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
《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
河南大学填表日期:
论文题目
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数学)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深入研究、反思完善自己的实际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协同带动其他年轻教师共同搞好相关教学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科研带头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氛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受到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新课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与教法分析——七、八、九年级数学》CD2005年河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2008年
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2008年
3《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2008年
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
1获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获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3获开封市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STS理念下,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创新点,希望能为数学课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
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建立了培养目标体系,提出了四个人文精神的教育原则,并归纳总结了数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和操作要点;从数学学科的性质和对学生、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必要性;通过教学实践,得出其可行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主要参考文献有:
[1]吴绪玫.科学教育中实施STS教育的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
15-17.
[2]孙凤桐.实施STS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津科技,2002,29(3):
35-36.
[3]肖峰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M].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7-41.
[4]马宝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4):
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等50余篇
专家推荐理由
专家签字:
单位推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月日
说明:
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
本表可复印、附页。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Humanisiticspiriteducationofmathematicalteaching
injuniorhighschoolundertheprincipleofSTS
专业名称: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论文主题词:
STS人文精神数学教学全面发展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博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创造性的见解。
据我所知,除文中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
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缩写。
STS教育理念从一种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将理科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教育理念指导。
从数学教育现状看,使学生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又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就应该处理好数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
本文就是为了探讨STS理念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以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全面提高。
本论文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现状,提出了在STS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教学实践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在分析了STS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涵义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探索,建立了包括认识与完善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关注社会和关注自然的培养目标体系,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开放性、情感性四个人文精神的教育原则,并归纳总结了数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和操作要点;从数学学科的性质和对学生、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STS理念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必要的;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辅之以STS课程、综合活动课等方式途经,在分析了学生测验结果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结果后,得出结论,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可行的,但同时也指出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STS理念下,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创新点,希望能为数学课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STS人文精神数学教学全面发展
Abstract
Theprincipleof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ducationdemandscorrectedtreatmenttherelationshipamong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Whichalsoofferseducationalprincipleforhumanisticeducationduringthescientificcoursesbasedonthecorrectedcombinescientificteachingwithhumanisticteach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mathematicaleducationandhumanisticspiritculture,betweenscientificeducationandstudentdevelopmentandsoon,atthepresentmathematicseducationactualities,shouldbeconsidered.ThisdissertationisaidedtodiscusshowtoconducthumanismeducationintheprocessofmathematicsteachingundertheconceptofSTS,soastorefinethescientificspiritaswellasthehumanisticspirits.
Inthispaper,weexplored,undertheguidanceofhumanisticPsychologyandhumanisticeducationtheory,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humanisticspiritscultureduringthemathematicalcoursesinjuniorhighschool.
Methods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andexperimentanalysiswereconductedtoexploreandanalyzetheSTSeducationprinciplesduringthecourseofmathematicalteachingtoimprovethestudent’sscientificqualitiesandhumanisticspiritqualities.CultureobjectiveSystemsincludeacquaintanceanddevelopment,selfhoodandothers,societyandnatureetcwasconstructed.Fourprinciplesofhumanisticeducationincludedhumancentered,processattention,opennessandsensibilitywereputtedforwardandeducationalcontentsandoperationprocessofhumanisticeducationinmathematicalteachingweresummarized.Thenecessityofhumanisticspiriteducationinmathematicalteachinginjuniorhighschool,basedontheanalysisofquestionnairefeedbackfromteachersandstudentswasbroughtforward.TheconclusionthathumanisticspiritseducationcanbeusedinthemathematicalteachingwasdrawnafteronesemesterpracticeofcomprehensivestudyoftheSTSteaching.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humanisticeducationinthemathematicalcoursesandcomplexityandpersistence,however,werealsoexisted.
UndertheguidanceofSTSeducation,howtorealizethecoordinativedevelopedofhumanityeducation,scientificeducationandhumanisticspiritsshouldbefurtherconsidered.Theresultsofthispapercanbeuseforreferenceforthereformofhumanisticspiritcultureinourscientificeducation.
