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第3讲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682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第3讲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第3讲1.docx

南水北调第3讲1

•目录

•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二、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论

•三、规划环境背景

•四、规划总体设计

•五、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六、输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七、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八、四大流域治污工程规划

•九、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输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一、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二、工程结论与建议

•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缺的资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大体上分三种类型:

一是资源型缺水,即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

这类地区面积较大,包括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雷州半岛和京津地区等。

•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即从地区水资源总量来看并不短缺,但由于工程建设用水集中,出现供水不足。

另一种情况是已建水资源工程由于设施不配套,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造成的缺水。

•三是污染缺水,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不能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

•我国的水资源危机体现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少,利用率低。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资源约24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属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资源利用量仅有4700亿立方米,约占总量的16.8%,即使在正常降水年份,我国水资源亏缺量也占实际供水量的10%左右。

农业既是用水“大户”,又是缺水“大户”,年缺水约300万立方米,占我国实际水资源亏缺量的64%。

•二是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降水时间上表现为汛期雨量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长

•江以南地区,耕地占1/3,人口占全国的54%,而水资源占80%;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70%,人口占46%,而水资源仅占20%。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且危害程度大,如2000年席卷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和严重旱灾;199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洪灾;1998年黄河断流225天,断流距离约700公里。

•三是水域污染严重,洁净水储量萎缩。

水域污染具代表性的是“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滦河、辽河、大湖、巢湖、滇池。

淮河最为严重,全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支流水体呈绿色,一半以上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不少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农作物绝收。

1994年7月特大污染事故中,苏皖两省有150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四是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又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

水资源的浪费与输水管道的制作及组装技术有关,更主要的则是人们的认识不足。

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5%,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缓解黄淮海流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黄淮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决定在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和污水资源化的同时,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这一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国外大型调水工程常见的七种效益

•经济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不仅缓解或解决了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而且带来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供水效益  有计划地建设长距离调水工程,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促进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在美国加州中南部,年降雨量仅200~400毫米,部分地区不足100毫米,素有干旱“荒漠”之称。

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的修建,为受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133.3万公顷,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供水工程还保证了加州南部洛杉矶为中心的6个城市1700多万人生活和工业、环保等用水需要。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洛杉矶市也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

昔日干旱荒凉的南加州现已是一片绿洲,景色宜人。

同时,由于农牧业的稳定发展,人口的增加,技术力量的移入,促进了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电影工业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西南地区和西海岸带成为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

•发电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往往都有大量落差可以利用,可为调水区和受水区提供廉价电能。

有的调水工程甚至就是专门为水力发电而设计修建的。

如澳大利亚雪山工程,可利用落差760米,发电装机容量374万千瓦;加拿大魁北克工程,发电装机容量高达1019万千瓦。

•生态效益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导致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

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地质效益

  调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入渗、下渗和毛管上升、潜流排泄等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沿降。

美国加州某地区从1940的年起每井超采水量180万立方米,开采深度305~754米,地面下沉影响9000平方公里农田耕作,调水后有效地防止了地面沉降,并起到保水固土作用。

•防洪效益  调水工程一般都有江河控制性综合利用,可以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有效地利用弃水,化害为利。

所以大多数调水工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洪作用。

如伊拉克的底格里斯—萨萨尔湖—幼发拉底调水工程,既能有效地控制西部沙漠沙丘推移,又具有防洪效益。

•其他效益  调水可以增加通行线路和里程,促进航运事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交流;调水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调水还可以改善水质,扩大水域,营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等。

•国外大型调水工程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已达160多项,分布在24个国家,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的调水成为人类重新分配水资源,缓解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美国已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0多项,主要为灌溉和供水服务,兼顾防洪与发电,年调水总量达200多亿立方米,除加州最大的北水南调工程外,其他较重要的调水工程还有:

科罗拉多—大汤普森工程、阿肯色河工程、中央河谷工程、中部亚利桑那工程等。

 ♦加拿大已建调水工程的80%主要用于水电。

1974年动工兴建的魁北克调水工程,引水流量1590立方米每秒,总装机容量达1019万千瓦,年发电量678亿千瓦时,工程还用于灌溉或为城市供水服务。

该国其他著名调水工程有:

邱吉尔河—纳尔逊河、奥果基河—尼比巩河工程等。

 

 ♦为解决内陆的干旱缺水,澳大利亚在1949-1975年期间修建了第一个调水工程—雪山工程。

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运行范围包括澳大利亚东南部2000平方公里的地域,通过大坝水库和山涧隧道网,从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区。

沿途利用落差(总落差760米)发电供首都堪培拉及墨尔本、悉尼等城市民用和工业用电,总装机374万千瓦,同时可提供灌溉用水74亿立方米。

该工程总投资9亿美元,主要工程包括16座大坝,7座电站,2座抽水站,80公里的输水管道,144公里隧道。

 ♦法国为了满足灌溉、发电和供水需要,于1964年动工兴建了迪朗斯—凡尔顿调水工程。

工程于1983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6万公顷,年发电量5.75亿千瓦时,并供150万人饮水。

