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82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教育心理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教育心理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教育心理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教育心理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1.docx

《教育心理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1.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1.docx

教育心理学1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4、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6、(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8、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9、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0、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1、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2、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

13、(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15、皮亚杰把经验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16、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有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独白)和(集体独白)。

17、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18、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

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19、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孟1905年编制而成的(比内-西孟)量表。

20、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修订,1916年发表(斯坦福-比内量表)现在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

21、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要会计算)

22、对于智力的构成,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斯皮尔曼把智力区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瑟斯顿提出了七种主要的智力因素:

(空间知觉、言语理解、语词流畅、记忆、数字能力、归纳和知觉速度)等;吉尔福德则从(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来分析智力的结构,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23、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性别差异)。

24、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25、对客观事物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通常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

26、对客观事物判断时,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在参照,善于察言观色,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场依存性)。

2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的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

28、个体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因而错误较少的认知方式称作(反思型)

29、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系列性策略)。

30、有些学生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称为(整体性策略),就是指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31、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

三、学习的基本理论

32、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34、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35、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36、(桑代克):

美国,他采用(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也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

37、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动机原则,(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38、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实验:

狗分泌。

39、经典条件反射中涉及到的四个基本事项是: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40、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和(刺激泛化与分化)。

4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43、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4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5、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46、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同化模式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

47、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如下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48、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执行控制)与(期望)这两个部分。

49、四、知识的学习

50、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51、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2、按照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53、符号学习,又称为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了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

54、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系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55、归属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指把新旧知识之间的有关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从属或总括)关系的学习。

根据归属方向,归属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56、当新学习的知识在概括程度上高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新知识总括旧知识)时,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即自下而上的学习。

如学习了铜、铁导电,再学金属导电。

57、(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58、当新知识在概括程度上低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新知识从属于旧知识)时,这种学习被称为“下位学习”。

如掌握了“蔬菜”,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

下位学习又可分为(派生性的)和(相关性的)归属学习。

59、(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

只能产生一些并列的或联合的意义。

如学习质量和能量、热与体积、需求与价格等。

60、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

一般包括(名称)、(内涵)和(外延)。

61、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即(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62、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叫(变式)。

63、知识理解的标志有:

第一,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第二,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能正确地执行动作。

64、常用的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65、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66、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基本环节。

67、五、技能的形成

68、技能的种类可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69、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70、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7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72、心智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73、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7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75、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反馈主要有(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76、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

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77、我国的心理学家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78、20世纪60的年代以来,随着控制论功能模拟思想向心理学的渗透,终于找到了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心理模拟法)。

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

(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79、原型内化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六、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80、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81、皮亚杰的研究道德的实验为(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为(两难故事法).

8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

83、道德情感主要包括三种:

(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8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七、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8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86、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87、问题可分为两类:

(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88、有结构的问题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89、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