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168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docx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

探究类实验题

热点一 

物质性质的验证与探究

思维导图

第1步

明确实验干什么

审题干及设问,明确实验目的。

第2步↓

题干信息有什么

审题干明确物质的特性及其她有效信息。

第3步↓

思考实验原理就是干什么

根据实验目的、题干信息及已有知识,设想探究、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原理。

第4步↓

问题问什么

细审试题设问,斟酌命题意图,确定答题方向。

第5步↓

规范解答

结合第3步、第4步,用学科语言、化学用语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

方法探究

1、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与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与食盐水,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若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就是___淀粉-KI溶液,对应的现象为_______溶液变为蓝色。

2、高锰酸钾就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无论在实验室还就是在化工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下图就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设计装置D、E的目的就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瞧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打开活塞,将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

观察到的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钾与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

振荡观察到的现象就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但就是若通入的氯气过量,Cl2也能将I-转化为I2:

Cl2+2I-===2Cl-+I2,则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答案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不能 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过程(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

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装置A中试剂就是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Cu+2H2SO4(浓)==CuSO4+SO2↑+2H2O酸性KMnO4溶液③A中酸性KMnO4溶液没有完全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

(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位置。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________ 

________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H2S+SO2===3S↓+2H2O

③BaSO4BaSO3Cl2+SO2+2H2O+Ba2+===BaSO4↓+4H++2Cl-

4、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

草酸的钠盐与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与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就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流程:

第1步 明确实验目的:

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

第2步 新信息:

“钙盐难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第3步 实验原理,第

(1)问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

挥发的草酸蒸气也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问由装置A、B出来的气体有CO2、CO,容易想到用CO还原氧化铜,检验产物中有CO2,注意必须先除去原产物中的CO2,并检验就是否除尽。

第4步 命题意图:

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整合迁移应用的能力,CO、CO2的性质;物质检验、除杂、实验装置的连接,实验现象分析等。

第5步 规范解答:

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第

(1)问,C中的现象易漏掉“气泡”;B装置的作用,涉及了3处踩分点,易忽略草酸的干扰。

(2)问,实验装置的连接,易遗漏第一处D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验证CO,必须有CuO与澄清的石灰水两方面现象的描述,容易漏掉一处。

解析 

(1)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就是检验就是否有CO2气体生成,若有CO2气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就是降低温度,使生成的水与草酸(题给信息:

受热脱水、升华)冷凝。

若草酸进入装置C,会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CO2检验。

(2)检验CO可通过检验CO还原黑色的CuO生成的CO2进行。

因为分解产物中有CO2,所以先要除去CO2,可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就是否除尽,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CO,然后通过灼热的CuO,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气体,没有反应掉的CO可用排水法收集。

若前面澄清石灰水无现象,H中黑色的CuO变红色,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

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或氧化铜)

②前面D中澄清石灰水无现象,H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其后面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热点二 

“气体制备”与综合实验探究

思维导图

1、物质制备流程

2、操作先后流程

(1)装配仪器时: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

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然后点酒精灯。

(4)净化气体时:

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5)防倒吸实验:

往往就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6)防氧化实验:

往往就是最后停止通气。

3、有气体参与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爆炸:

可燃性气体的点燃、不纯气体受热、气体导管堵塞导致。

(2)炸裂:

玻璃仪器的骤冷骤热、受热不均等导致。

(3)倒吸:

气体在用液体吸收或与液态试剂反应时,由于极易溶解或反应导致。

(4)堵塞:

生成的蒸气易凝结、生成气体的同时产生粉尘等导致。

(5)空气污染:

生成的气体有毒,缺少尾气处理措施或措施不当导致。

方法探究

1、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就是(  )

解析 A项,收集装置应长进短出;

C项,气体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未液封;

D项,收集装置全密封,无法排气。

答案 B

2、用二氧化氯(ClO2)可制备用途广泛的亚氯酸钠(NaClO2),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备少量的亚氯酸钠。

装置C中发生反应:

2NaClO3+SO2===2ClO2+Na2SO4(Ⅰ)

装置D中发生反应:

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Ⅱ)

(1)仪器组装完毕,关闭两个弹簧夹,打开A中活塞,向A中注入水可检验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开始时,打开A的活塞,两个弹簧夹的开关操作就是_______________,F中盛有的液体为__________。

解析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水滴入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停止滴入。

弹簧夹甲打开后的作用就是调节装置内气压与大气压平衡,弹簧夹乙打开后,可以使装置F中的NaOH溶液吸收尾气。

(2)装置B中进行的就是用硫酸与亚硫酸钠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该处使用的就是70%~80%的硫酸,而不就是98%的浓硫酸或极稀的硫酸,原因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为离子反应,70%~80%的硫酸能提供该反应所需的足够的H+。

(3)装置C的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装置C的作用就是制备ClO2气体,并可通过观察气泡判断反应的快慢,由此可调节反应进行的快慢;装置E可起到安全瓶的作用,即防止液体倒吸入装置D中。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装置D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就是否过量所需要的试剂就是___。

a、稀盐酸b、品红溶液c、石蕊溶液d、酚酞溶液

解析检验碱液的存在可用酸碱指示剂。

(5)一次实验制备中,通过检验发现制备的NaClO2中含有NaOH、Na2SO3,出现这些杂质的可能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产物中含有Na2SO3杂质的实验操作与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选择的试剂有:

Ba(OH)2溶液、H2O2溶液、AgNO3溶液、品红溶液、H2SO4溶液)

解析过量的SO2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2SO3;Na2SO3与B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3,滴加稀盐酸,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3、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化学建材、油墨、涂料、密封胶与胶粘剂等行业。

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与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

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