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沉降观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1211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路基沉降观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1路基沉降观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1路基沉降观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1路基沉降观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1路基沉降观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路基沉降观测.docx

《1路基沉降观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路基沉降观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路基沉降观测.docx

1路基沉降观测

 

文件编号:

 

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

 

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状态:

持有者姓名:

分发号:

持有者部门:

 

*******************************************

 

目录

1开展项目3

2依据文件3

3主要仪器设备3

4操作规程4

5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5

6安全注意事项16

7数据处理18

8测量不确定度20

9原始记录表格22

1开展项目

1.1观测点的月沉降速率(0~5000mm/月)

1.2观测点的累计沉降量(0~5000mm)

1.3分析沉降变形规律,及时指导施工实践

2依据文件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3主要仪器设备

3.1主标准、配套设备

主标准设备

标准名称

型号规格

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

备注

水准仪

DSZ-2

0~5000mm

2.5mm

/

水准仪

AT-G2(B2)

0~5000mm

0.5mm

/

3.2主要技术要求

在路堤施工期中,由于沉降量一般较大,观测精度可适当低一些,路堤填筑观测精度为2~3mm,可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在路面施工期中观测精度为2~1mm,观测精度要求较高,测量方法应尽可能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最低不能低于四等水准要求。

在老路扩建路基拼接过程中,测量方法应尽可能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最低不能低于三等水准要求。

普通水准尺采用红、黑面标尺,尺子必须牢固无损,尺底板不应有松动、尺的中线与尺底成垂直,尺面不能有弯曲。

水准尺应进行标尺零点不等差、1米长度和分米长度等项目的检验,水准尺必须装有圆水准器,不符要求不能使用。

精密水准尺采用基、辅面标尺,尺子必须牢固无损,尺底板不应有松动、尺的中线与尺底成垂直,尺面不能有弯曲。

水准尺应进行标尺零点不等差、1米长度和分米长度等项目的检验,水准尺必须装有圆水准器,不符要求不能使用。

为了消除观测中的系统误差,每次观测应做到五个固定(即观测条件相同)。

五个固定是:

后视尺固定(例如用4.687尺专门放在水准点上);测站位置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司仪器及持尺人员)固定;转点固定。

五个固定中重点是测站固定和持尺人员固定,特别是持尺人员应受过专门的训练。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水准仪

的型号

视线

长度(m)

前后

视距差(m)

前后

视累

积差(m)

红、黑面

(基、辅面

读数较差)

(mm)

红、黑面(基、高差较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允许闭合差

(mm)

DS3

100

5

10

3

5

DS1

100

3

6

1.0

1.5

DS3

75

2.0

3.0

DS1

100

1

3

0.4

0.6

注:

n—测站数;L—水准路线长(以公里计)。

4操作规程

4.1水准仪操作规程

a仪器使用前需进行圆水泡检校和i角检校;

b将仪器置于前后尺中间,调整三脚架大至水平高度适合观测者后,将三脚固定在地面;

c将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安装在三脚架上;

d调整脚螺旋手轮,使水泡居中;

e用光学瞄准器瞄准水准尺;

f旋转目镜对光螺旋,使分划板视距丝清晰;

g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仔细对光,消除视差,使水准尺的分划成象清晰;

h旋转水平循环微动手轮,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的一侧;

i进行高差、距离测量。

5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5.1.新建高速公路

5.1.1水准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软土地区路基沉降观测的一般经验,软土路段每100m设一组沉降观测点,路堤高度大于5.0m的路段每50m设一组沉降观测点并设一组位移观测点。

根据我院多年来软基处理的经验,现对沉降及位移观测点的布设提出如下要求和说明:

(1)所有大、中、小桥(包括通道桥)位置均需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桥头引道,离桥头搭板1m处,跨度超过30m的结构物两端各设一观测断面,跨度小于30m时仅在一端设置,具体布设时应按该条原则予以微调;

(2)所有涵洞(包括箱形通道)处原则上均需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涵背一侧,离涵背约2m处,沉降板具体位置应随涵洞交角而调整,距离相近、地质情况一致的可统一考虑布点;

