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8380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docx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

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

 

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赵美华

 

“研本土音乐素材 促师幼共同成长”是我园近两年来正在探讨和深入的课题研究活动。

大班年

段的子课题活动“唱乡音 舞乡情”因取材源自本土,构思来自生活,颇受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欢

迎。

我们的课题活动也成为园课题研究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万事开头难,我们虽然面临搜

集本土音乐素材难的尴尬,但仍努力排解了困扰我们的疑难问题。

因此,教师在搜集、研讨教

学内容中获得质的突破;幼儿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家长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新的感悟。

这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们总能使出浑身解术,从面临的困境中自我解脱。

近阶段,我们

年段选取了来自本土特色的闽南语童谣列入教学进程,而如何开启童谣中的艺术契机也成为扣

准课题宗旨的首要任务:

一、理解童谣中的艺术教育价值。

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因搜集到一篇有教育价值的童谣而露出孩儿般的笑脸,从而诞生了许多优秀

的案例,如:

快板教学活动《二宜楼民谣》《二宜楼传奇》等。

我们较好地挖掘、把握童谣中的

节奏,利用快板教学突出童谣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找准了童谣中的艺术教育价值。

我们应当

这样理解:

童谣的取材来自生活,源于民间。

它在语言组织上及方言表达上已经具有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多数童谣句式整齐、韵律明显,我们在设计活动计划时也应注重其蕴含的艺术契机,

不但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上给予丰富,更应突出节奏、韵律、旋律的相辅相成,做到语言与艺术

相结合,艺术教育契机的提炼恰到好处。

二、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

对于无师自通的我们来说,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如何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

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素质的关键,也就是说:

正确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参考奥尔夫教学法,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

运用节奏练习、韵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

教育手段可以让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

它能让声音听得见、让动作敢于做、让情感会表达,

达到活动更生动、目标更明确的效果。

如:

童谣《扔石子》,活动中幼儿不但学习了用闽南语表

词达意,而且能主动发现和创编童谣中的节奏,进而学习“扔石子”的游戏。

我们不难发现正确

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是推进我们课题研究的催化剂。

三、推崇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意义。

大班年段《唱乡音 舞乡情》这个课题十分贴近生活,它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和接触了本土文化。

许多家长在反馈中反映:

本土文化应该尽早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不应该因欠缺推崇而失传,因

此,弘扬本土文化也成为当务之急。

童谣中的许多内容均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其表达方式诙谐

幽默、生动活泼。

如:

童谣“不识字文字真是惨,亲像青瞑欠人牵,有人写批来给咱,央人看批

人嫌没闲”,不但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还蕴含着生活情景、做人道理、简单哲理等。

我们在教学

中让幼儿领悟童谣的作品风格和艺术特征的同时,感受了闽南语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传承和弘

扬了民族、民间文化。

 

初探闽南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

 

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林淑芬

 

在这阶段的课题活动《唱乡音,舞乡情》中,我们把侧重点放在教孩子学

习闽南语童谣,实行一阶段后,我感受颇深觉得我们挖掘闽南语童谣作为我们

的课题活动内容中的一部分,真是太有意义了。

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它是群众自创,质朴天然,历来受到人们尤其

是孩子的欢迎,我们的闽南语童谣也不例外。

研读了《闽南语童谣集》后,觉

得这些闽南语童谣和幼儿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在表现儿童情趣上也非常突出。

这些童谣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朴素逼真。

在表现手法上,拟人、夸张、问答、

排叙、比喻、应有尽有;结构布局也是灵活多变;还能将知识寓于趣味之中,

训练我们学习语言,教我们认识草木鸟兽之名,使我们获得许多生活知识。

《不识文字真是惨》,(不识文字真是惨,亲象青冥欠人牵)把不识字的人夸

张的比喻成盲人,真是形象又贴切。

又如《剪刀歌》(一仔炒韭葱、二仔炒韭

菜、三仔呛呛滚、四仔炒米粉、五仔五将军、六仔人子孙、七仔捉老鼠、八仔

鸡仔偷吃米、九仔吃一半、十仔跑去看)。

孩子们不但认识了韭菜、葱、象棋、

炒米粉等,还了解了许多生活现象:

爷爷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水烧开了的现象、

鸡吃米猫抓老鼠的样子等等。

我觉得通过学习这些童谣,不但可以形成幼儿良

好的思想品德,还能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配有民间游戏的闽南语童谣就更受幼儿欢迎了,如童谣《扔石子》,具有

