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271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线上月考历史试题模拟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3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杨国忠

D.黄巢

2.武则天对科举制的贡献是

A.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

B.创立进士科

C.进士科成为重最要的科目

D.创立殿试制度

3.下列对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加强了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下列属于唐朝发明并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是()

A.曲辕犁

B.水排

C.骨耜

D.交子

6.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

A.宋高宗赵构

B.宋真宗赵恒

C.宋徽宗赵佶

D.宋太祖赵匡胤

7.宋初用“分化事权”方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在中央,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来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9.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中心是在()

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

10.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唐三彩

B.蜀锦

C.壁画

D.湘绣

11.唐太宗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2.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

“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古代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水经注》

1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吕后

B.杨贵妃

C.武则天

D.慈禧

15.一位同学对两宋时期的一些特点作了总结,他总结出两宋时期有如下特点。

他的总结有几点是正确的?

()

①民族政权并立②经济重心南移③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A.4点

B.3点

C.2点

D.1点

16.“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这句话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和平相处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福利

17.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特点也不尽相同,下列朝代被称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抵抗侵略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19.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佛教的传播发展

B.繁盛的中外交流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和睦的民族关系

20.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

21.下列关于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情况的叙述中,哪一项的叙述不符合史实

A.西夏、辽与北宋并立

B.西夏、金与北宋并立

C.辽、金与南宋并立

D.西夏、金与南宋并立

2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隋朝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C.隋炀帝励精图治

D.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3.宋朝实行国策的特点是:

A.外戚专权

B.重文轻武

C.权臣代政

D.宦官专权

24.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宋夏和议

C.北宋与金对峙

D.南宋与金对峙

25.下列关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图2)

材料二:

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材料三: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当政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请分别写出其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或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唐朝时武则天为完善这一制度作出了什么贡献?

(3)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体现了宋代实行的哪一重大政策?

(4)材料三中顾炎武指出了明朝科举的危害,明朝科举考试有了什么变化?

2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汉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孝文帝迁都前对大臣说“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资治通鉴》

(2)为了达到“渐染美俗,闻见广博”的目的,孝文帝迁都到哪里?

此后推行的汉化措施取得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归纳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交融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辽、西夏、北宋形势图

材料五 阿保机建国后,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官,仿照中原地区的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贸易兴旺。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新京版《历史》教材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