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393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docx

基于计量经济学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基于经济学模型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财政收入在不断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是财政的收入的增长的一定前提条件,而经济的增长又与三大产业产值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采用1992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通过建立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回归模型,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从而大概可得出各个产业的产值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有多大,有利于今后对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能够促使财政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计量经济模型最小二乘法拟合优度多重共线性三大产业产值财政收入

一、有关三大产业与财政收入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国划分并不完全一致。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

1、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的意义

无论国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收入过程总是和该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

如果把财政收入视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总是来自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经济作为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对财政分配过程和财政收入本身具有决定的作用。

(意义)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有助于研究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选择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和谐运行机制。

2、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

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两类:

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三)相关研究总结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我国某些省份或全国的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做了不少分析研究,而财政收入与经济是否增长又紧密相关。

总结而言如下:

1.对某个或某些省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第一、二、三产业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上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哪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看法不一,有的省份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经济增长又反过来推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同省份的影响程度不一,但基本上认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所以各个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不同。

2.对我国整体的分析,大多数学者是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

得到的结论认为,在2002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制度改革和第三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

近几年来,学者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但近一两年来,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二、关于计量经济学

(一)、计量经济学简介(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以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为方法论基础,对于经济问题试图对理论上的数量接近和经验(实证)上的数量接近这两者进行综合而产生的经济学分支。

该分支的产生,使得经济学对于经济现象从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扩展到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阶段。

“计量”的意思是“以统计方法做定量研究”,所以“量”字应读作“亮”,而不读作“良”。

  

据说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的问世(1676年)。

“计量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

随后1930年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会,在1933年创办了《计量经济学》杂志。

(二)、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一切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他们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

  

模型类型:

采用随机模型。

模型导向:

以经济理论为导向建立模型。

模型结构:

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线性或者可以化为线性,属于因果分析模型,解释变量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确的形式和参数。

数据类型:

以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截面数据为样本,被解释变量为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

估计方法:

仅利用样本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最大似然法估计变量。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模型,也称现代计量经济学。

(三)、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计量经济学的两大研究对象:

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Data)和时间序列数据(Time-seriesData)。

前者旨在归纳不同经济行为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行为关联性,以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现相关性;后者重点在分析同一经济行为者不同时间的资料,以展现研究对象的动态行为。

  

新兴计量经济学研究开始切入同时具有横截面及时间序列的资料,换言之,每个横截面都同时具有时间序列的观测值,这种资料称为追踪资料(Paneldata,或称面板资料分析)。

追踪资料研究多个不同经济体动态行为之差异,可以获得较单纯横截面或时间序列分析更丰富的实证结论。

(四)有关多重共线性

1、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所谓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

一般来说,由于经济数据的限制使得模型设计不当,导致设计矩阵中解释变量间存在普遍的相关关系。

2、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近似共线性下OLS估计量非有效,多重共线性使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增大,1/(1-r2)为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InflationFactor,VIF),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可能将重要的解释变量排除在模型之外,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

变大的方差容易使区间预测的“区间”变大,使预测失去意义。

3、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

排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找出引起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将它排除出去,以逐步回归法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差分法,时间序列数据、线性模型:

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

岭回归法(RidgeRegression)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统计资料,收集我国三大产业产值、财政收入项目的数据。

利用单方程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表11992-2007年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值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模型建立

根据数据表1,可以做出我国财政收入Y与三大产业之间的散点图,横坐标为各三大产业,纵坐标为财政收入,具体结果可见图1。

                     

X1与Y的关系散点图

               X2与Y的关系散点图

    

X3与Y的关系散点图

   

图1数据散点图

  从散点图上可以初步得出,被解释变量财政收入(y)与解释变量第一产业GDP贡献值(x1)、第二产业GDP贡献值(x2)、第三产业GDP贡献值(x3)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以及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92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

其模型表达式为:

Y=

+

+

+

其中:

Y表示财政收入,

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值,

表示各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µ

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财政收入会如何变化。

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财政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1、利用eviews,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分析结果:

表2   模型(1)的分析结果表

    

   根据表2,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Y=1509.726-0.908245

+0.343875

+0.278337

 通过上述线性回归得到模型,现在就其具体形式进行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1)

