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验中学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docx
《省实验中学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实验中学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实验中学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下)高一级模块二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选择题。
(其中1~60题为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90分;61~65为双选题,每题有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0分。
本题总分100分。
)
1.陶片放逐法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这一方法创始于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2.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话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权选举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里
3.亚里士多德说:
“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
C.古希腊只重政治而轻文化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4.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中制定的B.标志者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D.该法对平民的最大好出就是量刑有法可依
5.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不能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
6.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B.两国的地域大小
C.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D.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
7.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8.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的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解放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英国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9.结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内容,对当今英国女王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②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③是英联邦的首脑,在礼仪上是至高无上的,对外交往中
代表英国④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③
10.“(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
”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1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12.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胆小懦弱”,最终被奥巴马解职。
由此表明美国
A.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极力维护区域和平
1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
……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
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
”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专制社会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B.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C.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D.中间势力难以生存的社会,是“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
14.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此后,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
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B.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无可逆转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
15.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的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16.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基本条件是
A.马克思的才能B.革命团体的建立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D.文化遗产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乌托邦》的发表B.《法兰西内战》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新和谐社会”的创立
18.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B.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D.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19.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发生在彼得格勒B.都发生在1917年
C.都是由列宁亲自指挥D.都影响了俄国的历史
2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
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材料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
A.获得“面包”与“和平”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D.实现共产主义
21.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最能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22.“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
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23.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
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冷战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4.下列关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5.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段话说明了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④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6.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D.冷战出现
27.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28.如图,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B.南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29.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下列对这一观点解读错误的是
A.冷战结束是这一国际局势出现的重要因素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C.20世纪90年代后,推进多极化已成为所有国家的共识
D.众多“巨人”的出现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
30.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God、Glory、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1.“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这样说主要时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统一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32.(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
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速进步B.西方殖民扩张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33.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34.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若研究这一现象的成因,我们应该重点收集哪方面的信息
A.英语在国际上具备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影响B.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C.英美先后掌握了世界经济权D.英国曾长期居于世界贸易垄断地位
35.下列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
A.黑奴贸易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B.黑奴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C.黑奴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D.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6.《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
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开展C.工厂的出现D.海外市场的扩大
37.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B.外来移民的涌入
1,3,5
C.自由主义的推行D.工业革命的开展
38.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3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
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B.经济滞胀局面
C.苏联的日益壮大D.法西斯主义盛行
40.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②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1.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42.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论说:
“这简直是法西斯!
”,他的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权力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生产D.国家对农业进行了调整
43.下列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正确表述是
A.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经济恢复的同时,也加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C.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使美国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44.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4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46.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展,这些国家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47.1921年列宁说: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48.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9.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0.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
“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
51.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
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2.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3.美国财长福勒得意地宣称: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这句话的实质含义是
A.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B.各国的货币保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C.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D.美元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统治地位
54.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C.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铁序
55.2008提初,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导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前提是①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②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③国际经济交流日益扩大④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57.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
58.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西哥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
对此,我们正确的看法是①具有积极和消极二方面影响②有利于该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③为该国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④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影响了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9.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 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60.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注意:
以下5题为双选题
61.[双选题]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C.设立五百人会议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62.[双选题]16~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主要手段有
A.正常的商业活动B.殖民扩张、掠夺C.海盗抢劫D.鸦片走私
63.[双选题]下列对凯恩斯主义的介绍,正确的有
A.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基本一致
B.凯恩斯主义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问题
C.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成为“看不见的手”
D.凯恩斯主义认为扩大消费是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64.[双选题]“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对经济的干预,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A.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B.政府可以将投资集中于长期性、风险性大的项目
C.国家可以扶植科技基础理论的研究
D.国家可以更多更便捷地利用“信息高速公路”
65.[双选题]有学者认为: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下列选项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D.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化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共2小题,其中66题24分,67题26分,共50分)
66.(24分)德国是一个优秀民族,为人类创造厚重历史文化,同时也为我们提供许多历史经验与教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不过恩格斯也认为:
“……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材131页
材料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1949——1963)阿登纳认为:
从历史来看,欧洲大陆之所以一直就战乱频仍,动荡不安,主要是由于各国争霸欧洲造成的,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争夺。
“德法之间的紧张关系,给世界造成了……灾难”,因此,如果这种争夺不停歇,即“德法两国不能真正和解,欧洲就不会太平”。
——《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57年,(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写了一本《大众福利》的书,中文版名称是《来自竞争的繁荣》,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是裁判,它负责制定规划,在场上监督;企业是球员,他们上场踢球,犯规罚下”。
他说,政府是足球裁判,只负责制定规则,让球员上场踢球的时候,要按规划去踢,规划是:
如果被裁判出示两张黄牌或一张红牌,这个球员就被罚下。
企业是球员,任务就是上场踢球,看你是否有本事把球踢进球门。
踢进去算你赢,踢不进去你就得甘愿认输,按足球规划去做。
——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出德国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法之间近代以来紧张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6分)德法之间的紧张是通过什么方式加以解决的?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在路德维希·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