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023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docx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3月3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根据《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制定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本纲要主要贯彻州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和编制专项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总 纲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加速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全力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遵照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实现XX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XX精神,奋力克服百年不遇的凝冻灾害、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前所未有的特重旱灾等带来的严重影响,按照“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主要表现在:

  综合经济实力节节攀升。

预计全州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元,为规划目标的135%,年均增长13%以上,翻1.4番,占全省生产总值份额达到7%,比2005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财政总收入由16.12亿元增加到57.76亿元,年均增长29.1%,为规划目标的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8.28亿元增加到28.78亿元,年均增长28.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3.31亿元增加到204.21亿元,年均增长30.8%,累计完成607亿元,为规划目标的15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7.34亿元增加到88.29亿元,年均增长18.8%,超规划目标4.8个百分点。

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94.72亿元、219.68亿元,是2005年末的3.03倍、2.84倍。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5%提高到30%。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9.3:

36.1:

34.6调整为17.5:

38.4:

44.1。

  三次产业发展不断推进。

农业平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万吨左右,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建成桔山现代农业示X园区、XX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优质粮油、烤烟、蔬菜、茶叶、林果、药材、草地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草地畜牧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

工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取得突出进展,煤化工产业取得重要突破,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和建材为支柱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以民族制药、烟酒糖茶、特色食品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体系,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

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相结合,旅游业增势强劲,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大幅增长,逐步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租赁、房地产以及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县县通高速公路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铁路、水运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电网建设实现州境全覆盖。

沪昆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建成投运,汕昆高速公路(黔西南段)、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黔西南段)、晴隆至XX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从7925公里增加到12610公里,为规划目标的126.1%;XX至XX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XX段)南北盘江-红水河航运建设工程完成航道整治,建成内河航运四级航道260余公里,500吨级试航成功。

建成册亨坝朝水库、贞丰水车田水库、安龙柘仑水库,新增水库总库容2610万m3,盘江灌区、兴中灌区工程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完成9座小

(一)型和34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6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1亩提高到0.52亩,解决111.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城镇化进程加快,“州市共建”XX市有序推进,各县城和小城镇路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化率从22.9%提高到29%。

生态环保工作进展顺利。

以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主要表现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州森林覆盖率达从40.67%提高到45.04%。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247.99平方公里,完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034平方公里,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治理坡耕地过度开垦等专项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进展顺利。

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水源保护地等各类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节能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9%、13%,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

 

  人民生活水平切实提高。

预计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519元(约合1580美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8022元和1785元提高到15001元和3246元,年均增长13.3%和12.7%。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生进一步改善。

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4亿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从80元提高到140.5元;投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83亿元,保障对象达49.13万人,人均保障标准达489元;投入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99亿元,解决了0.97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投入各级财政资金8.14亿元,对7.7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救济灾民165.1万人(次)。

在兴仁县、贞丰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口24.86万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村级规划基本完成,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投入51.8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6倍;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8.89万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积极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现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州财政对教育、科技、广电、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108.51亿元,是“十五”的3.68倍。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国检”,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XX民族师X学院申办成功,XX民族师X学院和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2.7%、10.7%提高到40%、14.3%。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做好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工作,开展了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智力支边工作取得新成绩。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5%、94.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取得新进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2010年参合率达95.82%。

人口计生工作整体上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8.8%。

下降到7.1%。

,基本完成规划控制目标,符合政策生育率从90.5%上升到92.8%。

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全国首届山地运动会等重要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社会政治稳定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和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三级终结、领导接访、五星级排查预警、网上视频信访等长效机制,信访工作得到加强,政法部门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实现“双降”,“平安黔西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取得新进展。

XX法制、精神文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切实加强。

拥军优属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

民族、XX、外事、侨务、对台、人防、国防教育、统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气象、水文、档案、XX、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新闻出版、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改革开放事业成果显著。

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理顺了顶效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

“废改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清理并废除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行政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草原勘界确权工作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效,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机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推进。

建立和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制度。

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政预算,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

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整顿和规X市场秩序成效明显。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取得积极成效,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到位资金304.8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863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4.1倍、20倍。

  总体上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我州已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工业化初期加快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为“十二五”时期实施工业强州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提速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潮流,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更好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发展。

国家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动西部地区能源工业、资源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西江上游经济区的开发力度和乌蒙山区、苗岭山区的扶贫支持力度,中央企业加速扩X,东部产业加快转移,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省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确立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州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谋求区域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经济加快发展。

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州发展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态势明显。

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够快仍然是我州的基本州情和面临的主要矛盾。

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程度深,以水利、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公共服务水平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快,抓落实、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观念束缚、办事效率差、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乏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矛盾较多等制约全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障碍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尤其要看到,我州经济发展经历了“十五”以来突破式的重工业化进程,纵向上取得了经济总量翻两番多的好成绩,但在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资源大开发的背景下,我州发展的速度、力度和水平仍然不够快、不够大和不够高,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速增效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州应对严峻挑战、解决突出问题的攻坚时期。

