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858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练01 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docx

专练01选择题中考物理力学必考考点400题解析版

专练01选择题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

A.1cmB.0.2mC.1.7mD.4.5m

【答案】C

【解析】运动员的身高在1.7m左右,由图知,运动员脚部到蹦床的距离与身高差不多,所以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为1.7m。

选C。

2.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

【答案】C

【解析】A、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20次;故A错误;B、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40次;故B错误;C、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故C正确;D、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达不到140次;故D错误;选C。

3.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

A.8.3sB.38.3sC.3min8.3sD.3min38.3s

【答案】D

【解析】由图知: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3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3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

选D。

4.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得到病人的心率。

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行体检时记录下某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则此人的心率约为(  )

A.84次/分B.100次/分C.70次/分D.60次/分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左右峰值之间的距离:

s=30×0.5cm=15cm;纸的速度为:

v=3cm/s,这两个峰值之间的运动时间为:

t=

=5s,由图可知,左右峰值之间跳动了7次,即5s跳动了7次,则60s跳动7次×12=84次,选A。

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B.5.25cmC.3.25cmD.3.3cm

【答案】C

【解析】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cm﹣2.00cm=3.25cm。

选C。

6.(多选题)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可以消除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答案】ACD

【解析】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A正确;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越小,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可以减小,不能避免,故CD正确。

选ACD。

二、运动的描述

7.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内的座椅B.路边的树木C.窗外的楼房D.远处的高山

【答案】A

【解析】A、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A符合题意;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B不符合题意;C、以窗外的楼房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C不符合题意;D、以远处的高山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D不符合题意。

选A。

8.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

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答案】D

【解析】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

故A正确;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

故B正确;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

故C错误;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

故D正确。

选D。

9.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B.向东加速C.向西减速D.向东减速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

以广州塔为参照物,小芳是向西运动的,所以车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是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会向西溢出,故C正确。

选C。

10.(多选题)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

由此可判断不正确的(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答案】ABD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C正确,A、B、D错误。

选ABD。

三、运动的快慢

11.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B.40km/hC.70km/hD.100km/h

【答案】B

【解析】大客车的长度L=10m,小红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即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L=10m,小汽车的速度:

v=

=10m/s=36km/h,最接近于B选项。

选B。

1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

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选C。

13.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

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答案】B

【解析】

(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v甲=

=0.4m/s;乙的速度v乙=

=0.6m/s,故v乙>v甲;

(2)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v甲t+v乙t=20m﹣10m或v乙t+v甲t=20m+10m,代入数值可得:

0.4m/s×t+0.6m/s×t=20m﹣10m或0.6m/s×t+0.4m/s×t=20m+10m,解得t=10s或t=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选B。

14.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答案】C

【解析】A、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为:

v1=

=2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其速度为v2=

=4m/s。

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2m/s,故C正确;D、由图象知,20~30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其速度为0,故D错误;选C。

15.(多选题)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5m、宽2.2m的厢货车,厢货车正以10m/s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明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小明同学要能安全穿过马路,运动的速度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A.小于1.23m/sB.大1.70m/sC.小于1.33m/sD.大于1.57m/s

【答案】AB

【解析】

(1)若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客车穿过B点所用时间:

t=

=6.5s,人运动的速度:

v人=

≈1.23m/s;

(2)若人刚穿过时车再过线,客车到达B点所用时间:

t′=

=6s,人运动的速度:

v人′=

≈1.7m/s;当人的速度大于1.7m/s或小于1.23m/s时,小明同学能安全过马路。

选AB。

四、质量

16.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

A.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B.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

C.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D.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

【答案】A

【解析】A、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物体所含物质的减少,橡皮的质量会减少,故A符合题意;B、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位置改变,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形状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状态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选A。

17.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中考考场内的温度约为50℃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C.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考场内气温不高于体温,所以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一包方便面的质量约100g,两个鸡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左右。

故D符合实际。

选D。

18.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液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温度B.体积C.密度D.质量

【答案】D

【解析】在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体积在变大,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由此可知,质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无关,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虽然水银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水银的体积变大了,所以水银的密度减小了,故D正确,故ABC错误。

选D。

19.(多选题)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物理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答案】ACD

【解析】A、水结冰后,状态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A错误;B、物理书在北京、在上海,位置变化、质量不变,故B正确;C、1kg的棉花与1kg的铁块质量相同,故C错误;D、将铁块压成铁饼,形状改变、质量不变,故D错误。

