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09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docx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地质工作包括:

1、基础性地质调查(测量),诸如:

1:

20万、1:

5万区调-矿调,区域物、化探测量,区域水文测量等。

目的:

具战略意义,提高研究程度。

为开展进一步普查找矿工作和其它有关的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即总结规律、优选(缩小)靶区。

2、矿产勘查:

包括特定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

3、矿山生产勘探。

   等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法

1、系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根据目的任务制定“方案”编写“设计”。

2、地质测量(填图)—剖面测制,最直接的找矿方法。

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区内自燃地理条件、景观,成矿地质背景、有利地段、可能的成矿类型、地表蚀变带(构造带)、矿化带、矿体地表直接露头(铁锰冒、碎石或转石等),主成(控)矿构造及产状、规模等基本摸清,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如:

重点工作区、采用何种方法及范围、网度、方向等。

3、化探测量:

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方法为主,还有水化学、汞气、植物等。

包括地表面积(自由网和规则网)和剖面及钻孔原生晕等形式。

关键是采样介质和层位,“代表性”和“有效性”,该加密的必须加密、该放稀的一定放稀、无意义的样不取,不做无用功。

尤其大比例尺化探测量若地质人员亲自做,那更应该得心应手。

最间接的找矿方法。

缩小靶区,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如:

槽探(异常带、高值点等),物探范围、网度、方法、测向等。

大比例尺规则网及剖面一定要注意测线方向。

4、物探测量:

常规高精磁、激电中梯方法为主,还有重力、放射性及瞬变电磁、SIP、V8等。

注重“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多解性”(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最有力的辅助找矿方法。

只有在与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成矿有利地区(段)密切相关的物探异常才有找矿意义。

注意测线方向-垂直目的体,一般要求上测量,若物化探工作只给一次工作量,一定要用到此处,化探可用GPS。

5、槽、井探工作:

地表及浅部工程控制。

主要用于寻找、揭露和控制地表矿体、矿化蚀变带规模、产状及矿化程度和变化。

先通过揭露化探异常带、异常高值点(区)、矿化蚀变碎(转)石点(区)等直接标致去寻找和发现,然后再去控制。

物探异常等间接标致要慎重。

注重探槽详细观察和准确素描-从宏观到微观反复观察、从素描图与实地认真对比、从地质理论同实际现象密切结合等多方面进行,做到“客观准确、**写实”。

注意区分基岩和残坡积、真产状和假产状。

6、钻探工作:

深部工程控制。

是“攻坚战或歼灭战”阶段,一定要在上述工作成果基础上,各类信息集成后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钻孔“打什么”在部设之前一定要清楚,“打到什么了”也应该知道。

即认真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布设、详细观察细致编录(要认识地质现象)、合理推断(结合周边地质特征、类比邻区已知成果、地质理论)、大胆决策(地质复杂性和多变性)达到目的。

注意异常区点的准确位置(野外实地位置与图上误差)及与地表矿化蚀变带关系的“校对”和研究。

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先搞清产状至关重要,必要时可布“反向孔”(浅孔)。

7、硐探工作:

深部详细工程控制。

8、测量工作:

地形、工程点、测网、剖面布设等。

9、水工环工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量。

10、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编写“报告”。

附录B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1.绪言

目的任务,位置交通、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踏勘工作简介。

2.地质矿产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述地质矿产特征(附:

测区地层序列表,矿(化)点、异常特征表,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3.区域化探、物探、遥感影像、重砂特征

4.工作部署及技术路线

说明技术路线,总体工作部署及部署原则;详述具体工作安排时,应根据现有资料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并分别提出对应的工作程序,部署相应工作内容;提出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设计实物工作量。

5.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说明本次矿产远景调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对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等工作分别说明方法选择依据、工作方法的具体技术要求。

6.质量管理与监控

7.经费预算

8.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9.预期成果

设计附图:

结合物化探遥感资料编制1:

5万区域地质矿产草图;

研究程度图(比例尺视情况定);

化探、物探、重砂异常图(内容不多时与1:

5万地质矿产图合并表示);

工作部署图(1:

5万)。

附录C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言

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二、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㈠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㈡以往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㈢以往其它地质工作

四、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㈠矿产地质填图

㈡物探工作

㈢化探工作

㈣遥感调查工作

㈤矿产检查工作

㈥综合研究工作

㈦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

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质背景

二、地层条件

三、岩浆岩条件(火山岩和侵入岩)

