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x
《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物流园区是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运行的共同化,按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功能集成、设施共享、用地节约的优势。
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关于印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3〕1949号),促进和规范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大力推动西部物流中心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规模化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物流园区数量增长迅速。
“十一五”以来,我省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51284.4亿元。
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由2005年的7.7%提升到15.9%。
为适应物流业快速发展趋势,各地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全省物流园区数量增长迅速。
到2013年底,全省建成运营和在建的各类物流园区已超过80个。
2、物流园区集聚效应显现。
物流园区利用设施优势集聚物流企业,减少了货物无效运转,提高了物流效率。
通过整合分散的物流设施,节约了土地资源,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
一批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相继投入运营,覆盖全省的物流园区网络正在形成,为生产制造、商贸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格局也在加快形成。
3、物流园区服务水平提升。
物流园区集疏运通道逐步完善,仓储、转运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
在承担运输、仓储、配送等传统业务功能上,通过提供工商、税务、报关、报检等政务服务,以及金融、保险、咨询等商务服务,使园区集约优势和互补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物流园区建设转型升级加快。
各地在物流园区建设实践中,逐步由初期数量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质量提升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型。
在开发和运营模式上,由初期的土地招商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发展。
物流园区来源于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增值服务的收入比重逐年增加。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省物流园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建设方式有待规范。
园区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园区片面追求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
二是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仅具备仓储、运输、装卸等功能,集疏运通道不畅,中转联运能力不强,设施装备配套性差。
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弱。
三是运营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园区选址不当,市场定位不准,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服务创新能力弱,入驻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
四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跨部门、跨区域的园区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有待完善,园区建设普遍存在“落地难”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等问题。
(三)发展要求
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为我省物流园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物流园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物流园区亟需顺应形势的新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和发展。
1、融入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省产业、市场优势,必须打破四川物流成本高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四川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2013年,全省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高于东部沿海省市3-5个百分点,高出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以上。
科学规划物流园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迫在眉睫。
2、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三大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必将加速新的城市群和新的产业集群形成,从而对物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空间布局、经营模式乃至技术手段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现代物流作为我省重点培育的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科学发展物流园区,是新形势下支撑我省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先导力量。
3、降低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我省物流园区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增加单位物流用地的承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促进物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同时,优化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促进物流资源共享共用,优化运输线路,有利于降低车辆空驶率,促进节能减排,减轻环境压力。
4、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势所趋。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改变了消费模式、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物流园区的建设、管理、运营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科学规划物流园区、提高物流园区技术与服务水平,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以推进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物流要素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升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集约化、智能化、国际化为主线,优化空间布局,整合物流资源,夯实基础设施,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全省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西部物流中心,为推进“两个跨越”提供坚实的物流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和运营。
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协调作用,规范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支持物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物流园区有序建设、健康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重点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发挥现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在符合布局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空间布局,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3、整合资源,集约发展。
优先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存量物流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按照规模适度、用地节约的原则,制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合理确定物流园区规模和数量,打造开放式物流基础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化解中小物流企业尤其是快递企业用地难问题,促进园区集约发展。
4、完善功能,提升服务。
促进园区设施建设配套衔接,完善园区的基本服务功能。
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理念,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拓展增值服务,提升园区的运作和服务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初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运营规范、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示范物流园区。
全省物流园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物流成本明显降低。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0个以上。
——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绿色高效的全省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省物流园区的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能力显著增强,多式联运广泛应用,物流资源集聚能力、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管理运营效率明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20个以上。
三、空间布局
全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思路是:
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和要求,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地区物流需求、区位条件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以及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的需要,确立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等,合理确定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包括建设数量、选址、用地规模等;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详细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建设分期、配套要求等。
