上述浓度.把用液体MRS培养基活化好

的LS61、LS64、LS77菌株以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

上述各处理,28℃静置培养.在接种初始及接种后

0.5、1.5、3.0、4.5h取样涂板计数,每个处理3个

重复.

1.7菌株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存活

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配制参照文献[17]的

方法,人工胃液中含有1%(m/m)的胃蛋白酶,人工·532·应用海洋学学报32卷

肠液中含有1%(m/m)的胰蛋白酶.把用液体MRS

培养基活化好的菌种以5%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上

述pH值为2.5、3.5、4.5的人工胃液中,28℃静置

培养,接种初始及接种后1.5h取样稀释涂板计数.

把用液体MRS培养基活化好的菌种以5%的接种

量分别接种于上述胆盐浓度值为1‰、2‰、3‰、4‰

的人工肠液中,28℃静置培养,接种初始及接种后

3.0h取样稀释涂板计数,计算存活率.

1.8数据处理

文中pH值、乳酸含量、抑菌圈直径和活菌数量

均为3个重复的平均值,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9.0

单因子多重比较中的Duncan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

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3株乳酸菌的16SrRNA鉴定结果

如表1所示,根据菌株的16SrRNA基因测序分

析结果,LS61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

tarum),LS64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

enteroides),LS77鉴定为糊精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xtrinicus).

2.2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在培养48h的条件下,这3株乳酸菌发酵液对

病原指示菌的抑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这3株乳酸菌发酵液对哈维氏弧

菌、坎贝氏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

果,抑菌圈直径都在15mm以上.而对照组(用乳酸

调MRS培养基pH值至与培养发酵液相同)对这3

指示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明显弱于乳酸菌发

酵液对其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推测这

3株乳酸菌的抑菌作用一方面是由于低pH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由于乳酸菌本身产生除乳酸以外的其他

抑菌物质.

表13株乳酸菌菌种鉴定结果

Tab.1Identificationoflacticacidbacteria

菌株最近源模式种相似度/%NCBI登录号

LS61LactobacillusplantarumATCC14917(T)100.0KC700038

LS64LeuconostocmesenteroidesATCC8293(T)99.9KC700039

LS77LactobacillusdextrinicusJCM5887(T)99.9KC700040

表2乳酸菌发酵液对3种病原指示菌的抑制效果比较

Tab.2Inhibitioneffectsoflacticacidbacteriaagainst3pathogenicindicatorbacteria

乳酸菌

抑菌圈直径/mm

哈维氏弧菌QBY3坎贝氏弧菌VH1嗜水气单胞菌SHI

LS61菌株(pH=4.2)18.5±0.2

a

18.1±0.2

a

20.2±0.4

a

对照(pH=4.2)11.6±0.2

b

12.0±0.3

b

12.5±0.2

b

LS64菌株(pH=4.4)19.0±0.3

a

18.3±0.5

a

20.0±0.3

a

对照(pH=4.4)11.5±0.2

b

12.0±0.4

b

12.3±0.4

b

LS77菌株(pH=4.8)18.2±0.3

a

18.9±0.6

a

22.2±0.5

a

对照(pH=4.8)11.3±0.2

b

11.8±0.2

b

12.0±0.3

b

注:

用乳酸调MRS培养基pH值至与菌株发酵液相同作为对照组.上标注明了数据的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同列上标字母相同者表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列

上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2.3乳酸菌的产酸能力

对乳酸菌发酵液进行连续监测,每4h测一次

菌体浓度、pH值和乳酸含量,连续监测48h.其结果

表明:

这3株乳酸菌都在培养20h左右达到稳定期

(图1a),培养液的pH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

降趋势,LS64在20h时左右达到最低点,LS61、

LS77分别在24h和32h左右达到最低点,其中

LS61、LS64菌株发酵液的pH值最终稳定在4.5左

右(图1c).由图1b可见,LS61、LS77菌株发酵液

的L-乳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

势,分别在40h和32h左右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55.6、61.0mmol/dm

3

),LS64菌株发酵液的D-乳

酸含量在40h时达到最高(51.6mmol/dm

3

).通

过对图1b、c的比较可以发现,这3株乳酸菌发酵4期陈艳武,等:

斜带石斑鱼肠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533·

图1不同培养时间发酵液菌体含量、乳酸含量、

pH值的变化

Fig.1Changeinthecellconcentrationinfermentation

liquid(a)andlacticacidconcentration(b)andpH

valuesduringdifferentfermentationperiods

液pH值的降低和乳酸含量的升高表现出了较好的

协同性,可能是由于菌株产乳酸才导致发酵液pH

值的降低.

2.4温度对菌株存活的影响

LS61、LS64、LS77这3株乳酸菌发酵液经过不

同温度处理后,活菌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3株乳酸

菌的存活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表3).在

28、40℃的温度下都能存活,且处理时间0.5、1.5、

3.0、4.5h对其存活无明显影响.但3株菌对较高的

温度敏感,在60、80℃条件下基本无法存活,仅有

LS77菌株在60℃下处理0.5h后仍有0.43%的存

活率.

