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6951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 化学用语化学常识.docx

高考化学五年真题分类解析之专题02化学用语化学常识

专题02化学用语化学常识

2018年化学高考题

1.【2018海南,1,2分】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常用作防腐剂的是

A.碘酸钾B.碳酸氢钠C.苯甲酸钠D.磷酸氢钙

1.C碘酸钾常用作加碘盐的添加剂,碳酸氢钠是糕饼作坊常用的发泡剂,苯甲酸钠是食品行业中常用的防腐剂,而磷酸氢钙是磷肥的主要成分。

2.【2018江苏,2,2分】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B.HCl的电子式: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2.C本题考查化学用语,较易。

中子数为8的N原子,其质量数为15,故应写成157N,A项错误;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应为

,B项错误;NH3的结构中一个N原子与三个H原子以共价键相连,C项正确;Cl-的最外层为8个e-,应写成

,D项错误。

3.【2018海南,5,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O2可与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作制呼吸面具

B.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

D.氯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

3.B潜艇及太空的宇航员通常用Na2O2能够与人呼吸产生的CO2作用生成O2来供给呼吸用,A正确;SiO2没有导电性,但用它制作出的光导纤维能够反射光,因此SiO2可用作光导纤维却不能用来制作光电池,B观点错误;聚四氟乙烯无毒无害,不仅耐酸和耐碱,而且还能阻燃,C正确;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杀菌的作用,D正确。

4.(2018海南,3,2分)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不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是

A.实脸服B.橡胶手套C.护目镜D.防毒面罩

4.D硫酸是一种难挥发性的强酸,没有毒性,不必用到防毒面罩,选D。

5.(2018海南,10,4分)(双选)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

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NaFe(SO4)26H2O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D.KAl(SO4)212H2O

5.ADNaFe(SO4)26H2O溶于水电离生成的Fe3+与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生成的Al3+能够发生水解分别生成絮状的Fe(OH)3和Al(OH)3沉淀而能够吸附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CaSO4·2H2O为易溶于水而且不发生水解产生絮凝剂,Pb(CH3COO)2·3H2O属于重金属盐,本身会污染水质,B、C不合题意。

 

2017年化学高考题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知识。

P的左上角标质量数,左下角标质子数,A项正确;F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B项错误;两个Cl-应放在Ca2+的两侧,C项错误;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D项错误。

2.【2017年高考海南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可作调味剂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蔗糖有甜味,可作为调味剂,A项正确。

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阻止食品被氧化,

因此细铁粉可以作为食品抗氧剂,B项正确。

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消毒杀菌,可作

为消毒剂,C项正确。

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为食品干燥剂,

生石灰可作为食品干燥剂,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用途,此题比较基础,平时夯实基础,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体现对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3.【2017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故B错误

;C、为辐射标志,故C错误;D、为易燃液体或依然固体标志,故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标志的认识,此题属于基础题,要了解化学中每个标志的用途,所对应的物质。

4.【2017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B.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铜电路板

【答案】A

【解析】酸雨的分为硫酸性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前者与SO2有关,后者与氮氧化物有关。

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酸雨与二氧化碳无关。

故A不正确。

2016-2013年化学高考题

1.【2016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B.柠檬酸C.山梨酸钾D.三聚氰胺

【答案】D

【解析】谷氨酸单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柠檬酸主要用作酸味剂、抗氧化剂、调色剂等;山梨酸钾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三聚氰胺有毒,不可用于食品加工及作食品添加剂。

【名师点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这几类: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等;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如在酸奶、冰淇淋等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如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

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目的是增加甜味感,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阿巴斯甜等。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本题属于基础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2016年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

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

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若再喝醋,NaHCO3会与醋酸发生反应,起不到抗酸药的作用,B项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

题目比较基础,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

如物品回收标志

;中国节能标志

;禁止放易燃物标志

;节水标志

;禁止吸烟标志:

;中国环境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

等。

知道常见的抗酸药及其治疗原理。

此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

C2H4O2

【答案】B

【解析】A、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因此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表示为

,A错误;B、Mg2+的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0,则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表示为

;B正确;C、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

,C错误;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并能灵活应用。

易错点是电子式的书写,注意分清楚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4.【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的是()

A.C2H5OHB.HNO3C.NaOHD.HCl

【答案】B

【解析】C2H5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腐蚀品,A项错误;HNO3是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项正确;NaOH是强碱,有强烈的腐蚀性,C项错误;HCl是强酸,有腐蚀性,但通常不作氧化剂,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品的标志。

5.【2015重庆理综化学】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D

【解析】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CuSO4·5H2O→Cu,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A错误;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由Fe2O3→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B错误;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C错误;D.四氧化三铁的俗名是磁铁,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的判断,涉及铜、铁

的冶炼,传统硅酸盐工业。

【名师点晴】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本题以我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背景材料,将生活中的发明创造与化学连接起来,充分体现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为同学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打下基础,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6.【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A、B、D项均涉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考点定位】化学反应的定义、常见生产生活中的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以我国古代的科技应用为素材,考查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7题】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化学问题的能力。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热碱水中,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碱性强,促进油脂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乙烯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铁粉可与氧气反应从而防止食品被氧化,也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解析】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应注意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否同时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还要特别注意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对于本题应注意审清“没有”、“化学反应”等关键词语,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吸附产生异味的物质,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正确;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利用升高温度,促进纯碱的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为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是由于高锰酸钾溶液能将水果释放出的具有催熟水果作用的乙烯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名师点晴】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载体考查相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明确是化学变化的特征、判断依据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8.【2014年高考重庆卷第1题】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应实质的理解。