=-0.908245,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加以单位,财政收入减少0.908245单位;反之,增加0.908245,符合经济现实,因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属于自己自足型的小农经济,国家放宽税收并且经常给予补贴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富差距。

  

(2)

=0.343875,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每增长1单位,GDP增加0.343875个单位;反之,降低0.4411,符合现实。

  (3)

=0.278337,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产业每增长1单位,GDP增加个0.278337单位;反之,降低0.278337,符合现实。

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R

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

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回归参数估计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

=0.997133,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6416,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

针对H

β

=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13的临界值F

(3,13)=3.41。

由OLS回归分析表得到F=1391.196,由于F=1391.196>F

(3,13)=3.41,应拒绝原假设H

,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

(3)采用怀特进行检查异方差性检验

表3

从怀特检验可知,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因为相伴概率P=0.1450>0.05,所以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4)采用LM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

 

表4

从检验可知,因为相伴概率P=0.0976>0.05,表明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5)多重共线性

1、相关系数矩阵

表5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可能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模型优化

采用逐步回归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作Y对

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逐步回归法

表6

表7一元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X1

X2

X3

参数估计值

2.157215

0.428984

0.470363

t统计量

11.17153

30.28492

38.26050

R

0.899138

0.984965

0.990527

修正R

0.891933

0.983891

0.989850

其中,加入X

的方程修正的R

最大,因而以X3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结果如下表8所示。

表8

c

X3

X1

X2

修正R^2

Y=f(x3

-3395.011

-5.304802

0.470363

38.26050

0.990527

Y=f(x3、x2)

550.3214

0.382991

0.582905

14.74775

-0.559528

-2.940831

0.994311

Y=f(x1、x2、x3)

1509.726

1.375198

0.278337

2.982846

-0.908245

-5.238461

0.343875

3.436617

0.997133

从矩阵图可知,当分别加入X2、X3后,修正R均有所增加,t检验也均显著。

其回归结果为:

=1509.726-0.908245

+0.343875

+0.278337

3剔除c,因为从上步可知,常数项C没有通过T检验,其它变量都通过T检验。

(五)、逐步回归后,最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结果如下表:

表9

1、从最小二乘法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剔除C后,最小二乘估计模型检验,可以验证剔除C后,模型的变量都通过t检验,且拟合优度很高。

2、我们从检验结果也可知道,DW=1.45707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表,n=16,k=3,得下限临界值d

=0.98,d

=1.54,因为d

根据判断区域知,不能判定是否有自相关。

序列相关性检验,通过如下的残差图再来进行分析:

图2

如图2所示,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式,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需采取补救措施。

之前DW检验无效可能是样本容量不够大而造成的。

(六)再一次优化模型

利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进行修正,得到如下结果:

表11

经过修正,DW=1.922176,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表,n=16,k=3,得下限临界值d

=1.54,4-d

=2.46,因为d

根据判断区域知,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1、再次进行怀特检验,检验异方差。

表11

从怀特检验可知,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因为相伴概率P=0.1479>0.05,所以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2、再用LM检验,检查序列相关性

表12

从LM检验可知,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因为相伴概率P=0.1355>0.05,所以表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修正后的回归方程为:

=-0.725105

+0.322067

+0.270230

(七)模型评价

1模型的缺陷

由于时间及资料的有限,样本只有16年的数据,着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模型修正多重共线性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重共线性,但是不能消除。

2基于模型的分析

从最终模型可知,第一产业GDP与财政收入呈现负相关,这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

因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属于自己自足型的小农经济,国家放宽税收并且经常给予补贴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富差距。

充分发挥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重要作用,且第一产业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赖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第二,三产业GDP值,对财政收入呈正相关,符合经济意义。

综合分析: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第二、三产业。

同时,间接反映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支持。

3政策建议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

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只有把影响财政收入的各个因素把握好,才能调节好国家的各项工作。

为此,基于模型提出如下加点建议:

为了实现财政收入提高,就要改善二、三产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努力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遵循市场机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通过深化改革,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封锁,规避产业结构趋同,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健全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各地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发挥地区优势,从而避免各地区在同一产业上进行低水平重复和竞争。

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局面。

充分发挥二、三对经济和财政的拉动作用。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

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继续对第一产业房展财政支持。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且广大农民仍然依靠第一产业取得经济收入。

只有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且发挥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选择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和谐运行机制。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期末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