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843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之一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以拟人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了孩子们植物的生长与雨水的关系:

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本课需要两课时。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但还没有多少识字方法。

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从教学进度上看,中间跳了两个多单元的课。

所以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地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

3、学习目标:

⑴认识1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会写生字“方”。

(重点)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识字、读文兴趣,学习合作。

4、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通过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学习的自由空间、挖掘潜能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学习。

二、教学片段

【片段1】

师:

谁来读课题?

生大声读课题。

师:

多可爱的雨点儿啊!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

我想知道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

生:

我想知道雨点儿在干什么?

师:

你们真会提问,我们想知道的内容都藏在课文里呢。

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105页。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生:

可以拼拼音呀。

师:

对了,拼音可是我们识字的好工具。

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开始吧!

评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因为种种原因,老师不愿或不敢让学生质疑,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总觉得他们太小了,提不出好问题来,甚至会干扰到课堂。

如果长此以往,学生更不会或不想质疑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这种害怕,注意培养学生想问、要问、会问的习惯。

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片段2】

师:

现在我要请同桌读记生字。

同桌在一起学习时要怎样做呢?

学生不知道怎样做。

师:

现在我想邀请一名同学做我的同桌,我们一起给大家示范怎么对子合作学习。

谁愿意做我的同桌呀?

生举手。

师邀请一名同学合作示范。

评析: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

但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

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作好示范。

只有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片段3】

出示生字:

“方”“半”

师:

可爱的孩子们,你们还认识这两个生字朋友吗?

生读生字。

师:

我要怎样写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呆会儿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好不好?

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师提示要注意观察生字的笔顺和占格位置。

师:

现在谁来教我写“方”字?

生1:

方的点要点在竖中线上。

生2:

横折钩的起笔和收笔也要在竖中线上。

生3:

横折钩要写斜一点。

师:

现在你们举起手来指挥我写,好不好。

生举起手来大声说笔顺并书空,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字。

评析:

在生字书写时老师一句“呆会儿当我的小老师”激起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个个仔细观察,所以才有后面精彩的指挥。

使枯燥的书写生字的过程增添了情趣,达到了良好的写字效果。

 

三、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要求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本课的识字教学就需要指导学生认读十一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同时学写两个生字“方”“半”;但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多少概念,许多学习习惯也及待养成。

他们的年龄特点促使教师在课堂中要能借助课文学习这个平台,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掀起比赛的活动串起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读,或看,或写,或说,或问,培养了学生识字读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从中习得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张驰有序地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学习,与生字、课文交上了朋友。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想要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善于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式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们乐起来并主动参与学习,最终与语文交上朋友。

 

2.教学设计之二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揭示课题(小黑板出示)

  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

提问: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你们见过什么雨?

(毛毛细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三)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粗略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

  (4)认读“云彩”“飘落”。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

问什么?

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辨析:

“你呢?

”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

(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

)理解“回答”。

  (5)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4.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前4段。

  (四)读文感悟?

  “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雨后那些地方有都会怎么样呢?

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欣赏图片)

  “雨后这些地方都怎么样了?

  咱们闭上眼睛想想:

一场大雨“哗啦啦啦,哗啦啦啦”过后,小草怎么样了?

  其他的植物怎么样了你能说说吗?

  3.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

  论交流:

这都是谁的功劳?

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

  (五)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

  (六)指导书写“半”,进行书写练习?

(机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点儿》。

  2、课件动态出示课题:

雨点儿

  3、齐读,再读。

  二、复习

  1、听音标号。

  数、清、飘、落、彩

  2、这些字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了,你还能读好它们吗?

  课件出示,指名读—师点拨再读—齐读

  三、学习对话

  1、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

  师:

你看!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雨点儿还聊起天儿来了,你听!

(大小雨的纯对话录音)

  2、这是谁和谁在说话?

(课件:

动态出现大小雨点儿的特写)

  3、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次听,你可得听清楚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

  4、他们说的话这张纸上也有,请你读一读,想一想是谁说的,然后选合适的雨点儿涂成实线,先涂好的小朋友再多读几次,要读到能够非常正确、通顺。

  5、校对:

这三句话分别是谁说的,我们来看看提示语。

  课件出示: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

“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回答:

“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

  大雨点儿说:

“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生读提示语,师读对话。

(课件逐句把提示语改成:

雨点儿图+问、回答、说)

  6、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

  大雨点儿(图)问:

“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图)回答:

“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2)老师先来当小雨点儿,谁当大雨点儿来问我?

  (3)课件出示:

  小雨点儿(图)回答:

“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

  大雨点儿(图)说:

“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4)课文小雨点儿光是回答了大雨点儿的问题吗?

小雨点儿是怎样问的?

现在你们就是小雨点儿了。

  (3)连起来请两个小朋友试试。

(带上头饰)

  7、师:

真不错,如果电视台要拍一部《雨点儿》的动画片,那完全可以到咱们班来找配音演员了。

想不想先试试雨点儿配音啊?

  8、(课件出示只有嘴巴在动没有表情的大小雨点儿)你发现了什么?

师:

是呀,这是两颗没有表情的雨点儿,谁能够加上表情来说它们的话,那他就可以获得优秀配音演员奖。

  

(1)同桌准备。

  

(2)带头饰配音。

(随机提问:

你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师:

雨点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课件:

雨前影像)

  1、配乐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

这次读老师有个有趣的要求,一边读一边要在脑子里画画。

  2、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3、想看看你们说的这些景色吗?

(课件动态展示雨后影像)

  4、美吗?

这时,如果你就是雨点儿,你想说什么?

  想象说话:

  如果我是(  ),我想说:

“(             )”。

  5、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雨点儿》教学反思

在学习《雨点儿》这课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

“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路上的行人”等等。

2、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

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

在品读课文时,我问:

“小花小草是怎样欢迎雨点儿的?

”“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雨点儿还会到哪里安家?

”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我去干旱的地方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

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如:

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

在检测预习情况时,我发现一半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

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

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

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效果不太明显。

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另外,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