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07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史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国史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国史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国史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国史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史记.docx

《三国史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史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史记.docx

三国史记

研究朝鲜半岛的重要史籍:

《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古史书。

1145年高丽学者金富轼(1075~1151,中宋代)用古汉语撰成,记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史事。

《三国遗事》由高丽僧人一然(1206~1289,中宋末元初)于13世纪80年代用古汉语编撰,晚于《三国史记》。

内容以佛教历史与传说为重点,时间上起檀君朝鲜开国传说至新罗王朝灭亡,侧重反映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历史遗事和逸闻,具有明显的野史特征。

朝鲜半岛主要朝代:

传疑/神话时代:

檀君朝鲜辰国

信史时代:

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

三韩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

中世至近代:

后三国高丽李氏朝鲜

大韩帝国

现当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大韩民国

第一章史前社会和古朝鲜

史前朝鲜是指大约50万年前至古朝鲜的历史时期。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已有人类居住的遗迹。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

古朝鲜:

古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初建立的阶级社会。

原国号朝鲜,为区别后世的李氏朝鲜,史学界称之为古朝鲜。

各国学者对古朝鲜概念理解有所不同。

朝韩现称古朝鲜,多合指檀君朝鲜和卫满朝鲜,不承认箕子朝鲜存在。

其他国家主要指信史(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

檀君朝鲜

檀君传说首次出现于一然所著《三国遗事》。

根据这则传说,朝鲜历史可以追遡至公元前2333年,与中国尧帝同一个时代。

为颂扬檀君建立朝鲜,韩国、朝鲜把10月3日设为开天节(公休日),并把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作为檀君纪元的元年开始。

朝鲜和韩国人自称为檀君后裔,朝鲜方面还宣称“发现”了檀君的陵墓。

箕子朝鲜(约前1122~前194)商末贵族,因封国在箕称箕子。

武王灭商后,箕子率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建国,定都于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并得到周朝承认,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以洪范九畴教化当地居民,传授礼仪和养蚕造织之法,实行“犯禁八条”,朝鲜半岛进入文明时代。

箕子朝鲜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

箕子朝鲜争议“箕子朝鲜”源于中国史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朝鲜的记载,也是朝鲜历史第一次有文字可查的记载。

《三国史记》等肯定箕氏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直到20世纪60年代箕子朝鲜也一直被中国和朝鲜、韩国所认同。

出于民族主义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韩学者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卫满朝鲜(前195年~前108年)西汉初,燕王背叛汉朝被追剿,其部将卫满率众进入朝鲜半岛投靠箕王。

后卫满推翻箕王自立,史称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被汉武帝所灭。

卫满朝鲜的建立:

公元前194年,卫满联合反对箕王的政治势力政变,进攻首都王俭城。

箕准王从海上亡命辰国的马韩地区。

古朝鲜政权归属以卫满为首的新统治者。

卫满继承王位,国号仍称朝鲜,史称“卫满朝鲜”。

卫满继承了古朝鲜原有的制度和风俗习惯,接受了古朝鲜的各种社会组织。

如何看卫氏朝鲜:

卫满是以统治者的身份统治朝鲜,其国民是以殷商后裔和燕、齐移民为主。

卫满是中国人,卫氏朝鲜是以中国人为统治集团建立的政权。

因此卫氏朝鲜和箕子朝鲜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和朝鲜半岛南部三韩乃至后来新罗、高丽、李氏朝鲜截然不同,两者既不是一个国家更不是一个民族。

汉朝的郡制(前108~公元313年)

前108年汉武帝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中部及中国东北东部部分地区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将该地区纳入直接统治范围。

如何理解古朝鲜

箕氏朝鲜到卫氏朝鲜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并与中原政权形成一种藩属关系。

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后,正式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置郡统治。

汉魏西晋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中原政权的郡县统治。

周朝至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只指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汉四郡设立后,“朝鲜”一词长期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目前古朝鲜泛指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时期时期。

典籍中朝鲜的含义:

“朝鲜”一词最早出于《山海经》。

海内经曰: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

“朝鲜”一词在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被用来称呼“古朝鲜”(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

周朝至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只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

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后,“朝鲜”一词长期在中国典籍中消失。

14世纪晚期明太祖朱元璋选中朝鲜为该国国号。

辰国

公元前2世纪前存在于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域的初期国家,是三韩的前身,与卫满朝鲜长期共存。

也有认为辰国是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原始地名。

目前人们对辰国的缺乏认知。

三韩(前2世纪末~4世纪左右)

卫满朝鲜灭亡后辰国发展为三韩。

三韩是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也被称作“朝鲜前三国时代”。

马韩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城邦构成。

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

一说,马韩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一说,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根据《三国史记》,公元前18年,百济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替。

辰韩

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

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

”《后汉书·东夷传》:

辰韩语言、称谓与秦相似,因此称之为“秦韩”。

弁韩

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倻后被新罗吸收。

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

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

高句(gōu)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

高句丽发源于中国东北(鸭绿江中游地区),后曾经占据辽东、朝鲜半岛大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部分。

韩朝一般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532年兼并伽倻后)并存时代称为三国时代。

高句丽发展概述:

扶余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后,逐步吞并周边的扶余、沃沮、东濊以及汉四郡。

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1个世纪里,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

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交战,国力陷落,668年为唐与新罗联军所灭。

一、高句丽建国与初期发展

建国传说: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鸭绿江沿岸的卒本扶余(桓仁下古城子),建立高句丽国。