(3)对于一般处理路段(采用砂垫层+预压路堤)、通道与涵洞基础处理段(采用粉体搅拌桩)、桥头路基处理段(一般情况下采用塑料排水板,当沉降与稳定仍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挤密碎石桩处理)、桥头25m的处理段到其他处理段的过渡段的接头处,应在离开两个接头各10m以外的路段各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以观测几种处理方案的沉降差异,为减少观测点密度,距离相近、地质情况一致的可统一考虑布点;

(4)在地质情况明显变化的分界线两侧各10m处,应分别布置一组沉降观测点;

(5)路中沉降标应注意避让通讯管线,建议布设在距路中线0.5米的位置,路侧沉降标建议布设在路面结构层边缘与护坡结构之间的土质填料的锤线上。

5.1.2沉降标的制作与埋设

(1)沉降标及位移观测点基桩按沉降及稳定观测设施工程数量表中位置逐一布设,表中“中”为路线中心处,“左”、“右”为左右土路肩外缘向内侧0.5m处。

(2)沉降标请按图1加工。

沉降标由一根直杆(直径φ20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600×600×9mm的沉降钢板组成,直杆用三根斜钢筋焊接在沉降板中心上,沉降管外需加保护套管,套管内径70mm,底部与沉降板焊牢,与三根斜钢筋矛盾处割开,并随沉降管接长而接长,略高于沉降管并加顶盖。

(3)沉降标埋设在路基的:

①一般地段在原地面以上压实两层土时埋设;②有砂垫层地段在砂垫层上压实一层土时埋设(如图2所示);③粉喷桩地段在粉喷桩顶上压实两层土时埋设(如图3所示)。

埋设在土上的底板,应先在钢板下铺5cm左右厚的砂土,安放沉降板时,注意底板水平,并在砂垫层上适当揉搓,使底板与砂垫层完全接触,避免局部虚空,再回填土夯实。

沉降板埋设程序见图4。

(4)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并遵循先填土压实再开挖接管的原则。

每段接管长度为20±0.5cm,两端有螺绞接头与空心管紧绞连接。

每段接管的顶应有相邻两期的观测标高。

也就是说:

第一段接管埋好后,随即测量管顶标高,作为第一期观测值(初读数),待土填筑一层后,先在原管顶面上观测标高,作为第二期观测值,随即接上第二段接管,观测管顶标高。

这样,按顺序逐节升高,计算出每期观测的沉降量。

(5)有关施工人员在接长沉降管时应将接头拧紧,防止松动造成破坏或虚假沉降量,沉降观测人员将不定期用麻花钻检查沉降管长度,发现有弄虚作假现象,该处已发生的沉降土方一律不予计量。

施工单位应派专人保护沉降板,如发生破坏或丢失应及时恢复或补埋并及时通知沉降观测人员,在沉降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时负责寻找并开挖出沉降标。

5.1.3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点分地面水准点和桥上水准点和通道水准点三种,埋设位置有不同的要求。

(1)地面水准点

地面水准点由施工单位提供,密度应满足沉降观测断面的要求,一般为每200m一个,以便一个测站视距不超过80m完成测点的观测。

水准点应选在垂直于路中心线50米外的距离,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混凝土水准标石,统一用JKBM英文字母编号(水准点的布设对于沉降观测的精度特别重要,水准点最好选择在老路有灌注桩的桥梁上,多年老房子的地平上等老建筑物或岩石山体等处,并尽可能离河流远一些)。

标石、标志应符合有关规定。

(2)桥上水准点

路堤填筑到96层时,为了减少转点传递对观测标高的影响,适时将地面水准点转移到灌注桩基础的桥上,位置可先转设在桥耳墙顶上,对于南北(东西)走向的公路,统一设在东南(西南)耳背墙顶上(中、小桥),若为大桥,则在东南(西南)角、东北(东南)耳墙上各设一个。