选ACD。

五、质量的测量

20.小聪想知道自己眼镜的质量,于是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他将天平调平衡后测出了眼镜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滑动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和眼镜的质量是(  )

A.向右31.2gB.向右31.6gC.向左31.2gD.向左31.6g

【答案】A

【解析】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平时,指针偏左,即需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使得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

(2)眼镜的质量m=20g+10g+1.2g=31.2g。

选A。

21.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  )

A.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将游码向右移动

【答案】B

【解析】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右侧,说明左侧较轻,故应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选B。

22.下列工具能直接测量质量的是(  )

A.停表B.刻度尺C.天平D.弹簧测力计

【答案】C

【解析】A、停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B、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C、天平是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D、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利用G=mg计算物体的质量,所以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选C。

23.(多选题)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天平前,应先将横梁调平衡,再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处

B.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C.取用砝码要用镊子,添加顺序一般由大到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答案】BCD

【解析】AB、使用天平前,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B正确;C、添加砝码时要用镊子,一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故C正确;D、称量完毕后,要整理天平,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故D正确。

选BCD。

六、密度

2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答案】B

【解析】

(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则由m=ρV可得:

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

ρ×80cm3+m杯=100g﹣﹣②,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

ρ=1g/cm3,故CD错误;将ρ=1g/cm3代入①解得m杯=20g,故A错误;

(2)当液体的体积V3=40cm3,则液体的质量:

m3=ρ×V3=1g/cm3×40cm3=40g,故B正确。

选B。

25.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A、把纸撕成碎片,形状变化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密度发生了变化,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其密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所以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选A。

26.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分别描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答案】D

【解析】AB.由图象可知,当两物质体积V相同时,m甲>m乙,由密度公式ρ=

可知,ρ甲>ρ乙,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当V甲=V乙时,m甲>m乙,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当m甲=m乙时,V甲<V乙,故D正确。

选D。

2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17.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103kg/m3

【答案】D

【解析】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10g+5g+2.2g=17.2g,故B错误,C、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mL,则石块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故C错误;D、石块的密度ρ=

=1.72g/cm3=1.72×103kg/m3,故D正确。

选D。

28.(多选题)密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水与1kg冰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空气的密度变大

C.为了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应该采用硬度大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D.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相同,它们一定是同种液体

【答案】BC

【解析】A、根据ρ=

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所以冰的密度小,故A错误;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所以其密度变大,故B正确;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C正确;D、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个别不同物质密度是相同的,如煤油和酒精,故D错误。

选BC。

七、密度与社会生活

29.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在4℃时密度最小

B.4℃以上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水在0~4℃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D.示意图中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B、由图象知在4~10℃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小,体积越大,故在4℃以上,水具有热涨冷缩的性质,故B错误;C、由图知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C正确;D、由图知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故D错误。

选C。

30.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

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密度小B.弹性小C.体积小D.硬度小

【答案】A

【解析】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

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

选A。

31.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答案】D

【解析】A、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利用了塑料绝缘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用电安全,不符合题意;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对人的伤害小。

符合题意。

选D。

32.(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较小

B.水结成冰,体积变大,是因为热胀冷缩

C.冬天开空调制热时,排风口向上可以使屋子里很快暖和起来

D.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答案】AD

【解析】A、塑料泡沫密度较小,同体积时与其他材料相比,质量较小,因此,在表演场景中制作成倒塌的“墙壁”,可保护演员的安全,故A正确;B、水结成冰,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体积变大,故B错误;C、热的空气密度小,制热时应由向下出风口送热风,将其吹向低处,再让其自然上升,达到循环的目的,使室内尽快暖起来,故C错误;D、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故D正确。

选AD。

八、力及其作用效果

33.“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

”该现象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题中的关键词:

“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

”A、虽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是该现象不能说明该结论,故A不正确;B、虽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是该现象不能说明该结论,故B不正确;C、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足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因C选项正确,故D选项不正确。

选C。

34.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B.先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C.鸡蛋对石头的没有作用力D.石头和鸡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和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C错误,D正确。

选D。

35.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A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故D错误。

选A。

36.(多选题)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汽车在弯曲的跑道上匀速行驶,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D.人坐在沙发上,沙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