明矾中的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有吸附作用的Al(OH)3胶体而净水,涉及化学变化,A项错误;液氨用作制冷剂,只是NH3的状态发生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B项正确;HF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SiF4和H2O,涉及化学变化,C项错误;CaO与H2O反应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通过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了解掌握程度,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本概念,从掌握概念的本质入手,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题还与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9.【2015浙江理综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

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答案】C

【解析】A、液晶态介于晶体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晶体的某些性质如有序性,也有液态的一些性质如流动性,A正确;B、0℃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冰的水分子间氢键比液态水时的氢键更多,B正确;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但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变化,C不正确;D、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的过渡排放造成的,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氮氧化物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SO2、氮氧化物的排放,所以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液晶的性质、水中氢键对水物理性质的影响、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等变化判断以及预防酸雨的措施。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液晶结构与性质判断、氢键对水物理性质的影响、石油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乙醇的工业制法、蛋白质性质以及纳米材料的应用、酸雨形成与预防等知识。

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下档题,题目难度偏低,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2015福建理综化学】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工业生产,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橡皮擦的主要成分为橡胶,与橡胶工业有关;铝合金与冶金工业有关;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与电镀工业无关;铅笔漆与涂料工业有关。

本题选C。

【考点定位】考查制作铅笔涉及的材料与相关工业生成的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经常使用的最普通的铅笔为线索展示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研究。

铅笔头上带有擦

拭的橡皮擦原料是橡胶,涉及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合成橡胶工业;固定连接橡皮与铅笔的纽带——铝合金片涉及冶炼金属的冶金业;为了增加和学习生活的视觉美感和亲和性,在铅笔外皮刷的油漆及绘制的各种赏心悦目的图案、花纹、文字等使用的原料涉及到有机合成及涂料的生产和使用,制作铅笔芯要以石墨和粘土为原料加工制成。

只有对物质的各种成分全面认识,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见化学知识已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充分证明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学好化学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11.【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7题】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CH3CH3+Cl2

CH3CH2Cl+HCl

CH2==CH2+HCl

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能力。

乙烯与氯化氢发生的是加成反应,A项错误;油脂酸性水解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碱性水解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B项正确;Zn+Cu2+===Zn2++Cu中Zn单质被氧化,C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实质上分别为氧元素(过氧化钠中)和氯元素的“歧化反应”,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D项错误。

【考点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中学常见的化学反应为例,分析和判断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考查化学反应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断和分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无机化学中的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判断,应根据具体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12.【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2题】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电子,A正确;B、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石英是二氧化硅,属于纯净物,B不正确;C、在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弱电解质。

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电解质,C不正确;D、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而葡萄糖是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正确,答案选A。

【考点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分类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有关概念与含义以及判断依据是答题的关键,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注意单质、纯净物、强电解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含义,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3.【2014年高考天津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可燃冰主要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ΔG=ΔH-TΔS,放热和熵增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放热的熵增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而吸热且熵减小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A项正确;氢氟酸对二氧化硅有腐蚀作用,不能用玻璃瓶存放,B项正确;甲烷水合物也称“可燃冰”,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C项正确;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不能生成氢气,D项错误。

【考点地位】本题考查了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反应自发性的判据,HF对玻璃的腐蚀,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浓硫酸使金属铁钝化。

【名师点晴】本题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所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H—T∆S<0,由反应能自发进行,判断∆S的变化,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要注意浓硫酸的特殊性。

14.【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7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答案】D

【解析】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利用的是太阳能,而电解水制氢利用的是电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目前电能主要是利用火力放电,因此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正确;B、铵根及氨气中的氮元素均是-3价,利用氧化剂将其氧化为氮气,可以进行废水处理,也可以借助于电解法转化为氮气,B正确;C、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体积为10-12L,设数个分子为N,则即该检测技术能检测细胞内浓度为

mol·L-1,N可能介于1~10之间,则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故C正确;D.汽油与甲醇均可燃烧,且热值不同,则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发生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能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燃烧热及光学检测技术等。

【名师点晴】本题以光催化电解水、废水处理、物质检测、燃料热值等前沿学科技术为载体,意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偏僻,平时需要学生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收集和积累,题目难度中等。

15.【2013年

高考海南卷】下列化合物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绿矾—FeSO4·7H2OB.芒硝—Na2SO4·10H2O

C.明矾—Al2(SO4)3·12H2OD.胆矾—CuSO4·5H2O

【答案】C

【解析】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

【名师点睛】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该知识点与课本联系密切,源于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化学的关键是注重基础,提升能力,在今后高考化学的考查中,也一定会体现重视核心知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命题宗旨。

16.【2013年高考上海卷】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尿素是共价化合物,它们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C正确。

【考点定位】基本概念。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这几个概念的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