为了避免桥耳墙顶上受施工磨面的影响,桥上水准点再转设在中央分隔带的水泥板上(与路面接边处),实为长久之计。

由于灌注桩基础也将发生微弱沉降,因此桥上水准点需定期进行复核。

水准点位置选定后,在桥耳墙施工时,预埋一根φ18~22mm长20cm的顶面磨圆钢筋,筋头露出砼顶面上1~2cm,或用射钉枪打入标志。

桥上水准点一律用JKBM标段号+序号表示。

如JKBMJ3~1表示J3标第一个桥上水准点(桩号由小到大编制)。

桥上水准点埋设好后,由地面水准点和三等水准往、返观测引测,高差闭合差为

毫米(n为测站数)。

或二等水准往、返观测引测,高差闭合差为

(3)通道水准点

若两桥相距甚远,为了工作的需要,也可在中间选择一个经观测确保稳定的通道水准点,所谓稳定是指通道测点连续三次月沉降率在测量精度范围内,其值为1~2mm/月。

(4)桥头水准点

工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采用路面施工期沉降观测设置的桥头永久水准点。

永久水准点设置于桥梁的外侧侧护轮坎上,水准点纵向距离桥头80cm,横向距离护轮坎外测边缘10cm。

设置可采用打膨胀螺丝,旋紧螺母,使螺杆露出0.5cm。

5.1.4沉降观测细则

(1)路堤填筑期的沉降观测

a观测技术指标及操作

测站视距长、前后视距差要求及观测、记录计算顺序、黑红(基辅)面读数较差、高差的较差见表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所示。

视线高度要求三丝均能读数。

读数取位为1mm,计算取位为0.5mm。

观测中要特别注意水准尺的垂直,即圆水准器居中。

转点必须使用尺垫,禁止用临时砖石代替尺垫。

水准点至沉降测点间转镜次数一般为一次,最多不超过两次。

路堤填筑期按四等水准要求观测。

b观测频率

施工单位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若相邻两层土的填筑间隔时间超过15天,中间尚应加测,以便观测时间的间隔不大于10~15天。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每隔二层观测一次。

c初读数观测及接管操作

沉降板埋设时,随即用四等水准观测首节管顶和底板的标高。

底板标高也可以用首接管顶标高减去管高获得。

为了检查累计沉降的正确性,质检单位用钻孔方法测定底板标高,以资检验。

因此,底板高程应十分正确,初读数观测时,绘好沉降及稳定观测设施工程数量表的水准点与沉降点观测位置图,作为以后每次观测固定仪器位置的依据。

沉降及稳定观测设施工程数量表为竣工存档资料之一,由专人保管,适时上交。

第二次观测时,先由施工单位挖出点位,而后观测接管上、下两个管顶的标高。

下节管标高用于计算第一次沉降量,上接管顶标高作为下一次计算沉降量的初值,循序逐节升高,重复上述工作。

使用观测手簿和沉降观测表时,一张表格填入一个沉降观测点,注明每次观测的日期即可,一个观测点集中在一张表格中,便于察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

观测人员对埋设时的初读数及每填筑二层与施工单位共同观测。

每次观测时,施工单位负责测前找点、挖点、复土等。

d填土速率的控制

填土速率应控制日沉降速率不大于1.0cm/天时,可以填筑上一层土方。

e构筑物的沉降观测

观测点布置表中规定的构筑物观测点,应在其建成后设观测点,若为明通道、明涵、沉降点可设在中央分隔带的采光孔顶和涵顶上,路侧点可设在端墙顶部。

如连续三个月的月沉降速率小于2mm/月时,可当作水准点使用。

(2)预压期的沉降观测

a预压土方标准

96层结束后进入预压期,预压期是指堆载、等载或超载的预压土方填筑完毕至达到稳定可施工路面结构层的期间,该期间一般为3~6个月。

预压土方的高度依设计而下。

若头1~2次观测的月沉降速率较大(>3~5cm/月),则应考虑再加载土方、超载高度,预压土方应有足够的宽度,长度为50m,同时应有80%的压实强度,预压土方顶在应为平整。

b观测频率

预压期的观测频率视沉降量变化情况而定。

根据我院多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预压期头一个月的沉降量较大,之后逐渐减小为几个毫米的沉降量,故在预压期第一个月每7~10天观测一次。