此外,法国还有勒斯特—加龙河等调水工程。

 ♦印度的调水始于灌溉调水,已完成的有:

恒河区工程,灌溉面积24万公顷;北方邦拉姆刚加河拉姆刚加坝至南部各区工程,灌溉面积60万公顷;巴克拉至楠加尔工程,灌溉面积160万公顷;纳加尔米纳萨加尔工程,灌溉面积80万公顷;通过巴德拉工程,灌溉面积40万公顷。

调水灌溉给这些地区带来了生机,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美国“北水南调”救活洛杉矶

♦南加州缺水严重

• 美国的南加州,聚集了该州2/3的人口,水源却与人口成反比。

加州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不得不开始通盘考虑解决北涝南旱的调水之策。

•1960年,加州进行了全民投票公决,最后以51%对49%的支持率使调水计划获得通过,并使资金得到落实——州政府不出一分钱,全部资金通过发行债券筹集。

♦难点是“抽水上山”  

•一场浩大的调水工程打响了。

从最北边的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长驱直入,达660英里,占加州南北总长度的2/3,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调水工程。

♦主干道1973年基本竣工,历时13年。

•据曾参加过工程设计的美籍华人刘耀中先生介绍,引水到南部,必须越过海拔很高的蒂哈查皮山。

唯一的办法是把水抽上山,然后进入8.5英里的隧道和管道。

当时他们采用的抽水机一次性抽水高度达到了1926英尺,堪称世界第一。

政府不赔也不赚  目前,这项调水工程的年调水量达到49.3亿立方米,供2000万人使用,占加州总人口的2/3。

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业,灌溉60万英亩的农田。

•水是南部地区发展的生命。

洛杉矶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以及周围地区的迅速发展,与调水工程有很大关系。

20世纪60年代,洛杉矶县的人口只有600万,主要集中在洛杉矶城。

如今县内大小城市就有88个,人口达到950万。

 

•调水工程的资金及水源分配,运作方式称之为“非营利的市场运作”。

工程主干线基本建成耗资17.5亿美元。

这些资金是用发行长期债券筹得的。

•我国经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在分析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1.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

•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具体为:

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

•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

•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

•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

•天津市及近郊区。

•东线工程布置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东线主体工程:

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

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

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京杭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部分输水河段增设分干线,各河段输水规模见下表:

•东线工程布置

2.东线主体工程泵站枢纽

•   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

一期工程设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多在2~6m)、流量大(单机流量一般为15~40m3/s)、运行时间长(黄河以南泵站约5000小时/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涝任务,要求泵站运转灵活、效率高。

3.东线主体工程穿黄河工程

• 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

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

• 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湖闸至位临运河进口全长8.67km,其中穿黄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长634m,平洞段在黄河河底下70m深处,为两条洞径9.3m的隧洞。

第一期工程先开挖一条。

•东线工程布置

• 

(二)蓄水工程

•东线工程沿线黄河以南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总计调节库容达75.7亿m3,不需新增蓄水工程。

黄河以北现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可继续使用,天津市团泊洼和河北省的千顷洼需扩建,并新建河北省大浪淀、浪洼,黄河以北五处平原水库总调节库容14.9亿m3。

•(三)供电工程

•   黄河以南有泵站30处,新增装机容量88.77万kW,多年平均用电量38.2亿kW·h,最大年用电量57.5亿kW·h。

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处,新增装机34.32万kW,年平均用电量19亿kW·h。

•(四)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按1993年价格估算,东线工程投资约200亿元。

第一期工程约94亿元。

•济平干渠

•工程全长90公里,位于山东济南至东平湖之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引水量8.76亿立方米,工程沿线需建水闸、渡槽、倒虹吸、泵站、桥梁等各类交叉建筑物183座,土石方约1550万方。

工程总投资13.06亿元,工期2.5年。

•江都水利枢纽(2008年11月15日)

•东线穿黄工程从东平湖老湖区引水,在东平湖西堤(玉斑堤)建出湖闸,开挖南干渠至黄河南大堤前(子路堤)建埋管进口检修闸,以埋管方式穿过子路堤、黄河滩地至黄河南岸解山村,经隧洞穿过黄河主槽及黄河北大堤,在东阿县位山村附近以埋涵的形式穿过位山引黄渠渠底,经出口闸与黄河以北输水干渠相接,工程全长7.87公里。

•南水北调解台站(2008年11月15日)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2.中线工程:

•近期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输水干线全长1431.945千米(其中,总干渠1276.414千米,天津输水干线155.531千米)。

•规划分两期实施。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

•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1.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

