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docx
《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单选题
下图为2016年冬季拍摄的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路边绿化带照片。
绿化带内栽种了常绿灌木,入冬前园艺工人对灌木浇透水,并用无纺布从外围围挡。
据此完成1-3题。
1.该绿化带入冬前要浇透水,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夜晚温度,防止灌木冻害 B. 降低夜晚温度,消减越冬害虫
C. 降低白昼温度,减缓灌木生长 D. 降低白昼温度,消除内部杂草
2.照片中的常绿灌木作为绿化树种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栽种,但在青藏高原却很少露天栽种,制约其在青藏高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3.城市中的这种绿化带往往修剪整齐,其原因是
A. 发挥最高生态效益 B. 防止长势过快、耗肥严重
C. 行政管理过于严格 D. 使城市景观更美观、整洁
【答案】1.A2.A3.D
【解析】1.入冬前浇透水,因气温低,水蒸发量较少,故降温作用较小,而水的比热大,在气温下降时,水会放出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因此通过增加土壤水分而减小昼夜温差,从而防止灌木冻害,同时还能起到消减害虫,减轻春旱等作用。
2.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受热量影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而青藏高原主要为高寒气候区无法满足亚热带常绿灌木的热量需求,所以制约其在青藏高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不足。
3.城市中的绿化树木主要的生态功能是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修剪整齐会叶片减少,会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长势快对土壤肥力消耗大,但绿化植物对土壤肥力一般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大量施肥;行政管理严格对灌木修剪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通过严格的行政管理来定期修剪的已达到城市景观的美观、整洁才是真正的目的。
据报道,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4-6题。
4.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其可以( )
A. 防止臭氧层空洞 B. 加剧全球变暖
C. 减轻酸雨危害 D. 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
5.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林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
B. 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 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6.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4.D5.A6.C
【解析】
4.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是由于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
5.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物种资源丰富,所以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6.热带雨林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一旦被破坏,就不易恢复,所以雨林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
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生长快,抗病和适应性强,含有毒性。
黑杨树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
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区域,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到整治前,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
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态杀手”,严重威胁洞庭湖水生态环境安全。
2017年10月以来,湖南省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了史上最大一次黑杨砍伐行动,数百万棵黑杨树被砍伐清理。
据材料完成7-9题。
7.欧美黑杨的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A. 耐阴 B. 耐旱
C. 耐湿 D. 耐寒
8.洞庭湖保护区所种植黑杨的主要用途是
A. 发展旅游 B. 供候鸟栖息
C. 园林绿化 D. 生产纸浆
9.洞庭湖保护区大面积砍伐黑杨是因为种植黑杨
A. 加速湿地旱化 B. 加剧湖区水土流失
C. 经济效益低 D. 导致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答案】7.C8.D9.A
【解析】
7.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不耐阴;欧美黑杨生长迅速,说明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水分和养分;洞庭湖保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洞庭湖保护区地势低洼,汛期时洞庭湖面积扩大,淹没土地范围广,土壤含水量大,因此欧美黑杨生长习性最可能是耐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由材料可知,黑杨树作为经济林被引进,观赏性不强;黑杨含有毒性,不适合供候鸟梄息;作为化用途的黑杨多种植在道路两侧;黑杨生长迅速,且材质柔软,易加工,是优质的造纸原料,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长快,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加速了湿地的旱化;洞庭湖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水土流失程度轻;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生长快,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且是作为经济林被引入的,因此种植欧美黑杨的经济效益较高;欧美黑杨种植在湖泊周边地区,可减弱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 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 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11. 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 增加地表径流量 B. 增加径流总量
C. 减少地下径流量 D. 控制土壤侵蚀
【答案】10.B 11.C
【解析】
10.读图,①径流深最大,基本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净流量。
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选B。
11.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再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净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从而控制土壤侵蚀,A、B、C错误,D正确。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及年内波动发生了变化。
据此完成12~13题。
12.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蒸发(腾)量增加 B.地下径流减少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3.下列关于该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恢复后,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径流,河流流量波动减缓
B.森林恢复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流量波动减缓
C.森林恢复后,甲河径流量增加,乙河径流量减少
D.森林恢复后,甲乙两河的径流量都增加
解析:
第1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
第13题,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河流流量波动减缓。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答案:
12.B13.A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据此回答14~16题。
14.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5.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解析:
第14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
第15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
第16题,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
14.B 15.D 16.A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17~18题。
17.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18.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解析:
第17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第18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答案:
17.B 18.A
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19~20题。
19.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20.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
A.非洲大陆B.大洋洲
C.亚欧大陆D.南美洲
解析:
第19题,根据生物量m的大小可判断出,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根据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可知,生物体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落叶层储存养分乙大于甲,土壤中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排除A、B、C。
由图中箭头粗细可推知甲系统整体物流量大,D项正确。
第20题,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C项符合。
答案:
19.D 20.C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側,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
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
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
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成因:
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多;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
(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3分)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3)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
【解析】
(1)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原生态森林保护的好。
(2)林间湿生苔藓是阴湿环境下的生物;当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3)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业性砍伐而破坏严重,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方面回答。
22.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
(1)结合图例和图中森林植被分布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A地位于季风气候区,B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A地温差大。
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是热量。
(3)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4)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
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减少了对CO2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