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287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作业普通版新.docx

201作业普通版新

一、课文基础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蜀山兀,阿房出出:

建成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

趋向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

朝廷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

美丽

2.对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比喻)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比喻)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互文)

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夸张)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

古代重量单位。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秦爱纷奢爱:

喜爱。

C.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传递,顺着次序传下。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鉴赏。

4.下列加线的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构:

建造。

C.不霁何虹霁:

下雨或下雪前。

D.而气候不齐齐:

相同。

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   蜂房水涡

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

D.辇来于秦骊山北构而西折

7.下列各句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奈何取之尽锱铢     锱铢:

贵重的东西。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

下雨。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

巩固。

D.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

趋向。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缦:

萦绕

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

座,所

C.戍卒叫,函谷举举:

起义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传递,顺着次序传下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

夏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

夏人来索。

诜问所以报,谔曰:

“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乃止。

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

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

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

“兄已约降,何为如是?

”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

上言:

“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

”遂入对,大言曰:

“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

”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

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

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

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

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

“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

”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

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

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备受重用。

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B.种谔屡立战功。

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D.种谔富有智谋。

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㖫,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1)诜问所以报,谔曰:

“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5分)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

正统四年进士。

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

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

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

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

聪发其奸,下诏狱。

获宥。

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

帝纳之。

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

聪恐生变,请轻之。

时弗能用,已果大乱。

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

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

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

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

篪等遂还故官,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

英宗复辟,超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

还进右副都御史,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

母忧起复,再辞。

不许。

天顺四年,曹钦反。

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

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

岁余,遇疾致仕。

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

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

或咎聪,聪曰:

“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

”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

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

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

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

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

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

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狱:

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夺情:

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

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复辟:

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

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

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致仕:

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聪仗义执言。

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

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林聪体恤百姓。

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

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林聪刚正不阿。

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

为人不严而肃,担任谏官,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林聪宽厚平易。

进升右副都御史后,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查究辽东事时,能庇护巡抚陈钺。

他在当时很有德望。

(1)时弗能用,已果大乱。

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

(2)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承天皇帝倓①,始王建宁。

英毅有才略。

善骑射。

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

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②,太子使喻曰:

“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

”倓进说曰:

“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当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马。

今防边屯士不下十万,而光弼、子仪全军在河朔,与谋兴复,策之上者。

”广平王③亦赞之,于是议定。

太子北过渭,兵仗盐恶④,士气崩沮,日数十战。

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

太子或过时未食,倓辄涕泗不自胜,三军皆属目。

至灵武,太子即帝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

帝曰:

“广平既冢嗣,安用元帅?

”答曰:

“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

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

”帝从之,更诏倓典亲军,以李辅国为府司马。

时张良娣有宠,与辅国交构,欲以动皇嗣者。

倓忠謇,数为帝言之,由是为良娣、辅国所谮,妄曰:

“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

”帝惑偏语,赐倓死,俄悔悟。

明年,广平王收二京,使李泌献捷。

泌与帝雅素,从容语倓事,帝改容曰:

“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己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帝泣下曰:

“事已尔,末耐何!

”泌曰:

“陛下尝闻《黄台瓜》乎?

其言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陛下今一摘矣,慎无再!

”帝愕然曰:

“公安得是言?

”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

及即位,追赠倓齐王。

大历三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谥承天皇帝,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

[注]①李倓:

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

②太子:

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

③广平王:

唐肃宗的长子,即代宗。

④盐恶:

犹“严恶”。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日/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鸣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B.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日/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鸣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C.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日/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己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D.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日/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驾睦至今/言建宁则鸣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尊,又称尤五之尊,意思是最崇高、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用作皇帝的代称。

B.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者中军左军、右军,周制,每军一共一万二千五百人。

.