四、构造条件

五、变质作用条件

第三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一、地球物理特征

㈠物性特征

㈡地球物理场特征

㈢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二、地球化学特征

㈠地球化学场特征

㈡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三、遥感异常特征

第四章区域矿产

一、概况

二、金属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三、非金属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四、能源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第五章矿产检查

一、矿产检查工作分述

二、新发现矿产地各论

第六章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一、成矿规律

㈠矿床(点)空间展布特征

㈡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㈢成矿区(带)的划分

二、主要矿种的找矿模型

㈠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㈡找矿标志分析

㈢找矿模型建立

三、矿产预测

㈠远景区的圈定

㈡远景区分类及特征

㈢找矿靶区的优选及特征

㈣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第七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一、地质填图工作

二、物探工作

三、化探工作

四、遥感工作

五、矿产检查工作

六、探矿工程

七、其它工作

第八章结论

一、主要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三、今后工作建议

附件一、设计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目的任务第二节、位置交通、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第三节、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踏勘工作简介

第二章、地质矿产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工作区地质特征(附:

测区地层、岩浆岩序列表)

第二节、矿产特征(附:

测区矿(化)点、异常特征表)

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区域化探、物探、遥感影像、重砂特征(重点叙述工作区各类物、化探异常特征及遥感影像特征)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技术路线

说明技术路线,总体工作部署及部署原则;详述具体工作安排时,应根据现有资料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并分别提出对应的工作程序,部署相应工作内容;提出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设计实物工作量。

第一节、技术路线

第二节、工作部署:

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原则,详述每项工作部署依据(根据现有资料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并分别提出对应的工作程序,部署相应工作内容)

第三节、具体工作安排(提出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设计实物工作量)

第五章、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说明本次矿产远景调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对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等工作分别说明方法选择依据、工作方法的具体技术要求。

即:

针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工作方法,说明每种方法选择的依据、达到的目的及具体技术要求。

第六章、质量管理与监控

第七章、经费预算

第一节、项目设计预算编制说明

第二节、项目设计预算表(甲类)

第八章、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第九章、预期成果

设计附图:

结合物化探遥感资料编制1:

5万区域地质矿产草图;

研究程度图(比例尺视情况定);

化探、物探、重砂异常图(内容不多时与1:

5万地质矿产图合并表示);

工作部署图(1:

5万)。

设计总体要求:

目的性强、依据充分、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可行、工作部署合理、组织管理及措施得当,具可操作性。

同时,要做到语言精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具联贯性和针对性,与“设计”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说或少说,相关和主要内容一定描述清楚。

附件二、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地质图

1.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2.种类:

(1)比例尺:

小比例尺(<50万)、中比例尺(5-20万)、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

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地形地质图。

矿区地质图(大比例尺):

水文地质图、地质构造图、构造岩相图、综合地质图等等。

3.内容:

地质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图名、比例尺(数字、线段)、图例。

二、地质填图

地质图是由地质人员经野外实地填制而成→地质填图。

首先确定填图单元:

根据区内已有地质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经野外实地踏勘及剖面控制划分和厘定测区填图单元,并确定各填图单元特征、主要标志及相互接触关系等。

同时,填图人员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1.方法:

主要是路线地质调查。

2.填图路线的布置

尽量垂直工作区主构造线,即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

另外,路线应布置在可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和露头区。

路线要统一布置,布置时要充分考虑:

地质体及异常、矿(化)点分布、主构造线方向、基岩出露情况、地形地貌、交通等综合因素。

不同区域其路线间距应有所不同,不同性质路线其人员安排和观查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一般先布主干路线,再布辅助路线。

路线布置必须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尤其普、预查项目大比例尺填图,必须将已有资料充分收集研究:

包括区域资料(成矿地质背景)、地、物、化、遥等。

首先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层、岩浆岩、构造)、工作区化探异常、物探异常、已知矿床(包括周边地区)点、矿化点等,遥感初步解译(环形构造、线形构造及各类构造交汇部位等);同时,要经野外实地踏勘(选择主干路线,了解主要地质体出露及分布情况、主构造线方向、交通、露头分布→山脊、沟谷、山坡等那里能见到更好的基岩出露)。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再系统布置路线,异常区、成矿有利地段(部位)要有目的地加密路线,做到每条路线都要目的性很强,带着问题去跑路线,这样才能使每条路线真正达到目的和解决地质问题,并能有新的发现。