(一)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确定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主要依据以下条件:
1、物流需求规模。
主要参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货运量、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合物流节点城市、物流试点城市、A级物流企业数量、交通干线密度、公路货物周转量等经济指标。
2、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与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相关交通运输规划相衔接。
3、考虑辐射带动作用。
结合我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考虑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物流需求增长空间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以上条件,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大小,以及在我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程度,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四个层级,确定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1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个,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13个(见专栏1),四级物流园区布局具体由各市(州)参照以上条件,结合本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具体确定。
专栏1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共1个)
成都
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共7个)
绵阳、达州、泸州、南充、宜宾、遂宁、攀枝花
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共13个)
自贡、乐山、内江、广安、广元、雅安、德阳、资阳、西昌、眉山、巴中、马尔康、康定
注: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确定成都为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绵阳、达州、泸州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二)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
按照我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物流节点、进出川物流通道、区域经济发展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一核、四带、多点”的全省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形成连接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重要物流节点的全省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1、“一核”
——以成都为核心。
发挥成都陆空结合的交通主枢纽优势,依托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交汇点和超特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规划建设立足西部、畅通国内外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以公铁空物流为核心的跨区域和空铁物流为主导的物流园区体系。
以成都航空枢纽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物流业务,建设以国际贸易、口岸服务为主要功能,以服务电商和国际空运为特色的国际物流园区。
以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蓉欧快铁”等对外通道为依托,打通以蓉沪欧为核心、蓉深欧、蓉桂亚为支撑的铁海联运国际通道,发展机械制造、粮食等物流,建成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型集装箱内陆港。
以龙泉、新都公路货运集散中心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产品、汽车零配件等物流,构建连接长江港口的公水联运货物集散中心和全国性“公路物流港”。
建设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在物流信息汇集、高端物流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专栏2成都重点物流园区
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物流园区、成都新津物流园区、成都新都物流中心、成都龙泉物流中心、成都天府物流中心。
2、“四带”
——成绵广巴北向带。
在绵阳、德阳、广元、巴中等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建设装备制造、电子、农产品、商贸等特色物流园区,辐射陕甘新,畅通丝绸之路,形成连接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成遂南广达东向带。
在遂宁、南充、广安、达州等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建设化工、农产品、汽摩配件、商贸等特色物流园区,辐射成渝经济区和陕鄂渝,形成连接华中、华南的物流大通道。
——成自泸宜东南向带。
在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建设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矿产品、化工、酒类等特色物流园区,依托泸州港和宜宾港,打造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辐射滇黔,形成连接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的物流大通道。
——成乐雅攀南向带。
在眉山、乐山、雅安、西昌、攀枝花等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建设钢铁、钒钛、农产品等特色物流园区,辐射滇黔,形成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专栏3“四带”重点物流园区
成绵广巴北向带:
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物流产业园、德阳黄许物流园区、广元现代物流园区、巴中盘兴现代物流园区等。
成遂南广达东向带:
遂宁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广安枣山物流园区、达州秦巴物流园区等。
成自泸宜东南向带:
资阳物流中心、内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自贡板仓加工制造业物流园区、泸州临港物流园区、宜宾临港物流园区等。
成乐雅攀南向带:
眉山青龙物流园区、乐山棉竹物流园区、雅安物流园区、攀枝花金江物流园区等。
3、“多点”
规划建设与“一核、四带”物流园区配套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民生需求的农产品、医药、电商快递、铁路运输等专业性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
专业性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应根据区域物流需求、交通、产业等情况确定。
(三)物流园区选址原则
在布局城市选址建设物流园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物流需求相适应。
紧密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市场所释放的物流需求,突出为生产、消费、商贸服务特点,明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2、与物流发展基础相符合。
物流业发展相关指标(货运量、物流总额等)的总量和增量在区域中占比突出;拥有一定数量的A级物流企业。
3、与综合交通枢纽和运输通道相配套。
依托公路货运枢纽、铁路货运站、“四江六港”、机场及主要口岸,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多式联运。
注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及交通与仓储设施之间的配套性和兼容性。
4、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仓储、配送、转运等物流设施。
(四)物流园区发展定位和方向
依据以上原则,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可根据各自特色,突出重点,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物流园区。
1.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
依托交通枢纽,具有两种(含)以上不同的运输形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具有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物流设施,为国际性或区域性货物中转服务。
2.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依托城市大型商圈、商贸集聚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完善物流设施,具备集散、仓储、分拣、装卸、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以及商品展示交易、物流方案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结算管理、融资保险、园区管理等延展功能,实现商贸和物流互动,提供商贸物流一体化服务。
3.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
毗邻工业园区或特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已经或有条件形成一定物流企业集聚的区域,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产能管理、协作加工、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等物流需求。
4.农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毗邻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或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集聚粮油、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物流企业和设施,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冷链、仓储、配送、包装等一体化的服务,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和食品安全的物流需求。
5.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
依托口岸,能够为进出口货物提供报关、报检、仓储、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国际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服务,满足国际贸易企业物流需求。
6.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具有两种(含)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至少能够提供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农贸服务、口岸服务中的两种以上服务,满足城市和区域的规模物流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布局
围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结合我省四大城市群规划,成都经济区同城化、川南经济区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在数量和规模上集约优化土地利用,按经济规模、市场需求优化布局物流园区。
