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100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docx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

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现象透析

摘要

政府浪费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楼堂馆所、检查评比、政绩工程、会议开支、能源消费等等铺张行为惊人。

政府浪费有历史传统因素影响,更主要的是官员权力缺乏制约、人民主体地位虚化、政府部门利益作祟、行政权力封闭运行,导致财政预算约束软化,财政责任主体缺位。

政府浪费导致解决公共问题的资金受到挤压,公共产品必然减少,公共需求更加难以满足,必然损害人民的利益,破坏社会资源,危害社会和谐,有损党的形象,不利于廉价政府建设。

而要遏制政府浪费,建设廉价政府必须要做到一下几点: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缩减政府规模;加强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政府制度管理;加强政府观念建设,提高政府成本意识;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关键词:

浪费;廉价政府;成本;管理

目录

一、前言1

二、廉价政府的含义及本质特征1

(一)廉价政府的含义1

(二)廉价政府的本质特征2

1、“小政府,大社会”的特征2

2、“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2

3、“既廉洁又廉价”的特征2

三、我国政府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的现状3

(一)公车浪费居高不下3

(二)公款吃喝浪费严重3

(三)公费旅游屡禁不止3

(三)检查评比劳民伤财3

(四)“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耗资巨大3

(五)会议开支繁多4

(六)能耗巨大4

(七)采购不合理4

四、政府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的原因4

(一)历史传统因素影响4

(二)官员权力缺乏制约4

(三)人民主体地位虚化5

(四)政府部门利益作祟5

(五)行政权力封闭运行5

(六)财政预算约束软化5

(七)财政责任主体缺位5

五、杜绝资源浪费,建立廉价政府6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缩减政府规模6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规范政府权力6

2、着力推进机构改革,加强政府编制管理6

(二)加强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政府制度管理6

1、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体系6

2、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6

3、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开支6

(三)加强政府观念建设,提高政府成本意识7

1、要教育党政干部、各级公务员树立成本意识7

2、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7

(四)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引入竞争机制7

六、结论8

参考文献8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加快步伐。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十一五”规划中再次强调: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十二五”规划中也进一步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2011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廉洁政府是一项持久而紧迫的突出问题,是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2011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可见,尽快打造出人民欢迎和盼望的廉价政府己成为当前我国改革战略中的迫切问题。

实际上,在我国业己进行并己取得巨大成功的改革中,己经把政府改革问题推向了前沿。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廉价政府问题更加凸现出其重要位置。

而继政府职能转变以打造“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进“廉价政府”的试点,提出要进一步打造“廉价政府”。

理论界也积极关注,认真总结和讨论国内外政府公务部门的行政制度或行政经验,普遍认为“廉价政府”是继打造“服务型政府”之后深化和发展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举措。

但是从近十年的成果来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的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

腐败现象频发,官员的廉洁意识和节约意识亟待恢复,政府公信力迫切需要重建。

二、廉价政府的含义及本质特征

(一)廉价政府的含义

近几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廉价政府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廉价政府的内涵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和界定。

有从经济学的范畴上界定;有从“廉洁”和“廉价”本质区别的基础上界定;有从廉政建设层面上界定;有从政府及其官吏压缩其维持经费,以减轻国民负担上界定;有从减少政府消费上界定;有从降低行政成本上界定,等等。

上述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廉价政府内涵的界定都有一定道理,但主要还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分析,缺乏综合性和规范性。

笔者认为,廉价政府的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对其进行界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必须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对其正确界定。

首先,廉价政府对政府的行政成本有明确的要求,即要“廉价”,这就要求政府要控制支出,降低运行成本,尽量减少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用。

开支巨大,浪费严重的政府不能称之为廉价政府。

其次,政府的“廉价”不是无原则的,是有前提条件限制的,即政府的行政费用必须保证政府基本职能顺利执行,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政府的廉价。

因此,廉价政府并不是越廉价越好,为追求政府第廉价而不能保证政府职能有效实施的政府不是廉价政府的应有之义。

因此,廉价政府的内涵应该精兵简政、行政成本相对最低、费用相对最少,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俭政府。