3.路线间距:

基本路线间距1:

5万为500m左右,1:

1万为100m左右;点距不大于线距。

但不能机械地等间距布置路线,基岩区及异常区、成矿有利地段要适当加密;第四系覆盖区或大面积岩体等简单区要适当放稀,任何地质工作都以达到地质目的为前提。

(1:

1万草测现做的比较多,其基岩区一般为100-200m,第四系覆盖区为200-400m即可)。

4.野外路线调查(跑路线)→地质填图

正式进行野外路线调查前,首先确定工作区填图单元。

(1)填图单元的确定(前中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单元序列表)

经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野外实地踏勘后,初步确定工作区基本填图单元后,通过测制剖面最终确定填图单元。

即每个填图单元都要有1-2条剖面控制。

通过测制剖面,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和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大致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主要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混染现象、分异现象特征及接触带产状等;对火山岩要划分火山岩相,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对中、深变质岩系要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

—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研究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等。

剖面综合整理后成“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2)地质填图

A手图:

同比例尺或放大一倍的地形图,要进行裱糊。

手图是地质填图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最终要归档。

一般一个填图组固定一套手图;与记录完全对口,是路线上所有地质及实际材料的综合表示。

包括:

路线观测点、路线、地质体花纹、界线、接触关系、构造、脉岩、矿化蚀变、产状、样品等。

B记录本:

首页(即扉页)的内容要逐项填写,如编号、姓名、时间、单位等。

目录:

第一部分是观察地质点点号、路线小结、页码。

第二部分是索引:

重要地质点、地质素描、地质摄影。

封面:

野外工作结束后统一印制标签,逐项填写。

工区

编号

第×册

路线号

D3001-3089

记录

×××

日期

×年×月×日

正文:

日期:

天气:

地点:

地质手图:

参加人员:

目的任务:

点号:

D2001,“2001”中的“2”代表组号,后三位当点号。

点位:

GPS坐标(写全):

4220251,18240225。

点性:

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点、脉岩点、矿化点、化石点、控制点、露头点、碎石点。

描述:

从宏观到微观,要求层次清楚、**写实、描述详细、文理通顺、整洁美观、概念准确、重点突出、产状测量正确并说明测的何种产状(层理、层面、流理、线理、断层面、接触界面、岩性界面、叶理等)、在何处所测、文图对口。

取样:

取样物质(体)、取样位置、取样目的。

“定点描述”:

首先进行详细观察,将点周围(至少半径50m范围)各类地质现象看清楚,在综合分析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系统、客观、真实、准确的描述,如同一篇短文一样,要求观查准确、描述正确,使用科学术语(专业用语),不能用白话和土话,“定名和结论”与“现象”一定要对应。

同时要取必要的样品→代表性标本必须取,以便连图,如发现矿化蚀变带除采集标本外,一定要取光谱或化学样品。

必要时(重要地质现象)要进行素描、摄影及追索。

路线地质:

属点间的一种连续观察和记录,首先写明路线方向、行迹及沿途露头情况,然后再记录路线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及所测产状、所取样品等。

下一个点:

“点号”、“点位”、“点性”、“描述”、“路线地质”……使整条路线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记录。

路线小结:

是对整条路线一个系统归纳及综合分析、研究的过程。

从所见到的各地层、侵入岩(脉岩)、构造及矿化蚀变及接触关系等各类特征总结出一个“四维”空间模型,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结论,与本条路线的“目的任务”相对应,必要时做信手剖面。

内容包括:

工作量:

路线长、地质点、样品。

取得成果:

地层、侵入岩、构造、矿化,接触关系。

存在问题:

本条路线未能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建议通过相邻路线或进一步工作加以解决。

结论:

针对本条路线的“目的任务”和解决的地质问题而言。

5.连图:

地质观测路线进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连图”,即由“线”→“面”。

相邻路线要连接起来→连接成“地质图”,包括:

地质单元(地质界线)、构造(断层)、脉岩、矿化蚀变带等。

要求标本连图,即每条路线要采集代表性标本。

相邻路线连不上时要进行野外实地补课,认识不统一时也要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必要时野外实地重新观察、认识,最终统一认识到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水平上。

6.实际材料图:

