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9445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仙桃市2009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之旅就要结束了,相信你的语丈水平有

了很大提高。

这份期末试卷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你的学识、语文才华的舞台,请你潇洒走

一回!

全卷共分三个板块,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卷面书写。

(3分。

全卷书写规范、美观,得3分;卷面整洁,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认真,得1分;乱涂乱画的,不给卷面分。

2、阅读下面本学期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4分)

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人家梦见过它。

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

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给文段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惊骇()piē()见

(2)解释文段中“剪影”的意思。

(2分)

剪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尧臣《鲁山山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5)《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己被差吏抓走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回答。

(1)该书共辑入10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

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出自哪篇文章?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

请用简洁的评议进行概括。

(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3分)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的清楚一些。

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

假如他装作知晓

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

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

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修改(5分)

①生活中,有的同学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

②在取得学业进步的同时,他们忽悠体育锻炼,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贯。

③因为大家也都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许多同学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不会出问题。

④这对自己的建康成长是不利的,必须予以改正。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2分)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第②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有误,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1分)

(3)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6分)

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

宣传标语(2分)

为营造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氛围,班级准备写一条宣传标语,老师已写了上句,请你补写下旬,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活动二:

对联集锦(2分)

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名称。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活动三:

节日探源(2分)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划龙舟和跑旱船,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

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探究(共40分)

(一)课内古诗赏析(4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这首诗章法分明,其中“_________”二字承上,“_________”二字启下。

(2分)

9、这首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文《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2分)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川之美何陋之有。

B、自康乐以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出,得其船

D、相与步于中庭出没丁鲸波万仞中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

(6分)

(1)苏轼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2分)

A.小斋幽敞明朱曦B.弹琴的蝈蝈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D.夜啼慈乌

(2)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

(2分)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两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课内说明文语段阅读(10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

蓬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

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号。

(选自课文《苏州园林》)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从说明对象和特点两方面作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说明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池沼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文段中的话作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前面的冒号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记叙文阅读(14分)

融融人间情

文/芦丁

60年代初,我离开了父母,随表姐来到西安。

那年,我13岁。

三年后,初中毕业。

表姐的第二个孩子已出世,家境也不宽裕,已无力继续供我读高中。

于是我进了一所技工

学校。

不料,命运却给我添了桩麻烦。

我的右臂上自小就长了个黄豆粒大的瘤子,经过几年,

后来已有蚕豆那么大。

校医说,我的瘤子必须去大医院切除。

我跑到医院,花5分钱挂号。

一位大夫检查后,我问要多少钱,他说,小手术,打一针麻药,加一起也不过三两块钱。

可我到哪儿去弄这几块钱去?

自我上了技校,我已不再好伸手向表姐要钱了。

现在唯一的

办法只有写信给父母要。

当我拿起笔的时候,又犹豫了,我深知处在农村的父母他们日子

的凄愁境况。

可这该死的瘤子必须切除……

几天后,我接到家信。

信是父亲托人代写的。

升儿:

你来信说要到医院切除瘤子,我和你妈都知道了。

你在家时,那瘤子还小,这几年肯

定长大了,望你抓紧去医院。

孩子,实话对你说,这几年,家中光景不大好,日子过得很

紧巴。

前一阵子,你妈总叨叨说她的左眼看东西模糊,现在是越来越重,我跑了几家亲戚,

凑齐5块钱,打算带你妈去县城医院看眼睛。

接到你的信后,你妈死活都不看眼睛了,说

她已上了年纪,就是瞎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你还年轻,不能耽误了你的病.现在

将5块钱寄给你,望你抓紧治。

同时望你在外安心学习,大城市里,花花世界,可我们要

人穷志不短。

切记,切记。

父字

1965年l0月8日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泪水已打湿了信纸,我后悔不该写信向他们要钱。

母亲为了我,不去医院看眼睛,也许不久她的眼睛真的瞎了,我怎对得起母亲!

我躲在校园的一个无人角落,偷偷地抹泪,我不知如何是好。

我还是去邮局取回了那5块钱。

夜里,我睡不着,将5块钱压在我的胸口上,仿佛感觉是母亲的手,那么厚重而又温暖。

我不能拂逆了母亲的关爱,但我一定要报答父母。

我想了好久,决定利用寒假期间,打小工,挣下钱,除给自己买些牙膏、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外,余下的钱,给家里寄去,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眼睛。

第二天,我请了假,去医院。

由一位中年男大夫和年轻的女护士为我做手术。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我问大夫,不打麻药是否能切除肉瘤。

大夫说,当然可以,不过那是很疼的,一般人受不了。

我说,我能忍住疼。

大夫和护士都笑了,说你这孩子开什么玩笑。

我说是真的,为的是省点钱。

我好像突然长大了,一股英雄气概。

但在大夫眼里,我毕竟还是个16岁的孩子。

他们觉得奇怪,问我父母是干什么的,这一问,勾起我的辛酸,我即刻低下头,不敢再正视他们。

当他们一再询问时,我不得不掏出父亲的信……

大夫接过信,他仔细读过后,随后递给护士。

然后,他走到窗前,背着手,一言不发。

待护士看完信,那大夫转过身,刚才一脸和善的面容不见了,似乎变成凶狠的模样,盯了我好一会儿,忽然听到他对年轻的护士发出狠声:

“给他打麻药!

”护士马上行动起来。

当我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忙喊道:

“我还没有交钱开票哩!

”大夫不理我,硬是把我摁在一张手术床上,脱下我的上衣,把一块白布遮住我的右半边脸,让我把头拧过去。

过了一刻,护士帮我站起来,我看到自己右臂上已缠上一块纱布。

肉瘤已切除了。

大夫从洗手间出来。

我说,我还没付钱,只见他向护士递了个眼神,然后轻抚着我的头说:

“算了吧,孩子,等你工作后,有了钱再付,回去吧,过两天来看看,只要伤口不感染,很快就好。

”我手里捏着5块钱,他拿过去硬塞进我的衣兜里,一直把我送到医院门口……

我从心底涌出无限的感谢之情,以至忘了问他们的姓名。

但这两个美好的光辉圣洁的形象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每当我触着右臂上小小疤痕时,就想起已经作古的我的苦难的双亲,想起不知姓名的两位白衣使者,想起这令人依依怀念的人间真情。

(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10月)

19、整体感知。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叙事线索,写了两件感人事情,其一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0、内容探究。

(1)为什么“将5块钱压在我的胸口上,仿佛感觉是母亲的手,那么厚重而又温暖”?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夫读完“我”掏出的“父亲的信”后,他为什么“一言不发”?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品味。

在给“我”做手术时,大夫“把我摁在手术床上”,这一“摁”表明了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法探究。

最后一段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3、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