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9505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同步练习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二模)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抓住“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点心”、“热牛奶”、“洋酒”等,可知C项正确。

A、B、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C

2.(2011·广东增城二模)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②“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中国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他上书光绪皇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各项即可。

【答案】B

3.(2011·广东增城二模)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

A.报纸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D.发动民众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作为维新派既不可能组织工人阶级,更不会发动武装起义。

故选A项。

【答案】A

4.(2011·江苏南通模拟)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5.(2011·江苏南通模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阶级斗争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主要词语,排除;市场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词语,排除;和谐文明是21世纪的流行词语,排除。

故选B项。

【答案】B

6.(2011·山东实验中学打靶题)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解题时注意三项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结合数据变化的情况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2011·青岛二模)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

“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

”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冲击了传统农业文明

B.洋务运动主张改变纲常伦理

C.洋务运动提倡男女平等

D.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妇女缠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

由此考查四个选项只有A项符合要求。

【答案】A

8.(2011·东莞二模)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孙中山的议会民主,虽然具有市场导向性,但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故选B项。

【答案】B

9.(2011·湘潭模拟)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关于表中所反映的趋势特征的成因,正确的是(  )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2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3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4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5人及5人

以上户

31.83

19.67

11.48

8.52

资料来源:

据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

②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③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

④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A.②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解题时注意时间“1982~2005年”,结合教材内容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史实可知四项都正确。

故选D项。

【答案】D

10.(2011·淮安调研)从明末清初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民国初年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初年提倡人权

B.中国实现男女平等

C.性别歧视已经消失

D.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解析】解题时抓住“匹夫有责”和“匹妇有责”即可。

B、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都应排除;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项。

【答案】A

11.(2011·河南息县)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解析】由材料中“衣服独异……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诚非所宜”等信息,可知与C项符合。

【答案】C

12.(2011·临沂模拟)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

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媚外心理的使然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D.交通运输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一首清词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传入中国,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11·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

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

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

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

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四 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间问题。

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

“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综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生育观念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答案】

(1)内容:

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育。

原因:

传统自然经济的需要;宗法观念(儒家伦理);政府的政策;社会保障的缺失。

(2)相同点:

鼓励生育政策。

影响:

英国: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中国:

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3)观念: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

(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原因: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状况的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教育水平的提高。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4)生育观念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14.(2011·邯郸一中压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两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欲,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 2006年8月24日的千龙网文章《从大脚到多变:

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49~1979年的标准是

时间

标准

1950~1959年

奉献青春

1960~1969年

比男人还男人

1970~1979年

美丽、爱情、感情生活等基本被禁忌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1949~1979年三个时间段影响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 1982年12月,251对新人在广州市旧体育馆举行第一个集体婚礼,由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梁灵光证婚。

举行仪式后,新人们分三批前往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旅游,广州不少新人还时兴在结婚当天,大张旗鼓地开着婚礼车队到带有寓意吉祥,兆头好的道路如吉祥路、长寿路盘福路等处巡游,并将婚礼的全过程拍摄制作成DVD留念,单身贵族也日益增多,城市青年在竞争压力下不断推迟婚期,网恋、闪恋、隐婚等各种婚姻形式也开始出现。

——《二十世纪广东婚俗大观》

(4)材料四体现了婚俗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物质特征: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茶叶普遍种植。

精神特征:

注意养生,理学兴盛。

(2)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社会生活;接受西方社会生活习俗成为传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建设国家奉献青春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主流选择;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左”倾思想泛滥,追求自身美丽被斥为小资产阶级思想;“左”倾思想严重泛滥,阶级斗争成为中国的唯一时尚,美丽仅仅是一种梦想。

(4)广东人的婚礼越来越多样化。

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个人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