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338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docx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

 

 

————————————————————————————————作者:

————————————————————————————————日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举措

--市司法局开展“双联”服务纵深谈

近年来,市司法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服务,认真履行各项社会管理职能,特别是2007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建立“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律师(法律服务人员)与司法所联系制度”(以下简称“双联”),整合全市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资源,为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也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拓了更广阔的工作视野和服务空间。

一、“双联”工作具有的新理念

“双联”是一项综合性服务机制,与以往相比,其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服务领域更加拓展规范,服务方式更加方便利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充分体现了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更新。

(一)树立社会管理新理念,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

前不久,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作为政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行政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市局领导班子始终把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实现新作为当成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关注和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双联”机制的建立,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又为各级政府强化管理职能、实现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支持;既有效化解了大批社会矛盾纠纷,又为广大群众依法维权提供了法律帮助,是司法行政部门突破陈旧理念束缚,对畅通群众利益表述渠道,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一个新的举措,一次可贵的尝试。

截止目前,帮助基层政府和社区(村)处理法律事务、出具法律意见书3000余件,举办法制讲座1821场次,听课群众达到8.2万人次。

(二)树立创建平安新理念,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当前,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凸显,既有社会矛盾和问题与新生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

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手段,在创建平安城市和维稳工作中承担了重要使命和任务。

市局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市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还相对薄弱,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相适应,能否解决好这一瓶颈问题,已成为职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

为此,一方面,在本系统内加强创建平安城市的基本教育,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以“双联”机制为平台,帮助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提高素质和能力,全面活跃我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四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26件,调解成功率达95%。

特别是将依法疏导引入接访息访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有效地减轻了信访压力,几年来,累计接待上访群众9939批次,参加市级疑难案件论证会120次,完成市委、市政府、市纪委交办的案件35件,积极协助政府依法处理了蚁力神、荷兰村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市局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所建设的总体部署,四年来,完成了司法所“编制、人员、经费、待遇、体制、职能”等“六个落实”的硬件建设目标,为全面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司法所人员较少,素质参差不齐,与所承担的九大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导致硬件建设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如何实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在这种形势下,市局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由“六个落实”的硬件建设向能力、规范等软件建设转变,并以“双联”活动为载体,强化司法所内部管理,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司法所依法行政和服务能力,为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法律支持。

“双联”活动开展以来,律师累计帮助司法所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千余项,接听电话咨询1.9万余次,提供现场服务5129次,为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法制培训5700余人次。

目前,我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全面活跃,扎实深入,现有160个司法所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15个司法所被授予省“优秀司法所”荣誉称号,为全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四)树立整合资源新理念,增大服务力度和广度。

市局在调研中发现,我市法律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全市190家律师事务所中,市内五个城区占88%,四个城郊区占7%,而总人口达350万的四个县(市)仅有9家律师事务所,比例不足5%。

法律服务资源存在配置不平衡、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而资源越匮乏的地区,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越强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只有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实行整体作战,而“双联”机制正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矛盾的好方式。

从实践中看,“双联”机制充分发挥了整合、协调、平衡和满足需求的作用。

律师事务所与乡镇实现对接后,全市每个乡镇均有5至6名对口联系人,四个县(市)律师资源也由原来的30人上升到115人,增长了近3倍,极大缓解了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了人员配置平衡、服务力量均衡,服务层次提升,服务效果明显的法律服务新格局。

(五)树立社会责任新理念,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我市法律服务机构,特别是大型律师事务所和资深律师的服务领域过多集中在金融、大中型企业、房地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其特点是以城市为中心,虽然服务的层次较高,但服务的领域相对狭小,同时也客观造成了个别律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

为此,市局将开展“双联”活动作为律师讲政治、讲责任、讲奉献的实践舞台,引导律师服务由城区向基层和农村延伸,将服务的重点贴近民生,将社会责任落实到回报党、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上,积极树立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律师共为81家乡镇政府担任义务法律顾问,累计为群众减免各项服务收费1000多万元,设立助学基金帮扶206名贫困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93件,充分展示了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双联”工作具有的新特点

社会管理离不开法律手段的调解和规范。

“双联”机制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的新平台,有效整合了司法行政职能和法律服务资源,面向基层和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体现出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相适应,与加强软环境建设相匹配等诸多特点。

(一)工作的全局性。

“双联”服务之所以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在于市局把握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软环境建设这一工作大局,并集中体现在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之中,实现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和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科学内涵。

(二)资源的整合性。

“双联”服务之所以具有广阔的服务领域,关键在于市局整合了全市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资源,实现了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服务内容的广泛多样。

(三)社会的需求性。

“双联”服务之所以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满足社会、基层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实现了基层和群众有什么样的法律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法律服务;哪里缺少法律服务,我们就把服务向哪里延伸的价值取向。

(四)机制的规范性。

“双联”服务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性成果,关键在于注重机制创新和规范服务,实现了对接服务、组织领导、调度协调、奖惩激励、信息反馈、督查督办等方面的规范运作和科学管理,保障了“双联”服务的长期性和健康发展。

三、深入推进“双联”工作的建议

几年来,基层和广大群众对“双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寄予更多的期待。

为此,要保持“双联”旺盛的生命力,挖掘服务潜力,做足发展空间,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是“双联”工作继续深化和发展的方向。

(一)打造服务品牌。

司法部已将“双联”列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服务载体,在全国推广。

实践证明,“双联”已经具有先进理念、科学机制、群众需求和社会公信力,具备了打造服务品牌的基本要素。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效率,继续提高服务公信力。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提高知名度,让更多的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知晓“双联”、了解“双联”、运用“双联”,使“双联”服务真正成为基层和群众离不开的身边“法宝”,将“双联”服务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法律服务品牌。

(二)突出整体作战。

“双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盘棋”,需要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上下联动,各法律服务机构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和服务的合力。

首先,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软环境建设的高度,继续加深对“双联”服务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条法律服务战线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把“双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其次,要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参与“双联”服务。

第三,要发挥司法所平台和纽带作用,切实了解掌握基层和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及时准确反馈信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继续创新机制。

在现有基础上,要做精、做细,不断完善。

要严格奖惩机制,做到真奖真惩真兑现,真正纳入各项考评和评比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

健全监督机制,对“双联”运行状态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

严密协调机制,要在服务的无缝衔接上下工夫。

建立宣传机制,要在内部积极宣传推广好载体、好做法、好经验;要加强社会宣传,在新闻媒体现有的法制栏目中,大量增加“双联”服务的成果和内容,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突出实践主题。

一是注重把握各级党委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角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围绕社会平安稳定的需求,突出服务重点,细化服务内容,从服务的专业性、实效性角度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三是要超前思考,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从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的角度,开展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

“双联”机制在服务和管理上应逐步向在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优势,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设立“双联”专栏,及时反映“双联”服务的成果和基本经验;在条件具备的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机构之间建立点对点视频连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六)充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

“双联”服务的实践提示我们,仅依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外力的支持和扶助,还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还应在充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上下工夫。

一是根据司法部关于城市法律服务机构要萎缩,农村法律服务所要发展的思路,适时增加我市农村法律服务所的数量,但是,要提高准入门槛。

一是明确增加的区域和范围;二是明确提高新批法律服务所的各项标准;三是对现有法律服务所进行整顿和调整,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合并、调整或注销;四是进一步明确司法所代表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服务所实行指导和监管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