(二)廉价政府的本质特征

1、“小政府,大社会”的特征

“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的规模要适度。

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根据“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原则,对政府规模进行适度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较低的政府成本。

当然,这里的适度即是前面我们讲的保持政府正常履行其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政府公务员的数量必须根据工作的需要严格控制,在人员的管理上必须尽可能的少,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同时,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政府职能锁定在非赢利的公共事业上,把本来属于企业、社会的权利下放给企业社会,政府只做应做之事。

2、“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

“低成本,高效率”既指政府以最少的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目标。

作为政府的管理效率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序性和高速度;二是指政府管理的结果,即政府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效益。

因此,对政府的效率进行评价,不仅要求通过政府的供给进行评价,而且需要从社会的满足程度进行分析。

因为在公共生活领域,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基本上是没有选择权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有普遍的垄断性。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物品不管满意与否,公民都只有无条件接受。

因此,政府在实施其管理职能中,必须通过采取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减少环节、提高技术等一系列手段,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给社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达到能体现出令社会公众满意的效率,政府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人民才能拥护政府的政策和管理。

3、“既廉洁又廉价”的特征

“既廉洁又廉价”即指政府公务员要洁身自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的标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政府的行政目标。

国家公务员是国家公共政策的执行者,在工作中,要经得起考验,不为利诱,不为色迷,经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要从人民利益出发,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而不能为了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

在工作中,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用好每一分钱”,而不能以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我国政府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的现状

(一)三公消费严重

1、公款吃喝。

粗略统计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2000多亿元,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据北京一项统计显示,中高档以上的饭店,单位消费或公款消费占7成。

2、公车消费。

我国目前有公车350~400万辆,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

每辆计程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运输成本却仅为公车的13.5%。

3、公费旅游。

近年来我国不仅政府官员的国内旅游火热,而且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也在各地持续升温,不必要的出国甚至变相的公费旅游屡禁不止,仅公费出国一年耗资3000亿计。

(二)检查评比劳民伤财

一个部门一年要开展几十个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一次活动动辄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如湖北省2005年7月以来,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了两次全面清理。

清理发现:

因为检查评比等活动,全省每年为此耗费的社会资金多达数亿元!

这些多如牛毛的检查评比活动,表面上是抓工作,实际上大多数都流于形式、劳民伤财、浪费惊人。

(三)“政绩工程”耗资巨大

一些政府举起巨债打造超豪华大广场、大剧院、大体育馆、高尔夫球场及大学城等标志性工程。

一些官员好高骛远,热衷于以制造轰动效应来张扬显性政绩,或大手笔、大气势,贪大求洋,这建“第一”,那造“之最”,罔顾实际地大搞“面子工程”、“养眼工程”,如铸“刘邦像”、建“祖龙”;或“打肿脸充胖子”,热衷于装帧“门面”,不惜举债往脸上贴金粉银,公路两旁修“遮丑墙”、光秃秃的山头喷绿;一个人口不过四五十万的县级市,建个可容纳近十万人的体育中心,草坪和塑胶跑道都是进口材料,每年养护费上百万元,赛事却寥寥。

这些一掷千金的大项目,往往被冠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要建什么“标志性建筑”、要凝聚人心、增强城市竞争力等等,实则无非是某些党政领导干部评功摆好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是急功近利的产物。

(四)楼堂馆所大肆兴建

众多部委和地方政府大肆兴建楼堂馆所。

2007年6月2日,中央纪委等七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四起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典型案件。

从通报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铺张浪费行为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甘肃省兰州市财政局违规修建的综合办公楼,办公用房层高竟达4.2米,仅内外装修费就花了2005万元。

山西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现有编制内人员10人却建造了建筑面积多达2557平方米的办公楼,人均面积高达255.7平方米,另有监察车辆10辆,平均一人一层楼一辆车。