Keywords:
STSeducation,humanisticspirit,mathematicaleducation,culturalqualityeducation
1前言
1.1理论综述
1.1.1STS教育理念概述
1.1.1.1STS教育的提出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获得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逐步转向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深化。
鉴于此,世界各国都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的公民作为共同的科学教育目标。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引起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讨论(例如核能的发展,基因工程的研究、世界人口的控制、环境污染的治理等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分离,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脱节己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割裂他们之间联系的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教育的要求。
强调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呼声迫使科学教育界重新审视和界定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素养在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相互作用,使得STS教育应运而生,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起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STS系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是一个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1]。
1.1.1.2STS教育的内涵
STS教育是根据时代操作和三者关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STS教育被认为是我国中学理科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STS教育中的“科学”(Science),指自然科学,它绝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括动态的科学过程以及科学探索过程中正确的科学态度、顽强的科学精神和先进的科学方法、正确的世界观。
“技术”(Technology)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在科学与社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并把不同的学科综合起来[2]。
“社会”(Society)在传统理科教育中并不涉及,充其量只是提到自然物的社会效益。
但是,自然界和社会之间毕竟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
现代科学不只是通过它的理论,更通过它的应用,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普及,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
STS教育指的是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其基本意图是把学生对自然界的理解(科学)、人造世界(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结合起来。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而价值观念则指导我们如何去对待科学技术[3]。
揭示和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结合是STS教育的基本点。
图1:
科学、技术、社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表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理解;
表示这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1.1.1.3初中数学教学中贯穿STS教育理念的意义
第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崛起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增强综合国力、夺取经济最高点,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出大量致力于发展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并能参与科学技术发展决策的高质量人才。
STS教育正是旨在通过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科学技术应用的价值观念。
20世纪后期,数学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明显。
为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力量和合格劳动者,实施STS教育极其必要。
初中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升学做准备,还要为一部分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做准备。
不管将来是就业还是升学,其中一部分学生很少再有机会受到专门而系统的数学教育,然而在数学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二十一世纪里,对于个人生活和国家建设来说,数学科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中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课的学习,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此时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渗透STS理念,其效果和必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提高数学教学育人能力的需要。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STS教育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育人能力,是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正是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得数学教育能够在提供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育人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4]。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STS理念,通过增加数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作用,强调批判性地推理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数学科学知识的空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科学技术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对科学技术价值和道德的社会意义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对科学和技术的判断和决策,培养起作为未来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同时具有两种能力:
一是通过科学教育获得的、以科学技术水平高低为标准的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二是通过人文教育获得的,主要体现在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发展水平上制约人的意志、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改造精神世界和社会的能力。
很多事实说明,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越需要人文精神指导其应用,另外,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需要通过人文教育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生活加以规范和指导,因此在功能互补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
理科教学与STS教育理念相结合,把知识与应用、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价值观与关注社会融于理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使理科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更趋完整,而且也更具时代性[5]。
第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始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科学教育最为注重的目标之一[6]。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STS教育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科学技术提供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背景,其中既包含了数学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的认识,又包含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诸如有贯穿整个问题情景的情感因素、有人类对数学科学技术发明和社会实践的智能因素、还有对现行各种观点的感受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创造精神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将数学科学技术的理论认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STS理念,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
STS教育倡导民主化的教育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科学的探索活动和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决策,这种民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发挥自主性,还鼓励相互交流和合作,而探索欲望是创新的源动力,自主性和交流又是培养创新能力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1.1.2人文精神概述
1.1.2.1人文精神的缘起
从语言学角度看,“人文精神”是个短语,由此讨论其来源应从“人文”与“精神”两个词入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中,有学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个外来语”[7],由此否定我国存在人文精神。
很明显,这种提法并不确切。
“人文”一词在我国早己出现,《周易·贲卦》的彖辞曰“刚柔相济,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这里,人文与天文相对,指诗书礼乐等礼教文化。
人文的另一个意思是指人事,与自然相对,语出自《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
”而今天我们把“人文”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8]。
“精神”一词在《庄子》中《逍遥游》篇就有“藻雪而精神”,《淮南子》中作为篇名的《精神篇》等,自然也不是外来的。
但至于“人文”与“精神”两词何时连用已难以考证,有学者称“至清代之前未见有连用者”[9]。
在西方,早在基督教创立之前,罗马帝国建国之初,studiahumana(人文学)一词就已出现,其本义是指研究人的各种自然倾向即人性的学问[10]。
而humanism(人文主义)却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词,源于德语humanismus,后者又是对15世纪末出现的拉丁文humanista的翻译。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学者热衷于研究发掘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并认为它们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因此借用拉丁文humanitas(人性教化)即“人文学”来称谓它。
到19世纪人们就把文艺复兴时期“反对以神为中心的教会统治,否定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人本观点,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主张个性解放”等思想态度称为humanism。
我国五四时期的学者将其译为“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
在英语中,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在词形上没有区别,都用humanism来表示。
由于二者意义比较接近,我们在翻译使用时一般视具体情况而定。
从上面的词源分析可以看到,尽管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人文”与此处“人文主义”中的“人文”含义不尽相同,前者与“自然”相对,后者与神权相分,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人。
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精神”,基本上延续了我国自古以来对“人文”的传统理解,指以有关人应当怎样生活、人类社会应当怎样组织的价值原则、价值理想为内容的自觉意识,同欧洲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有一定区别。
1.1.2.2人文精神的界定
一般而言,人类的精神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类是科学精神,一类是人文精神[11]。
概括地说,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问自然的合理性或对自然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出来的价值观念体系。
科学精神以外在的对象——物为尺度,追求真实、崇尚理性、注重实证判据,力求正确的认识和有效地改造对象,因此它主要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或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出来的价值观念体系。
人文精神以人为尺度和对象,注重人的存在和发展,强调人的权利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命运,因此它主要涉及人生存发展的目的、意义、价值等人自身的问题。
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它关注的是作为感性生命的存在,在宏观上常常表现为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及对自然的求美求善的态度[12]。
1.1.2.3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研究中,为了使教育实践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人文精神的内涵。
由于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因此我们理解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也应该从人的本质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对人的本质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第一,人的存在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的自然存在,其本质是他的需要;第二,人作为类存在,其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第三,人作为社会存在,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四,人作为有个性的存在,其本质是他的独特性和个别性[13]。
相应地,人文精神的内容也可以从个体对他自己、对别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的追求善与美的态度来理解。
第一,认识与完善自己。
从人的本质上看,人虽然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的自然属性已被社会化,感性的、本能的东西被打上理性的烙印,与人的精神融为一体。
因此人文精神关注的人的需要也不再是仅仅为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以求个体的自由和完善。
而要达到自我的身心自由,实现自我设定的理想,就必然要求人存在一种内在反思和自我批判。
这种反思与批判不是对自我的彻底否定,而仍然是在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