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8349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docx

版历史通史人教版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阶段提升练三

阶段提升练(十三)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本杰明·迪斯累里曾在其小说《西比尔》中强调了这些阶级的生活是多么不同、多么互不相关:

“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

”这种情况(  )

A.使社会出现新的种族

B.导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裂

D.动摇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析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其不足之处是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其中一部分掌握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大资本家,而绝大部分人处于被雇佣的地位,故选C项。

答案 C

2.(2019·贵州黔东南模拟)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反映了欧洲(  )

A.主导世界经济并占优势B.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C.形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成为东方商品输出场所

解析 据题干材料“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反映了欧洲主导世界经济并占优势,故选A项。

答案 A

3.(2018·河南郑州质检二)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

“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

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

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

”这种制度的确立(  )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耕细作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解析 据题干材料“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

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可知工厂存在的特征就是需要一个总动力设备的安设,得出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即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C项。

答案 C

4.(2019·山东潍坊模拟)乾隆嘉庆年间,英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不满但并不感到异常,但到了道光年间,他们开始愤怒不已,强烈要求改变。

这主要缘于(  )

A.中国农耕经济优势地位明显

B.贸易入超使英国经济损失巨大

C.自由贸易思想在英国的盛行

D.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道光年间(1821~1850),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和商品市场,而中国采取封锁政策与英国提倡自由贸易相违背,故选C项。

材料不是突出中国农耕经济的优势,A项错误;从乾隆至鸦片战争前,英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B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禁烟运动,D项错误。

答案 C

5.(2019·江西南昌模拟)下列表格是德国1835~1870年铁路情况。

依据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德国(  )

时间

铁路(公里)

时间

铁路企业人数

1835年

6

1840年

1648

1845年

2300

1850年

26084

1855年

8290

1860年

85608

1865年

14690

1870年

161014

A.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工业化相对英法起步晚发展快

C.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

D.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解析 解读题干表格及据所学可知,1835年开始的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德国相对起步晚,但是速度上发展迅速,故选B项。

德国是1871年完成统一,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C项错误;表格中没有同其它产业的比较,看不出重工业占主导地位,D项错误。

答案 B

6.(2018·河南洛阳统考二)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  )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A.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

D.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解析 根据材料表格中数据,从1860~1913年,三国经济水平都快速增长,结合时间得出该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的进步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7.(2018·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二)学者亨廷顿认为:

美国是个将都铎式(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与立法和司法职能的混合,国王和议会的互相制衡等)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的国家;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地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

该学者意在表明(  )

A.美国现代政治制度深受英国的影响

B.欧美的政治制度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C.美国的政治制度优于欧洲国家

D.现代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解析 解读题干可知,反映的美国政治制度与欧洲的迥异,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美国政体与欧洲的不同,非联系,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比较美国政体与欧洲政体优劣之处,且不存在优劣之比较,C项错误;由题干中信息推知强调精英民主,D项错误。

答案 B

8.(2019·四川乐山模拟)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

“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

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 C

9.(2018·山东济宁期末)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

A.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B.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马克思强调巴黎公社是在一个例外条件下的城市起义,而且大多数人不是社会主义者,反映了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条件还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故选C项。

答案 C

10.(2018·湖南怀化期末)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

这反映出(  )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

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解析 据题干表格及所学可知,《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选D项。

答案 D

11.(2018·安徽合肥质检一)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

这些文学流派(  )

A.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均带有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因此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这部作品(  )

A.具有古典主义特征B.受到社会变革影响

C.受到社会现实感染D.热情地歌颂了欢乐

解析 据题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体现了人的理性,歌颂了英雄的伟大,“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具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河南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

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

初期科学社团的建立,标志着科学活动方式的转变,即从科学家的个人自由研究转向有组织的集体研究,它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

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成果。

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2000年第一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3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从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科技世界占比回答;第二小问,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时代特征及西方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近代欧洲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发展、科学团体的建立和科学家的努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变化:

一度领先直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

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日益没落的封建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③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或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④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⑤中国传统科技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注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缺少实验等特点,也阻碍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突破;⑥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特点:

重视科学观察与实验(或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