(五)会议开支繁多

我国每年开会“开掉”的费用惊人。

不少会议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

会议多,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一项统计显示,有一定级别的机关干部,每年参加的大大小小会议不下50场。

而一般会议都要印发领导讲话、会议交流材料等,且材料越印越精美。

可是不少与会者一散会就将大本大本的材料扔进了宾馆的废纸篓。

调查显示,我国公务人员的人均纸张占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

(六)能耗巨大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2011年我国政府机构能耗情况的统计表明,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接近全国8亿农村人口生活用电水平。

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11年的能源消费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

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在最高值时相当于北京居民的19倍。

(七)采购不合理

政府采购大量浪费财政资金,买贵不买廉,买洋不买中,每年采购3000多亿,浪费1000多亿;政府举办祭祀、庆祝、纪念等活动,场面大,标准高,人员多,开支惊人,有的地方政府穷也要举债演出,公款追星,也导致了财政资金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等等。

四、政府行政部门资源浪费的原因

(一)历史传统因素影响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支持长久而残酷的斗争,我们在军队内部采取军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革命战争年代的军事共产主义非但没有弱化,反而被强化,从军队系统推广到整个社会特别是所谓的体制内部,人生的一切大多被纳入行政化或准行政化的单位之中,由统揽全部社会资源的国家进行有计划的资源分配。

这种体制不断强化着人们关于“国家的一切即是大家的,而大家也是国家的”观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陈旧的观念随之也受到冲击。

但历史的记忆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顽强地表现出来,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吃“大锅饭”、搞公共食堂一哄而起,如今经济刚有所好转就出现“公款消费”的持续高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情好客、重视人情等因素使得各单位招待费用巨大。

(二)官员权力缺乏制约

我们的各级官员没有人不知道权力是人民授予,没有人不懂铺张浪费可耻,也没有人看不到多数“公款消费”伴随公权和私利的交换,但显而易见的事情为什么推波助澜造成态势?

说到底是权力产生、权力使用缺乏制约。

由于我们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方面缺乏相互制约的科学的制度,致使有些干部把权力看成是上级甚至是某个领导人给的,而不是群众给的,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

当权力在下与上、公与私之间发生对后者的严重倾斜时,干部手中的权力自然易变为获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的工具,用权力调动的公共资源也自然成了个人或小集团中饱私囊的筹码。

(三)人民主体地位虚化

人民作为政府的产权主体缺位,就会出现“有人上树摘果,无人浇水施肥”的局面。

公共资源为全体人民所有,人民委托政府部门为满足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行使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权。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开支进行预算审查和监督,保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现实情况是财政资金怎么花,花多少,往往是政府部门甚至主要负责人说了算,公众难以参与更谈不上监督。

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公共资源为全体人民所有在实际中的许多方面往往形同虚设。

(四)政府部门利益作祟

政府由于控制了过多的经济社会资源,又缺乏相应的有效监督,必然导致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

如把正常的政府服务变成有偿服务,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

再有,年度拨款往往到年底才落实到各单位,又规定限期花完,导致各单位突击花钱。

(五)行政权力封闭运行

表现一是透明度低,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参与。

我国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

多年来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具体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开明程度。

表现二是监督乏力。

对官员的人大、政协、审计、检察院和上级监督等都属于体制内监督,在行政透明度较低的条件下,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

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和监督乏力造成了滋生政府浪费的土壤。

(六)财政预算约束软化

政府财政预算制度的不科学、不规范、不民主。

导致财政预算约束软化。

本来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政府无权任意改变,实际上政府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执行弹性化和容易变通的特点为官员大手大脚地花钱提供了便利。

此外,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大量预算外资金,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的统计,这部分预算外资金达9000亿元在财政不透明和缺乏监督的条件下,预算外资金来源的广泛性、使用的随意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容易导致政府发生更多的浪费行为。

(七)财政责任主体缺位

对政府行政成本考核不够重视,责任主体缺位,形成了“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

我们又没有把节省公共资源的责任落实到人,在责任主体缺位,又缺乏公众监督和法律惩戒的条件下难免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当占用。