公元前34年,高句丽筑纥(hé、gē)升骨城(桓仁五女山城)为王都。

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集安市),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和平壤城为卫城。

二、高句丽毁灭与复兴(丸都城时期至六世纪)

197年高句丽内乱,209年迁都至丸都(集安市)。

公元238年,曹魏设高句丽等四县于玄菟郡。

高句丽东川王欲称霸辽东,多次袭取辽东郡。

244年曹魏摧毁丸都城,246年再次讨伐,高句丽遭到毁灭性打击。

高句丽重建丸都城。

313年10月美川王袭取乐浪郡。

此后在与前燕和百济的战争中又遭到两次国难危机。

391年“广开土大王”即位,高句丽再度崛起。

1.重生

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调整内外政策,仿照中原公布“律令”(当于宪法和刑法),重整国家内部体制。

372年高句丽立佛教为国教,并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

此外,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

小兽林王的一系列措施为高句丽再度从辽东崛起,并一度成为东北亚大国奠定了基础。

2.鼎盛时期(好太王时期)

好太王高谈德(374年-412年,391年-412年在位),又称永乐大王或广开土大王,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

在位期间,高句丽恢复其在2世纪的东北亚强国地位,北部包括今中国东北大部分,东最远延伸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

在朝鲜半岛的面积达到半岛面积的3/4。

通过与倭战争,高句丽将百济,新罗变为臣属,使朝鲜半岛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统一局面。

3.全盛时期:

向南方经略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集中力量向半岛南方经略,对抗百济和新罗。

475年长寿王攻入百济,吞并汉江流域,疆域达半岛3/4;后又吞并扶余、靺鞨和契丹一些部落,并与北魏交锋。

到长寿王末年,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九万户,疆域也空前扩大,为全盛时期。

朝鲜半岛也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态势。

2.高句丽与隋的战争(598年至614年)

隋文帝册封平原王为“高丽王”。

平阳王时期,597年高句丽联合靺鞨先发攻击隋,引发第一次高句丽与隋的战争。

598年,隋文帝派汉王杨谅率30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大败而归。

《隋书》记载,此次战役隋军损失90%。

而高句丽军队伤亡很少。

此次战役是隋文帝仅有的一次大败仗。

萨水大捷

在隋与高句丽的第二次战争中,隋炀帝派海陆军攻打其首都平壤。

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青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在江上游筑坝蓄水,积极应战。

隋军到达清川江时,江水很浅,便涉水过江。

此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随后率领军队向隋军发动猛烈进攻,取得了萨水大捷。

据说隋朝军队多被淹死,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

乙支文德

生于朝鲜平壤石多山。

7世纪早期杰出的高句丽将领,朝鲜半岛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

因对高句丽战胜隋百万大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被朝鲜半岛奉为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韩国首都首尔“乙支路”是以乙支文德的名字命名。

乙支文德同时也是一名文武双全的政治家,曾担任高句丽宰相。

高句丽与隋战争的后果

613年,隋炀帝再攻高句丽,无功而返。

614年,又攻高句丽,隋炀帝接受婴阳王的请和并撤军。

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

不仅农民起义,而且将领也相继叛变。

618年,宇文化发动兵变,缢杀隋炀帝。

李渊篡隋,隋灭亡。

连年征战也严重消弱了高句丽的国力。

3.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与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

击败高句丽盟友突厥后,唐与新罗联盟。

由于唐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加之高句丽内部发生纷争与长年饥荒,高句丽最终最终灭亡。

新罗借机控制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

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自称高句丽继承者的渤海国控制。

第一次战争(644年~649年)

隋亡后,荣留王(618年~641年)采取与唐修好政策,但遭到渊盖苏文等激进武臣的反对。

631年,高句丽在辽东建千里长城,并与突厥联盟抗唐。

唐太宗认为高句丽据有的辽东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征伐高句丽,统一九州的最后部分。

644年开始,唐太宗发兵高句丽,之后又两次发兵,均无功而返,直至649年唐太宗去世。

渊盖苏文(603年~666年)

又称泉盖苏文,具有争议性的铁腕军事独裁者。

继承父职为大对卢(相当于宰相),掌高句丽军政大权。

因成功抵御唐朝进攻,被朝鲜半岛当做民族英雄。

因其残暴弑君,铁腕统治导致高句丽灭亡。

642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要除掉自己,于是闯入王宫杀死国王,立其弟为王并摄政,封自己为“大莫离支”,独揽兵权国政,国王形同虚设。

千里长城

千里长城是高句丽和高丽王朝于7和11世纪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修建的军事防御工事名称。

成功抵御隋大军进攻后,为防唐可能的进攻,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修建军事防御系统。

该防御工事北到扶余城(今吉林农安),南到渤海,长约千里。

033到1044年,高丽德宗下令在朝鲜半岛北部修建长达大约1000里的防御工事,以抵御契丹和女真的入侵。

第三次战争(666年~668年)

666年,渊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乱。

渊盖苏文长子投靠唐朝成为战争重要转折点。

668年春夏,唐军推进到平壤城。

9月12日,代掌管高句丽军政大权的僧人信诚打开城门,唐军攻入,高句丽灭亡。

唐与新罗联盟消灭高句丽后,唐于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管理其故地。

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是唐朝六个主要都护府之一。

原为唐和新罗联军灭亡高句丽后,668年唐在平壤建立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