第二个月每半月观测一次,以后为每月观测一次。

c接管工作

为了便于挖点,每个测点的管顶应接到压实面以下5~20cm,即管顶不超过土面。

具体言之,堆载路段的测点应在96层面(路床顶面)以下5~20cm;等、超载处测点应在等、超载压实面以下5~20cm。

因此在预压期观测前,要检查堆载路段的管顶是否到位;等、超载处测点接管是否接到位。

接杆的方法可以逐接加高,也可以用一根自来水管连接到位。

d观测精度

预压期沉降速率逐渐减小。

当减小到小于10mm/月时,应按三等水准观测,三等水准的技术指标见表2所示。

同路基施工期一样,每次观测时,施工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即测前找点及挖出点位,测后复土等。

e水准点移设

预压期开始时,桥梁工程基本结束,应适时将地面水准点转到桥上,桥上水准点的设置,编号及观测,按上述要求进行。

f稳定标准

预压段的稳定标准依观测的月沉降速率而定,当连续两个月的月速率小于5mm/月时,即可卸载进行底基层和护坡的施工。

g等、超载卸载程序

等、超载填土路段,当观测单位确认沉降达到稳定标准,由业主下文,给予卸载。

任何下属施工单位,不能擅自卸载。

在卸载前应观测一次,观测后挖出沉降板的管杆,按卸载厚度拆除相应的杆长。

卸载完成后,对保留在96层面下的管顶再观测一次。

h沉降观测工作的交换

从96层到预压期观测结束时,可能有相当部分施工单位会随时撤走。

因此施工单位在撤走前,必须履行交接手续,明确接收单位及负责人员;进行现场交点,绘好点位图;所有观测资料逐一交清。

这项工作应由监理组协助监督、组织下完成。

(3)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期的沉降观测

a观测频率

当厚度大于或等于30cm时,底基层和基层分二次碾压,一般每碾压半层或一层观测一次。

若一个层次二次碾压时间相距很短,则可合并一次观测。

b沉降观测点的转换

底基层施工时,原96层的观测桩号均受到破坏。

必须采用换桩的办法代替接管升高工作。

操作方法是:

在底基层施工前1~2天对96层观测点进行观测,作为96层最后一次沉降量。

待底基层半层或一层碾压好后,距离路中心右侧130cm处打入φ10长20cm的短钢筋,出露顶面1cm,作为临时沉降标。

测定其钉头标高,作为初读数。

待下一次碾压前1~2天,在原钉位上观测标高,算出底基层加载后的沉降量,以此类推。

此临时沉降标在通讯电缆沟开挖后即被覆盖。

c建立人孔井观测点

在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期间,通讯人孔井开始施工。

如人孔井建成后,及时将观测点转置到人孔井上。

因为人孔井的顶部由长方形度板及中部圆孔组成,二者高差一般为20~30cm。

测点转移时,可先统一转置到长方形底板的北向(或南向)中心线处,钉上套有园环的射钉。

之后,当园形井口建成后,再统一转移到园形顶部北向或南向中心线处,编上人孔井桩号。

d观测精度

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期沉降观测按三等水准要求进行。

(4)路面基层施工期沉降标和水准点

a主线沉降标的位置

开挖通讯电缆沟之后,原填筑期沉降标将被破坏或覆盖。

为了确保观测的连续性和路面施工期观测的顺利开展,必须及时在通讯电缆沟内重新设置沉降观测点。

新沉降标必须在通讯电缆沟开挖之前完成设置,并建立初读数。

在新沉标尚未建立初读数之前,必须保护好原沉降标。

路面施工期沉降标的纵向分布原则、埋设断面数与填筑期相同。

由于底基层施工之后,中央分隔代以外不再允许开挖,因此每断面仅埋设中点,统一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右半侧。