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这一特点使得幼儿在自发的状况下很乐于游戏和朗诵,

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其实道具只是几个小石头,取材非常方便,幼儿就玩得不易乐乎。

游戏时还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对道具进行改良,如我们班幼儿在游戏时,认为用小

石头玩手会疼,也防止不小心丢到同伴,后来就有人用小沙包代替,在部分幼

儿的带动下,班里其它幼儿也都做了小沙包,天天带在书包里,一下课就玩,

即实用又安全,老师也不用担心调皮的孩子不小心会扔到同伴了。

我觉得闽南语童谣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此我们应该在现代的幼教事业中,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的

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原则和方式

 

作者:

刘传莉王元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

2012-07-30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

就的学习。

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

的也是必要的。

 [1]民间童谣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民间艺术的

一种形式,它具有寓教于乐、富于想象,将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创造性的

艺术特征,将其整合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

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健全幼儿的人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

国的情感,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

民间童谣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感受来源于生活

中的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所及的。

而且,感受民族的、民间的以及现

实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导向。

[2]在幼儿园课程中,应该采

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将现实生活中的民间童谣融入和渗透到艺术教育课程中,使艺术

课程的教学与民间童谣的教学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

对幼儿来说,艺术课程所

选择的民间童谣必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适合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

因此,衡量民间童谣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应从认知、情感、审美、人格等多方面进

行综合考察,使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

展。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审美主体所具备的

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及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

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

 [3]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尊重幼儿作

为审美教育的主体,从本质上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可以看得着、

听得见和摸得到的全方位的艺术活动课程,促使幼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

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让

幼儿经常接触和聆听自然、亲切、真实、纯朴的民间童谣艺术作品,充分感受和体

验民间童谣艺术具有的节奏、韵律和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美特征。

审美感觉是一种享受的感觉,如《春天 》:

 “春天到,天气好,桃花杏花都开

了。

蜜蜂来采蜜,蝴蝶来舞蹈,小鱼水里游,小鸟树上叫,大家欢迎春天到。

[4]这首民间童谣的节奏活泼欢快,词尾押韵,富有韵律,吟唱起来朗朗上口,歌词

中描绘了春天大自然中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五颜六色的花朵、忙碌

于花丛中的小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悠闲自在游动的金鱼以及莺莺歌唱的鸟儿等

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感官兴趣,触动幼儿的审美感觉。

在审美中,想象也是一种不可

或缺的审美能力,它能根据幼儿以往的经验或头脑中的记忆进行加工组合,想象出

自己从未感知的对象。

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蕴含丰富的审美意境。

让幼儿经常欣赏或

吟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民间童谣能够帮幼儿增加对各民族文化的了

解,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促使他们通过艺术课程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力,逐渐提

高自己的审美领悟能力。

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5]近年的实践研究

证明,艺术教育能健全幼儿的大脑,脑的左半球善于抽象思维,脑的右半球善于形

象思维,它能让人脑的两个半球都转起来。

加强艺术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全脑发育,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

  [6]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需要教

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相对完整、动态的课程情境,让幼儿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和分

享民间童谣的恬美意境,并借助这一艺术形式促进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

如大家耳

熟能详的民间童谣 《小白兔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

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这首童谣通俗易懂,很符合幼儿的童趣心理。

活动首先请

幼儿完整地欣赏,以充分体验童谣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接着请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

去观察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小兔子。

最后回到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下吟唱这首童谣,并谈一谈小兔子的外貌特

征、生活习性等。

延伸活动可以借助游戏、美术、表演等形式将童谣作品呈现出来。

这节艺术活动课并没有局限于唱《小白兔 》,而借助观察兔子,来发展幼儿的观察

力;让幼儿总结小兔子的特征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音乐声中

带领幼儿吟唱来训练其记忆力;在游戏、表演、美术等形式中又锻炼了幼儿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2.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

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

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人格主要还是教育的产物,而

且是全面教育的产物。

 [7]幼儿人格教育主要关心幼儿的人格发展,通过各种教育

手段和途径促进他们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潜移默化

地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

 [8]没有艺术教育的人格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对于其

他教育手段,艺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幼儿更全面、

更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的真谛,逐渐完善其人格。

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应创设优美、精致的教学环境,以激发

幼儿愉悦的情绪情感;运用民间童谣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

欲望,以引发幼儿了解生活、了解大自然的冲动。

如广西民间童谣《拔萝卜 》:

“小朋友,爱劳动,种萝卜,真用功,萝卜长得大有红。

收萝卜,拔不动,小朋友,

齐出动,拔个萝卜九斤重。

 ”[9]针对这首童谣,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人格养

成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体验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的过程,可

以锻炼幼儿的耐心、耐力,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辛劳的精神;引导幼儿专注于劳作

的过程,可以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模拟拔萝卜,鼓励幼儿自

我表现,可以树立自信心:

模拟众多小朋友一起拔萝卜的过程.一方面可以磨练幼

儿的毅力,一方面促使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同伴

关系。

在有意识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引

导。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原则

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实践,它同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反映生

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特定人群的文化积累,蕴含着本民族的智慧,是艺术教育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

将民间童谣渗透并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对

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

但是,并非所有的民间童谣都适用于幼

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综合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情感等因素,应选择那些符合幼

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价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童谣。

所以,

要充分发挥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的作用,在对民间童谣的选择与利用

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对民间童谣的选择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

教育性。

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良好习惯等一

些积极的教育意义,但仍然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鉴别和甄选,剔除糟粕,

取其精华,否则幼儿的学习难以持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产生厌倦,不能让幼儿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水平上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2.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选择的民间童谣应满足

幼儿的兴趣需要。

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选择民间童谣的依据和出

发点,不能引起幼儿兴趣的童谣,就不会激发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

其次,选择的

民间童谣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能让幼儿体认的文化再优秀也没法产生

塑造作用.幼儿园课程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文本对幼儿的适应不只是其内容本身,

还应包括它对幼儿起作用的方式和进程。

 ”[10]把握民间童谣与幼儿的身心发展、

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如面向小班的艺术教育课程,应选择字数

较少、充满趣味的民间童谣,教学活动以欣赏为主,这样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中

班选择的童谣最好句句押韵,让幼儿感觉到节奏和韵律的美,另外,在幼儿欣赏童

谣的基础上辅以简答的吟唱,让幼儿在表现中发现童谣的特质;大班选择的童谣应

多注重形式上的变化,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作,指导他们了解童谣反映的生活、

文化价值和思想、道理等内涵。

3.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指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民间童谣应贴近幼

儿的生活或是幼儿在周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能经历和感受到的,即从生活中来;还

应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即到生

活中去。

 [1]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也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因为,此类童谣

更容易获得幼儿的认同,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发展潜力。

所以,远离幼儿生活经验,

不能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民间童谣不应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首选的内容。

另外,对幼儿园来说,应该带着幼儿们回归生活,走进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亲身

体验和充分感受民间童谣真谛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丰富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愉快

地歌唱,歌唱生活、歌唱美好、歌唱未来。

4.多元化原则。

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应该选择多元民族文化中具有优秀的民族

文化传统的那些民间童谣,在幼儿心灵中播下民族自尊心、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

和民族精神的种子。

 [2]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创作的民间童谣各具特色,蕴

含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

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选择其他民族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民间童谣加以改造,利用各民族民间童谣中的积极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礼仪思想、风俗

习惯、个性差异等;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在深入对本民族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其

他各民族的关注,增加民族认同感,以利于促进幼儿树立民族间团结互助的意识。

所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选择那些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民间童谣作为教育内容。

三、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方式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

它纳入到幼儿园艺术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艺

术课程的融合,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考虑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

艺术课程各自的特点,因而应积极倡导用渗透的思维建设之。

1.在主题活动中渗透。

主题活动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建设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

式之一,通常围绕某个主题为核心,层层分解并递进,直到具体的每一项活动。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民间童谣,事先

做好详细的计划与安排,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分的条件,让他们获得与主题

相关的丰富经验。

在教师与幼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对活

动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开展其他一系列的具体活动。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渗透不只是主题内

的渗透,还可以有机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等环节的全过程。

可以说,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民间童谣艺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3.在环境创设中渗透。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环境作

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和内隐的。

[13]幼儿园环境的

创设可以以民间童谣的内容创作或是反映民间童谣内涵的艺术作品为主题,如园所

班级的墙饰、活动区及材料的投放等都可以融入民间童谣资源。

随处可见的民间童

谣形式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探究欲望,更容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

地提高民间童谣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2][1O]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1).

[3]王旭晓.美学原理 [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56.

[4]北京市教育局幼儿教育研究室编.幼儿园儿歌教材选编[M].北京:

中国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9:

 29

[5]朱自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953.

