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738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18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故乡观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

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

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

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

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

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极,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

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选自《苏轼的故乡观》,有删改)

1.下列对于“苏轼故乡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的内涵之一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故乡是苏轼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

C.故乡是苏轼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苏轼对现实漂泊处境相抗衡的工具,此时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D.当故乡是个意念化的概念时,苏轼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的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来自故乡的乡人和到故乡去做官的人往往会勾起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在其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B.苏轼虽然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就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

C.为了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苏轼将故乡泛化,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

D.“故乡的异乡化”是指苏轼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中的“蜀江”是苏轼地理意义的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中的“吾乡”是意念化的故乡。

B.苏轼对故乡的具化就是他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苏轼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C.苏轼长期过着贬谪流放的生活,处于“无家”状态,因此他有时贬低自己的故乡: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D.泛化了的故乡让苏轼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够以旷达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论李 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

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

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

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

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

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

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

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

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

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

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嗟夫!

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

其必不尔矣!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曰:

奚为其无术也。

焉独存,虽王可也。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后秦患可纾纾:

解除

B.视秦无异也视:

看待

C.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弋:

D.焉独存,虽王可也王:

称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桢的《六国论》也是探讨六国败亡原因的专论,在承认二苏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C.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D.本文首先排除对六国败亡的不正确解释,然后再阐明自己的看法,直到文章结尾,才点明论点。

第II卷(132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2)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①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②,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③,乌鸢翔舞赛神④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 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

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

②使君:

苏轼。

③收麦社:

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

④赛神:

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8.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

9.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

恰恰是圣人伤了心。

如果身边有朋友。

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

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

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

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

“为啥?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

“不为老汪。

老范:

“为啥?

老季: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

“娘们儿家。

又说: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

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

暴露内心秘密。

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1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1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19题每小题3分,20题5分)

15.(填涂答题卡第7题)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

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A.田凫(fú)椋(liáng)鸟B.老饕(tāo)慰藉(jiè)

C.笨拙(zhuō)咕咕(gū)D.露(lòu)出啼(tí)鸣

16.(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熔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另外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D.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质疑的组成部分。

17.(填涂答题卡第9题)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______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很多。

(2)很多人感叹: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可是过年的味道却似乎越来越________了。

(3)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流放到了遥远而_______的黄州,并在此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A.鉴于 淡泊 荒芜B.鉴于 淡薄 荒僻

C.基于 淡薄 荒僻D.基于 淡泊 荒芜

18.(填涂答题卡第10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特定的环境,很多企业内斗比较厉害,基层员工钩心斗角,又有各自的派系,这样的企业怎么搞得好?

B.穿过岁月的凝视,我似乎看到风沙掩埋下的古老文化,听到金戈铁马之声,为它的悲壮历史而激动。

C.恍惚间,太白几番挥笔文字已罢,一手提起案上的酒坛,一手拾起诗稿向传旨者扔去,如弃草芥。

D.为逃避班主任的检查,迟到的张亮在校门外一直逗留到早读结束才进教室。

孰料天网恢恢,他刚进校门就与班主任迎面相撞,挨了班主任一顿批评。

19.(填涂答题卡第11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B.次贷的真正大毒素在继续弥漫,我们能否如上次世界经济危机时那样独善其身,关系到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

C.埃博拉病毒在人际间也可以直接传播,主要是由于健康人接触到了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或者其他体液,或者间接接触受到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而受到感染造成的。

D.学校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放飞梦想——才艺大赛”,于12月18日下午18时许在学术报告厅拉开序幕。

20.下面是一幅名叫“行之有效”的漫画,请你以餐厅老板和带着孩子就餐的市民的身份写一段话,表明对“光盘行动”的态度。

(5分)

餐厅老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孩子就餐的市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忽略可以是一种爱护,可以是一种伤害;忽略可以是一种策略,可以是一种过错;忽略可以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可以是一种卑微的态度。

请以“忽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要求:

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⑵写成记叙文。

⑶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1.C“不仅仅是”错,原文说的是“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2.B“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错,本文阐述苏轼把他乡认作故乡是为了说明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A(B.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C.因果关系不成立;D.“泛化了的故乡”错,应该是“异乡的故乡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B 【解析】视:

比较,比照。

5.D 【解析】D.都是代词,都代指苏秦。

A项,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第二个“之”,助词,的。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C项,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介词,凭借。

6.A 【解析】作者认为二苏之说都是厚六国而薄秦的偏颇之论。

7.

(1)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

(2)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

 8.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

“旋抹红妆”的“抹红妆”表现对“使君”的敬重、“看使君”的隆重,“旋”表现“看使君”心情的急切。

9.下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农家丰收后的富足与欢乐的喜悦心情。

第五句写祭品的丰厚表现百姓的喜悦,第六句写一喝醉的老翁表现百姓的喜悦,从而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

10.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答案】11.(5分)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和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12.(6分)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13(6分)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出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就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8分)相似之处(6分):

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之处(2分):

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19题每小题3分,19题5分)

15答案D露出lù

16.答案C(A共震---共振B.熔化-融化D.质疑-置疑)

17.B 【解析】“基于”中“基”是凭借、根据。

“基于”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

“鉴于”中“鉴”指可以引为教训或教训的事。

“鉴于”表示觉察到、考虑到某些经验、教训,后面一般会给出应对措施。

“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淡泊”指人不追求名利,多形容心态。

“荒芜”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荒僻”指荒凉而偏僻的地方。

18.D 【解析】天网恢恢: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广大的样子;天道像个广大的网,作恶者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此句犯了轻重失当的错误。

19.A(B两面和一面不能呼应,删去“能否”。

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D前后主语不一致,删去“学校”。

)(3分)

20.答案 餐厅老板:

如何能让食客放心、满意,是决定餐厅利润的关键。

怂恿客人点贵菜、多点菜,最后的结果是失去顾客,那才是断了财路。

带着孩子就餐的市民:

言传不如身教,打包剩菜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勤俭教育,如果把剩菜丢在这里,他永远都不能理解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转换能力。

先要明确漫画所要表达的主题,无论是“餐厅老板”还是“带着孩子就餐的市民”,都应该表明“支持节约,反对浪费”的态度。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鲜明、得体。

五、写作(60分)21.(略)21.参照2015年高考山东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⑴评分以42分为基准分切入。

⑵缺题目扣2分。

⑶每一病句扣1分。

⑷每个错别字扣1分。

⑸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20字扣1分。

⑹好作文总分要打在54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可打在18分以下直至0分。

【参考译文】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