路段沉降标埋设桩号与原沉降标相同;桥头、箱头(人通、机通侧)沉降标埋设时,距离桥头、箱头12~20m。

水泥墩沉降标

在开挖通讯电缆沟之前,必须设置水泥墩沉降标。

水泥墩在底基层完成后,即可开始设置。

水泥墩尺寸为20cm×20cm×130cm,配置4根φ16纵向钢筋和7根φ8箍筋,采用3号钢筋,25号混凝土。

在水泥墩顶端预埋1根长20cm的φ10钢筋,出露1cm,作为观测点。

水泥墩埋设中心距离路中心线70cm,内间距60cm,外间距80cm,基本上位于电缆沟开挖后的底基层台阶顶所在范围。

沉降标设于该位置,可减少或避免防撞桩施工的影响和树木的覆盖或阻挡。

水泥墩下端埋入96区深度不得小于30cm,采用预制安装时,应回混凝土,使沉降标可靠固定,以防电缆沟开挖时,使水泥墩产生摇动或倾覆。

上部高出底基层80cm,确保中间带回填土后高出培土顶15cm,便于种草后寻找观测点。

b匝道沉降标的设置

路面施工期各互通区匝道桥桥头和收费站路段,需增设沉降观测点。

一般断面仅设中点,大型收费站增设左、右、中三点。

桥头沉降标距离桥头15~20cm。

.

单向匝道桥头油面2层施工完毕后,在路中心用临时沉降标埋设。

双向匝道桥头基层施工完毕后,在路中心用水泥墩沉降标埋设。

水泥墩尺寸为20cm×20cm×65cm。

水泥墩下端埋入基层深度不得小于20cm;上部高出基层顶45cm。

其它均同主线水泥墩沉降标。

收费站路段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在(左)中(右)收费站口打钉设置沉降观测标志;待收费站构造物装修完毕后,在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标志。

c桥头、箱头水准点的设置

桥头已完成临时水准点的设置;箱头因在填筑期的沉降量较大,未设置水准点。

路面施工期,待桥梁、通道施工完成后,应设置永久水准点。

桥梁两端桥头均应设置水准点,以便于对桥梁的纵向沉降进行监测。

通道在靠近沉降标一头设置水准点。

永久水准点设置于桥梁、通道中间带的右侧护轮坎上。

水准点纵向距离桥头、箱头80cm,距离过近会在桥头结构缝施工时遭到破坏;横向距离护轮坎外侧边缘10cm。

设置可采用①打膨胀螺丝,旋紧螺母,使螺杆出露0.5cm;②浇筑护轮坎时,预埋φ10长20cm钢筋,使钢筋头露1cm。

d路面层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观测频率

油面层由表面层、中面层、底面层三层结构组成。

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

观测精度

路面施工期的沉降量一般为几个毫米,观测精度要求很高,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用二等水准,至少用三等水准,水准仪望远境放大率为30倍。

5.1.5稳定观测细则

(1)位移观测点及其基桩的布设

位移观测点(位移桩)布设在路堤两侧的坡脚处,基桩(水泥混凝土桩)必须布设在坡脚外路堤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一般布设在离坡脚30m以外。

路基预压施工高度大于路基极限高度的路段,位移观测点纵向每50m设置一组。

(2)观测方法及频率

位移桩和基桩设置好以后,采用全站仪或红外测距仪量测。

观测频率为:

在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后,施工单位应1~2天观测一次,每星期观测1~2次。

在路堤填高未达到极限高度之前可适当减少。

观测必须持续到路堤达到预压施工标高。

(3)稳定判断标准

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若日侧向位移量达到0.3cm/天,标志着不稳定状态的出现,应立即停止加载,当停止加载后,仍需持续观测,并且当连续观测三天的沉降与位移在控制值之内时才可继续加载。

5.2扩建高速公路

5.2.1观测仪器及精度

(1)观测仪器

为了满足扩建工程路基沉降观测二等水准精度的要求,二等水准采用带有测微器的水准仪,必要时用电子水准仪以提高观测速度及精度。

二等水准采用条划铟钢尺;电子水准尺采用编码尺。

原位观测用的剖面沉降仪和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探头及接收仪器。

水准仪必须符合等级水准测量要求。

水准仪各部分转动应灵活,稳当,制微动螺旋作用应可靠,调焦透镜运行及目镜调节不能有明显的晃动现象。

每次观测前除检验园水准器,十字丝位置正确性,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器灵敏度等项目外,还需进行i角的检测。

i角规定为小于8″。

原位观测用的剖面沉降仪和测斜仪均按时检定。

(2)观测精度

根据高速公路老路路基沉降的实际情况以及扩建工程的特殊要求,拓宽路基和老路基沉降沉观测均需采用二等水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见下表。