是“地质填图”中重要的基础图件,与手图同比例尺的完整地形图做底图,除地质内容外,主要反映实际材料,包括:

地质点、路线、剖面、产状、样品及工程等。

7.三对口:

记录、手图、实际材料图一定要对口,三者为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要同时归档。

8.野外地质总图:

从实际材料图中综合出“地质图”,即地质图中的每个单元、界线、构造、接触关系、脉岩、矿化蚀变等均有控制(从实际材料图中一看即很清楚)。

同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9.地质图:

对野外地质总图进行综合,按比例尺不同面积太小(图面无法表示的-直径不大于2mm)地质体及长度小的断层和线状地质体(长度不大于5mm)等可以不表示,但有特殊意义的可夸大表示。

连同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剖面图(可图切)及图例等完善成完整的地质图。

归纳如下:

地质填图:

收集研究资料→野外踏勘→区域对比、测制剖面确(厘)定填图单元→布置路线→路线地质调查→连图→补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总图→地质图。

附件三、地质矿产勘查(找矿)工作的几点体会

1、任何矿产,尤其金属矿产都受构造控制。

沉积构造(层控)、断裂、褶皱、接触带、脉岩(本身就是沿构造上侵,包括岩枝)等。

所以,先搞清构造是致关重要的。

地表追索、槽探控制等应紧紧抓住构造带;钻探验证时也要先划分和圈连构造带(广义的,包括接触带等),构造带中再找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中再圈定(连)矿体,这样才能真正切合实际地将矿体连起来。

若无“构造”概念,光凭样品够品位就连矿体肯定连不上,因为矿体(带)的品位是不均匀的,这段够品位甚至很富,延伸一段距离后很可能就仅为矿化或品位较低。

如果光凭样品结果连,狠可能强不同的矿体硬连在一起,不但错误,而且对下一步工作产生误导。

2、选区致关重要。

内蒙微露头矿或半隐伏-浅隐伏矿还未找完,地表一定有与成矿相关的信息显示,如:

矿化蚀变、成矿元素或前缘元素组合异常等。

因此,化探异常和地表地质特征、矿化信息及成矿地质条件(背景)是选区的重要依据,亦可以说是唯一依据。

即使主成矿元素显示强度不高,前缘元素组合及强度一定很高,特别是主成矿元素若仅为背景或略高于背景,而无高强度值(点),说明地表及浅部基本不具备(存在)矿化蚀变(成矿的基本条件,这样的区域内出现的物探(激电)异常(浅部)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不大,即异常先天不足,不能盲目验证。

若为矿致化探异常,而且强度较高,地表一定能够找到异常源-矿化蚀变带。

3、以地质为主要前提。

工作区地质填图尤其矿区1:

1万地质填图致关重要,首先必须进行全区地质填图这一步,初步摸清成矿基本地质条件、大致搞清异常初步引起原因。

在此基础上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布置下一步工作,这样才有意义。

千万不能直接:

化探-圈圈――物探(激电)-圈圈――钻探-打眼,这样80%不会打到矿。

地质为主、物化探集成或物化探先行、充分集成地质前提后,再用工程验证和控制,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找矿,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矿。

4、必须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及工作部署原则,即“区域展开、面中求点、点上突破”的地质工作步骤和“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工程间距先疏后密”的工作(工程)部署(施工)原则。

先填图-缩小区域;大比例尺物化探、地质圈定异常及寻找矿化蚀变带;槽探、样品控制地表规模、产状、品位等;钻探控制深部延长、延深。

不要同时布设两个以上依据不充分或基本无依据的重型工程(钻孔),为此,建议布设钻孔应逐级进行审批,即:

依据充分-审批-施工-验收。

5、“地质”没有100%的肯定和否定。

“好”的异常不一定见矿,“差”的异常(地质现象显示)不一定无矿,任何情况皆有可能,但地质是科学-自然科学,有规律可循-符合自然规律。

因此,地质师应为“科学家、哲学家、律师、医生”。

6、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写实”,暂时解释不了的将来定能解释。

所以,理论和实践都要过硬。

如:

地质填图所描述的现象、槽井钻探编录等一定要客观实际,采集的样品要真实有代表性(最好留有代表性标本,以便对比),物化探数据要真实可靠并符合前提条件,否则会产生误导。

另外,每项工作都要留有“真实可靠、符合要求”的原始资料,她是最基础的东西,所有成果都以此为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