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讲练结合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讲练结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讲练结合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讲练结合学案
第八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识记—基础梳理]
读三圈环流(北半球)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
气压带
(2)六个
风带
(3)季节移动规律
①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干燥
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天气一般是干燥的。
但当信风经过暖流洋面的增温增湿后,在迎风坡上也会形成丰沛的降水,如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理解—要点突破]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3)气压带性质和风带风向与气候特点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①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③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④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⑤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018·河北衡水中学二调)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同属一个风带
C.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2.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
B.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
C.我国夏季会受到乙风带控制
D.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1.B 2.D [第1题,根据图中气流方向,丙是高气压带,可能是极地高压带,所以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极地东风带),B对。
甲、乙风带的风向可能相同,A错。
甲、乙中不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C错;丙气压带夏季可能向高纬度移动,D错。
第2题,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甲为南半球的西风带,乙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我国是北半球国家,不可能受甲或乙风带影响,A、C错。
乙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少雨天气,B错;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选D。
]
考向2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2018·湖南长郡中学质检)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
读下图,据此完成3~5题。
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
3.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 ②北美地区 ③东南亚 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
A.海洋狂风巨浪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
C.天气稳定少变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5.乙图所示时( )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B.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季节性降低
C.海河径流量变大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季节性增强
3.C 4.D 5.B [第3题,北半球夏季,东北信风位置偏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而成西南风,西南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季风辐合带;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信风和北半球越过赤道后转向而成西北风相遇,形成信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选择C。
第4题,热带辐合带属于低压地区,风力较小,海洋比较平静,A错;比较平静的海面,低压控制,容易形成台风,B错;在热带辐合带上常有对流云生成和发展,天气不稳定,C错;沿着低压区,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D对。
第5题,乙图风带和气压带向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南半球,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草木茂盛,A错;天山冬季气温低,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B对;冬季海河径流量变小,C错;冬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D错。
]
巧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依据时间判断: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气压带、风带因北移而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气压带、风带因南移而位置偏南。
(2)依据关键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判断:
主要看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后的位置特点,如下图所示。
3依据特殊的自然景观或现象判断:
如地中海地区高温干燥时期,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等。
考向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6~7题。
6.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7.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解图流程]
6.C 7.D [第6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
第7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南半球: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一般为寒冷干燥,但当经过暖湿的水面时,再遇到地形阻挡,同样会形成降水。
例如,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丰沛,就是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天山和云贵高原北侧的降水,也与冬季风有关。
[理解—要点突破]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
业生
产的
影响
有利
影响
雨热同期
不利
影响
低温、旱涝等灾害
旱涝灾害
[提示] 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但仍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影响
(2018·河北邢台市质检)下图中①~⑦为某月31°N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
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
C.炎热干燥D.温和多雨
2.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C 2.A [第1题,图中②位于(31°N,30°E)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此季节气压高说明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炎热干燥。
第2题,⑥位于(31°N,120°E)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
考向2 季风环流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3~4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思维流程]
3.D 4.D [第3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第4题,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时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西南季风,为南亚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
一、选择题
(2018·浙江镇海中学测试)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 )
A.40°N B.50°S
C.40°S D.60°N
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势高低
C.洋流性质D.海陆分布
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各纬度西风分速,把所给的四个纬度数冬、夏季西风分速相减便可知,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在50°S附近,选择B。
第2题,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西风影响的范围比例小,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受西风的影响的比例相对较大,选择D。
]
(2018·泰安模拟)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下列关于乙、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流量7月大于1月
B.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C.乙地天然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D.丙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3.B 4.C [第3题,甲地被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为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
第4题,乙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若在北半球,则河流流量7月小于1月;该气候类型下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小。
]
读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D.④地
6.图中④地的风( )
A.可能发展成为台风
B.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进入旱季
C.给巴西高原带来降水
D.与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相同
7.图中⑤地盛行风挟带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
5.A 6.D 7.C [第5题,①地气流顺时针辐散,应为高压中心,气压最高。
第6题,图中④地为西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与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相同。
第7题,图中⑤地盛行西风,其挟带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
(2018·河南郸城一高测试)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今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
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
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图。
据此完成8~9题。
8.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特征,判定卡卡杜国家公园降水集中在( )
A.3~5月B.6~8月
C.9~11月D.12~次年2月
9.卡卡杜国家公园干季焦黑的原因为( )
A.灌丛自燃B.强光烤晒
C.高温熔化D.日温差大
8.D 9.A [第8题,从图中看此地为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冬季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易带来丰沛的降水,12~次年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选择D。
第9题,卡卡杜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草木葱绿,但是到了干季降水稀少,气温高,草木枯黄,灌丛容易自燃,变得焦黑,选择A。
]
读某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
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
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
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
11.有关S地与R地降水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也大
B.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更集中,雨季更短
C.S地因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大
D.S地比R地受4风带影响的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10.B 11.D [第10题,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带中的风向来看,1、4分别为北、南半球的西风带,2、3分别为北、南半球的信风带,甲、丙分别为北、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为赤道低压带。
Q处位于20°S的南美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其年降水量近乎为0mm,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又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第11题,S、R两地同处于大陆西岸的30°~40°,均为地中海气候,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但读图可知,S地的降水远比R地的多,是因为S地的纬度比R地高,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多,而R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少。
]
二、非选择题
12.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冰岛的风向是________,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_______方向流动。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等压线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
第
(2)题,在北半球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刮偏南风;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3)题,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第(4)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
(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冰岛)低压 偏南风 逆时针
(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使东亚地区成为典型的水稻种植区。
13.(2018·长郡中学)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在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在图2中10°~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40°N大陆西部地区均属这一情况。
在30°~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
图1、图2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和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
(1)若此刻图2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图2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加以具体说明。
(只需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
(4)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2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北半球冬季。
第
(2)题,图中M位于高压中心北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西南风或偏西风。
第(3)题,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夏季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或60°N附近大陆西部,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
第(4)题,N、P两地位于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大西洋暖湿气流带到陆地,两地降水较多。
不同及原因:
N、P两地虽都受西风影响,但西风影响强度不同,降水量多少有差别;N地纬度高于P地,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N地降水量多于P地。
[答案]
(1)冬季。
理由:
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偏西风(或西南风)。
理由:
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流动,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
(3)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
说明:
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
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
说明:
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
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
说明:
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4)相同点及原因:
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不同点及原因:
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