成都经济区要充分发挥主枢纽作用,园区布局要突出信息化、立体化等集约功能,节约土地,提高效率,引领全省物流向高端发展;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要依托“四江六港”、铁路货运站、“公路港”等,园区布局要突出铁、水、公联运功能,实现无缝衔接;川中、省际结合部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园区布局要突出城乡配送、电商快递、应急救援等物流发展,全面降低物流成本。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物流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园区水、电、路、通信、燃气等设施建设,强化与城市道路、交通枢纽的衔接。
大力推进园区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空地联运等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注重引入铁路专用线,完善园区的公路、铁路等周边通道。
推广立体仓库、多层楼库等仓储设施,改造装卸搬运、调度指挥等配套设备。
推广甩挂运输方式、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
(三)推动资源整合
的出联运的为支撑味出鸟院长李圣。
优先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及物流设施,提高土地、设施等资源利用效率。
对于同质化竞争明显的园区,通过调整功能定位,协同分工,推动整体升级。
引导分散、自用的各类工业和商业仓储配送资源向物流园区集聚,有效整合制造业分离外包的物流设施资源。
大力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配送组织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搭建基础平台。
实施中转联运设施工程,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交通运输枢纽和周边的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连接和高效中转。
(四)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招大引强,引导世界物流巨头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来川设立分拨中心、营运中心、转运中心等,引领四川物流业转型升级,提高物流组织效率。
培育共同配送、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服务模式,打造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支持大中型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和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
按照提升重点行业物流企业专业配套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发展专业物流园区,为农产品、钢铁、汽车、重装、电子、医药、冷链、快递、化工、危货等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提升服务功能
鼓励园区在具备仓储、运输、配送、转运、货代、加工等基本物流服务以及物业、停车、维修、加油(气)等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工商、税务、公安等政务服务。
通过引进餐饮、超市、旅馆等商家,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引进供应链设计、管理咨询、金融、保险等商务服务。
积极拓展为电商服务的新兴物流服务功能。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智能交通、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园区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以及智能配货等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实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工程,研究制定全省统一开放的物流信息平台接口规范,建立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园区、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无缝连接。
(七)强化标准制定和应用
按照适用性强、与国际接轨、填补空缺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四川省物流园区标准体系。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
加强《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1334)、《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GB/T30334)、《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GB/T30337)等标准的应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鼓励入园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提高运输、储存的自动化水平,规范物流作业,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管理。
(八)发展国际物流
依托港口、机场、铁路等各类口岸,建设和完善保税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设施,发展国际货运航线、班列,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和效率。
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外贸、货代等多方面信息的无缝对接。
支持物流园区发展国际货代等业务,提升国际化水平。
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利用欧亚大陆桥、南亚大通道等,加强与国内外物流园区的战略合作,加快发展国际物流的进程。
(九)引导服务创新
提升园区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供应链管理方法和技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和精益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推广“物流+商贸”、“物流+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创新物流园区投资、运营模式。
进一步总结“公路港”物流经验,因地制宜,全面推广。
鼓励园区采用节能环保的物流设施,开展逆向物流服务,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鼓励发展城市公共货运、共同配送等新型物流形式。
(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
鼓励物流园区组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统一的经营管理公司,有效开展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选择具有物流园区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参与管理,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园区管理过度行政化和物业化。
鼓励园区国有企业探索发展混合制经济。
鼓励园区研究开发物流与商贸、金融协同发展等新型业态,创新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综合协调
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省质监局、成都海关、省邮政管理局、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成都铁路局、省政府物流办对全省物流园区发展进行指导和管理。
各市(州)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二)加强规范管理
各地要加强对物流园区的规范和管理,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严格控制物流园区的数量和规模,防止盲目建设或以物流园区名义圈占土地,严禁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布局城市要加强对现有物流园区的清理,加强对现有物流园区和物流设施的整合,合理新建物流园区,做到既符合城市和产业发展实际,满足物流发展需求,又防止出现重复建设。
(三)开展示范工程
选择一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的物流园区,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住建厅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部门组织开展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评定工作,加快示范推广。
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主要从基础设施、规模水平、服务功能、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评定,指标主要涉及物流园区面积及物流运营面积占比、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及物流企业数量、仓储面积运输能力及信息化程度、管理机构设置等。
对列入国家、省级示范的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可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
加快制定出台省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的管理办法,明确示范评定条件、示范内容、示范领域、示范重点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四)加大配套建设
支持连接物流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公路和码头岸线等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物流园区的中转服务能力。
支持物流园区配套建设信息平台、立体仓库等现代设施,提高园区智能化水平。
鼓励企业依托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鼓励物流园区配套建设LNG加气站(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物流运行成本。
(五)提供用地保障
各市(州)应及时将物流园区纳入所在城市的各类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
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对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各地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幅提高物流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鼓励园区入驻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厂房或增加原厂房层数与容量,提高的土地容积率不再征收土地价款。
建立物流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积极推行“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的用地供地制度,采取先出租后出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的,应当符合国土资源部规定的行业目录。
鼓励项目分期建设、分期供地。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情况下,鼓励物流企业租用国有土地和标准厂房,降低一次性支出成本。
(六)改善投融资环境
加大财政资金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标准化示范等基础性、公益性、示范性项目的支持力度。
简化投融资管理程序,建立完善高效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物流园区建设。
支持物流金融发展,支持物流园区及入驻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打造物流金融服务平台。
各地适当放宽对物流园区投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