2.5pH值对LS61、LS64、LS77菌株存活的影响

pH值对乳酸菌菌株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明,在pH值为1.5的培养条件下,3株乳酸菌都无

法存活.pH值为2.5时,LS61菌株的存活没有受

到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LS61菌株

能维持初始菌量并略有上升;LS64菌株在处理30

min时的存活率约为36%,但处理1.5h时的存活

率还不到5‰,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至3.0h,其存活

率降至0;LS77菌株对pH值2.5的耐受性最差,

处理30min时的存活率为0.在pH值为3.5、4.5

的培养条件下,LS61、LS64菌株均能正常生长繁

殖,且菌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上升;而LS77菌株

存活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略有下降,在pH值为

3.5、4.5培养条件下处理4.5h后的存活率分别

为43%、70%.可见LS61菌株的pH耐受性最强,

其次是LS64,而LS77菌株对pH的耐受性最差

(表4).

表3不同温度处理对乳酸菌存活量的影响

Tab.3Survivaloflacticacidbacteria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

菌株处理时间/h

乳酸菌存活量/cfu·cm

-3

28℃40℃60℃80℃

LS6104.5×10

6

4.5×10

6

4.5×10

6

4.5×10

6

0.55.2×10

6

4.7×10

6

00

1.59.5×10

6

6.3×10

6

00

3.02.3×10

7

9.2×10

6

00

4.55.5×10

7

2.3×10

7

00

LS6405.2×10

6

5.2×10

6

5.2×10

6

5.2×10

6

0.58.2×10

6

5.4×10

6

00

1.52.5×10

7

6.7×10

6

00

3.01.4×10

8

6.5×10

6

00

4.54.2×10

8

5.8×10

6

00·534·应用海洋学学报32卷

续表3

菌株处理时间/h

乳酸菌存活量/cfu·cm

-3

28℃40℃60℃80℃

LS7702.3×10

6

2.3×10

6

2.3×10

6

2.3×10

6

0.51.1×10

6

1.1×10

6

1.0×10

4

0

1.51.2×10

6

1.0×10

6

2.2×10

2

0

3.01.4×10

6

4.5×10

6

00

4.51.7×10

6

7.5×10

6

00

注:

0h测的菌数为初始活菌数

表4不同pH值处理下乳酸菌的存活量

Tab.4SurvivaloflacticacidbacteriaunderdifferentpHvaluestreatment

菌株处理时间/h

乳酸菌存活量/cfu·cm

-3

1.52.53.54.57(对照)

LS6104.2×10

6

4.2×10

6

4.2×10

6

4.2×10

6

4.2×10

6

0.503.7×10

6

3.2×10

6

8.2×10

6

5.2×10

6

1.504.3×10

6

3.8×10

6

9.7×10

6

9.5×10

6

3.004.5×10

6

4.7×10

6

1.1×10

7

2.3×10

7

4.505.3×10

6

8.9×10

6

2.1×10

7

5.5×10

7

LS6405.2×10

6

5.2×10

6

5.2×10

6

5.2×10

6

5.2×10

6

0.501.9×10

6

5.5×10

6

7.6×10

6

8.2×10

6

1.502.2×10

4

6.2×10

6

8.9×10

6

2.5×10

7

3.0007.8×10

6

1.1×10

7

1.4×10

8

4.5009.8×10

6

3.6×10

7

4.2×10

8

LS7702.3×10

6

2.3×10

6

2.3×10

6

2.3×10

6

2.3×10

6

0.5001.3×10

6

1.8×10

6

2.5×10

6

1.5001.2×10

6

1.7×10

6

2.4×10

6

3.0001.1×10

6

1.7×10

6

3.4×10

6

4.5001.0×10

6

1.6×10

6

3.7×10

6

注:

0h测的菌数为初始活菌数

2.6胆盐含量对菌株存活量的影响

以胆盐含量分别为1‰、2‰、3‰、4‰的MRS

液体培养基处理LS61、LS64、LS77菌株,28℃条件

下处理0、0.5、1.5、3.0、4.5h后乳酸菌的存活量列

于表5.

表5不同胆盐含量下乳酸菌的存活量

Tab.5Survivaloflacticacidbacteriaunderdifferentbilesaltconcentration

菌株处理时间/h

乳酸菌存活量/cfu·cm

-3

1‰2‰3‰4‰0(对照)

LS6104.9×10

6

4.9×10

6

4.9×10

6

4.9×10

6

4.9×10

6

0.55.1×10

6

4.9×10

6

4.5×10

4

5.1×10

3

5.2×10

6

1.55.5×10

6

4.9×10

6

4.1×10

4

5.2×10

3

9.5×10

6

3.08.0×10

6

5.3×10

6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