人口:

22.4万人

  房屋:

479.4万m2

  耕地:

23.5万亩

  工矿企业:

120个(乡镇企业),淹没固定资产值1.2亿。

2.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

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工程布置

• 

(二)输水工程

1.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经南阳过白河后进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

•总干渠全长1241.2km,设计水位147.2m,终点49.5m,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

•天津干渠自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km。

•中线工程问题

•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10km2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

•中线工程

♦(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土方开挖6.0亿m3;

石方开挖0.6亿m3;

  土石方填筑2.3亿m3;

  混凝土1583万m3;

  衬砌水泥土718万m3;

  钢筋钢材70万t;

  永久占地42.2万亩(含库区淹没23.5万亩)

  临时占地11万亩

  中线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和总干渠工程中的穿黄河工程。

穿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机开挖,工期约需六年,并需考虑工程筹建期。

  按1993年底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约400亿元。

♦工程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

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倒虹吸进口(2008年5月8日)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3.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布置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m。

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

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

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km以上的长隧洞。

♦引水线路初步研究如下:

   1.雅砻江引水线:

枢纽坝高175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131km。

    2.通天河引水线:

枢纽坝高302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289km,其中同加到雅砻江158km,雅砻江到黄河131km。

   3.大渡河引水线:

枢纽坝高296m,线路全长30km,其中隧洞长28.5km。

泵站抽水扬程458m,年用电量71亿kW·h。

♦工程效益

   西线工程三条河调水约200亿m3,可为青、甘、宁、蒙、陕、晋六省区发展灌溉面积3000万亩,提供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90亿m3。

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西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技术可行性

   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在此高寒地区建造200m左右的高坝和开凿埋深数百米,长达100km以上的长隧洞,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地震烈度大都在6~7度,局部8~9度,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困难。

还须加深前期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这些难点。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 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投资巨额,涉及范围广,影响十分深远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同时,又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用水户参与”方式运作,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超大型项目集群。

•其建设管理的复杂性、挑战性都是以往工程建设中不曾遇到的。

 

    

   1.工程多样性:

工程点多、线长,东、中线一期工程包含单位工程2700余个。

其中,不仅有一般水利工程的水库、渠道、水闸,还有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

   

•2.投资多元性:

工程投资巨大,主体工程筹资渠道由政府拨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银行贷款组成。

政府拨款主要由中央政府安排。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实际是订购南水北调水权,因各省市的需水量、调水距离不同而不同。

中央拨款和省市筹集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共同构成项目资本金,出资者按比例行使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贷款由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统一承贷,并以水费收入和工程建设期满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偿还。

•3.管理开放性:

•4.区域差异性:

东、中线一期工程涉及七省市,城乡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均衡。

水资源调配既有调水区也有受水区;调水区既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又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受水区用水对象既有城市也有农村;工程沿线既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也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工程所涉及不同区域里,既有水库移民异地安置,也有干线移民就地后靠;土地调整,既有城市拆迁,也有乡镇补偿等等。

因此,在政策的制订和把握上,既要考虑政策的统一性,又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殊性,做出符合实际的安排。

•5.技术挑战性:

在工程技术上,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结合,中线穿黄工程中大断面开挖盾构技术应用,东线低扬程大流量水泵选型和制造,北方地区冬季冰期输水安全以及长距离调水的自动化管理等。

在社会管理上,东线治污,中线水源区保护,受水区地下水控采,输水过程中供水安全控制,社会节水措施的落实等,需要同步抓紧工作。

在经济管理中,物价指数及有关政策变化引起水价负担及社会承受能力问题,不同水平年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还贷风险的控制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决。

   

   6.效益综合性:

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是通过多方面来体现的。

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仅要保证调水的水量,还要保证调水的水质,促进沿线治污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保证调来水的有效利用,还要促进受水区的节水,通过减少受水区地下水的开采,促进区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和提高利用水平,促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统筹各类不同目标,最终达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论

(一)编制原则

•1.突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将紧紧把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动因进行重点规划,使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负面效应得到重视并提出防范措施。

•2.源于流域规划,高于流域规划

•由工程引发的跨流域流量、流态、流质变化,以及由输水主干渠及其联接的调蓄湖库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变化,都是工程活动造成的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针对跨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

因此,工程生态环境规划既源于流域规划,又高于流域规划。

•3.统一分区、统一目标、统一规划

•规划把东、中、西三线工程所影响的四大流域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按调水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影响特点,统一划分为调水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统一确定生态保护目标、范围和时限,统一规划,使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与原有的流域、区域生态保护任务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

•4.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

•规划将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方针,对各类生态管理区、水源保护区,规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削减调水不利影响的同时,综合发挥法制、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对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

•5.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三阶段并重

•规划将分区域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生态保护要求,以完整地体现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设计理念。

•6.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