此外,我国考核官员政绩主要看GDP、财政收入、引进外资及出口创汇等指标,看显性政绩,而缺乏成本、环境、长远考虑,使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纵容了“不计成本”的浪费行政观念。

五、杜绝资源浪费,建立廉价政府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缩减政府规模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规范政府权力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权力是调整政府规模的根本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的扩张,是政府职能庞大和权力膨胀。

因此,构筑政府合理规模关键是职能转变和权力调整,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按照政企分开、总量精简、结构调整、提高效能的原则,该强化的职能必强化、该撤并的机构坚决撤并,并对政府权力结构、权力分配、权力运作做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规范。

2、着力推进机构改革,加强政府编制管理

机构改革是调整政府规模的必然途径。

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进机构改革,改变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财政不堪重负的局面,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同时,加强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总体性设计方案和具体方案,确定全国政府机构层次和各级政府机构内部层次,确定必设机构及其限额。

加强人员编制管理,通过职能职位分析,确定编制数额及人员结构,制定人员编制方案,控制人员总额。

加快行政法制建设、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机构管理,实现政府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法定化,从而达到确定政府合理规模的目的。

(二)加强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政府制度管理

1、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体系

针对我国现行人事制度、考核机制不科学的弊端,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把政府行政成本的高低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将行政成本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占GDP的比重、重大政府性工程建设投入产出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基本指标。

建立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考核监督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公开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2、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

历史经验证明,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一项好的政策并不在于其宗旨是多么美好,而是看其能否得到有效执行,要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建设廉价政府,必须有相关的监督制度保障。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

2)坚持透明度原则,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

3)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式的监督体系。

4)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3、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开支

目前,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存在预算笼统,不够明确,预算的约束性强、随意性较大等弊端。

因此,必须结合我国政府实际,改革预算管理,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以规范政府开支,其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政府财政支出。

2)完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实施项目预算滚动管理。

3)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分为集中收入和集中支付。

4)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5)规范财政税收制度,杜绝税外乱收费。

6)实行阳光工资,规范公务员收入结构。

(三)加强政府观念建设,提高政府成本意识

1、要教育党政干部、各级公务员树立成本意识

行政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税收,征税这种国家对纳税人的“强迫性”储蓄行为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国家公务员应该遵循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树立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尽量节约政府行政经费开支,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为百姓提供最多最好服务的意识,节省政府行政经费开支,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

具体说就是各级领导在决策过程中,要有较强的节约观念、成本意识,决策时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后才能进行决策,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使政府投入达到最优化。

2、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

艰苦创业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但是,目前一些人在思想上己经将这一传统淡化了。

现在,有的干部挥霍公款大吃大喝,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有的干部在生产、工作中不厉行节约,大手大脚,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山勤俭败由奢”,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

行政管理越发展,国家经济越发达,越是要讲艰苦创业,这是不变的真理。

因此,要在政府机关和广大的公务员中加强艰苦创业、艰苦朴素的教育。

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树立行政管理中的“经济人”意识,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许多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就会被节省,政府行政成本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廉价政府建设也就顺利进行。

(四)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公共事务,政府无疑是其管理的核心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表明,政府没必要也不可能为公众提供全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一个最优化的社会管理模型必须是多元化的公共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应尽可能地把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公共事务下放给社会管理,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管理除政府之外还应让第三部门参与其中。

第三部门是相对于第一部门即政府组织、第二部门即营利组织的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如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民间社团等,它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

第三部门可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某些缺陷,具有诸多独特的社会作用与政治作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担负着许多特殊的职能,同样第三部门也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

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可以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从而减少政府浪费。

六、结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根据现阶段国家基本国情提出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党和政府长期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全体国人的一个共同心声。

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者,其自身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

因此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一个什么的政府以及怎样建设政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本质特征入手得出建设廉价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并进一步分析了廉价政府的含义、本质特征,提出了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建设廉价政府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