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等级

m观

(mm)

红、黑面平均值或基、铺平均值高差中误差(mm)

一个测站沉降量的中误差(mm)

二个测站沉降量的中误差(mm)

0.18

m观=m站=0.18

0.18×

=0±0.25

±0.18×2=±0.36

注:

m观取自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m站一个测站高差中误差(不顾及水准点误差时即为标高误差)

(3)二等水准观测实施

为消除或减小观测中某些系统误差,每次观测时,必须按规定观测线路图进行,并坚持四固定原则(观测仪器、观测人员、测站、水准点),其中观测人员及固定仪器位置最为重要。

二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指示列于下表。

二等水准主要技术指标

水准仪

型号

i角

视线长度

(米)

视距差

(米)

红、黑面(基、铺面)读数较差(mm)

红、黑面(基、铺面)

高差较差

(mm)

闭合环线或支线往返允许闭合差(mm)

前、后距

中距

前、后

后、中

DS1

<8″

50

60

1.0

<5.0

0.5

0.7

注:

n—测站数,L—水准路线长度,以公里计

3)二等水准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i)主线一测站观测程序为后基—前基—前铺—后铺,最后读取中视基铺读数,记录者随即计算测点的基铺读数差和基铺高差之差,符合要求后才能搬移测站。

迁站时,观测人员一手托住仪器基座部位,一手扶住三角架行走,严禁横持仪器行走。

ii)每一高差必须观测两个测回,二测回高差之差应小于0.5mm,取其中值为最后结果。

iii)持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观测精度。

二等水准必须借助竹竿扶稳水准尺。

由于高速公路车辆频繁,持尺员要有耐心,察视观测员读数一瞬间时持稳尺子。

iv)闭合圈及附合水准线路测完后,随即计算高差闭(符)合差和允许闭合差,达到要求后,填高差改正表推算闭(符)合线上各点高程。

V)观测员注意事项

观测员主要任务是读取后、前读数、仪器架设在停车道上,尽量紧靠栏杆架设仪器,迁站时沿路肩行走,不横穿半幅路基。

持尺员由前持尺和后持尺2人组成。

即每观测一个高差结束时,前持尺员见到记录员手势,表示测站数据通过,可向前下一测点持尺。

持尺员横穿路幅时,必须等待无车瞬间穿过(一般距行车150m以外),穿越路基时水准尺不准横拿,也不准在中央分隔带路缘边行走。

观测前应与市扩指及路政大队联系,同意后才可上路工作。

观测人员必须身穿警示背心,测量车尾部必须挂上警示标牌,观测时在路面上安放锥形筒,以便指示车辆注意前方测量目标,确保观测人员的安全及交通的畅通。

(4)扩建路基施工控制标准

路面中心(人孔井)按二等水准观测标准,路基拼接施工期实测沉降速率应小于2mm/月,路面拼接施工期实测沉降速率应小于1mm/月;

对于选择复合地基处理处理或非软土地基,新老路肩各层次实测点沉降速率应小于2mm/月;

对于个别路基稳定质量较差的路段,另行规定或经主管单位核准处理方案后确定;

老路面与新路面连接由路面设计确定。

6安全注意事项

6.1主要设备的维护

6.1.1水准仪清洁

将漆面擦拭干净,吹去镜片上的灰尘,然后用干净的脱脂棉小心擦净镜片处片,必要时,可蘸取少许纯酒精,切勿用如油,汽油或水等液体,不可用手触摸镜片。

擦拭湿的仪器时要小心,将仪器从包箱中取出,使其充分干透。

保持包箱内外清洁、干燥。

6.1.2水准仪贮存

长期存放时,将仪器从包箱内取出,以便空气流通,防止镜头生霉。

贮存必须防尘,空气流通,低湿度。

6.1.3水准仪运输

长途运输应将仪器装入有泡沫塑料的运输包装箱内。

6.2安全作业程序

6.2.1一般规定

6.2.1.1操作人员进入检测工地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及相关安全设施;

6.2.1.2严禁与检测无关的人员进入检测工地现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