C.追赠,或作追封,即死后加封官职勋位,用于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追赠的对象不包括死者的亲属。

D.谥,古时帝王、诸侯:

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称号既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李侦才略过人。

安史之乱中,太好要随皇帝出逃,百姓阻拦,李使劝说太子招兵买马,抵抗叛军,此议也受到广平王的支持。

B.李谈至勇至孝。

太子北过渭水,战事连连,李谈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太子吃饭不及时,李谈心疼;常常哭泣立,令人敬仰。

C.李谈为人正直。

受宠的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想要动摇皇帝立嗣之事,李使多次向皇帝揭露这两人,于是被良娣、辅国诬陷。

D.李谈死后荣耀。

广平王继位后,对建宁王李谈之苑心怀愧悔,一再追封,先是迫赠为齐王,然后又进谥为承天皇帝。

(1)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

(2)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

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

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B.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祐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C.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E.下阕写送别,虚实结合,先虚写往日二人相聚时的场景,后实写二人分别时眼前景色的秀丽美好。

21.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

 

四、附加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好章泉,原籍郑州。

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

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

諡文节。

2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3.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6分)

20.1普通班答案

1.C朝:

早晨

2.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

3.D.D项,“鉴”: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4.解析:

①古义:

形容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

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古义:

雨雪阴晴。

今义:

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④古义:

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

筹划、组织并管理(企业、活动)。

⑦古义:

可惜。

今义:

怜悯,同情。

答案:

C

5.解析:

C项,“霁”,雨过天晴。

6.解析:

A项,名词用作动词,灭族/名词作状语,像蜂房;B项,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意动用法,以……为鉴;C项,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银珠宝/名词用作动词,变成焦土;D项,名词作状语,乘辇车/名词作状语,向西。

答案:

D

7.解析:

B项,被动句,其余三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

答案:

B

8.解析:

D项“族”为名词用作动词,灭族,杀尽。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9.解析:

A项,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细微;B项,雨过天晴;C项,顽固。

答案:

D

10.解析:

C项,举:

拔,攻占。

答案:

C

11、C(3分)(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2、D(3分)(“‘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13、A(3分)(“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

(1)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

“(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各1分,大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

【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分分。

【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㖫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㖫.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

“(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

“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

“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

“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

”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

“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

”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14.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

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不应当越级提升,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

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投机钻营得以任职吏部,林聪弹劾他,于是吴诚改任工部。

15.D(大夫七十而致仕。

16.B(A林聪揭发单增的罪行,将他关进诏狱。

C曲解文意,林聪担任谏官,庄严稳重不可侵犯。

D不是林聪庇护巡抚陈钺,而是汪直庇护巡抚陈钺,林聪没有抗争,人们觉得惋惜。

(1)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果然发生大乱,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危害,最终银税得以减免。

(已,极言,竟,大意2分)

(2)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立即下令,捕获叛军必须活捉(活着送来),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

(署,生致,为止,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林聪,字季聪,是宁德人。

正统四年考中进士。

景泰元年晋升为都给事中。

当时正多变故,林聪慷慨激昂地议论政事,没有忌讳。

中官单增管理京营受到宠信,朝廷官员稍有冒犯他的就遭到侮辱。

单增家中的仆人白天杀人,抢夺民产,侵占商税。

林聪揭发了他的罪行,将其投入钦犯监狱,后来获得宽恕。

单增从此不敢放肆。

景泰四年春天,林聪上疏说夺情起复并不符合法令典宪,请求永久革除此项法令。

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正统年间,福建银矿赋税沉重,百姓不能承受。

林聪担心发生异变,请求减轻税金。

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果然发生大乱,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危害,最终银税得以减免。

在此之前,吏部尚书何文渊因为林聪的进言而被关进监狱,辞职离开。

吏部任命副使罗篪担任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担任布政使。

林聪上奏章据理力争,同时进言山布政使王瑛年老,应该罢免。

罗篪等人都回到以前所居官职,王瑛退休。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

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不应当越级提升,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

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夤缘得以任职吏部,林聪弹劾他,于是吴诚改任工部。

各官署畏惧林聪刚正不阿的品格,林聪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

英宗重新登上皇位,林聪超级升授左佥都御史,出京赈济山东饥民,使存活的饥民有一百五十万。

回朝进升为右副都御史,凭借斟事宜自行决断,擒获杀掉几名首领,其余人员全部遣散。

林聪母亲去世,守丧期未满而被重新召用,他两次辞官,不被允许。

天顺四年时,曹钦造反。

平反将士滥杀无辜,以至砍下乞丐头颅邀功。

市民不敢进门。

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立即下令,捕获叛军必须活捉,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

成化七年时,林聪代替王越担任大同巡抚。

一年多,他得病而离职。

又过一年,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