我州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十二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州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大力弘扬XX精神,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扩大内需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X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项目建设、强科技创新、促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域间协作为强大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战略定位

  经过“十二五”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努力,力争将我州建设成为:

西南腹地出海和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祖国西线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人居环境;XX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新高地;XX西部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基本要求

  ——必须把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作为推动跨越的根本动力。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扩大视野、拓宽思路,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和经验加快发展,始终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担待,按照行政审批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构建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必须把工业强州、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

以工业化主导全州经济发展,加快全州工业扩X、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推动全州工业的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率先崛起,实现上带一产、下促三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和整体推进,带动全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把主攻大项目、实施大投资、培植大产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基本方略。

立足于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规划,主攻重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支柱产业大发展,引导投资大增长,促进产业规模化、园区化、现代化水平大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优化,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全州经济增长极。

  ——必须把加速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形成新动力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快构建符合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城镇体系,大力扩大城镇规模,拓展城镇产业,增强城镇人口聚集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农村加快建设和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必须把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安全发展作为推动跨越的有力保障。

落实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安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必须把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群众利益作为推动跨越的根本目的。

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民富与州强的有机统一。

  第三章 奋斗目标

  第一节 总体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大幅扩大经济总量,实现2015年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水平全方位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州经济更加发展、XX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富裕。

  第二节 主要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加速增长。

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6%以上,2015年确保实现660亿元以上,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4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274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0%。

——结构优化升级。

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确保达到4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

47:

4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40%;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7%、力争达到40%;以XX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以内,2015年全州常住人口31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和12%以上,到2015年,分别达到24160元和5720元以上;城乡居民居住、出行和享受服务的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0.5%,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人力资源、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

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和27%,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取得新成效。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新建铁路12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340公里,新增蓄水量4亿m3以上,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水利体系;信息、电力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治理石漠化面积1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47%,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源节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公共安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专栏1:

黔西南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第二篇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率先跨越、率先崛起,确保工业投资大幅增长、总量显著扩X、结构更加优化,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

  第四章 推动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进一步构建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建材等为一体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科学发展的支柱工业集群。

到2015年,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28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3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以上。

  第一节 做大做强煤炭工业

  构建煤炭工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煤炭工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率先突破,形成以百万吨级大型矿井为骨干、中小煤矿为补充,煤炭开采规模大幅扩大,生产力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的煤炭工业格局。

到2015年,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原煤产量突破3500万吨、力争达到4000万吨。

  加快大矿建设步伐。

以普兴矿区为主体,大力推进普安县、晴隆县、兴仁县等资源富集地的百万吨级大型煤矿建设,重点建设普安地瓜一矿、二矿、三矿、幸福、泥堡等骨干矿井,建成兴仁振兴、菜子田和XX梅家寨等一批45万吨到90万吨级的中型矿井和一批30万吨级的规模矿井。

  加快中小煤矿企业整合重组。

建立健全小煤矿正常退出淘汰机制,鼓励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和融资优势,兼并收购现有民营中小煤矿,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机械化水平,基本完成中小煤矿企业整合工作,煤炭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鼓励有条件的煤矿企业建设洗选项目,发展原煤集中洗选,实现炼焦煤全部入洗。

加快煤矿瓦斯、矿井水、煤矸石、石墨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步伐。

积极探索运用煤矸石充填采空区,积极引进和发展煤矸石制砖、制水泥等工艺及生产线。

到2015年,力争原煤洗选比例达到50%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瓦斯抽采利用率和废弃物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加强煤矿资源勘探工作力度。

积极开展安龙大坝背斜、普安地瓜背斜、晴隆碧痕营背斜,兴仁包谷地、典母、贞丰龙山向斜等勘查区,兴仁典母和晴隆鸡场、大田、长流等后备区的勘探工作,确保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电力工业

  加快电源建设。

以水电为基础、火电为重点,以风力发电、煤矿瓦斯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发展为补充,进一步加快电源建设步伐,加快形成“水火互济、多元发展”的电力工业新格局。

建成XX电厂一期工程,力争普安电厂一期工程、兴仁电厂建成投产,开工建设XX电厂二期工程和普安电厂二期工程。

积极推进煤矸石电厂建设取得突破。

继续推进界河大中型电站开发,全面建成董箐电站,基本建成马马崖一级、二级电站,进一步加快内河小水电的开发建设步伐。

到2015年,电力装机总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

  强化电网建设。

继续加强主干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开工建设北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威舍长征、普安雨雪、贞丰白腊、晴隆欲飞等一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增容扩建现有部分220千伏变电站。

继续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和入地工程。

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提高农网覆盖面和装备技术水平,实现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500千伏变为中心、220千伏变为主干、110千伏变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