[6][7]郭玉贵,邱曙苇.艺术与艺术教育的传统功能及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作

用 [J].世界教育信息, 2011, (3).

[8]郑雪.人格心理学 [M].广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30.

[9]广西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编.广西童谣[M].广东:

广西僮族自治区人

民出版社, 1960:

 51.

[11][13]彭芝兰.湘西自治州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湖

南师范大学 ,2008.

[12]侯莉敏,吴慧源,傅小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选择、利用与幼儿园艺术教

育课程 [J].学前课程研究 ,2008, (5).

编辑:

 cicy

 

 民间童谣是民众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

提下,用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

它融合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世界优秀文化的传统因子,它的文化含量和道德含量都非

常高,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点。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

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小花碗,口儿小,盛好饭,自己端……奶奶夸我

好甜甜。

”孩子们那甜甜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回荡。

这些民间童谣天真活泼,语

言明快、生动,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孩子们比较容

易掌握。

同时它又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大众,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富有教育

性和知识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精心挖掘民间童谣,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

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中国民间

童谣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系统,其间鱼龙混杂,精芜并存。

要让幼儿感到语言的

丰富和优美,就需要我在浩如烟海的民间童谣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

筛选出健康向上、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寓趣味性、知识性、审美性(包括

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的童谣。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发动全园教师、幼儿家长等多渠道进行搜集民间童

谣达到 60 多首,并利用两周时间对有些不适合教育、引导的素材进行了删减。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内容上注

意选择字数少、幼儿所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童谣,这样会更容易激发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班幼儿对动物比较喜欢,我就着重选择描述动物的民

间童谣,如童谣《小花猫》,语言生动、简练,将小花猫的形象描绘地栩栩如生,

易于孩子感受、理解和表现。

有的孩子则把在家学会的一些简单的民间童谣说

给小朋友听,如 “小白兔”、“小蜗牛”、“两只羊”、“小猴子”等,这些童

谣已在小朋友中间流传开来了。

实践证明,孩子们对这些童谣兴趣盎然,课间、

游戏时常能看见他们凑在一起说童谣,毫不厌倦。

  二、采用多元化的童谣教学形式,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有了合适的教材,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

言发展的条件。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

由于小班幼儿生理、

心理欠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抑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注

意力不持久。

因此,童谣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保持学习

的动机。

  1、利用童谣的节奏,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有些童谣带上节奏后,说唱起来铿锵有力,如童谣《手指歌》: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合上节奏,边拍边唱,幼儿说起来容易整齐一致,在节奏的影响下,学

起来也很振奋,有精神。

由于简练,无形中增强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不但可以

从中吸收到的各类语汇中扩充了知识的领域,更从这些语汇中的运用中增强了联

想及数数的能力。

特别是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口吃的孩子通过童谣的学习和训

练,言语比以前连贯了。

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童谣的内容,而且也训练了手口一致

的协调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通过创编童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根据传统民谣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结合周围事

物、景物、人物,即情即景地创编。

例如在“请你猜猜在哪头”(公鸡头,母鸡

头,请你猜猜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黄豆黄豆在哪头)的游戏中,幼儿边念童谣

边玩猜豆游戏,在幼儿对这一游戏的玩法已经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对

其进行创新,提供一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如绿豆、扁豆、小石子……让幼儿创编

童谣,创编新的游戏。

又如民间童谣《拉大锯》,其内容很适合幼儿学说:

“拉

大锯,扯大锯,锯木头,盖房子。

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你去,小外甥儿你也去;大

家一起去看戏。

”随着小朋友们两两相对,双手相握,前后摇摆,小朋友们边玩边

学,一首童谣就学会了。

这时,有个别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分散了注意,干扰别的

小朋友玩游戏,于是,我随口念到:

“拉大锯,扯大锯……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

起去看戏。

就是不给……”故意在童谣的后面加了一句,但又不点明不给什么。

结果有个别小朋友点出了那个干扰别人的小朋友的名字。

于是,就成了“就是不

给××去。

”而被点到名的小朋友自然接口说“要去要去,我也去!

”这是一次

自然而然的创编过程, 自己编童谣了,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的时候,那是一种

莫大的惊喜和鼓励!

孩子们在编童谣的过程中既开发了智力,又发展了完整的语

言表达能力。

  3、利用童谣独特的趣味,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

命。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

因此,根

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表演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学习童谣。

多民间童谣本身就是一个个浓缩、完整的故事,我经常在表演区里带领孩子们

把童谣改编成小型故事表演,在改编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